中因科技:推動遺傳性眼病基因檢測的發展

2020-11-27 IT168

  人類的一切正常性狀都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很多疾病與遺傳有關。近幾十年來由於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傳染病氣,流行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逐漸降低,而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在相對地逐漸增加。現如今,眼科疾病困擾著普通大眾。盲目和視力損傷是世界範圍內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經濟問題。

  由於眼遺傳病的病種多、發病廣、危害大,眼遺傳病對視功能的危害很大。據統計當前威脅兒童和青少年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為眼部遺傳病, 約佔所有致盲因素的50%, 眼部遺傳病佔所有已知的遺傳性疾病種的10%~15%。在基因研究日益成為我國眼科界的熱門課題的今天, 北京中因科技基因檢測技術, 已能實現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相關致病基因研究, 成為了當下眼科疾病治療與預防的大趨勢。

  揭開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原理

  遺傳性眼病有200多種, 還有400多種全身或其他器官遺傳病會出現眼部病變。以下五種遺傳性視網膜類眼病需要大眾熟知,以做到早了解、早治療、早康復。

  (一)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以下簡稱「RB」)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成人罕見。在我國,RB發病率為1/10萬,是僅次於白血病的兒童第二常見惡性腫瘤,近年有上升的趨勢。 RB 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僅致盲、致殘,也可致命。RB由RB1基因突變所致 ,RB1基因編碼蛋白對抑制腫瘤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腫瘤的發生需要RB1基因的兩個等位基因同時失活,因而屬於隱性遺傳。RB患者中大約60%為非遺傳性,如果眼部腫瘤能夠治癒,他們的預期壽命與正常人相當;另有40%左右為遺傳性,其中部分患者有陽性家族史,生來即攜帶RB1基因的突變,另有部分患者雖為散發,但發生了新的可遺傳的生殖細胞突變,可將此突變遺傳給後代。遺傳性RB患者中大約85%表現為雙眼多發性腫瘤,在不同年齡段發生不同類型腫瘤的危險性也明顯增加。

  (二)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

  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是視網膜色素變性的一種變異型,又稱為反向視網膜色素變性。臨床表現為緩慢進展的雙眼視力下降、畏光、色覺差。日間實力比黃昏視力差,晚期伴有周邊視野喪失和夜盲。眼底檢查早期基本正常,隨病情發展黃斑區出現色素紊亂等退行性病變,病變晚期可呈牛眼狀外觀或地圖樣萎縮。病變逐漸向後邊發展,出現類似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各種表現,如視盤萎縮、血管變細、類骨細胞樣色素沉著等。不同於視網膜色素變性,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患者的周邊視網膜病變和周邊視網膜缺損總是出現在黃斑病變和中心視力喪失之後,並且視錐-視杆細胞營養障礙患者黃斑受累的程度較視網膜色素變性更為嚴重。

  (三)Usher症候群

  Usher 症候群是一種以耳聾和進展性視力喪失為特徵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最常見的引起耳聾伴眼盲的疾病,人群患病率是1/5000~1/16000。Usher 症候群分為3型: Usher 症候群 Ⅰ型、Ⅱ型 和 Ⅲ型。USH Ⅰ型在幼年時即出現近乎全聾和前庭功能障礙,通常在成年前出現RP症狀;Ⅱ型患者聽力損害呈中到重度,沒有前庭功能障礙,成年後出現RP症狀;Ⅲ型患者出生時聽力正常,逐漸出現RP和聽力喪失。

  (四)BBS症候群

  Bardet-Biedl 綜合症 (Bardet-Biedl Syndrome; BBS) 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典型特徵包括視網膜色素變性、先天性肥胖、多指趾畸形、性腺功能障礙、智力發育遲緩及腎臟異常等。該病發病率位於1:59000至1:60000之間。 BBS的診斷主要依據上述6個典型的臨床表現,此外還有11個次要特徵,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缺陷、斜視或散光或白內障、短指趾或並指趾畸形、發育遲緩、多尿或多飲、共濟失調或協調平衡能力差、下肢痙攣、糖尿病、牙齒排列過擠或缺齒或高弓形顎、右心室肥大或先天性心臟病、肝纖維化。具有以上6個主要特徵中4項或具有3個主要特徵加2個次要特徵者即可診斷為BBS。經典的BBS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近年的研究發現BBS還以三等位基因遺傳及複雜的非孟德爾方式遺傳。

  (五)卵黃樣黃斑營養障礙

  卵黃樣黃斑營養障礙又稱為 Best 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分為青少年型和成年型。青少年型 Best 病於嬰兒期或兒童早期發病,常見發病年齡 3~15 歲,60% 由 BEST1 基因突變所致;成年型 Best 病在兒童期後出現,10% 由 PRPH2 基因突變所致。Best 病患者早期視力正常或輕度下降,可多年穩定於0.4-0.6,早期色覺正常。 晚期中心視力嚴重障礙,並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色覺障礙。其特徵性改變為視網膜中心凹下出現一個境界鮮明、黃色、蛋黃樣的圓形囊樣病變,晚期黃色囊樣病灶為瘢痕組織和色素增生所替代。Best 1 基因編碼位於視網膜色素上皮層 的 bestrophin -1 蛋白,bestrophin-1 蛋白是由 585 個胺基酸組成的膜整合蛋白, 定位於 RPE 細胞膜基底側, 也可在細胞內表達。bestrophin-1 蛋白具有氯離子通道功能, 由細胞內鈣離子激活。

  讓科研為臨床服務

  遺傳性眼病種類繁多,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傳統的方法難以治癒,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北京中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遺傳性眼病臨床基因診斷、預防和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的企業。本公司建立的遺傳性眼病臨床基因診斷平臺可以為遺傳性眼科患者提供快速、準確、可靠和專業的臨床基因診斷服務。

  眾所周知,遺傳性視網膜疾病也被稱為難治性視網膜疾病,目前為止其治療方式亦不多。對於致病基因明確的疾病種類,最根本的治療方式實際上還是早期的基因療法,糾正導致疾病產生的根本病因方能根治疾病。只有儘早開始基因檢測,爭取儘快得到基因治療。上述五種遺傳性視網膜類眼病可通過中因科技基因檢測平臺中的「眼科遺傳病基因檢測」項目做到全面篩查、全面評估、提前預知、儘早診斷。

  如今越來越多的醫界學者、研發人員在談到如何預防遺傳性視網膜疾病時表示,做好基因診斷是做好預防的前提。中因科技基因檢測平臺建設過程中得到了眾多遺傳專家和眼科專家的指導,迄今已經為2000餘例遺傳性眼病患者提供基因檢測,確保了檢測方法的科學性,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檢測流程的成熟可靠,檢測報告的醫學遺傳解釋部分由知名遺傳性眼病專家參與撰寫和審閱,確保基因診斷結果與臨床表型相符,為廣大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參考性和可讀性更強的遺傳諮詢報告。

  北京中因科技表示:希望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建立專業、可靠、誠信、權威的遺傳性眼病臨床基因診斷平臺;通過婚前、孕前或產前的基因診斷有效預防嚴重遺傳性眼病患兒的出生;為遺傳性眼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基因治療、幹細胞治療和藥物治療。建立世界一流的遺傳性眼病基因診斷、預防和治療中心。

  隨著分子遺傳學的不斷進步,基因診斷的方式也越來越先進和多樣化。目前視網膜遺傳性疾病致病基因檢測通過二代測序、全外顯子及全基因組檢查等方法可有高達70%左右的陽性率。這使得未來遺傳性眼科疾病治療和臨床研究的前景更趨於明朗。

相關焦點

  • 只要找到突變基因,遺傳性眼病就可以進行阻斷
    活動中,我國人類生殖工程創始人之一、湖南光琇未來醫療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表示,希望向這些特教學生傳達一個信息,堅定一個信念:即使自己無法再次看到光明,也完全有希望改變這種命運在後代中的傳遞,完全有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健康的孩子。
  • 中因科技基因技術為視神經病開拓新路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等眼病,歷來是國內外醫學界難以徹底治癒的遺傳性疾病。視神經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GC)軸索組成,因其周圍無Schwann細胞,故損傷後不能再生。
  • 基因檢測在遺傳性耳聾中的應用
    這一切,都決定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病因學分析方法之一。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分析被檢者的DNA,確認與耳聾相關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從而為耳聾的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另外,耳聾基因能檢測也可用於耳聾發病風險的評估,鑑別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進行產前診斷或預後判斷。基因檢測比傳統檢查擁有更高的準確性、更遠的前瞻性,它首次使人們面對耳聾從只能患病後被動治療,而轉為可以提前主動的預防和幹預。
  • 基因檢測:儘早診斷兒童遺傳性疾病
    原標題:基因檢測:儘早診斷兒童遺傳性疾病   「我國開展兒童遺傳病的研究正是最好的時候,由於基因測序技術蓬勃發展,為新生兒遺傳病的檢測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手段」。日前,來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發育與疾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實驗室的王慧君副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告訴記者。
  • 遺傳性眼病系列講座第四期:錐杆細胞營養不良及黃斑變性的臨床和...
    錐杆細胞營養不良及黃斑變性的臨床和分子遺傳學特點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常見的致盲眼病(如老年性白內障和沙眼等)通過藥物或手術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甚至治癒;而大部分遺傳性眼病即使手術治療,效果也不甚理想。
  • 《基於微陣列晶片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國家標準解讀
    統一規範 填補空白——《基於微陣列晶片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國家標準解讀□ 本報記者 楊 蕾5月14日,我國第一部關於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的國家標準——《基於微陣列晶片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方法》正式發布
  • 我國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已獲實際應用
    本報長春1月24日訊(曉諸 記者石明山)記者從日前在長春召開的吉林省首屆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研討會上獲悉,我國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獲得新突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聾病分子診斷研究所聯合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開發出了最新的臨床基因檢測技術
  • 博奧生物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獲臺灣地區醫療器械許可證
    博奧技術人員在臺灣地區對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進行培訓 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覆蓋了能夠檢測先天性耳聾、藥物性耳聾、大前庭導水管症候群相關的耳聾基因位點,具有特異性、靈敏性高,重複性高的特點。自2009年至今的應用實踐中,該產品在婚育指導、產前篩查、新生兒和高危人群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等領域,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推廣到全國包括臺灣在內的30個省市及越南,共成功檢測140餘萬人份,並在國內16個省市納入政府民生工程中,通過提前幹預,極大程度降低了耳聾出生缺陷,為提高我國人口質量起到了突出的支撐作用,共節約衛生資源近700億元,成果轉化的直接經濟效益累計2.4億元。
  • 上海成立首個遺傳性大腸癌諮詢門診 提供基因檢測篩查幹預
    術後經過病理基因檢測,患者被確診為林奇症候群。「這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遺傳性大腸癌類型,這個病理結果與我們的術前判斷基本一致。」徐燁教授說。後續,徐燁教授也建議患者兒子做一下腸癌篩查,結果患者兒子其實已經長了腫瘤,只是由於疾病處於早期階段,尚未有明顯症狀。經過手術,這對母子目前均已恢復健康。
  • 大基因中心強勢發展,基因科技顛覆人類生活!
    基因科技是最具革命性的科技發展領域之一正在滲透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極具顛覆性的影響!
  • 華大基因:用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兼顧抗疫的同時,華大基因始終不忘「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在遺傳性耳聾、孕前遺傳病、無創產前檢測、腫瘤、病原感染等多個領域持續研發新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在抗疫的第二戰場,華大基因科普團隊還通過抗議專題節目、線上視頻直播等方式,堅持科普,破除謠言,用實際行動踐行「讓基因科技走進大眾」,用專業實力認真科普。始終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願景始終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願景的華大基因也一直在用基因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 遺傳性乳腺癌,源於這一基因突變
    研究發現,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一級及二級親屬至少有2個及以上患有原發性乳腺癌和(或)卵巢癌,稱之為家族性乳腺癌,其中55%~60%屬於遺傳性乳腺癌,其佔乳腺癌總體的5%~ 10%。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7期:華大智造上榜TR50,美因基因完成5.42...
    華大基因: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於近日完成歐盟CE認證11月25日晚間,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公告介紹,該試劑盒用於構建人血漿樣本的DNA測序文庫。
  • 讓醫生仍束手無策的常見致盲眼病,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攻克!
    視杆細胞更容易發生病變    朱潔介紹,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常見的致盲眼病,在東亞人群中更高發,我國4000-5000人中就有1例。由於感光細胞及色素上皮功能喪失,患者會出現夜盲、視野會逐漸縮小消失,最終喪失視力。往往患者在兒童或少年早期就會發病,青春期時症狀逐漸加重,嚴重者在中老年時期就會失明。
  • 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可以檢測孩子的智力嗎?
    其實,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包括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等。體檢季到來,要不要加基因檢測項目?元碼基因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埂建議高風險家族人群、婚前、育前人群等進行檢測,對於孩子的智力及體育、音樂等特長的判定則用處不大。
  • 體檢中要加基因檢測嗎?能檢測孩子的智力嗎?
    其實,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應用最廣泛的基因檢測包括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檢測、遺傳疾病的診斷和某些常見病的輔助診斷等。體檢季到來,要不要加基因檢測項目?元碼基因董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埂建議高風險家族人群、婚前、育前人群等進行檢測,對於孩子的智力及體育、音樂等特長的判定則用處不大。
  • 23魔方CEO周坤:讓基因檢測維護健康中國的優質基因
    千元低價,共享飛速發展的技術紅利 此前,如果想獲得類似的單項檢測,需要支付三、四千元人民幣;如果想要做一次更完整的基因檢測,則需要花費數萬至數十萬人民幣不等的費用。而23魔方則推出不到千元的低價。 23魔方CEO周坤認為,基因檢測的紅利,之前因其高昂的價格,是國人無法企及的高端服務。
  • 1/8癌症患者攜帶遺傳性突變,半數或被常規檢測遺漏
    1名具有遺傳性的致癌基因突變(生殖系突變),這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和生存率,並有助於在家族成員中防控癌症。2984名實體瘤癌症患者,並評估通用基因檢測和基於指南進行針對性檢測的結果差異。據梅奧診所新聞稿介紹,這一項目是「對癌症患者進行通用檢測的已知最大規模多中心研究」。結果,397例患者(13.3%)中檢測到了遺傳性的致癌突變,相當於約每8例癌症患者中就有1例。「每個人都有患癌風險,大多情況下癌症是偶然發生發展的。但是,有些人會因為遺傳因素更傾向於患某些類型的癌症,比如乳腺癌或結腸癌。」
  • 遺傳性失明新療法——基因療法
    一項新研究利用基因療法,成功地改善了幾十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患者的視力。
  • 華大告訴你什麼是遺傳性耳聾基因
    華大基因升級版耳聆可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可檢測項由4個常見耳聾基因、20個高發突變位點拓展至22個耳聾基因、共計159個明確致病突變位點,耳聾基因篩查綜合檢測能力提升60%!所以,建議每一位新生寶寶都應該進行聽力與基因聯合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