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皮亞傑不可不知的經典實驗

2021-01-11 中公教師網

考生們往往在備考心理學的時候,會發現人物做的實驗多到容易發生混淆。今天就由中公講師為廣大考生梳理研究兒童心理的皮亞傑在教育綜合知識中的經典實驗,希望通過實驗的了解,廣大考生能夠受益。

一、三山實驗

實驗做法: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擺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讓兒童從前後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然後讓兒童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沙丘的照片,讓兒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實驗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如圖。

實驗結論: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無一例外地認為別人在另一個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樣的!

知識連結: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理論,前運算階段的特點之一,兒童認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這個階段兒童思維缺乏邏輯性的表現之一是不具備觀點採擇能力,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

二、守恆實驗

實驗做法:首先給兒童呈現兩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狀一樣),然後當著兒童的面,把這兩杯水分別倒入一個高瘦的容器和另一個又矮又胖的容器裡,問兒童哪一個杯子的水多(或一樣多)。如圖。

實驗結論:6、7歲以下的兒童僅根據杯子裡水的高度判斷水的多少而不考慮杯子的口徑的大小。而6、7歲以上的兒童對這個問題一般都能作出正確的回答。

知識連結: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理論,前運算階段的特點之一,兒童認知還未形成守恆的觀念。到了具體運算階段,守恆觀念形成,兒童能夠知道重量守恆、液體守恆等。

三、鐘擺實驗

實驗做法:不同長度的繩子被固定在—個橫梁上,繩子的末端可拴上不同重量的重物,實驗者向被試演示如何使鐘擺擺動(將栓有重物的擺繩拉緊並提至一定的高度,再放下即可)。被試的任務是,通過檢驗與鐘擺擺動有關的四種因素(重物的重量、擺繩被提起的高度、推動擺繩的力量、擺繩的長度),來確定哪一種因素決定鐘擺擺動速度。被試有較充分的時間對上述各種因素進行檢驗。正確的答案是,擺繩的長度決定鐘擺擺動的速度,擺繩越短,其擺動的速度越快。如圖。

實驗結論:在檢驗假設的過程中,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不能在檢驗某—因素的時候,控制住其他的相關因素。例如,當擺繩短,重物重的時候,擺速則快。因此,錯誤地認為擺速是由擺長和所拴重物的重量共同決定的。只有到了形式運算階段,青少年才能像科學家一樣地檢驗假設,最終獲得關於問題的、唯一可能的、具嚴格的邏輯意義的解釋。

知識連結: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只有進入到形式運算之後,才具有歸納推理能力,鐘擺實驗才能夠科學地進行驗證。所以鐘擺實驗標誌著兒童認知發展到形式運算階段。

四、對偶故事法

實驗做法:①一個叫約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間時,家裡人叫他去吃飯,他走進餐廳。但在門背後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個放著15個杯子的託盤。約翰並不知道門背後有這些東西。他推門進去,門撞倒了託盤,結果15個杯子都撞碎了。②從前有一個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親外出了,他想從碗櫥裡拿出一些果醬。他爬到一把椅子上,並伸手去拿。由於放果醬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夠不著。在試圖取果醬時,他碰倒了一個杯子,結果杯子倒下來打碎了。問:這兩個小孩哪個的過錯大,為什麼?

實驗結論:2-8歲的小孩子在回答對偶故事時,認為約翰的過錯更大,因為打碎了15個杯子。8-11歲的小孩子則認為亨利的過錯大,因為他是貪吃爬上去,不小心打碎了杯子。

知識連結:皮亞傑根據對偶故事法,得出兒童道德發展的階段理論。他律道德階段(2-8歲),服從絕對權威,會從事情的結果進行道德判斷;自律道德階段(8-11歲),追求平等,考慮對偶故事中人物的動機,再做出過錯判斷。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學科知識」即可查看13大學科知識點解讀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關於皮亞傑的幾個經典實驗
    各位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對教育心理學的人物及其實驗會有很多混淆的情況,會有很多人物的理論跟實驗對不上號,其實這樣的情況考生可以自己做一個筆記來記住每一個教育家的理論及實驗、流派進行分類,或者做一個思維導圖,這樣的話做題遇到上述情況可以翻開來背記,看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那麼考慮到大家的情況今天中公教師給大家帶來了皮亞傑的幾個經典實驗。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 皮亞傑的鐘擺實驗
    皮亞傑,提出了發生認知論,是教招考試中常常考的一個重要人物,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他的認知發展論和道德認知發展論。而這些知識都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通過不斷地研究和實驗得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皮亞傑眾多實驗中的鐘擺實驗。實驗目的:考察具體運算階段與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推理能力如何。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不按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三山實驗」證實了兒童思維帶有明顯的特點,即( )。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皮亞傑的鐘擺實驗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皮亞傑的鐘擺實驗,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皮亞傑,提出了發生認知論,是教招考試中常常考的一個重要人物,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他的認知發展論和道德認知發展論。
  • 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的三山實驗和液體守恆實驗
    皮亞傑最出名的實驗是三山實驗和液體守恆概念(水量多少)實驗,通過這兩個實驗,揭示了兒童期的思維模式,對兒童早期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 有關皮亞傑的理論
    皮亞傑考察重點內容在於兩個方面,一是他的建構主義發展觀;二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1.建構主義發展觀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嬰兒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做圖式。
  •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適應他們的發展階段
    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實驗是怎麼進行的吧。第一,實驗過程首先在一個桌子上擺放三座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假山。讓小孩子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這三座山,最後放置一個布娃娃在小孩對面,讓小孩子去描述布娃娃看到的三座山。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與理論
    1.建構主義發展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自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我們剛下生的小嬰兒通過簡單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在這裡我們需要理解四個概念定義,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換言之,頭腦中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結構。
  • 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理論——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皮亞傑以不同形式的運算作為劃分階段的標誌,運算指一種內化了的可逆的動作,即在頭腦中進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運轉的思維活動,或者說運算是指內部化了的觀念上的操作。皮亞傑把前運算階段又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7歲)和直覺思維階段(4~7歲)。這一階段兒童思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 重要人物-皮亞傑相關理論整理
    皮亞傑是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般提到皮亞傑,想到的就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但是在教招考點中,教育學和心理學廣泛的設計他的觀點,那麼接下來就來整理一下皮亞傑在教招考試中常見的知識點。
  • 常考考點之皮亞傑
    他的理論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考查的重點部分,他就是西方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很多小夥伴對於皮亞傑的知識點感覺到很陌生,那麼今天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塊來學習一下皮亞傑的相關知識點。人的身心發展的四大動因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傑。
  • 《皮亞傑文集》與發生認識論
    《皮亞傑文集》    總主編:李其維 趙國祥    出版單位:河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關於「認識(知識)建構的理論」。我國社會心理學家俞國良認為,因應當今時代對培養創新人才的需求,系統介紹皮亞傑宏闊、博大而深邃的思想,闡述與發微其研究成果的當代迴響,還原這位心理學巨匠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一樁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只要「人的理性對理性自身的探索」「人的認識對認識自身的反思」不會中止,那麼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就永遠有生命力。
  •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知識——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皮亞傑的三山試驗) 3. 思維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不能進行抽象運算思維 4. 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兒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們見到的行為,不能回想起事物變化前的樣子。
  • 皮亞傑關於學前兒童時間認知的研究及教育含義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皮亞傑關於學前兒童時間認知的研究及教育含義   一、學前兒童時間認知的特點   (一)時間的次序關係和綿延關係
  • 關於蘋果手錶不可不知的十大真相_遊俠網 Ali213...
    對此,美國主流網絡媒體BI就根據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為我們整理出了「關於蘋果手錶不可不知的十大真相」,以下是具體內容:10、不鏽鋼材質其中,最經典的連環需要花費近9個小時的時間才能製作完成。
  • 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關於幼兒園招聘考試中,很多考生在複習到學前心理學模塊時,發現很多關於一些心理學家做的經典實驗,考試中也喜歡考到這些實驗,其命題形式經常問:何種實驗驗證了……,例如下列何種實驗驗證生理成熟因素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 這些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對於有些育兒理念,我們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以下幾個心理學實驗在歷史上都堪稱經典,看看它們是如何拿數字和事實說話的,又如何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好好看一下。印刻實驗最重要的2點:一是環境對人的影響,「狼孩」「孟母三遷」等等都說明這個道理。二是第一時間印象效應。「印刻效應」提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嬰兒的心理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如果父母掉以輕心,不注重自己的言傳身教,就很可能嚴重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和健康,甚至貽誤終生。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我們考試的重點時候這部分主要考單項選擇題和簡單題。所以大家需要對文中的概念,每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名稱以及該階段對應的特點、年齡都充分掌握。比如給一個特點問你屬於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或者概念反選、特徵反選等。簡答題、論述等主觀題也肯可能會出現。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上)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中比較重要的考點,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一共分成了四個階段,主要考查每個階段對應的任務,這一塊主要以客觀題進行備考。皮亞傑認為,發展就是個體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中的構建過程,內部的心理結構在不斷地變化。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發展出現了階段性的特徵。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之前運算階段詳解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的一個重要考點,一般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重點考查每個階段對應的特徵,和一些標誌性實驗。而四個階段中,前運算階段是考點較多的一個階段,需要我們詳細分析。皮亞傑把這一階段稱為「前運算」,是因為他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還沒有獲得能夠進行邏輯思維的運算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