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便即可篩查腸癌風險 致公黨千份基因檢測惠民項目啟動

2021-01-16 齊魯網

原標題:驗便即可篩查腸癌風險 致公黨千份基因檢測惠民項目啟動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消息,1月15日,由致公黨煙臺市委會發起的「關愛腸道健康,助力健康煙臺建設」公益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將為煙臺市1000名腸癌高危人群免費進行基因檢測,幫助市民提前發現癌前病變和早期腸癌風險。

本次健康公益活動由致公黨煙臺市委會主辦,得到了煙臺市衛健委、煙臺市總工會、煙臺市婦聯、煙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煙臺市老年體協等有關部門的積極響應。

致公黨煙臺市委會主委王成華,煙臺市衛健委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金玲,煙臺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杜光坤,煙臺市總工會黨組成員王文仁,中共煙臺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四級調研員王偉光,煙臺市雙擁辦副主任徐冰,煙臺市老年體協養生保健工委主任宋鎮藤等領導共同出席啟動儀式。

中國國家膠囊內鏡中心及微生態醫學中心主任,江學良博士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碩士生導師、北京肛腸學會會長李東冰教授等肛腸領域的專家學者也都分別發來賀信。

膠東半島腸癌風險較高,早診早治效果好

據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消化道腫瘤高發國家,發病人數居全球首位,且發病率逐年增長,並呈年輕化趨勢。由於受地理環境及飲食特點的影響,膠東地區屬於大腸疾病多發區域,「在2019年煙臺市各縣市區新發的腫瘤中,腸癌排在第三位,共發病2803例,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煙臺市衛健委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金玲介紹。

致公黨煙臺市委會主委王成華致辭

煙臺市衛健委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金玲致辭

雖然大腸疾病本身很常見,但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早診早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說:「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和諧整個社會。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延長腸癌患者生存期的關鍵,也是提高我國消化道腫瘤防治水平的關鍵點。」

無痛精準篩查方式,助力健康煙臺建設

據了解,本次「關愛腸道健康,助力健康煙臺建設」公益活動將引進資金168萬元,為1000名腸癌高危精準人群進行糞便DNA腸癌檢測。對於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患者,免費提供無痛奧林巴斯290精準高清放大腸鏡檢查,並在後續的治療有相關的優惠政策支持。

煙臺白石肛腸醫院院長林林致辭

此次檢測將採用國內首個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的大腸癌糞便DNA無創檢測產品,對整體腸癌的檢測敏感性可以達到84.22%,特異性達到97.85%,能夠提前發現癌前病變和早期腸癌。而且檢測非常方便,無需禁飲食,無需腸道準備,僅需4.5克糞便,可居家採樣,常溫郵寄,即可檢測出直徑1釐米以上進展期腺瘤和腸癌病灶。

廣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價值168萬元的檢測試劑盒

致公黨煙臺市委會向廣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頒發「熱心公益」榮譽證書

國家重點專科—白石肛腸醫院承接檢測任務

承接檢測任務的煙臺白石肛腸醫院是國家重點專科醫院,是目前山東省唯一的肛腸方面的國家重點專科醫院,也是煙臺最早成立的專門研究治療肛腸疾病的專科醫院。近30年來,每年上萬的門診量,為白石肛腸醫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治療檢驗,為整個膠東半島乃至山東省在肛腸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與會領導共同啟動公益活動

據悉,煙臺白石肛腸醫院對這次承接檢測任務非常重視,派出的專家團隊實力雄厚,帶隊的是全國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重點專科項目帶頭人、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專家邢建波,團員既有煙臺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有獲全軍科技成果三等獎的優秀黨員等。

白石肛腸醫院運營部主任張新新介紹公益活動流程及基因檢測使用方式

記者了解到,煙臺白石肛腸醫院已經連續5年承接了由國家財政部、民政部支持的全國的腸癌篩查公益活動。本次「關愛腸道健康,助力健康煙臺建設」活動,將按照時間節點,由不同的支持單位發起,選擇腸癌高危風險的精準人群進行免費篩查。有腸癌家族史、有明顯的腸道疾病症狀、既往檢查有腸息肉病史等高風險人群,均可通過組織單位報送,做到大腸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Septin 9 基因甲基化大腸癌檢測適合哪些人群?
    06 長期吸菸、飲酒人群 研究表明,吸菸者比非吸菸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更高。有大腸癌、大腸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攝入酒精大於等於30克,將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腸癌篩查再也不用做腸鏡啦!深圳將開展腸癌糞便基因檢測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腸癌的新檢查方式——糞便基因檢測將於明年推行,屆時腸癌篩查可以不用再做腸鏡。&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市醫師協會胃腸腫瘤專委會成立 我市將開展腸癌糞便基因檢測&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8月30日,深圳市醫師協會胃腸腫瘤專業委員會成立,成員涵蓋了外科、內科、放療等多個學科約
  • 腸癌無創多靶點FIT-DNA檢測技術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
    :5/8224 2018年5月12日,浙江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經多年技術研發,國際領先的腸癌無創多靶點FIT-DNA檢測技術-常衛清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並於近日正式啟動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
  • 為什麼都是腸癌,只有他們活下來?每年做對這件事,大大降低腸癌風險!
    多項研究均已證明,早期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對於腸癌的早期篩查都有明確指南,而我國目前還無明確指南,公眾對於腸癌的認識度不夠。美國大腸癌圓桌會議宣布到 2018 年,實現更大範圍的結直腸癌篩查(普及率達 80%),而中國腸癌篩查的普及率可能連8%都不到。
  • 天津啟動2019年民心工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項目
    6月25日,天津市民心工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項目啟動會在市衛生健康委新聞中心舉行。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殘聯和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本市四家產前診斷機構分管負責同志和市級專家在主會場參加了啟動會。
  • 諾輝攜浙數理醫學會啟動社區大腸癌篩查項目
    2月4日,由浙江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浙江省數理醫學學會開展的"社區大腸癌篩查項目"在杭州正式啟動。項目由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牽頭並聯合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等地區八家醫院共同實施,旨在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利用分子標誌物的精準科學手段,提高篩查便利性和順應度,實現針對目標人群的大規模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
  • 驗一下便便 就知有無腸癌
    內地首個腸癌篩查糞便基因檢測項目在穗問世 不再需要照腸鏡就能驗出腸癌實驗室人員正在進行結直腸癌基因檢測。要早期發現並確診腸癌,需做腸鏡檢查,但腸鏡檢查屬於有創檢查,調查顯示,廣州僅有兩成市民願意做腸鏡篩查,不利於腸癌的預防。27日上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推出內地首個適合中國人群腸癌篩查的糞便基因檢測項目「長安心」。今後,不用做腸鏡,只需4.5克便便,檢測糞便基因,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得腸癌。
  • 孕婦可免費檢測無創基因啦!詳細流程、篩查醫院看這裡……
    昨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今年我市將免費為本市戶籍孕婦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納入20項民心工程。從今日(6月26日)起,具有本市戶籍、妊娠12+0~22+6周的孕婦,可到本市產前診斷機構和各區婦幼保健機構登記,在知情同意下接受採血、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產前篩查諮詢指導等服務。
  • 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腸癌的發病率如此之高,哪些人需要篩查腸癌呢?40歲之後的人40歲之後是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的高發期,所以40歲的時候就建議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了,篩查如果沒有息肉,恭喜你5年之內都不需要再做腸鏡檢查了。有腸癌家族史的人如果有直系親屬患上大腸癌,像父母兄弟姐妹這些家人,尤其是大腸癌發病比較早的人群,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會比別人高很多。這些人一定要儘早的做篩查,最遲應該在40歲開始檢查,甚至更早。可以在家人發病年齡段提前10年做篩查,這樣也能更好地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 重口味第二波:便便基因檢測
    現在,那些雖然有便血,但是害怕得腸癌,而且還害怕做腸鏡的小夥伴們,別擔心了~因為,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主辦的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篩查手段,通過檢測糞便基因即可排查你有無腸癌風險,當特異性為93%時,對I、II期腸癌的檢測敏感性甚至可達91%,其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上海成立首個遺傳性大腸癌諮詢門診 提供基因檢測篩查幹預
    術後經過病理基因檢測,患者被確診為林奇症候群。「這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遺傳性大腸癌類型,這個病理結果與我們的術前判斷基本一致。」徐燁教授說。後續,徐燁教授也建議患者兒子做一下腸癌篩查,結果患者兒子其實已經長了腫瘤,只是由於疾病處於早期階段,尚未有明顯症狀。經過手術,這對母子目前均已恢復健康。
  • 諾輝健康發布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臨床試驗結果:技術檢測靈敏度達95...
    此次試驗於2018年9月正式啟動,累計入組數據近6,000例,實際納入統計分析數據4,758例,目前已向國家藥監局正式完成全部臨床數據的提交。 據介紹,試驗中用到的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常衛清由諾輝健康自主研發,是全球目前最準確的腸癌篩查分子檢測手段,針對中國人群基因位點設計,擁有多項國家級專利。
  • 千億級市場,腸癌早篩產業迅速升溫,血液、糞便、AI影像等創新檢測...
    從我國發布的腸癌篩查指南和專家共識來看,便隱血檢測和腸鏡檢查是腸癌篩查的常規手段。便隱血檢測無創、簡便,腸鏡檢查準確率高,便隱血檢測陽性之後,可進一步進行腸鏡檢查,最大限度保證檢測準確率和簡便性。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糞便DNA檢測和血液DNA檢測開始受到大家的重視,逐漸被納入指南和專家共識之中。
  • 台州:P53抑癌基因檢測項目在台州啟動
    近日,有一個新的檢測項目在我們台州啟動,可能給談癌色變的人們吃一顆定心丸。   8月23日上午,在椒江萬康體檢中心, P53抑癌基因檢測項目正式啟動,這個項目是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腫瘤早期篩查專項管理委員會、椒江萬康體檢中心等聯合主辦的。據介紹,這個項目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提前發現癌症發生的潛在風險。
  • 篩查大腸癌,只能做腸鏡嗎?有沒有無創的篩查方法?
    我們都知道,結腸鏡檢查是一種在直視情況下的檢查,可以清晰地觀察整個大腸,看輕易發現腸癌的前身——腸息肉,還能當即予以切除,以除後患; 可以說是預防、治療雙管齊下;因此,腸鏡檢查被認為是預防和篩查早期腸癌的金標準。
  •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華大基因榮獲「2019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獎」
    華大創始人團隊正是從誕生之初便懷抱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從非典時期無償捐助30萬份試劑盒到發布自主研發測序儀,從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到堅持科普工作,提高大眾對於基因認知,以公益善舉傳遞社會價值,做行業前行者和奮進者,華大永不會停歇。「生命如此美妙,我們卻知之甚少」。
  • 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體檢人群中的腸癌早篩價值顯現
    攜帶腫瘤突變信號的異常細胞會脫落到腸道的糞便中,通過檢測糞便裡的脫落細胞可以有效捕獲腫瘤的突變基因,為早期大腸癌的分子檢測提供了理論基礎。 原癌基因KRAS突變是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早期事件。而抑癌基因啟動子高甲基化也是腫瘤發生的另一重要機制,已有研究證實腫瘤抑制因子BMP3和NDRG4高度甲基化是結直腸癌早期的重要生物學特徵。
  • 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基因檢測,篩查和預防
    諮詢員還可以幫助您確定基因檢測是否適合您。如果您進行了檢測並發現基因異常,可能需要採取措施來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例如在較早的年齡開始常規檢查或甚至進行手術。 但在進行基因檢測之前,提前知道結果不一定能夠顯示您的風險是很重要的。基因檢測並不完美。這些檢測可能無法為某些人提供明確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在決定接受檢測之前,與遺傳諮詢師或癌症遺傳專業人士會面非常重要。
  • 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活動現場,華大基因展示了多款早篩預防產品,包括宮頸癌篩查-HPV檢測、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2遺傳風險檢測、無創腸癌篩查基因檢測等,在現場一眾醫藥保健養生類產品中尤其獨樹一幟,吸引了眾多社區朋友駐足了解,通過工作人員現場科普介紹,使早篩、早診、早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其中,華大基因HPV檢測作為一款擁有較高認知度的檢測產品,受到了健康專業人士和社區居民的廣泛好評。
  • 腸癌篩查到底做不做?怎麼做?多少歲做?看張蘇展教授全面解答
    腸癌的發展過程其實很緩慢,大概10-15年,有很多檢測窗口期,我們收治的初次確診的患者大多已經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Q3:結直腸癌篩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張蘇展教授:篩查可以有效降低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篩查的金標準,此外可以用大便潛血和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