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壓改變折射率 日證明水具有普克爾斯效應

2020-12-04 科學網

 

生活中,當我們向裝著水的杯子底部看時,就會覺得水好像變淺了,這是因為光在水中產生了折射的緣故。近日,東京理工大學和電氣通信大學的研究小組通過通入電壓的方式,成功地使光在水中的折射率發生大幅度改變,證實了水也具有「普克爾斯效應」。這項研究成果今後可能被應用於光通信領域。東京理工大學網站報導了這一消息。

 

在向結晶體施加電壓時,根據正負電壓的變化,光的折射率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的行進方向也發生改變,這種現象被稱作「普克爾斯效應」。以往的試驗已經證明,當水分子處於單體狀態時,可以發生普克爾斯效應,但是在像水這樣的液體中,由於水分子以任意方向聚集在一起,單體水分子的普克爾斯效應就會消失,因此水究竟能不能產生普克爾斯效應,如果能產生,效果如何,一直不為人所知。

 

日本研究人員認為,在插入水中的電極表面數納米的範圍內,當加入電壓時水中將有可能出現普克爾斯效應,因此他們以此為著眼點展開了研究。他們將透明的電極放入水中,再讓光線照射電極,觀察其反射和透過電極的模式。結果顯示,當電極中通入正伏電壓時,電極表面的水的折射率發生了變化。從變化量上科學家計算出這時水折射率變小了,只有1.33至1.23,而當通入負伏電壓時,水的折射率則會變大,增加為1.43。從這項試驗可以看出,通過通入正負伏電壓的方法也可以使水產生普克爾斯效應,而且效果要比結晶物質高上10至20倍。

 

據介紹,利用普克爾斯效應,可以將電信號轉化為光信號,而普克爾斯效應越大,轉化效率也越高。目前在光電子領域,科學家一直在使用結晶體作為光電轉化物,但結晶體的光電轉化效率並不高,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具有巨大普克爾斯效應的物質。因此對水的這種高效普克爾斯效應特性的發現,將在推動尋找新型光電轉化物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可在環境光條件下改變折射率的新型材料
    據工程師Gururaj Naik和萊斯布朗工程學院的研究生Weijian Li說,這種材料的二維陣列具有獨特的光學特性,可以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和一般照明條件下進行控制。 當他們把一個二維的小條從一個大樣本上分離出來(利用的就是那個久經考驗的實驗工具,膠帶)並照射在上面,層狀材料會重新排列流經的電子的電荷密度波,從而改變它的折射率。 沿特定軸發射的光將根據進入的光強度更改其顏色。美國化學學會雜誌《納米快報Nano Letters》詳細報導了這一發現。
  • 美國發現環境光可改變二硫化鉭材料的折射率 將影響自動駕駛汽車
    據外媒報導,美國萊斯大學( Rice University)布朗工程學院的工程師Gururaj Naik和研究生Weijian Li表示,此種材料的2D陣列具有獨特的光學特性,可以在環境光以及普通照明條件下對其進行控制。
  • 決定材料折射率的主要原因分析
    1.2、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既然光是由帶電體產生的電場與磁場,而帶電體遇到電場與磁場時會改變運動狀態也是無需爭辯的事實。因此,當光照射到介質上時,由光產生的時變電場與磁場就會使介質中原子中的電子與原子核發生運動狀態的變化且電子與原子核的狀態改變趨勢和方向正好相反。這就導致原子出現極化並成為時變的電偶極子,而電偶極子就會產生次生的電場與磁場。
  • 我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光測」癌細胞
    我國科學家利用全內反射下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異常敏感的光學現象,實現了超靈敏單細胞實時流動傳感。這一成果可以使癌細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確「光測」出來,精度可達數千分之一。這一成果的應用或將為癌症預防提供一條新途徑。  石墨烯是一種呈蜂巢狀排列的單層碳原子結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
  • 【十大進展】光學石墨烯中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學院科研團隊在原子蒸汽中構造了晶格勢場實時可調的光學石墨烯結構,並利用在此結構中激發贗自旋獲得渦旋光這一拓撲現象,對系統中極其微弱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實現了顯著觀測和全光調控。科研人員通過實驗明確了光子自旋軌道耦合對光學石墨烯中的拓撲效應產生的影響,闡明了拓撲系統可以成為「放大」某些微弱效應的物理基礎。
  • 折射率(概述)
    光在等離子體中相速度可以遠大於c,所以等離子體折射率小於1。同一媒質對不同頻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對可見光為透明的媒質內,折射率常隨波長的減小而增大,即紅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產生負折射率現象有兩類材料。一類材料是由於局域共振機制導致介電常數和磁導率同時為負,既材料具有有效的負折射率。這類材料又被稱為特異材料(meta materials)。Smith等人的有縫諧振環陣列就屬於特異材料。但是有縫諧振環陣列結構具有較大的損耗和較窄的負折射帶寬,在應用中會受到許多限制。
  • 基於半導體納米線雷射器的折射率感測
    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光折射率(RI)的測量,這也是許多液體加工工藝的一部分,如啤酒釀造、葡萄酒發酵、蜂蜜中含水量的評估以及烴蒸餾等。甚至在醫學上也有用途,因為癌細胞或異常細胞的RI值比正常細胞略高。問題在於,即使是如硬幣般大小的小型化RI傳感器也比許多應用大。這也正是密西根大學團隊希望通過使用由光源激發的納米線的雷射發射來改變的難題。
  • 違反自然規律的負折射率材料 - 等離子超材料將光線反向折射
    近幾年來,負折射率材料由於其獨特新穎的物理性質和誘人的應用前景而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並已成為當前國際電磁學界和光電子學界非常前沿和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當光波從傳統的正折射率介質入射到負折射介質的界面時將發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於界面法線的同側的負折射現象。
  • 電荷具有霍爾效應,你知道自旋也有霍爾效應嗎?
    實驗上,當在某一具有強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材料中,縱向方向通過未極化的電流時,在橫向方向將會產生純自旋流,同時需要強調的是,縱(橫)向方向沒有淨電荷的積累。他們認為,反常霍爾效應是極化的電流被非對稱散射,同時也應該存在著非極化的電流被非對稱散射的現象存在,但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直到1999年,科學家們引入了自旋霍爾效應這一概念,其中提到電流通過順磁金屬時橫向方向可以產生自旋霍爾電壓,相似地,當自旋流通過時,在橫向方向也會產生霍爾電壓。
  • 什麼是鐵電效應?
    由於無對稱中心的晶體一般是壓電晶體,故它們都是具有壓電效應的晶體;非鐵電相時有對稱中心:不具有壓電效應,如BaTiO3、TGS(硫酸三甘肽)以及與它們具有相同類型的晶體。微觀結構位移型轉變的鐵電體:這類鐵電晶體的轉變是與一類離子的亞點陣相對於另一亞點陣的整體位移相聯繫。
  • 董明東/王澤高:利用範德華接觸屏蔽單層MoS2費米能級釘扎效應
    當p型摻雜的rGO用於MoS的導電溝道時,MoS電晶體的閾值電壓會正向偏移9.8V,場效應遷移率可以增加大約十倍,並且rGO / Ti / Au電極的肖特基勢壘會大幅降低至接近零。由此可見,在構建範德華接觸方面,MoS與rGO的具有強烈的耦合作用,具備優異的電子學特性。
  • 美國物理學家研製出負折射率等離子納米天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纖細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陣列能採用新奇的方式對光進行精確地操控,改變光的相位,創造出負折射現象,最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們研製出功能更強大的光子計算機等新式光學設備。相關研究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董明東/王澤高:利用範德華接觸屏蔽單層MoS2費米能級釘扎效應
    當p型摻雜的rGO用於MoS2的導電溝道時,MoS2電晶體的閾值電壓會正向偏移9.8V,場效應遷移率可以增加大約十倍,並且rGO / Ti / Au電極的肖特基勢壘會大幅降低至接近零。由此可見,在構建範德華接觸方面,MoS2與rGO的具有強烈的耦合作用,具備優異的電子學特性。
  • 我國科學家在光波波段發現逆都卜勒效應
    新華網上海5月3日電(記者仇逸、潘旭)上海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團隊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合作
  • 一種利用磁場強弱改變輸出電壓的電路設計
    輸出電壓可調電路就是利用線性霍爾元件的輸出為模擬信號,輸出電平在一定的範圍類與外加磁場成線性關係,調節輸出電壓範圍的電路。IC1輸出需上拉電阻,形成OC輸出,C1是濾波電容,Z1是5.6V的穩壓管,穩壓5.32~5.88V之間,IC1工作電壓範圍2.5~6.5V不會因輸入電壓過高燒毀。
  • 《Science》子刊:超高折射率! 一步氣相合成透明高折射率含硫聚合物
    其中無機玻璃的折射率(n)最高可以達到1.9,但是它的缺點在於重量太重,可加工性能差,佩戴該種眼鏡後給鼻子和耳背帶來了極大的負擔。而有機樹脂鏡片具有質地輕盈,可塑性強等特點,通過特殊的處理工藝後,有機樹脂鏡片的折射率可以達到1.5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1.74。兩種鏡片給我們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就在於有機樹脂鏡片的重量比無機玻璃輕得多。
  • 折射率建模
    關鍵組件製造錯誤之一是考慮到折射率和阿貝數的微小變化。使用公差數據編輯器中的TABB和TIND操作數對其進行建模。TABB(和TIND)操作數在靈敏度分析和蒙特卡羅運行中被建模為「材料求解偏移」。此偏移是為587.6nm波長定義的,但是每個波長將具有稍微不同的偏移,這將影響色散曲線的整個形狀。對於折射率偏移,色散曲線將針對每個波長單調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