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他們說這些物種可以揭示蜥腳類恐龍的進化,蜥腳類恐龍包括雷龍,腕龍,梁龍和巨龍等大型食草動物。
由美國伊利諾州中西部大學的Eric Gorscak領導的一個小組將dino,Mnyamawamtuka moyowamkia描述為1億多年前白堊紀中期的「特殊」標本。該化石位於坦尚尼亞西南部的Rukwa裂谷盆地。
研究人員稱,其獨特的骨骼結構「增加了南部非洲和南美洲泰坦龍之間密切關係的證據,這種關係在南部大陸白堊紀生態系統的演化中可能很重要」。
Gorscak說:「雖然巨大的恐龍群體成為恐龍時代之前臭名昭著的大規模物種滅絕之一,但它們早期的進化歷史仍然模糊不清,而Mnyamawamtuka幫助講述了這些起點,特別是對於非洲方面的故事。」
他和共同作者,美國俄亥俄大學的Patrick O'Connor 在PLOS ONE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宣布了這一發現。
這組作者說,這個標本包括「每個主要身體區域」的部分,包括牙齒,椎骨,肋骨和四肢,使其成為科學文獻中最完整的泰坦龍標本之一。根據該研究,它具有獨特的椎骨特徵和「異常小的胸骨板」,這有助於將其與其組中的其他物種區分開來。
在其他類型的蜥腳類恐龍消失之後,泰坦龍是蜥腳類恐龍中最普遍的,在晚白堊世時期(1億至6600萬年前)演變成許多亞種。該群體的遺骸長達37米,已在七大洲被發現。
該Mnyamawamtuka moyowamkia標本是沒有這麼大。
Gorscak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Cosmos,「從腳部到臀部頂部,它大約是普通人的高度,可能重達一噸左右。」 「然而,基於一些骨頭,它是少年,當然還沒有完全成長,我們只是不確定它會變得多大!」
由於其尾椎的形狀,該標本的名稱來自斯瓦希裡語中的「Mtuka野獸」和「尾巴的心臟」,是非洲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完整的泰坦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