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土灶導致溫室效應?繼禁燒秸稈後專家又提新禁令,農民朋友咋看

2021-01-15 未央財經

前言

人們的環保觀念越來越強,對於很多保護環境的措施,大家也都是非常支持,但是也有一些專家提出的所謂環保方案遭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比如前幾年,就有一些專家表示應該在農村禁止燃燒秸稈,而之所以禁止燃燒的原因,是這些專家認為秸稈在燃燒時會產生煙氣,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加重溫室效應。

燒土灶燒出了溫室效應?

就在燃燒秸稈產生的煙氣是否會汙染環境這一個問題依然存在著爭議的時候,又有一些專家提出了一個新的禁令,要求禁止農村燃燒土灶。在之前提出禁止燃燒秸稈之後,農民會把一部分的秸稈打碎之後撒到田地裡面去,另外一部分則會曬乾之後存放起來,燃燒土灶。

而與之前禁止燃燒秸稈的理由相同,這次專家之所以提出禁止燃燒土灶,同樣也是認為這一做法會不利於環保,認為在燃燒土灶的過程當中,秸稈會產生一些汙染氣體,這些氣體不僅是會汙染環境,對於農民的身體健康也同樣不利。

並且有一些地區也確實是聽從了專家的建議,開始引導農民拆除土灶,但是用秸稈燃燒土灶真的會產生那麼大的危害性嗎?其實未必。農民用秸稈燃燒土灶的時候,一般是為了燒水做飯,因此使用的時間其實並不長,產生的煙霧也並不多,遠遠不足以達到汙染大氣層的程度,更加不可能因為燃燒土灶就讓我國的溫室效應加快。

專家的建議可能會碰壁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專家的這一個建議還很難實現,畢竟會燃燒土灶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偏遠落後的農村,而這一些農村的家庭收入基本上都是比較低的,如果不燃燒土灶來燒水做飯,那麼就必須用電或者是其他的煤氣等能源來代替,不管是用電還是其他的能源,都是需要花費的,對於一些剛剛從貧困之中脫離出來的農村朋友來說,很難接受這一筆開支。

何況農村不比城市,除了要為人燒水做飯之外,還要給家中的一些豬羊牛等家禽燒火熬食,如果全部都用電,或者是其他能源來解決,那對於農民來說,無疑是增加了一筆額外的開支,這是很難讓他們接受的。

何況,對於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來說,就算農民捨得用電或者是用煤氣來開火,也並不是特別的方便。

雖然說現在基本上全國上下都通了電,哪怕是偏遠的山區,也同樣有電源,但是很多偏遠地區的電壓其實是相當不穩定的,基本上只能夠滿足日常充電照明的需要,至於要用電來燒水煮飯的話,那麼電壓往往不足以支持,這種情況下用電來燒水做飯,經常都會跳閘,哪怕是煮上半天,也很難將食物煮熟。

另外,對於一些偏遠地區來說,煤氣的使用也並不方便,因為有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的通路,要進入到山區裡面去是要通過很崎嶇的山路,這樣的情況之下,想要更換煤氣,自然是很不方便的,所以使用煤氣來燒水做飯,這對於過於偏遠的山區農村來說也同樣並不現實。

因此想要徹底地禁止農村燃燒土灶是並不容易的,至少在這一些偏遠地區,沒有能夠真正發展起來之前,還是離不開土灶的。

環境汙染另有元兇,禁燒土灶無法解決問題

專家之所以提出禁止燃燒土灶是出於保護環境的目的,從這一點來看並沒有錯,但是現在環境的汙染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各大工廠的超標排放,因此想要從根本上保護環境,杜絕空氣環境汙染,緊靠著禁止燃燒秸稈以及禁止燃燒土灶根本不可能實現。

所以希望這一些環境保護專家在提出建議之前,能夠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真正的提出行之有效,並且可實行的環境保護措施。

畢竟對於很多農村的人來說,目前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減少開支,但自己的收入有更多的節存。尤其是比較貧困的地區,燃燒土灶是當地人做一日三餐的唯一方式,想要讓他們拆除土灶,不再使用土灶並不現實。

何況想要禁止土灶的燃燒,不能依靠一句輕飄飄的建議,而是應該從實際出發,多提出一些能夠提升農民收入,讓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措施,當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也就會選擇用其他更為方便快捷的方式來燒火做飯,燃燒土灶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過去。

結語

專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建議,出發點當然是好的,畢竟環保的確是當前所有人都應該注重的一件事情,但是專家的目標雖然很好,可是卻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因此,這一些建議才會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吐槽,也很難真正地實現。

相關焦點

  • 藍天衛士|BVS智能視頻分析-秸稈禁燒
    隨著天然氣、家用電器的普及,農民對柴草的需求量下降,導致焚燒農作物秸稈的行為經常發生。BVS智能視頻分析-秸稈禁燒另一方面,但由於農田點多面廣,監管人員匱乏,導致監管力不從心,監管效果更差;監管手段單一
  • 秸稈、霧霾和太陽能電站:你們有啥關係?
    她搜腸刮肚地想了半天:「應該是燒秸稈的味兒。」以往,她覺得燒秸稈這事兒離她遠著去了,可這回秸稈「嗆」到了肺管子上,成了讓人討厭的東西。  秸稈,在今年入冬以前,離市民的生活遠隔十萬八千裡。人們甚至不知道這兩個字該咋寫。  如今,它卻以一個汙染入侵者的不良身份「闖」進了城市人的生活。
  • 燒了5000年的柴火,專家提出來禁止燒秸稈?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以前很多農民在收稻穀,小麥,玉米之後,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收拾這些秸稈,有些人就直接在田地裡放一把火,把秸稈燒成灰。因為那時候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秸稈,直接放田地裡秸稈又不會腐爛。影響後期的種置。焚燒過程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達到一定濃度後容易造成咳嗽、胸悶,嚴重的甚至導致支氣管炎。2、引發火災。春秋季節,天乾物燥,田間地頭可燃物多,一旦焚燒秸稈容易引起火災,威脅村子安全。3、威脅道路安全。很多農田在公路兩邊,焚燒秸稈產生大量濃煙,造成空氣能見度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 你認為禁止焚燒秸稈合理嗎?為什麼?
    現如今的農村越來越規範化了,這不僅體現在農民的生活起居上,同時也體現在「工作」方面。為了保證農村的環境,有關專家提出了禁止焚燒秸稈的請求,並且該政策已經開始正常實施。但是禁止焚燒秸稈真的合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帶你們了解下焚燒秸稈的好處與壞處,這樣就能一目了然了。焚燒秸稈的好處。一、田地更乾淨。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土灶已經完全被天然氣所取代,自然而然農民也不再需要秸稈,在禁止焚燒秸稈的要求沒有出來之前,農民的土地是乾乾淨淨的,因為那些不用的秸稈都是在土裡燒掉。
  • 專家不讓燒秸稈,這三個方法簡單還賺錢
    秸稈一直是我們農民最頭疼的問題,一把火燒了可以肥地,但每次都要像做賊一樣,半夜三更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不燒吧!很多莊稼的秸稈放地裡面需要好幾年才能腐蝕完畢,對下一年的莊稼收成造成很大影響。並且,很多專家呼籲我們農民別燒秸稈,說是嚴重汙染大氣,我們也不想汙染環境,該怎麼辦呢?
  • 農村環保又出新要求,嚴禁農民5種行為,村幹部帶頭查,早知道!
    因為這些地區冬季寒冷,農民過冬必須要自己取暖,而散煤因為價格便宜、取暖效果好深受人們歡迎,不少農民在過冬之前,都會提前儲備好幾百斤、上千斤的散煤。 但是,現在北方地區一到冬季就開始嚴查環保,尤其是大力整頓空氣汙染。而取暖集中燒散煤,會導致一定的汙染。
  • 副市長朱清雲檢查護林防火和秸稈禁燒工作
    10月31日,副市長朱清雲深入沿溝鄉、崞陽鎮、大林鄉檢查森林防火和秸稈禁燒工作。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每到一處,朱清雲都仔細查看農田秸稈禁燒管控情況,並聽取相關負責人關於森林防火工作和秸稈禁燒工作落實情況的匯報。
  •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 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 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2020-12-04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12月3日,記者從瀋陽市政府獲悉,為進一步降低大氣汙染強度,保護公眾健康,瀋陽市加大秸稈禁燒巡查力量投入,利用5顆遙感衛星,形成全覆蓋監控。今年4月,由於大範圍秸稈焚燒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共同作用,瀋陽市PM2.5濃度大幅上升。
  • 農村土灶裡的黃土,人稱「伏龍肝」,農民曾用它來治水土不服
    導讀:農村土灶裡的黃土,人稱「伏龍肝」,農民曾用它來治水土不服在農村裡有著許多的「土方子」,雖然它們的原材料稀奇古怪,但不得不說效果還是十分不錯的,以至於到如今依舊在民間被使用著。在過去的時候,農民們都是用的黃土來砌土灶,土灶經過多年的煙燻火烤之後,這些砌土灶的黃土會變得又黑又硬,於是在翻修土灶的時候,農民們會把這些燻黑的地方整塊鏟下來。不過並不會丟掉,而是把燻黑的地方弄掉,留下裡面依然是黃色的黃土,將其碾成粉末存起來,這種被碾成粉末的黃土就是「灶心土」,因其特殊的作用,在民間也被稱作「伏龍肝」。
  • 生物質發電廠如何大比例秸稈摻燒
    一種是生物質直接與煤混合後投入燃燒,該方式對於燃料處理和燃燒設備要求較高,不是所有燃煤發電廠都能採用;一種是生物質氣化產生的燃氣與煤混合燃燒,這種混合燃燒系統中燃燒,產生的蒸汽一同送入汽輪機發電機組。直接燃燒發電技術是將秸稈粉碎後燃燒,需要一種專用的秸稈燃燒鍋爐。氣化發電技術是通過化學方法將固體的生物質能轉化為氣體燃料來進行發電。
  • 集賢縣召開2020-2021年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啟動會議
    2020年9月15日至2021年5月15日,為2020-2021年秸稈禁燒期,按照全省範圍內執行省政府關於秸稈「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工作要求。9月16日下午,副縣長聶建輝主持召開集賢縣2020-2021年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啟動會議。
  • 秸稈回收好方法 秸稈炭化讓秸稈變成炭
    比如前幾年推廣的秸稈粉碎還田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在實施了幾年之後,村民們發現了其中的弊端,比如對土壤造成破壞、引發病蟲害等等。而且,秸稈還田還會導致糧食減產,農民種地的成本增加。那麼,為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顯然,這個跟秸稈還田的處理方式有關。
  • 白蒲鎮:只見秸稈成捆 不見一縷青煙
    ,白蒲鎮的農民雖然也在田裡忙活,卻不是忙著禁燒,而是忙著把秸稈打捆堆摞,變廢為寶的同時,美化了村居環境。在該鎮的康莊村,打捆機奔馳在收割後的麥田,裝滿秸稈捆的四輪車行駛在田間地頭,工人們忙碌在「草場」,處處是一派秸稈處理的繁忙景象。
  • 水分和秸稈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研究與展望
    很多研究結果表明,控制灌溉、乾濕交替等節水灌溉措施能顯著降低CH4 排放量,但同時也可能促進N2O 的排放,因此如何同時減少CH4 和N2O 的排放量是實現稻田溫室氣體減排的關鍵所在;另外,秸稈還田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外源性有機質的輸入,促進了稻田CH4 的排放。如何優化秸稈還田措施,並耦合水分管理以達到土壤改良和溫室氣體減排的雙重效益對稻田系統的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
  • 中國政府為什麼禁止焚燒秸稈
    禁燒秸稈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但是一部分農民和少量幹部不理解確怨聲載道,為什麼?立場太低、眼光短淺造成的,國家政策肯定不是以這樣的出發點制定的。焚燒秸稈總的來說造成兩種危害:一是環境汙染;二是浪費資源。下面為大家分而闡述之:一、 焚燒秸稈造成環境汙染。
  • 一項研究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
    中國網4月22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20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比起三大化石燃料,用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近期,《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一則研究總結道,在過去幾年裡,比起傳統燃料石油,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多排放了7%的溫室氣體。毫無疑問這是極其難以置信的。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他們不會承認生物燃料為新的可再生能源,儘管能源法早在2007年就如此定義了。
  • 溫室效應為何會導致氣候冷卻?看美國氣候學家這樣解釋!
    溫室效應氣體在冰芯中的聚集,顯示出氣候失控性的變暖把地球推向冰川時代,而這一直持續了兩個世紀。」科技發展,人類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今天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部以全球變暖為主題災難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化,真的會讓地球回到冰河世紀那樣的劫難嗎?
  • 稻田秸稈還田溫室氣體排放量被高估50%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了稻田秸稈長期還田對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CH4)排放的影響及其機制,發現秸稈對甲烷的增排效應隨還田年限延長而呈極顯著減弱趨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秸稈還田的甲烷排放量高估了近50%。
  • 焚燒秸稈將有天眼監控 衛星監測站得高看得遠
    哪兒燒秸稈,我看得見10月4日,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農民焚燒秸稈致使公路被濃煙籠罩。進入金秋收穫季節,在青海省東部農業區,當地一些農民在田地裡焚燒秸稈,產生的濃煙不僅汙染環境,還大大降低了能見度,給交通安全造成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