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家武漢行:發現家門口的大自然

2021-02-08 華泰證券頻道

「我的孩子知道了原來也有小鳥和她一樣喜歡吃柿子。」劉莉莉是華泰證券湖北分公司的一名員工,她的孩子三歲半,參加過「益心華泰公民科學家行動」後有了這樣的發現。

10月中,「益心華泰公民科學家行動」武漢站首場活動在武漢市解放公園舉辦,華泰證券湖北分公司的員工及子女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武漢市觀鳥協會、武漢愛我百湖志願者協會專家的帶領下,通過展覽、講座,了解武漢市的自然環境、常見鳥種等,以公民科學家身份進行鳥類觀察並記錄相關物種信息,從最熟悉的城市公園開始,邁出了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第一步。

華泰證券湖北分公司的15個員工家庭在武漢市的「後花園」解放公園開始了解大自然。

我們小時候就覺得城市公園是玩耍的地方,通過這次活動才知道城市公園除了讓人遊玩以外,還是城市的綠肺、承擔著自然科普等功能。過去我並不了解放公園溼地科普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參與打造的,更加不知道在這座鋼筋水泥的城市中,還有這樣一片集多品種水生植物、鳥類、生物棲息地保護等於一體的人工溼地公園。之前雖然經常去解放公園,但都是去玩遊樂設施和餵鴿子,從來不知道這裡有這麼多種鳥,也沒有仔細傾聽和分辨它們的聲音。這次活動讓我和孩子獲得了深入感受大自然的新方式。

小小公民科學家在解放公園溼地科普館內觀看鳥類展覽。

孩子6歲半,第一次使用望遠鏡,望遠鏡裡的世界和肉眼看到的世界差別非常大,這讓孩子非常興奮。以前他只知道小麻雀,這次通過講解和觀察,認識了很多不同的小鳥。孩子對灰喜鵲吃柿子的場景印象最深。剛聽完老師講灰喜鵲的特性,就在老師的帶領下,用望遠鏡觀察到了真實的場景,孩子覺得很新奇、也很興奮。活動結束後孩子又去觀察了一次,發現灰喜鵲已經把整個柿子吃完了,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小秘密,很開心,在大自然中能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自己認識的鳥類很有成就感。活動中,孩子印象最深的是拿望遠鏡看鳥,感受到小鳥不屬於鳥籠,它們應該自由地飛翔在天空中。十一期間帶孩子去貴州旅行,在「鳥籠之鄉」卡拉村親手製作了一個鳥籠,並且千裡迢迢帶回了家,從此孩子就心心念念想捉一隻小鳥養在籠子裡。但是,孩子在活動中聽了老師們的講解、用望遠鏡觀察了自由自在的小鳥,潛移默化中已經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真切地感受到小鳥在大自然中是最快樂的。這也是此行最大的收穫了。

孩子們專注地觀察不遠處草叢裡的山斑鳩、灰喜鵲等鳥類。

認識大自然和生態保護原來離我們並不遠,近在家門口,大自然的饋贈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珍惜、愛護。在戶外觀察灰喜鵲的時候,旁邊來了一群人試圖發出聲音、扔小石頭讓樹枝抖動,想看灰喜鵲的反應。觀鳥協會的老師看到,立馬上前制止,輕聲告訴他們這樣做會干擾灰喜鵲的活動,並介紹了灰喜鵲的一些特性。聽完老師的話,這群人立即表示了歉意和感謝。我想到以前自己看到動物,也會忍不住會發出聲音逗它們,感到很慚愧。大自然需要我們一起呵護,也需要我們以各類公益活動的形式引導更多人。

今年長江開始十年禁漁計劃、新冠疫情引發公眾對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關注等,這些事件讓生態保護走進了全民視野。我們雖然是「門外漢」,很多人第一次參加公民科學活動,但非常希望以此為契機,不僅我們自己、還能引導我們的孩子,從認識生活的城市開始,為環保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華泰證券自2018年設立「益心華泰 一個長江」環保項目以來,持續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開展「公民科學家行動」,引導員工、客戶等通過自然觀察了解、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去年,華泰證券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發起「一個長江·野生動植物保護小額基金」項目,支持長江中下遊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實地保護工作,通過向民間保護團體提供經費,填補部分受威脅物種的保護空白,並向公眾普及物種生存和保護現狀,支持中國本土NGO成長。在武漢,該項目正支持武漢市觀鳥協會、愛我百湖志願者協會保護青頭潛鴨、黑鸛等珍稀鳥類及其棲息地。

相關焦點

  • 守護身邊的大自然,「益心華泰」公民科學家行動落地深圳
    11月8日,華泰證券攜手美境自然,通過深圳城市自然探索家計劃,支持公眾以公民科學家的身份參與到城市的自然觀察和保護行動中。來自廣東林科院、擅於觀察昆蟲的李琨淵,在活動中通過一片樹葉讓隨行的公民科學家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隱秘一面。
  • 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來源:快科技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這些公民科學家團隊利用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等,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95個之前未發現的天體,它們被稱為褐矮星。
  • 公民科學家新發現95個褐矮星
    8月19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太陽附近新發現了95個褐矮星。報導稱,宇宙是十分廣闊的,由於研究人員有限,因此會有許多東西都會被忽略。為此,科學家們成立了由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團隊,幫助發現宇宙中的新事物。
  • 科學家在宇宙中找了它十幾年,公民科學家只用了兩周就發現了它
    在多年以來,這都是科學家們所無法解決的問題。為此,他們選擇了採用公民科學計劃"愛因斯坦@家 ",利用其中數萬名公民科學家的計算機,對這顆隱藏的脈衝星進行搜索。其實,類似的項目已經進行很多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尋找地外生命的SETi。
  • 公民科學家幫助發現潛伏在太陽系附近的95顆新褐矮星
    據外媒BGR報導,公民科學家正在幫助搜尋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團體收集的數據,以找到褐矮星潛伏在我們太陽系附近的證據。褐矮星的體積還不足以成為恆星,但它們比行星的體積大得多。正如NASA在一篇新的博客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一個由普通公眾組成的團隊已經幫助發現了我們宇宙後院中的近100顆新天體。
  • 公民科學家利用太陽觀測衛星SOHO發現第4000顆彗星
    據外媒CNET報導,當地時間周一, 一位公民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的太陽與日光層觀測衛星(SOHO)數據發現了一顆從未見過的彗星,使其成為該太空飛行器25年壽命內發現的第4000顆彗星。
  • 美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研究稱,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稱,這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信服力很高。病毒較弱版本已在人群中傳播數年此次變異是導致大流行的原因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並不具有「之前使用的病毒主幹結構」,因此並非人類創造,可能是一種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結合發展而成。
  • 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並非來自實驗室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稱,這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信服力很高。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並不具有「之前使用的病毒主幹結構」,因此並非人類創造,可能是一種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結合發展而成。
  • 拍雪豹、找松鼠、護「狸貓」……快來跟他們一起發現小動物!
    拍雪豹、找松鼠、護「狸貓」……快來跟他們一起發現小動物!1月16日下午14:00「復興集第四期-城市公民科學家」活動在楊樹浦驛站電廠黨群服務站等你來喲!活動將邀請《植物圖鑑》主編蔣天沐,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武亦乾和紀錄片《本草中華》第二季導演鮑曼華到場,向大家分享他們與大自然的故事……
  • 「幼升小」公民同招第二年,打開校門體驗開放式課程,校園開放日...
    今年是上海「幼升小」實行公民同招的第二年,在小學「公民同招」、中學「新中考」政策的引導下,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家長更趨理性。相比去年,有的學校報名參加公辦學校校園開放日的人數比去年更多。不少家長將「離家遠近」「課程設置」「社團活動」等,放入首位考慮因素。  自今天起至3月31日,全市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將陸續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
  • 「撿垃圾」辦科普課堂,武漢植物園花博士做大自然的翻譯官
    7月底,一堂科普課在武漢植物園開講,10餘戶家庭跟著「花博士」在樹林尋找果實。2008年起,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高級園藝師李俊皞帶頭在武漢植物園開自然科普課堂,她還走進武漢市200餘個社區、100餘所學校開展科普教育。近日,李俊皞被評為武漢市科普典型「十佳科技志願者」。
  • 韓國將派遣第三架飛機前往武漢接回韓國公民 並將香港和澳門列入...
    來源:FX168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二(2月11日)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導,韓國將派遣第三架飛機前往武漢接回韓國公民,並將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列入「病毒汙染區」。據報導,韓國衛生福利部副部長金剛理日內表示,韓國將向武漢派遣第三架包機,接回韓國公民及其中國家屬。金剛理指出,預計將有170人登上這架飛機,韓國當局正在考慮允許其公民的中國家屬登上這架飛機。
  • 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可能有人覺得塑料汙染只是針對於陸地生態環境,可事實上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塑料垃圾對於海洋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太平洋上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大陸」,這個「大陸」其實就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組成,人們也稱之垃圾大陸。
  • 美國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終於真相大白了!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 五湖四海皆「戰友」-公民科學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故事|分論壇②...
    2020年11月17日下午3時,「公民科學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Citizen Scientists and Mainstreaming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分論壇在中國綠髮會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籌備組的主持下,於線上順利召開。
  • 美方科學家還武漢實驗室清白,但謠言已經讓他們失業了
    Peter Daszak不是普通的科學家,他是與武漢病毒所有十多年合作歷史的美方科學家,他曾與石正麗團隊合作尋找蝙蝠和冠狀病毒。 他說,因為武漢病毒所庫存裡,壓根就沒有這個病毒,類似的都沒有。 另一位科學家,紐約大學的Elodie Ghedin博士,則從基因工程角度,否定了病毒人造的可能性。
  • 數月來,科學家發現大自然正在快速恢復
    數月來,科學家發現新冠正在使大自然快速恢復活力!近期,據相關科學家報導聲稱,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各經濟體幾乎陷入停滯,但是,相對的這也不是沒有好處的,現在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成為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地球二氧化碳下降最多的一年。
  • 讓孩子走進大自然、感知大自然
    (原標題:讓孩子走進大自然)
  • 「北緯30°·中國行」走進武漢 央視巡禮大美江城
    CCTV-4大型日播旅遊欄目《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走進武漢,帶觀眾領略江城風光、歷史人文,體驗武漢人的生活。昨日,記者連線了節目編導馬戎,聽他提前解密「武漢篇」的臺前幕後。
  • 從「諾貝爾哥」說起:讓公民科學取代「民科」—新聞—科學網
    自美國科學家宣布發現引力波以來,「諾貝爾哥」郭英森的視頻和一篇「下崗工人5年前首提引力波遭無情打壓」為題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病毒式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