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圖]朱諾號將最終墜入木星 為防止出現人造外星生物

2020-12-08 網易手機

(原標題:[動圖]朱諾號將最終墜入木星 為防止出現人造外星生物)

7月7日消息,據科技內幕網站報導,當價值11億美元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不久前成功進入木星軌道後,它創造了新的裡程碑。可是當2018年2月份使命完成後,朱諾號將何去何從?科技內幕網站爆料稱,美國宇航局將故意毀掉朱諾號,以防人造外星生物存在。只有少數太空探測器能夠壽終正寢,被送到博物館中「頤養天年」,但那是因為它們從太空中帶回樣本。

有些無人探測器之所以能夠返回地球,只是因為它們擔負著將樣本送回地球的使命,比如日本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Hayabusa。

但是朱諾號可能無法享受這樣的待遇。事實上,它的命運要悲壯得多。在完成最後的木星探測任務後,朱諾號將進入美國宇航局所謂的「離軌階段」。實際上這是個委婉的說法,朱諾號將利用自己最後生存的5天半時間撞入木星大氣層。木星大氣層的條件十分惡劣,朱諾號將起火燃燒。

美國宇航局已經製作了動畫,顯示朱諾號「壯烈死亡」的場景。2003年,朱諾號的前任伽利略號在完成木星之旅後也遭遇相同的命運。那麼,為何這些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探測器最後以燃燒終結自己呢?

理由是防止外星人存在。科學家們近來發現,他們在地球之外最有可能找到活體有機生命的地方就是木星衛星Europa,其冰凍表面之下可能隱藏著地下海洋。美國宇航局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向Europa發射登陸器,以便更好地探測那裡是否存在生命。木星的另外兩顆衛星Ganymede和Callisto,也都是探測目標。

美國宇航局與其下屬行星保護辦公室對於太空汙染有十分嚴格的規定,特別是當探測器從我們認為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返回時。從邏輯上說,美國宇航局不想再花費10億美元建造探測器,目標只為尋找某些有機生物。

朱諾號撞入木星是為了確保木星的衛星不受汙染,因為通過木星大氣層和輻射著陸的過程中,朱諾號攜帶的任何細菌都將被殺死。行星保護協議也規定,探測器必須在乾淨的房間內組裝,而且組裝人員必須穿著防護服。

隨著我們對周圍世界的理解加深,這些規則也在改變。伽利略號的死亡撞擊實際上是計劃改變的結果,當時美國宇航局首次意識到,木星的衛星可能適合生命生存。而且朱諾號壯烈死亡也不會增加日益加劇的太空垃圾問題。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5個關於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木星任務的壯舉
    朱諾號攜帶的科學儀器能適應木星惡略的環境。它的這次拜訪,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木星的起源演變和結構。5個關於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木星任務的壯舉。當朱諾號進入木星軌道時,發動機工作了35分鐘,將其減速至每小時130000英裡。這才讓木星引力捕獲,稍有不慎就跑過了。朱諾號不僅是歷史上最快的人造物體,還是有史以來最快進入地球軌道的太空飛行器。
  • 朱諾號的木星圖像都是照騙?若真正靠近木星,你看不到這種場景!
    是啊,為啥從朱諾號開始,木星就「整容」了呢?難道朱諾號有美顏相機?實際上,比美顏相機還嚴重,因為它不僅需要美顏,還需要修圖……「拍照一分鐘,修圖兩小時」以這張照片為例,其實它拍攝於4月10日,當時朱諾號位於木星上空4200公裡的位置。這個位置已經非常接近木星了,考慮到木星強大的磁場和恐怖的氣旋,朱諾號幾乎已經是行走在危險的邊緣了。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4年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發現了什麼?4K
    ,將飛船帶回地球進行引力加速.終於在2013年10月獲得了每小時14962公裡的飛行速度,衝向木星.,它是人類歷史上跑得最快的物體,速度達到每小時28萬公裡.朱諾號減速並進行了精細的調整,最終進入精心設計的橢圓軌道,使太空飛行器能夠仔細觀測木星.同時儘量減少與有害輻射的接觸,還要確保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完全暴露在陽光下.
  • 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白雲」,由此認定木星可能有生命靠譜嗎?
    木星半徑有71492公裡,是地球的11倍多,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木星的主要組成是氫和氦。大氣中氣體分子的比例為約90%的氫,約9%的氦,還有1%不到的甲烷、水蒸氣、氨、矽等化合物,極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氫、乃、氧、磷化氫、硫等。木星結構為:核心是主要成分為鐵和矽的石質,質量約20~40個地球;再由核心逐步過渡到金屬氫、液態氫,表面幾千公裡為氣態。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上的主引擎Leros-1b能夠提供645牛頓的推力,持續35分鐘的點火讓探測器的速度減慢了542米/秒,使得探測器能夠被木星的引力所俘獲。點火完成後不久,朱諾號調整了姿態,以便讓陽光再次照射到探測器攜帶的超大太陽能板上,為朱諾號接下來的科學探測提供電力。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Gill這張圖像所展示的濃厚的白色雲層出現在木星赤道區域。在微波頻率下,這些雲是透明的,所以朱諾號微波輻射計就可以測量木星深層大氣中的水。這張圖片是2017年12月16號朱諾號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的。Credits: NASA/JPL-Caltech/SwRI/MSSS/Kevin M.
  • 朱諾號傳回木星北半球景象,猶如油畫一樣美麗,可實際內情很可怕
    近些年來,人類一直在積極的努力探索宇宙,這不僅僅是為了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重要的是,還希望可以探尋到人類的另外一個棲息地。就在前些天,美國太空總署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就傳回了一組木星表面的照片,從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整個北半球都被風暴所覆蓋,這才是真正的全球風暴。科學家們看到這些照片之後,感到非常高興,雖然這些圖像猶如一些抽象畫,但是科學家卻可以從中分析出,木星表面大氣流動的方向,這在科學界也是一個不小的進步。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它自轉的速度也最快。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五年,27億公裡,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神秘的面紗
    在經過了漫長的星際飛行,在2016年6月底,朱諾號進入木星引力範圍內,點燃引擎減速,成功進入了木星衛星的軌道,11月就開始了為期2年多的探測任務。而為了這一刻,朱諾號已經飛行了5年,走過了27億公裡的徵程。到了木星並非是萬事大吉了,還有很多的考驗等著朱諾號。
  • 朱諾號解決了木星閃電之謎
    這是一張木星北半球閃電分布的藝術圖,其中融合了朱諾號的圖像數據。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從高空測量水含量在這張由JunoCam拍攝的木星赤道區域中出現了濃厚的白色雲層。在微波頻率下,這些雲是透明的,這使得朱諾號的微波輻射計能夠測量木星大氣深層的水。這幅圖像是於2017年12月16日朱諾號飛掠木星時所拍攝的。
  • 「朱諾號」宇宙飛船捕捉到了木星上令人難以置信的閃電畫面
    雖然之前的任務表明,木星上的閃電出現在可見雲層下方28至40英裡處的風暴中,但新拍攝的畫面表明情況並非如此。美國宇航局「朱諾號」輻射監測調查負責人海蒂·貝克爾解釋說:「朱諾號對雲層頂部的近距離飛越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東西——更小、更淺的閃光——它們來自於木星大氣層中比之前假設的高得多的高度。」
  • 朱諾號為木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多虧了從2016年七月開始環繞土星飛行的朱諾號太空船,讓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更加接近了。基於朱諾號探測數據的三篇研究發表了出來,它們介紹了有關木星磁場、內部旋轉以及它的環帶到底延伸至多深的問題。這些發現修正了科學家們對木星的大氣和內層的想法。圖解:木星大氣層的垂直構造。
  • 「朱諾號」的木星北極之旅
    用於分析木星旋轉的數據也包含著木星內部結構與組成的信息。此前由於人們不了解木星的內部旋轉,很難對木星深處進行探測。「現在我們的工作終於可以真正展開了——確定這顆太陽系中最大行星的內部組分。」Guillot說。Jack Connerney是「朱諾號」任務的副首席研究員,他來自美國馬裡蘭州安那波利斯的太空研究公司。
  • 「朱諾」探測器飛行5年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探索木星未解之謎
    隨著「朱諾」接近木星,木星的巨大引力將加速飛船的運行,使其達到15萬英裡/時的速度。這也讓「朱諾」成為了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人造飛船之一。 當「朱諾」達到最大速度的16.5萬英裡/時——這一速度能讓「朱諾」9分鐘內完成繞地球飛行,隨後,朱諾號的引擎會著火從而把速度降下來。這時候事情就會變得非常棘手。
  • 朱諾號——窺探木星的悲劇英雄
    這也是今天全世界關注的主角:朱諾探測器名字的由來,NASA希望朱諾號能為人類能一窺木星的本質。  為了這一天,「朱諾」已經在茫茫銀河系中飛行了近5年。7月5日11:18分,朱諾號點燃引擎進行35分鐘的減速,並變成一顆木星的「人造衛星」,幸好朱諾成功了,如果失敗了,它永遠失去進入木星軌道的機會,成為茫茫宇宙中飄蕩的亡魂。  經過一系列的變軌,今年11月它將開展予定探測任務,考察任務預計將在2018年2月20日結束,由於朱諾可能汙染木星衛星,NASA行星保護守則不允許它墜落木星衛星,因此朱諾號的結局只能是主動受控墜入木星大氣層焚毀。
  • NASA耗資10億美金的探測器拍攝到木星星雲圖賞:宇宙如此美麗
    據價值兄了解,2017年12月1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耗資10億美元的「朱諾號」(Juno)飛船在木星周圍完成了第十次高速飛行。該機器大約每53天會用JunoCam儀器拍攝新照片,速度可達每小時13萬英裡。接收這些圖像可能需要幾天或幾周的時間,但等待是值得的。
  • 美國宇航局發布3張木星最新照片:木星雲層中發現有霾?
    【ALENG 自媒體】5月17日晚間自媒體專稿,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以其讓人眼花繚亂的魔幻條紋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色彩豔麗,造型奇特的條紋,不僅成為這個巨大行星的迷人特徵,而且吸引著眾多天文愛好者,他們利用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拍攝的原始圖像,經過專業加工編輯之後
  • 環球科視看朱諾號如何藉助地球「彈弓」奔向木星
    既然伽利略號都已經環繞木星軌道仔細探查過木星了,為何還要再發射朱諾號?有錢也不能這樣浪費呀。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伽利略號當時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它的高增益天線打開時出了錯,並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本來幾分鐘就能往地球發回一張照片,出錯後變成了好幾周才能發回一張。(後來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進步,多少彌補了伽利略號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