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論美和藝術

2021-01-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蘇格拉底論美和藝術

2015年07月20日 11:00 來源: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摘  要:在西方美學史上,蘇格拉底美學轉向了人、主體和意識問題.他對美學的貢獻首先表現在對美的普遍定義的探求上.他的人本主義美學觀也體現在他的藝術意識上.

  【作  者】凌繼堯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96

  【期  刊】《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2期64-67,共4頁

  【關 鍵 詞】蘇格拉底 美 藝術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蘇格拉底論美和藝術.pdf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美是什麼?——「蘇格拉底論美」之課堂筆記
    蘇 他就會說:「從此所得出的結論就和你的原來意見相反了,自己葬了祖先,以後又讓子孫葬自己,這一件事有時候對於某些人是不光榮的;因此,把這件事看成在一切時境都是美的,此起我們從前所舉的年青小姐和湯罐的例,同樣犯著時而美時而醜的毛病,而且更滑稽可笑。蘇格拉底,你顯然對我老是不能答得恰如所問,我的問題是:美是什麼?」
  • 有關美的「天上人間」:德莫克裡特的原子論和蘇格拉底的時代
    在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們致力於從「數」中發現美的規律,而赫拉克利特開始從事物矛盾對抗中探究美的現象,到了一個世紀後德莫克裡特這一代人,更關注於人本身對於美的感受。——這標誌古希臘人從自然哲學看待美學問題的階段之後,開始探究人與社會本身,從中探求美和藝術的本質。
  • 蘇格拉底:美是一種偏見,不要討論
    當有人面對自己不理解的藝術時,嚴肅地、聲色俱厲地質問說,它美在哪裡?蘇格拉底早就回答過了:美就是難呀!或許蘇格拉底的真實意思是:美是一種偏見,不要討論。蘇格拉底雕塑,圖源網絡幾乎所有人面對看不懂的藝術,都會發問:告訴我,它美在哪裡?我是那種不斷被人追問這一問題的人之一,因為我是所謂的藝術理論家,做藝術批評。
  • 蘇格拉底與波拉克西特列斯:古希臘藝術的自覺意識和規矩意識
    這為偉大的哲人就是蘇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民主派貴族以煽動青年、汙辱雅典神的罪名當眾受審,處以死刑。這一切,都是不成熟地古希臘民主制度造成的惡果。但是蘇格拉底仍然願意相信並且願意為之維護。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那樣,即便是最糟糕的法律,也總要勝過沒有法律。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上)
    ——坤鵬論歷史小檔案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時期時間: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世紀哲學命題:如何能更好地活著。代表人物:蘇格拉底座右銘:認識你自己。主要觀點:人的本質是知,知是最重要的事;無知之知;知識(智慧)即美德,知德合一;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
  •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何被稱希臘三賢 他們的思想有何特點
    「希臘三賢」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在古希臘文學、藝術、哲學領域做出的非凡貢獻至今影響著世界範圍內的文學藝術發展方向。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從蘇格拉底開始,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靈魂蘇格拉底關於靈魂的學說,進一步使精神和物質的分化更加明朗起來。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早已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已經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立的萌芽。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
    ——坤鵬論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柏拉圖的另一部早期著作——《克裡託篇》。一直到今天,人們都對蘇格拉底明明冤枉、也有機會潛逃卻選擇了從容赴死而感到疑惑不解,並有著種種猜測。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為我們進一步剖陳了他的心靈世界,談到了他對公民道德和責任的理解。特別講了對法律的尊重,論證了「以錯還錯」、「以惡報惡」、「惡法亦法」,為什麼審判不公,他也不能做出逃跑這等不當行為。
  • 坤鵬論:讀《高爾吉亞篇》學蘇格拉底的三段論(中)
    ——坤鵬論不少朋友很好奇蘇格拉底是如何在對話中擊敗對方的。坤鵬論認為,他最主要的武器有兩個:一個是定義法,另一個是三段論。今天,就借《高爾吉亞篇》中的實例介紹一下三段論。一、什麼是三段論?蘇格拉底時代希臘的邏輯都是演繹邏輯。何為演繹邏輯?簡單講,就是只要前提為真,結論就為真。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2.2 關於該觀點的後世評價2.2.1 第歐根尼·拉爾修稱蘇格拉底為「倫理學的創始人「,因為這個觀點奠定了理性主義倫理學的基礎。2.2.2 亞里斯多德提出了批判,認為這個觀點取消了靈魂的非理性部分,忽視了激情和性格的作用,自然也就混淆了德性和知識的差別。2.2.3 尼採批判了由蘇格拉底肇始的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觀念。
  • 中國人民大學師生原創話劇《蘇格拉底》精彩上演
    人民網北京6月4日電 由中國人民大學師生共同創作的大型原創話劇《蘇格拉底》6月4日在人大明德堂隆重上演。
  • 史學家簡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生平歷史
    嗨,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歷史。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70年為了把這件事與他那個時代的其他偉人相提並論,雕刻家費迪亞斯大約死於430年。索福克勒斯和歐裡庇得斯死於公元406年,伯裡克利死於429年,修昔底德死於公元399年。
  • 生態藝術學建構的理論路徑:從「美的藝術」到「生態的藝術」!
    巴特和康德的「美的藝術」概念在將藝術從手工藝中區分出來的同時,還將藝術與美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從而為「藝術的獨立」和「藝術的自律」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黑格爾更進一步,他不但將藝術等同於美,而且強調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藝術由此獲得了神聖的光環。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而若論中國文明源頭時期的文化巨人,孔子當仁不讓。他被歷代的統治者稱為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不僅形成中國的儒家文化體系,以及中國社會的價值取捨,還塑造了中國文化中"中庸"與"仁"的文化特色。西方的蘇格拉底而西方的文化形成期,則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明時期,當時的歐洲大陸都沉浸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輝之下。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雖然格拉底有不少有錢有勢的學生或朋友,如克裡同、柏拉圖、費多、刻比斯等,但蘇格拉底幾乎從來不接受朋友、學生們的資助。所以,直到蘇格拉底被判入獄,他和妻兒始終過著接近赤貧的生活。中國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不足論也;朝聞道,夕死可也。孟子也說,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倡導的這種道德境界,倒是非常貼近蘇格拉底的人生境界。
  • 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通過諷刺式的演講,反對哲學的形式
    因此,雅典的街頭、商店和公園都是他發生哲學思考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蘇格拉底會吸引任何對談論「高等話題」感興趣的人。實際上,蘇格拉底的學生們也得應付一些問題。我們如何能肯定,柏拉圖傳授給我們的確實是蘇格拉底的思想而不是他自己的思想?畢竟,儘管柏拉圖的哲學是對蘇格拉底思想的拓展,但我們知道柏拉圖自成的體系已經遠遠超出了蘇格拉底。這個問題大概沒有最終的答案。
  • 從蘇格拉底到弗洛伊德:人類尊嚴的問詰
    美國比較神話學家坎貝爾(JosephCampbell)說,甚至在荷馬時期,古希臘人的神話感覺力就已經發生非常重要的變化:「更為泛靈論的、神秘主義的、重視大自然的母權神話已經服從於奧林匹亞的父權神話,而這種父權神話的特徵則是:更為客體化的、超驗的、相互連貫的、英雄的、支持自治的。」「父權」的確是適合形容蘇格拉底所處時代的詞。
  • 從蘇格拉底看如今教育的缺陷
    然而,如果他這樣做,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他重視自己的良心與堅持真理,更甚於生命。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雅典衛城市政廣場,蘇格拉底花費許多時間與人談話,時而與人爭辯得面紅耳赤,時而與人進行溫和的討論。蘇格拉底與人談話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無意於指導別人,而是給人的感覺是想從談話的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的良好印象。
  • 蘇格拉底思想,他只會產婆術嗎?還是會更多?
    關於蘇格拉底有很多的故事,而今天我們只談他的思想。在蘇格拉底看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治國人才,而一個合格的治國者,就必須接受好的教育,有才有德有知識。看起來很睿智的蘇格拉底還是困在治國的這一階層,只能說,蘇格拉底是智慧的,但又是有局限的。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5.公元前399年,被雅典當時政府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並被判處死刑的蘇格拉底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從維護法律的角度飲下毒酒而死,終年70歲。6.他的學生們對他的生平和思想回憶有矛盾,因為作者總愛借他的口說自己想說的話。故而,蘇格拉底很多時候還是神秘的存在。
  • 一種內在的藝術邏輯——試論麥可·弗雷德的藝術本體論傾向
    [4]二、劇場性的實在主義在弗雷德看來,格林伯格總結的現代主義辯證法是對現代主義藝術原理的徹底誤讀,這種以繪畫媒介的純粹平面性為導向的還原論,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物性的危機。在極簡主義盛行之時,格林伯格認為極簡主義擁有的藝術身份是一種人為的規定,憑此無法通過審美經驗和審美判斷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