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康方生物科技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滿足腫瘤、免疫及其他治療領域在全球的未決醫療需求,運營主體為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主要專注於腫瘤學,免疫學和其他治療領域。目前,集團正研發創新抗體藥物涉及20多個藥物開發項目,其中12個抗體處於臨床階段。
其中,腫瘤學是公司專注的治療領域之一,處於臨床開發後期階段的產品包括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PD-1抗體和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
資料顯示,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雙特異性抗體(雙抗)的熱潮便席捲全球,也激發了國內資本對「雙抗」的追捧,多家雙抗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此外,羅氏、輝瑞、安進、賽諾菲和GSK等多家跨國藥企巨頭已經部署了大量資源用於開發雙特異性抗體,尤其是基於已獲批准的免疫檢查點的雙特異性抗體。
早在2014年6月,調研機構Marketwatch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3年,雙特異性抗體市場將達44億美元。截至2019年年中,全球已有20多種雙特異性抗體開發和生產的商業化技術平臺,而國內在研的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PD-(L)1雙抗藥物就有7款,但其中僅有康方生物的AK104和康寧傑瑞的KN046進入了II期臨床階段。可見,康方生物押注的雙抗市場是一片藍海。
未來虧損將不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康方生物為中國第一家向全球領先藥公司授權完全自主研發的單克隆抗體的生物技術公司。
18至19年收入分別為282萬元人民幣、7,087萬元,公司目前並無產品獲批准進行商業銷售且並未自產品銷售產生任何收入。
於往績記錄期,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與對外授權產品有關的預付款及裡程碑付款。18至19年虧損分別為1.42億元、3.35億元,絕大部分虧損來自研發開支、行政開支及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18至19年經調整虧損分別為1.42億元、2.38億元(若扣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自成立以來已產生大量虧損淨額,且預計在的未來將繼續產生虧損淨額。
而本應於明年初投入運營的廣州生產基地也尚未建設完畢。此外,康方生物尚未有產品獲批商業銷售,公司旗下唯一進展順利的PD-1單抗產品盈利仍不確定。
在康方生物發布的中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虧損7.18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15億元,虧損同比增加524.34%。公司稱虧損原因為研發的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品種增多,導致相關支出增大。
但是,公司在中期財報中表示,研發即將進入收穫期,商業化布局已進入日程,且配合業務發展的商業化生產能力建設方面也進展迅速,位於廣州的商業化生產基地一期設備即將投入運營,最終產能預計可達20,000L。
臨床藥物開發過程漫長、成本高昂且結果充滿不確定性,而前期研究及試驗的結果未必能預示未來的試驗結果。
可能無法獲得候選藥物的監管批准。候選藥物一旦獲得批准,可能無法達到醫師、患者、第三方付款人及醫學界其他人士為獲得商業成功所必需的市場接納度。
即使能夠商品化任何經批准的候選藥物,該等候選藥物亦可能受到國家或其他第三方報銷慣例或不利的定價規定的約束,面臨激烈競爭。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訪網原創。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