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的億年羈絆:病毒把祖傳基因寫入我們體內,卻讓我們更好地活著

2021-01-13 騰訊網

基因決定了每一個生物的性狀,也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你。然而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基因的相似度高達99.9%,我們的那些獨特性僅佔龐大基因組中的0.1%。

基因水平的研究揭示了人類和動物其實共享了很大一部分基因: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6%,人和貓的基因相似度也可以高達90%。微生物這一大類群在基因上可以說打了一個翻身仗,據研究顯示,人類與酵母菌的基因有46%的同源。這些相似的基因在不同的生物體中執行類似的功能,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相似性。

然而有數據表明,人類基因組中有多達8%的序列來源於遠古病毒。眾所周知,病毒最喜歡「白嫖」,它們靠宿主細胞生活,用宿主細胞的能源與原材料給自己複製遺傳物質完成繁衍。人類基因組中的這麼多病毒基因難道會有什麼作用嗎?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研究人員將這些序列稱為垃圾DNA(junk DNA),但是現在看來這些來自遠古病毒的基因不僅有作用,而且倘若沒有它們,就可能沒有現在的我們。

2016年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在篩查了2500份人類基因組後,發現了36種「潛伏」在人類基因組中的病毒基因,其中有19種是之前從未見過的、新確認的來自病毒的DNA片段。在數百萬年前,這些病毒侵入了人類祖先,並且將自己的遺傳信息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開啟了漫長的潛伏之路。

病毒的名字與行為都給人一種「聞風喪膽」的感覺。人類與病毒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那麼又是如何在基因水平產生交流的呢?首先我們要先認識一下基因。

基因的世界不像人類世界那麼複雜,沒有因為物種的不同而形成所謂的「方言」。全世界的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不具有典型細胞結構的病毒,都共用一套遺傳體系: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脫氧核糖核酸)或者RNA(核糖核酸)。

DNA由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A、C、T、G)組成,而RNA則由四種核糖核苷酸(A、C、U、G)組成。大自然的智慧在於,它不會為每一個生物量身定做核苷酸,而是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核苷酸,不同的遺傳信息則體現在四種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上

這就好比英文裡只需要26個字母,就可以根據不同的排列組合創造出成千上萬個單詞,人的核苷酸與其他動物、植物甚至微生物的核苷酸本質上並沒有差異,生物之間的差別主要是通過核苷酸不同的排列順序體現。

而基因呢,其實指的就是這樣一段核苷酸序列。所以一個DNA或者RNA上可以有若干個基因。這對生物來說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基因突變以及基因交流。只需要插入或剪切掉部分核苷酸或者改變核苷酸的種類,就有可能創造出表達新性狀的基因。

生物遺傳信息的傳遞遵循著中心法則,即遺傳信息可以從DNA傳遞給RNA,再由RNA傳遞給蛋白質,從而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同時DNA也可以自我複製,所有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基本就遵循這樣簡簡單單的套路。直到病毒的出現,人們發現原來RNA也可以自我複製,甚至能夠逆轉錄出DNA鏈。

我們熟悉的愛滋病病原體HIV就是一種逆轉錄病毒。我們都知道病毒很強盜,自身只有核酸及必要的蛋白質,必須能依靠宿主細胞才能生存,而且用宿主細胞的原材料及能量服務於自己的繁殖,最後沒準還要摧毀細胞。

逆轉錄病毒其實更加猖狂,它們進入宿主細胞後,首先用自身攜帶的RNA作為模板,在自己攜帶的逆轉錄酶的作用下,轉錄為雙鏈DNA,隨後將這段雙鏈DNA直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中,構成原病毒。於是它就能夠隨著宿主細胞的複製而複製。

逆轉錄病毒感染細胞,並整合到細胞最後形成子代的過程

如果這些逆轉錄病毒恰好進入了人類的生殖細胞精細胞或者卵細胞中,那麼這段來自於病毒基因的衍生物就能隨著人類的繁衍生息遺傳下來,最終出現在現代人類的基因組中。我們現在稱之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ERV)。

就像我們所關心的,這些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會不會在某一天被激活而開始感染人類呢?

大多數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數十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由於突變的積累以及重組而不再具有轉錄表達的能力,它們可以看作是死去很久的病毒的殘餘。然而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新發現的19個新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中,有一個包含了一種病毒的完整基因信息。也就是說,根據這些基因片段,有可能製造出具有傳染性的病毒這個完整的原病毒出現在X染色體上,被命名為Xq21,是目前已知的第二種潛藏在人類DNA中的完整原病毒。

且不說這些還停留在假說與實驗基礎上的想法,目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這些「垃圾DNA」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多發性硬化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甚至癌症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比如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ERV)中最活躍的一個家族HERV-K(HML-2)可以產生病毒蛋白,並且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相關;而其中的另外兩個家族HERV-W、HERV-Fc則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

不過這些不速之客並非對人百害而無一利,最典型的例子要數哺乳動物胎盤的形成了。合胞素(Syncytin)與胎盤形態發生中的細胞滋養層到合胞體滋養層的分化過程十分相關。合胞體滋養層對胎兒與母體之間的營養物質和廢物交換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它還能夠阻斷母體免疫細胞的入侵,防止胎兒的免疫排斥。

而Syncytin起源於病毒蛋外殼上的一個蛋白質,它可以與宿主細胞膜上受體結合,使得病毒能夠進入細胞。而現在人類利用這種物質連接母體與胎兒,促成營養物質與廢物的交換。

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對人生長發育的影響不止於此。加拿大和新加坡的聯合科研團隊發現其下的一類HERV-H家族與人類幹細胞的多能性也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利用抑制HERV-H的RNA對人體幹細胞進行處理。他們發現,幹細胞只能長為與結締組織中常見的成纖維細胞類似的細胞,同時抑制HERV-H也抑制了多能性所必需的蛋白質的生產。

有些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還能夠「誘導」胚胎幹細胞的分化。準確地說,HERV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達也具有階段特異性與細胞群特異性在胚胎發育的不同階段,不同的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表達程度是不同的;而在同一階段的不同細胞群中,比如囊胚期時的上胚層細胞與非上胚層細胞中,不同的HERV在表達量上也有差異。

上胚層

其實不僅人類的基因組中存在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其他的動物中,ERV同樣十分重要,比如與綿羊肺腺瘤病毒相關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綿羊妊娠早期,即胚胎開始發育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從我們的基因組信息中可以看到,人類與病毒的「鬥爭」從來都沒有停止。據估計,現代人類出現後距現在最近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感染,發生在距今大約兩百萬年的時候,這些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保存的比較完整,現在依舊比較活躍,仍然具有一定的潛在感染性,我們稱這些病毒基因為HERV-K(HML-2)。

可以說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生物的演化,比如胎盤的產生。神奇的是,人類與一些猩猩、猴子等靈長類具有相同的Syncytin,從而促進了胎盤的形成,可以猜測帶有Syncytin的遠古病毒侵染了我們的共同祖先,但是小鼠合胞體的形成確實來源於另外的病毒。

而其他哺乳動物如狗、貓體內新的合胞體的發現,是否說明這些不同的宿主感染不同病毒後,反而都進化出了胎盤?即使不同動物的胎盤結構有所不同,這也是一個十分神奇的進化現象。

除了胚胎發育上的各種優化,遠古病毒也給予現代人類一定的抵禦病毒的能力。遠古病毒的這些行為看起來比有情人終成兄妹更加狗血——你的死敵把祖傳基因給了你,只是為了讓你更好地活著。

參考資料:

Wildschutte J H , Williams Z H , Montesion M , et al. Discovery of unfixed endogenous retrovirus insertions in diverse human population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 113(16):E2326.

Ancient virus found hibernating in the human genome—and it might wake up. arsTECHNICA. 2016.3.24.

There's an Intact Ancient Virus Lying Dormant in Human DNA. SCIENCE alert. 2016.3.25.

Lu X , Chan Y S , et al. Dynamic Transcription of Distinct Classes of Endogenous Retroviral Elements Marks Specific Populations of Early Human Embryonic Cells[J]. Cell Stem Cell, 2015, 16(2):135-141.

T njes, Ralf R, L wer, Roswitha, Boller K , et al. HERV-K: the biologically most active 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 family.[J].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 Human Retrovir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etrovirology Association, 1996, 13 Suppl 1(Suppl 1):S261.

相關焦點

  • 人體基因有8%是來自病毒,那病毒是如何將基因寫入人體的呢?
    在後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證實了這一觀點,並且發現該病毒基因已經在雞體內存在了數千年之久。2006年法國科學家海德曼,發現了人體內存在著一種病毒基因,並發現該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的整合,可能已經存在了數十萬年的時間,因其存在時間長久,便對其命名為「不死鳥」病毒,從此「純潔」的人類不再純潔。
  • 人類體內共存在380萬億多個病毒,為什麼我們卻活得好好的?
    病毒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兩大類,DNA病毒廣泛存在於人、脊椎動物、昆蟲體內以及多種傳代細胞系中,每種病毒只能感染一種動物(個別例外),僅少數致病 ,所以DNA病毒危害較小 。 科學家目前發現,噬菌體的自然屬性有助於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侵害,噬菌體也能提醒免疫系統哪裡有潛在的病原體威脅。細菌感染使噬菌體湧入體內(它們寄生在細菌細胞內),因此噬菌體也可能觸發了某個針對細菌的炎症反應。
  • CRISPR系統+腺病毒載體實現體內基因編輯
    儘管CRISPR工具箱能夠實現從DNA到RNA、從編輯到基因表達調控的多種操作,遞送始終是一個問題。目前,腺相關病毒載體是體內基因治療遞送的主要平臺。AAV安全、便捷,能夠將單鏈DNA載體基因組遞送至各種組織和細胞類型,並且在多種給藥方式中僅具有弱免疫原性。儘管載體基因組在宿主細胞內基本上保持游離狀態,但通過多聯體和環化可以穩定基因組以介導分裂後細胞中的長期轉基因表達,從而產生持久的治療效果。
  • 藏在我們基因組裡的病毒
    病毒侵入我們的DNA每年,都有數十億人感染病毒——從流感病毒等常見的病毒到脊髓灰質炎病毒、伊波拉病毒等較少見的病毒。通常,一個病毒並不能在我們的身體裡停留很長時間,一般會被我們的免疫系統消滅掉,也有一些可以逃出來並去感染新的宿主,這樣它們可以繼續繁衍下去;不幸的是,病毒有時會非常猛烈,殺死宿主,在此過程中,多數病毒也與宿主同歸於盡,只有極少數病毒能逃出生天。但是在一些十分罕見的情況下,病毒的基因會融進宿主的基因組裡,成為宿主遺傳信息的一部分,並傳播到下一代。
  • 與病毒的戰鬥中,我們靠的是體內的1億種抗體「特種部隊」
    在新冠病毒影響全球的今天,研製相應的疫苗也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為了應對各種自然界存在的各種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統稱為病原體),科學家估計,人體大約需要1億種抗體。這就像是人體內駐紮著1億種「特種部隊」隨時待命,準備出擊。抗體是由B細胞產生的,也就是說人體所需要的B細胞種類約為1億種。
  • 與病毒的戰鬥中,我們靠的是體內的1億種抗體「特種部隊」
    在新冠病毒影響全球的今天,研製相應的疫苗也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人體內駐紮著近1億種「特種部隊」 抗體是適應性免疫的成員,具有特異性,即特定抗體會結合病原體表達的特定抗原(antigen)。為了應對各種自然界存在的各種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統稱為病原體),科學家估計,人體大約需要1億種抗體。
  • 如何系統地認識病毒,系統的預防病毒
    比如說孢子,我們把一個靜止狀態的孢子放在完美的保存條件下,有沒有可能存活 100億年?所有的有機體都由原子、分子組成。我們都知道大原子會發生衰變的,原子核衰變自發地釋放射線和能量,最終轉化為其他穩定核素的過程。既然大原子會衰變,生命又有大原子,應該是無法永生的。
  • 利用「基因剪刀」,人類有望在體內徹底去除HIV病毒
    在漢堡生物技術初創公司Provirex的支持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基於「基因剪刀」(gene scissors)的新療法,從被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切出」HIV的原病毒,並消除該病毒。如果能夠臨床成功,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體內徹底去除HIV病毒,而之前對愛滋病的治療只是抑制該病毒的複製和繁殖 。
  • 人類起源系列3:人類基因來自病毒?病毒——生物進化的催化劑
    自從地球生病誕生以來,病毒作為最原始的生命體已經存在了幾億年。所有生物,都與病毒息息相關。小到細菌,大到鯨魚,都是病毒的攻擊對象。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獲得「智慧」,也得益於病毒。噬菌體感染細菌過程,發現噬菌體除了直接在宿主體內複製基因之外,還有一些噬菌體將自己的基因嵌入宿主的基因內。
  • 是病毒,就要除之而後快?我們的呼吸道常年寄居著100多種病毒
    當我們回顧歷史,在過去的這一百年中,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到1957年、1968年、2009年,一直到今天,我們至少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全球性瘟疫大流行。 我們人類基因組有30億個鹼基對,對RNA病毒來說,最大的是冠狀病毒,它的基因組只有3萬個鹼基,3萬個鹼基跟人類比起來,就是十萬分之一。 另外,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小的RNA病毒是丁肝病毒。
  • 基因療法,從不缺新技術|基因療法|細胞|病毒|-健康界
    此外,病毒載體的大規模生產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過去基於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也曾發生過一系列的失敗甚至死亡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99年美國一位患有嚴重遺傳病鳥氨酸轉氨甲醯酶缺乏症的18歲少年Jesse Gelsinger,在接受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基因治療研究所所長Jim Wilson教授主導的腺病毒基因治療臨床實驗後,因為嚴重免疫反應導致多器官衰竭死亡,成為第一個因基因療法而死的人。
  • 我們與病毒共生
    我們可能與古老病毒共生!病毒是生命的早期形態...生命起源的自然條件--生命起源的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生命起源應該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過程,不論我們是否認識到這個過程,這個過程都是存在的。這些可能與我們關於生命起源的條件的一般想法相差很遠,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才沒有找到研究生命起源的突破口。生命產生的時間,科學家在研究巖石中細菌化石的時候推斷, 這些細菌產生於35億年前,再以此為根據推斷,最早期生命產生的時間可能是38-40億年前。現在科學界公認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所以,可以說生命是產生於地球誕生的早期階段。
  • 病毒一直在給我們上課
    幸運的是,《病毒來襲》的作者、病毒學家內森 ·沃爾夫博士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建立一個這樣的系統。他們幫助我們了解即將來臨的病毒風暴,告訴我們流行病來自何方又將去向何處,同時也為我們展現了他和同事們是如何檢測和捕獵病毒,又是如何運行全新的病毒監控系統的。」
  • 研究發現10大神秘病毒:病毒挑戰我們對生命的定義!需要學習很多
    病毒挑戰我們對生命的定義,無論是死的還是活的,它們都只是功能性的或非功能性的;病毒沒有自我複製的機器,但你甚至可以說他們比我們人類進化得更厲害。隨著每一個關於病毒的新發現,我們意識到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 尋找外星病毒,能幫助我們了解生命起源嗎?
    一些科學家還猜測他們是否遺漏了什麼,病毒也成為了科學家尋找地外生命的一個目標。,本質上來說,不能算是「活著的」。但是,病毒的數量卻比我們星球上所有活著的生物大十倍還多。我們地球上的病毒數量之多,如果將每一個病毒首尾相連的話,這條病毒鏈可以延伸1億光年那麼長,就像新冠病毒大流行所證明的那樣,病毒可以顯著地影響地球上的生命。不過,傳統上,地外病毒並不是宇宙生物學的一個主要搜索目標。
  • 尋找外星病毒,能幫助我們了解生命起源嗎?
    一些科學家還猜測他們是否遺漏了什麼,病毒也成為了科學家尋找地外生命的一個目標。NASA的病毒焦點小組(Virus Focus Group)正試圖將病毒學上取得的進展整合到宇宙生物學中,以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它們在宇宙中的分布。
  • 昱見|病毒,你究竟從哪裡來的?一個長達40億年的故事
    徘徊生死之間的「類生物」 想要說清楚病毒起源的原委,我們必須先說說它獨特的生存方式。 病毒是生命嗎?這個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是生物學中一個極具爭議的大問題。 對於寄生在其他生物體內的寄生蟲,我們都再熟悉不過。而我們可以將病毒想像成為一種細胞層面的「寄生蟲」。
  • 病毒有可能感染病毒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好吧,但這只是我們活著的一部分。在地球上每一個活著的生物都有可能感染病毒,從動植物細菌到單細胞的古生菌都如此。當某些觸發刺激到這些病毒時,病毒就會被重新激活,像愛滋病毒(HIV)和單純皰疹病毒(HSV)的等的危害更大,因為他們能夠隱藏在我們的體內,只以DNA的形式存在。
  • 研究稱5億年前遠古病毒入侵讓人類具備高級思維能力
    包含在遠古病毒細胞中的信息將成為人類基因組成的一部分,在過去的5億年裡逐漸進化進入圓弧基因(Arc gene)。這項研究源自《細胞》雜誌上的兩篇獨立研究報告,分別是由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國際研究小組撰寫的。他們討論了圓弧基因的起源,這個DNA鏈首次發現於1995年。這些分子從結構上幾乎與DNA相同,通過將它作為「信使」,告訴其它細胞應該如何做。
  • 病毒是我們的祖先?
    病毒是我們的祖先嗎? 人類歷史上有過兩次徹底消滅了病毒都是在20世紀。 第一種病毒是天花病毒。通過全人類的共同奮鬥。人類在20世紀徹底消滅了天花病毒。 第二種是引起牛的傳染病的一種病毒也被我們消滅了。我們也許應該感到慶幸,因為天花病毒曾經給人類帶來非常大的災難。 這裡,我們來看一看病毒的歷史。人類首次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病毒是1939年。病毒在地球上已經誕生了30億年。我們地球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也只有40億年的歷史。而我們人類首次出現在地球上是300,000年前。 結論就是遠在我們人類誕生很久,很久以前病毒就已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那麼我們為什麼那麼害怕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