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ART治療後復發的一些思考

2020-12-05 騰訊網

  CAR-T是生物技術進步給腫瘤患者帶來的福音之一,在短時間內,CAR-T療法幾乎可以徹底清除腫瘤細胞,這是驚人的也是喜人的,但是很多患者在接受CAR-T治療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後,復發的情況很常見,早在2015年ASH上諾華公布CTL019在59例ALL上的治療結果,僅有18例患者在12個月後持續完全緩解,這也說明絕大多數都會復發(復發率69%)。

  最近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兩篇文章,講述了兩種CD19-CART的復發機制,其中一項研究是可以預期的,一項研究是很讓人意外的。Ruella在CD19-CART治療B-ALL時發現了一個異常的案例,一名20歲的B-ALL患者,接受CTL019灌注,CART細胞在體內成功的擴增,殺傷腫瘤後逐漸減少,並且維持在較低的密度水平,在28天後達到完全緩解,這個和期望的也一樣,但是在252天後,在他的體內觀察到CAR19陽性細胞發生了第二次的擴增,而CAR19的表達來自於B淋巴瘤細胞,261天病情復發,之後接受CD22-CART治療,但最後還是不幸死亡了。

  為了探尋這個病人復發和死亡的原因,Ruella分析了復發時CAR19陽性的淋巴瘤細胞,發現它們來自於一個B淋巴瘤細胞,而這個B淋巴瘤細胞在製備CART細胞時偶然的轉進去了兩個CAR19質粒拷貝。事後分析發現CAR19陽性的淋巴瘤細胞在復發前3個月就可以在骨髓中檢測到,而隨後CAR19淋巴瘤細胞逐漸增加,直到出現臨床復發症狀。

  在發現病情復發後,Ruella檢測了淋巴瘤細胞表面的CD19,發現這些CAR19陽性細胞是CD19陰性。對於這種情況他們首先檢測了和CD19丟失相關的突變,結果並沒有發現任何的CD19突變或剪接。但此時mRNA和IHC檢測卻顯示CD19有表達,並且可以用抗體檢測到CD19的胞內結構域。也就是說CD19實際上是表達的,只是不能用流式或者CD19胞外抗體檢測到。

  為了確定CD19確實表達在細胞表面,用CD19胞內結構域特異性抗體進行雷射共聚焦實驗,結果發現CD19確實在細胞膜有表達,並且還和CAR19共定位。因此Ruella假設CAR19和自身的CD19進行了結合,從而使CD19無法被正常的檢測出來,並最終對CD19-CART細胞耐受。這個假設隨即就在B-ALL細胞上通過轉染CAR19來確定,結果顯示轉染CAR19後,細胞表面的CD19的檢測水平急劇下降。自然這樣的細胞對CTL019是抵抗的,而對CD22-CART依然還是敏感的。

  當然,將CARs轉染到淋巴瘤細胞中,並且因此遮蔽靶點這樣的事件是小概率的,實際上更常見的CART復發情況是丟失了CD19的表達,從而逃避了CD19-CART細胞的識別。Orlando等人在Nature Medicine上發表文章評價了腫瘤在CART壓力下丟失抗原逃避清除的機制。在他們的研究中17例復發的B淋巴瘤患者有12例的淋巴瘤細胞表面是CD19陰性。分析這些病人表達CD19基因的外顯子序列,發現每一個病人至少發生一個移碼突變,而這些突變會導致CD19被截斷,不能嵌入在細胞膜表面,最終喪失了CD19的功能。

  對於Orlando分析的案例中,他們認為並不是由於外顯子跳躍,選擇性剪接等造成,而是雜合性丟失造成的。此外,他們指出這些突變直到復發,再此之前是很難檢測的到,哪怕是在復發前1個月的時間,這也表明當CD19發生缺失突變後很快就會讓病情復發。當然這個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樣本量,檢測精度等。

  但無論是CD19被遮蔽了還是CD19丟失了,都讓腫瘤獲得了逃避CD19-CART殺傷的能力,這對於經CART治療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顯然這也是巨大的機遇。儘管有人呼籲親和力這樣的「壓力」可能對這種情況有一定的影響,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第二個靶點,比如CD22,製備雙靶點CART來降低腫瘤逃逸,就和自然選擇一樣,如果後續再復發是使用三靶點嗎?因此了解CART治療後復發的機制很重要,這樣的研究也會越來越多,這才剛開始。

  Reference

相關焦點

  • 新型大腦訓練有助於防止酗酒治療後的復發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通過抑制潛意識大腦的活動來防止酒精濫用復發是可能的。這一結果導致了一款名為「SWiPE」的個性化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全球首例試驗。研究結果顯示,與接受「對照」(安慰劑)任務的參與者相比,接受四次CBM後,早期復發的機率降低了17%。 經常喝酒的人對一些酒精暗示有「認知偏見」,例如他們喝酒的地方、風景、氣味和社交場合等,都會使他們想起喝酒,潛意識地吸引注意力,驅使他們尋找並飲酒的衝動。
  •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CART治療的最佳時間窗
    本文主要討論allo-HSCT後CART治療的應用,以及allo-HSCT後復發患者使用CART治療產生的毒性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發生情況。最後,介紹allo-HSCT後復發患者使用CART治療的臨床試驗情況以及治療窗的選擇。
  • 過敏性紫癜抗復發治療重要嗎?為什麼要提倡抗復發治療?
    從前,科技水平低下,醫療水平欠缺,導致很多人患上過敏性紫癜,一年又一年,循環往復的「復發-治療-再復發-再治療」讓很多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現如今,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過敏性紫癜復發已經不再是醫學難題。過敏性紫癜患者在發病後,通過早期及時針對性的規範化治療,是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預後水平的。
  • 結腸癌輔助治療後,如何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
    核心提示: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患胃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 CD19 CAR-T細胞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後復發機制的研究進展
    成人ALL的發病率低但預後差,5年總體生存率不到40%,復發患者預後的平均存活時間只有6個月。以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的T細胞為代表的腫瘤靶向免疫治療在體外和臨床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靶向性、殺傷性和持久性,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和發展前景,其中以靶向CD19分子的CAR-T細胞(CD19 CAR-T)在治療復發難治性B-ALL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則是目前此領域的一座裡程碑。
  • CAR-T治療後復發?Nature醫學揭示背後的意外
    作為免疫治療的明星產品,CAR-T療法已在血液癌中展現出巨大的實力,並得到FDA批准用於治療某些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以及特定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然而近日,有研究團隊發現一例CAR-T治療的特殊病例:ALL白血病患者在接受CAR-T治療後出現了復發!
  • 關於FLT3基因突變和白血病的防治、治療與思考
    患有FLT3基因突變的患者的白血病往往病症嚴重,更易死亡,且在治療後復發機率高。 過去針對FLT3基因突變的AML患者的治療一直效果欠佳。如今,專門針對FLT3的藥物已問世,關於FLT3基因突變的AML治療也進入了新的時代。
  • 女大學生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去世引糾紛 專家:監管需重視
    資料顯示,CAR-T療法被用於復發的急性B系淋巴細胞白血病或難治的急性B系淋巴細胞白血病。遵循醫生的建議,2019年11月15日,樊女士帶女兒來到了北京博仁醫院,並於當日住院,病歷記錄顯示,當日17時許,張帆接受了骨髓穿刺。
  • 關於遺傳疾病基因檢測業務的一些思考
    之前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腫瘤伴隨診斷相關的話題,這次我想把自己對遺傳疾病基因檢測的一些初步思考分享出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目前的思考,它肯定是片面的甚至是錯的,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給我發消息交流探討。
  • CD19 CART治療後T細胞過度活化和增殖案例分析
    抗CD19和抗CD20 CART在治療復發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臨床試驗中已廣泛開展,並顯示出了一定的有效性。然而,CART治療過程中,患者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如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對於靶脫瘤毒性、神經毒性和腫瘤溶解症候群TLS,需要謹慎處理。隨著CART治療患者的增加,一些潛在的毒性也逐漸顯現。
  • 腫瘤患者手術治療後,是否還需要做化療來預防復發?
    但是當癌細胞偷偷壯大後,免疫系統就不得不24小時,一直作戰,但是還是不能將癌細胞斬草除根,最後,免疫系統戰敗,癌細胞獲勝,癌症出現。當確診癌症,入院治療後,很多患者會做切除根治手術,如胃癌切除胃器官,乳腺癌切除乳腺器官,但是切完之後,癌細胞就跟著切除器官離開身體了嗎?不!
  • 你知道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是什麼意思嗎?
    說到cart這個單詞,您都想到什麼意思了呢?有的人想到了馬車,有的人想到了用馬車運。今天,我們一起看一下cart的用法。首先,我們看一下cart做名詞的用法。這句話中cart的意思是運貨馬車,通常指兩輪或四輪馬車。2、Cars are prohibited, so transportation is by electric cart or by horse and buggy.汽車禁行,所以運輸就靠電動車或馬車。這句話中cart的意思是小型機動車 。
  • APBMT2020 | 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針對CD19-CART治療後高復發的難題,國內外臨床專家都在探索新方法,目前公認比較有效的方案是CART後橋接Allo-HSCT,使更多患者達到長期緩解。然而,Allo-HSCT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況且一些患者由於多種原因達不到Allo-HSCT的要求。
  • 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用了,為何癌症還會復發
    癌症的治療,從患者以及醫生的角度來說,有兩件事最頭痛:癌症原發病灶沒有辦法根除;或者雖然根除了原發病灶,但是又出現了癌症的復發。正是因為存在著這兩件事,讓癌症才成為了難題。那麼為何癌症原發病灶很難根除、容易癌症復發呢?給大家好好說一下。1.手術為何難以根除原發病灶?
  • 專家觀點 | 吳彤主任: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的防治
    移植後復發一般預後較差,有效且副作用輕的治療比較有限。移植後復發的治療需要個體化,要根據患者的一般狀態、既往的治療、疾病的特點及復發的早晚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適宜的治療方案。復發後可通過增加GVL來治療,但不適用於伴有活動GVHD的患者。
  • 關於ADAURA研究的幾點思考
    此外,隨機化時間向後推,放在化療後,使得奧希替尼的對照組可以是安慰劑而不是化療,這更容易得到出色的結果且不違反倫理。需要注意的是,該研究設置了兩個主要研究終點:II-III期患者的DFS及全部患者的DFS(包括了Ib期患者),而在I類錯誤控制上並未採用α拆分而是採用傳遞的方法,這就有效避免了將Ib期患者貿然納入分析後導致的陰性結果出現。
  • 百萬分之一的脊索瘤手術後還會復發嗎?
    參考文獻:http://theoncologist.alphamedpress.org/content/12/11/1344.full經過治療後的脊索瘤,還會復發嗎?脊索瘤經過幹預性治療後,對於生存率確實有很好的提高作用,但是因為這枚「定時炸彈」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破壞性和侵蝕性,使得脊索瘤殘留的病灶會產生復發的情況。例如手術仍然是治療脊索瘤的主要方式,局部復發率和生存率似乎取決於手術切除邊緣的實現情況,在沒有達到負邊緣的情況下復發率一般約為70%。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在2008年-2014年期間,試驗共納入了4480例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絕經後女性。其中2/3患者進入試驗組,在手術前後的2周裡都額外接受了一種內分泌治療(來曲唑或阿那曲唑,均為芳香化酶抑制劑)。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術後的輔助治療均根據當地治療標準而進行,通常,所有患者術後需接受內分泌治療至少5年,以降低復發風險。
  • 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與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聯合江蘇省人民醫院、上海長徵醫院,近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的雙表位CART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探索性臨床試驗」學術論文。
  • 癌症患者,腫瘤切除後又復發,是怎麼回事?怎麼做能預防復發?
    還有很多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將腫瘤切除還出現復發現象,就更加讓人害怕與擔心。也很想知道為什麼腫瘤切除還會復發,怎麼做能降低復發率?接下來就好好說一說。腫瘤切除再次復發,與什麼原因有關?治療不夠徹底,會讓殘存的癌細胞,繼續擴散、轉移,也就會讓癌症復發。別怪醫生,癌細胞是無孔不入的,若已經進入到深部,就很難被察覺,也就容易漏掉,治療就會不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