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最常見的有3種,按照發病率排序,分別是肺腺癌、肺鱗癌、小細胞肺癌。
前天給大家介紹了肺鱗癌的早期診斷,今天簡單講一下肺腺癌的發生、進展過程以及早期診斷,早、中期可以治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花2分鐘閱讀一下,很容易學會。
一個磨玻璃結節狀的肺腺癌
先看一個簡單病例,很多朋友都會診斷。
下圖是一位58歲男子,咳嗽半個月,吃止咳藥效果不明顯,警惕性比較高,過來掃了胸部CT,發現2.2cm磨玻璃肺結節:
我們利用螺旋CT的後處理功能,把這個肺結節做了3個角度的切面,觀察細節:這個磨玻璃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緣分葉,內部有血管穿行(右圖紅箭頭),邊緣還有一支很細的黑色支氣管經過(左圖橙色箭頭),並且這個支氣管輕度擴張,提示受到腫瘤組織的牽拉影響。
證據很充分,這是個壞結節,並且直徑已經達到2.2cm,該考慮手術切除了!
病人也乾脆,馬上住胸外科,3天後胸腔鏡微創切除,病理是浸潤性肺腺癌,高分化為主。
像這種表現為磨玻璃結節樣的肺腺癌,很多讀者朋友通過網絡時代的碎片化學習,都會診斷了!
那麼,普通的肺腺癌都有哪幾種生長方式呢?除了磨玻璃,還有哪些早期生長模式呢?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早期發現它們,及時消滅掉!
CT掃描下,肺腺癌的生長方式有哪幾種?
肺腺癌起源於II型肺泡上皮(位於呼吸部)和Clara細胞(位於導氣部),在CT圖像上,我們觀察到肺腺癌主要有3種生長模式:
1.磨玻璃結節
就像上圖那位58歲男病人,癌細胞呈磨玻璃狀,由小到大。
這種磨玻璃結節的生長速度在不同病人身上有差異,大多數比較慢,以年計,有的甚至十幾年不變化。
上圖是一位女士,屬於生長較快的磨玻璃結節,初次發現時6mm,間隔9個月的時間,增大到9mm,手術病理是微浸潤腺癌,已經治癒!
2.混合磨玻璃結節
這種是比較常見的,也是比較容易診斷的,如下圖4位病人,都是經手術病理證實的肺腺癌,都表現為混合磨玻璃結節:
這4位病人的手術都很成功,最長的已經隨訪7年無復發。
這種混合磨玻璃結節是怎麼長大的呢?
我們找一個逐漸增大的典型病例,看看混磨的成長過程:
現在治療肺結節的各種秘方比較多,有的病人不信任醫生,或者是不方便細說的家庭原因,最終會放棄早期手術機會,有時挺叫人無奈的。
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屬於高齡病人,擔心身體虛弱,扛不過手術關,選擇保守治療或者隨訪觀察為主,有些生長緩慢的也比較幸運:
這位老人84歲,因為咳嗽、胸悶查出混合磨玻璃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緣有清晰的磨玻璃影,同時伴有胸膜牽拉,是典型肺腺癌的特點。
但她比較幸運,癌細胞增殖速度不快,今年已經88了,精神頭還不錯!
小結:混合磨玻璃結節可以由純磨玻璃結節發展而來,逐漸增大,也可以逐漸變成實性結節。這個進展過程也是因人而異,不是固定的。
3.實性肺結節
這種類型的相對比較少,但往往生長速度更快,要更加重視!
上圖這位老年男性患者,因為頭暈住院,胸部體檢發現左下肺實性小結節,直徑5mm,建議他3-6個月複查,結果老人的家屬沒有遵從指導,直到18個月後,老人出現胸痛、咳嗽症狀才回來複查,結節增大到1.1cm,由於位置靠近葉間胸膜,癌細胞順著胸膜上豐富的脈管系統轉移了,沒有根治機會了……
肺腺癌的轉移時機也不一致,有些病人腫瘤增大到5cm以上仍然沒發生轉移,依舊有手術機會。
所以癌症病人的運氣,其實也很重要!
肺結節的平均生長速度
上面分別介紹了肺腺癌的3種生長方式,它們的增殖速度並不相同,不同病人身上也有差異。有文獻統計了一個平均值,供大家參考一下:
從這個統計數據來看,跟大多數人想的一樣,純磨玻璃結節是最慢的,實性是最快的。
這裡又衍生了一個新問題,有人看了最後那個實性肺結節,才5mm,結果一年半轉移成晚期肺癌,難免又要害怕了:肺實性小結節,惡性的比例多嗎?
不要慌,實性肺小結節,良性遠遠多於惡性,這個也是有數據統計的,豪大夫的師傅,山東腫瘤醫院黃勇教授做過一些很有價值的總結:
1.直徑<5mm的實性肺結節,惡性比例為0-1%,直徑在5-10mm者,惡性比例為6-28%;
2.不吸菸的女性,沒有高危因素(腫瘤家族史、吸菸及二手菸等),肺內<5mm的實性結節,基本都是良性;
3.年輕人(30歲以下),肺內實性結節<3cm,大多數是良性。
所以,發現肺小結節首先不要盲目恐慌,聽從醫生指導定期複查,不會耽誤治療,並且良性居多!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