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有很多獨一無二的動物,比如袋鼠、鴯鶓和考拉,前兩者還榮登了國徽。但是,澳大利亞也有一段後悔莫及的往事,就在90年前,他們親手殺光了另一種更珍稀的國寶級動物:塔斯馬尼亞虎。
圖:澳大利亞國徽上的袋鼠和鴯鶓
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它個頭中等,體長約1米8體重約30公斤。性格兇猛,嘴巴可以張成驚人的180°,跑得不快但耐力驚人,以袋鼠和小型獸類為食。
圖:塔斯馬尼亞虎舊照
為何叫塔斯馬尼亞虎?因為它的背上斑紋像老虎,塔斯馬尼亞島最多,故名。其實,它既不是虎,也不是狼,而屬於專門的「袋狼科」。
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生活於澳洲和紐幾內亞,是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但自從歐洲人進入澳洲後,它的末日降臨了。
澳大利亞的國寶是袋鼠,在我們的意識中,能夠被稱為"國寶"的,都應該像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那樣,被好好的保護起來的。
但是由於袋鼠在澳大利亞確實是太常見了,而且數量也很多,所以在澳大利亞甚至可以看到有人吃袋鼠肉的行為,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而之所以澳大利亞現在的野生動物泛濫,其實也是跟塔斯馬尼亞虎的滅絕有著很大的關係的。
國寶猛獸滅絕
曾經在400多萬年前,地球上第一次發現了袋狼的活動痕跡,到了5000年以前,澳洲野狗進入澳大利亞,成為了能夠和袋狼"一拼高下"的爭鬥者。有了天敵,袋狼的數量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再後來就只有澳洲和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上還有袋狼活動的痕跡。之所以將澳洲野狗拿出來跟袋狼放在一起說,是因為澳洲野狗對於袋狼的滅絕有著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袋狼是兇猛的食肉動物,澳洲野狗也是,但是在1888年之前,人們對於袋狼的印象很差,是因為當時的牧民經常發現,有野生的兇猛動物襲擊羊群,對他們賴以生存的牧羊業產生了巨大的破壞,而袋狼就是第一懷疑對象。
於是人們開始對袋狼進行捕殺,並且還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在1888年到1909年之間,國家一共支付了2184鎊,用來回收袋狼的屍體。經過幾十年的獵殺,在野外幾乎看不到袋狼的身影了。在1930年的一天,一位獵人捕到了一隻袋狼,並將它賣到了動物園。
三年後,由於管理員的疏忽,這隻袋狼被鎖在了窩外面而活活凍死。殊不知,這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後一隻袋狼。而當年因為襲擊羊群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澳洲野狗。袋狼就這樣給澳洲野狗"背了鍋",並且還因此慘遭滅絕。
因為塔斯馬尼亞虎的滅絕,澳大利亞人開始意識到要進行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所以才有了現在澳大利亞的珍稀動物"泛濫成災"。
當人們知道的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死亡後,人們才開始意識到這種動物的滅絕對人類歷史上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儘管仍有人相信,在澳大利亞野生森林的深處,說不定還有袋狼的存在,甚至有一家雜誌和一位富商還發出過重金懸賞的廣告,但事實上,這種機率幾乎接近於零,因為到現在都沒有人來領走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