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人」患上心臟病,怎麼手術?3D列印技術復刻心臟結構,助力精準...

2020-12-05 瀟湘晨報

39歲的吳先生近來出現了

疲乏、胸悶、心悸等症狀

就醫檢查被診斷為

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

更特殊的是

吳先生還是一位「鏡面人」

所謂「鏡面人」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發病率僅百萬分之一,這類患者體內的各器官位置左右對調,心臟位置、心內結構均徑向反轉,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頗高。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醫師 劉立明:「鏡面人」所有內臟全部反位,就像鏡中的影像,他的心內結構、心外結構、腹髒結構全都是反的,給我們手術增加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像是在開倒車,跟我們平常的操作是大不相同的。

醫生決定為吳先生施行射頻消融術,治療他的心臟疾病,但由於他的心臟結構特殊,幾乎沒有可供參考的病例和文獻。專家團隊在術前使用3D列印技術完全復刻了吳先生的心臟結構,並反覆模擬手術過程,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

術後,吳先恢復狀態很好。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

最近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

不再按時序展現

如果你不和我們互動

以後可能就

再也收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所以如果不想錯過內容

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

以及星標公眾號

經常來看看我們又更新了什麼

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

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

編輯、剪輯 | 夏桑

審核 | 水各

【來源:芒果都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視頻|心臟長在了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實施高難度心臟手術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立明教授團隊為吳先生進行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術中、術後非常順利。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既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3D列印「鏡面人」心臟。
  • 鏡面人患先天性心臟病極其罕見
    中國人民解放軍303醫院為廣西一名極其罕見的鏡面人患先天性心臟病的男孩實施手術,取得成功,這是廣西首例鏡面人心臟病治療手術。   「鏡面人」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黃康和,是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人。
  • 39歲男子心臟長在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進行「迷宮...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劉立明教授團隊為吳先生進行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該手術既是世界首例,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其中。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兩歲鏡面人患先心病 心臟肝脾等器官均長反
    心臟、脾臟長在了右邊,肝膽卻在左邊,14日,青島市阜外心血管醫院發現一個罕見的「鏡面人」。這名兩歲的「鏡面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醫生稱手術難度大。兩歲的娜娜是青島萊西人,體重只有20斤,與正常半歲多的孩子體重差不多,發育嚴重遲緩。在不久前當地婦幼保健院的體檢中,醫生懷疑娜娜患有心臟病,並未確診。
  • 3D模擬技術助力神經外科手術 ,醫生可「透視」腦部結構
    3D模擬技術助力神經外科手術 ,醫生可「透視」腦部結構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7-04-09 17:57 來源: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3D列印|心臟
    ,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這種人工心臟的出現,將有助於外科醫生在手術前更好地練習心臟手術,也可能最終導致全功能3D列印心臟的出現,並為醫療設備開發商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平臺,用來測試他們的產品。
  • 罕見「鏡面人」患肝癌 醫生:手術「反...
    ▲手術中(右為劉作金)不止是「鏡面人」多種罕見病讓手術困難重重「鏡面人」,即器官的位置與正常人相反。心臟、脾臟在右邊,肝臟位於左邊,心、肝、脾的位置好像是正常臟器的鏡中像。患者蔣義(化名)今年50歲,他早在幼時就知道自己是個「鏡面人」。「小時候我因感冒去醫院就診,醫生意外地發現我的心臟不在左邊。」
  • 一全球罕見「鏡面人」在昌手術成功
    而當喻本桐拿起她的CT片後,發現邵女士的心肝脾肺腎等五臟六腑竟與常人相反,她是一位全球罕見的「鏡面人」。「鏡面人」的內臟位置與正常人完全相反據喻本桐介紹,「鏡面人」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這類人的心臟,肝臟,脾臟、膽等器官位置與正常人完全相反。
  • 6個月「鏡面人」寶寶又患先心病 醫生反向補心
    更罕見的是,這名「鏡面寶寶」 同時還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隨時可能猝死。近日,小卓在廈門市心血管病醫院成功接受了補心手術,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據了解,這種「鏡面人」的發生機率大概是百萬分之一,像小卓這樣同時合併患有先心病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
  • 12歲的鏡面人手術需要"反著來" 上海心臟病專家成功挑戰醫學高峰
    電影中男主被子彈擊中左胸腔,死神卻始終未來;只因他的心臟長在右邊…生活中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心臟、肝、脾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被稱作「鏡面人」,發病率百萬分之一。目前,我國先心病發病率約千分之七,「鏡面人」合併心臟病更是罕見。
  • 「鏡面人」患三種病 貴州發現一例罕見心臟病人
    我省發現一例罕見心臟病人,貴醫附院今天手術  金黔在線訊畢節地區15歲男孩楊鵬(化名)的內臟位置與正常人全部相反:心臟長在胸腔右邊,肝臟、闌尾等臟器則在左側。不僅如此,醫生還在其左心房內發現腫瘤、心臟主動脈瓣膜上存在贅生物、心室間隔缺損。
  • 全球罕見的「鏡面人」患者 手術需要「反著做」
    「鏡面人」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即全內臟反位,這類人的心臟,肝臟,脾臟、膽等器官位置與正常人完全相反。 目前,對引起內臟反位的原因尚無定論,多認為與家庭遺傳有關,染色體結構的畸變為內臟反位的基本原因。臨床上通常表現為胸腔、腹腔器官及解剖結構的完全左右反位。
  • 研究人員使用幹細胞3D列印心臟,新的技術已經遠超普通人的理解
    在一項開創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使用幹細胞,列印出了一種功能良好的釐米級人體心臟泵。這一發現可能對研究心臟病產生重大影響,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的出版物《流通研究》中。短期內,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的了解心臟的功能機制,幫助尋找應用心臟疾病的藥物或手術方法;長期來看,隨著幹細胞再生醫學的完善,研究人員甚至能使用幹細胞列印出合適的人類心臟,替換原本損傷的心臟。
  • 「鏡面人」獲「新耳朵」,3D列印技術多神奇,西瓜視頻帶你漲見識
    18歲的小成是一個「鏡面人」。 「鏡面人」的生理功能與正常人一樣,就是心臟、肝臟、脾臟、膽等器官的位置與正常人相反。小成出生時候時候就只有一隻完整的耳朵,另一隻耳朵只是一個「花生粒」。高考之後小成來到了上海,進行全耳再造手術,依靠3D列印技術,小成如願有了「新耳朵」。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盧秉恆在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做好「3D列印+」這篇文章後,增材製造將為湖南乃至全國的智能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助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右]在大會新聞中心接受採訪。)湖南正大力推進「3d列印+精準醫療」「湖南在3D列印+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積極探索。
  • 3D列印血管植入物 用於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PConline 3D列印資訊】儘管生物醫學領域的3D列印解決方案,尤其是3D生物列印可植入人體組織,仍然處於實驗室階段,但美國馬裡蘭大學Fisher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已經在嘗試 這使用它來拯救生命。他們關注的焦點是先天性心臟病(CHD,先心病),該疾病影響了近1%的新生兒,屬於出生缺陷中的最常見類型。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
    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這一過程有點像製作果凍,但在醫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孟津一小夥兒心臟長在右邊 竟是「鏡面人」
    2 罕見:內臟全長反,骶尾部潰爛或與此有關  「剛入院時,張強骶尾部的潰爛面直徑有3釐米,會診後,我們推測他患的是一種名叫先天性皮膚竇道的疾病。」張強的主治醫生代濤說,由於張強患病時間較長且潰爛面出現感染症狀,他們決定為其實施手術。
  • 心臟在右邊,肝臟在左邊……東營罕見「鏡面人」!
    「鏡面人」又稱「鏡子人」或「鏡像人」,其發生機率大約為百萬分之一。近日,東營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為一例罕見五臟六腑長反了的「鏡面人」,實施了高難度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12月29日,患者出院了。五臟六腑反著長,手術難度大患者宋某某,今年74歲,因發現皮膚鞏膜黃染,尿黃5天,到醫院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膽管腫瘤而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