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使用幹細胞3D列印心臟,新的技術已經遠超普通人的理解

2020-12-05 中深前沿服務中心

據世界心臟聯盟統計,在全世界範圍內,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症。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佔全球死亡總人數的29%,中國心血管病患者2.9億,每5例死亡者中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在一項開創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使用幹細胞,列印出了一種功能良好的釐米級人體心臟泵。這一發現可能對研究心臟病產生重大影響,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的出版物《流通研究》中。

短期內,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的了解心臟的功能機制,幫助尋找應用心臟疾病的藥物或手術方法;長期來看,隨著幹細胞再生醫學的完善,研究人員甚至能使用幹細胞列印出合適的人類心臟,替換原本損傷的心臟

過去,研究人員也曾嘗試用3D列印心肌細胞,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是指有潛力發展成體內任何類型細胞的細胞)。研究人員將這些幹細胞重新編程為心肌細胞,然後使用專門的3D印表機列印他們在一個三維結構,稱為細胞外基質。問題是,科學家永遠無法達到心肌細胞真正發揮作用的臨界細胞密度。

儘管人類早已掌握了人工培養簡單人體組織的技術,但想要生產一顆完全匹配患者的免疫學、細胞、生物化學和解剖學特性的心臟,還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在心臟中,複雜的血管網絡和其上附著的肌肉組織需要嚴格符合正常心臟解剖結構,才能保證心臟的正常工作。

而這項新的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改變了這一過程,並取得了成效。

「起初,我們嘗試了3D列印心肌細胞,結果失敗了,」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明尼蘇達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布倫達·奧格爾(BrendaOgle)說,「因此,憑藉我們團隊的專業知識,潛心研究幹細胞和3D列印技術,我們決定嘗試一種新的方法。

我們優化了由細胞外基質蛋白製成的專用「油墨」,將油墨與幹細胞結合,並利用油墨+幹細胞進行三維列印。幹細胞首先擴展到結構中的高細胞密度,然後我們將其分化為心肌細胞。

研究小組發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們就能第一次實現高細胞密度的目標,讓細胞像人的心臟一樣一起跳動。

明尼蘇達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主任奧格爾回憶說:「當時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也曾一度準備放棄,但是我的兩個生物醫學工程博士,莫莉庫普弗和林偉漢,建議我們嘗試先列印幹細胞,我們決定做最後一次嘗試。當我們看著實驗室裡的盤子時,我簡直不敢相信,看到整個「列印物」自發地、同步地收縮,並且能夠自由地移動。」

奧格爾表示,這是心臟研究的一個關鍵進展,因為這項新的研究顯示了他們如何能夠以一種細胞組織和協同作用的方式列印出心肌細胞。因為這些細胞是相互分化的,所以更像幹細胞在體內生長,然後成功生長為心肌細胞。

這次研究製作的心臟模型長約1.5釐米,與19年世界首個列印的心臟是不一樣的,這是專為進一步研究而設計的適合於小鼠腹腔的心臟模型。

奧格爾說:「我們現在有了一個模型來跟蹤和追蹤在心臟結構中細胞和分子水平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它開始越來越接近人的心臟。我們可以在模型中引入疾病和損傷,然後研究藥物和其他療法的效果。」

使用幹細胞列印心臟似乎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如何實現這一點是相當複雜的,現在研究人員看到了其中的潛力,相信接下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會有更大的收穫。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Fernandez)採用了多學科的方法,結合了3D列印和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3D列印了幾個具有精細調整幾何形狀的微型物理設備。他們使用該設備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精確度,通過形成胚狀體定向分化幹細胞。在研究中,他們成功地調節了增強心肌細胞生成的參數,心肌細胞是在心臟中發現的。「增材製造領域正在以無與倫比的速度發展。我們看到的精確度、速度和成本水平在幾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 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Fernandez)採用了多學科的方法,結合了3D列印和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3D列印了幾個具有精細調整幾何形狀的微型物理設備。他們使用該設備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精確度,通過形成胚狀體定向分化幹細胞。在研究中,他們成功地調節了增強心肌細胞生成的參數,心肌細胞是在心臟中發現的。「增材製造領域正在以無與倫比的速度發展。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心臟瓣膜模型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 Federal Reserve Bank)的支持下,開發了一個開創性的工藝,可以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3D列印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 Federal Reserve Bank)的支持下,開發了一個開創性的工藝,可以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
  • 全球首個3D列印「人造心臟」問世 自體幹細胞技術離我們有多遠
    日前,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利用患者細胞和生物材料,首次成功設計和列印出充滿細胞、血管並有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臟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3D列印|心臟
    ,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  在心臟器官列印完成後,研究人員需要一種方法來溶解其周圍的凝膠格架,他們使用了一種很常見的方法。「我想很多人都有過在烘焙或製作果凍時使用明膠的經歷,」範伯格說,「當你加熱明膠時,它實際上是一種液體,但當你冷卻它時,它又變成了固體凝膠。我們利用了這一點。」當列印完畢,準備提取人工心臟時,範伯格所要做的就是將浴液升高到體溫,融化支撐凝膠,只留下3D列印結構。
  • 世界首個人體組織3D列印心臟問世 將來有望移植人體
    近日,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大學公布,使用人體組織3D列印出了全球首個完整心臟,該心臟包括細胞、血管、心臟以及心室,此前也有過3D列印心臟,但是都未列印血管、心臟也不包含細胞。下一步該心臟將會在實驗室中繼續培養以完善其泵血功能,然後再嘗試在動物身上移植。該研究首席作者、特拉維夫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學院教授Tal Dvir表示:「過去曾經有人成功3D列印過心臟,但使用的不是生物材料,也並未列印出細胞或者血管。
  • 3D生物列印再立新功!美國科學家成功列印柔軟的全尺寸心臟模型
    大醫院通常有3D列印病人身體模型的設施,供外科醫生現場使用,然而這些組織和器官只能用硬塑料或橡膠建模。此前,費恩伯格實驗室發明了新的3D生物列印技術,以滿足人們對3D列印軟性聚合物的需求。這種軟性聚合物缺乏剛度,無法像普通3D列印物一樣支撐起來。因此,這種叫FRESH 3D的列印技術使用針頭將生物墨水注入水凝膠中,讓水凝膠在列印時起到支撐作用。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以下是其中六項主要研究進展。1. 列印帶有血管的活體皮膚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然後在皮膚內自然生成血管系統。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為微流體技術打開了新的大門
    3D列印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體中一步創建高通量的流體設備,並直接進行設備參數調整。只需共享設計文件,就可以在不同的設施中分發和複製設計和設備。在本文中,由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Stephan Warnat助理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展示了玻璃上的微型傳感器與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的集成,這種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微流體設備的新方法包括操縱非常小體積的液體進行測量水質或者研究微生物等等。
  • 3D列印「無所不能」:可造人類胚胎幹細胞
    日前,來自蘇格蘭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全新的3D列印技術,首次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了3D列印。研究的相關論文已於今日發表在《生物製造》(Biofabrication)上。胚胎幹細胞將會被先存放在印表機中的兩個獨立容器裡,然後規則地擺放在培養皿上,圖為已放置完成的人類胚胎幹細胞團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這種新的列印技術同樣可以為人類胚胎幹細胞製作人造器官鋪平道路,這將為千千萬萬的患者帶去福音。
  • 醫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心臟修復的「生物墨水心臟補片」
    人類幹細胞被應用於心臟死亡的臨床治療中,當血管堵塞或整個或部分心臟肌肉受損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MSCs)的臨床應用已經擴大,但心臟移植幹細胞的失敗仍然是一個問題。最近,POSTECH、漢城聖瑪麗醫院和香港城市大學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帶生物墨水的心臟貼片」,增強了幹細胞再生血管的功能,從而改善了心肌梗死的受影響地區。
  • 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更堅固的3D列印建築
    中國3D列印網6月24日訊,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研究員和法國建築公司Bouygues Travaux Publics的主管已經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來更好地理解3D列印建築材料的抗壓強度。為了開發一種對3D列印的地質聚合物樣本進行分類的過程,研究團隊針對了特定變量,並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優化了3D列印的材料的組成。該研究不僅可以產生具有更高抗壓強度的建築複合材料,還可以為建築行業中使用的其他3D列印化合物的穩定性進行分類的路線圖。 該團隊解釋說:「目的是引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對通過增材製造技術製成的地聚合物樣品進行分類。
  • 這東西就是3D列印的人的心臟,感覺和真實的沒差別
    這個想法不是有一天意識到西方世界的兇殺類人生物,但為外科醫生提供了在手術前在患者心臟上進行練習的更好方法。這一進步最終可能會導致3D列印心臟發揮功能,並為醫療設備開發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平臺來測試其產品。研究人員稱他們的技術為懸浮水凝膠的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或稱為FRESH。
  • 科學家3D列印出會「砰砰跳」的心臟雛形
    在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3D列印出一個釐米級的人體心臟泵。這一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可能拯救美國每年60多萬人因為心臟病死亡的人。這項研究已經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的刊物《循環研究》上。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
    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這一過程有點像製作果凍,但在醫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體心臟的模型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3D生物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生成逼真的全尺寸人類心臟模型。 科學家的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技術(FRESH)涉及將環保型藻酸鹽聚合物擠出到定製的明膠容器中。利用他們新穎的過程,該團隊旨在與外科醫生合作,為手術訓練和預計劃應用創建針對患者的臨床模型。
  •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雷射加工過程中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在提高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研究人員在雷射粉末床融化(LPBF)條件下收集了316L不鏽鋼的熱離子發射信號,使用定製的測試床系統和電流前置放大器來測量金屬表面和腔室之間的電子流動。
  • 科學家3D列印出逼真的心臟瓣膜模型
    近幾年來,3D列印技術可謂是突飛猛進的發展,幾個月就上升一個新高度。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用多材料3D列印出了逼真的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模型,它可以模仿真實病人的外觀和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