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者出版首部中醫藥系統生物學英文著作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3-1-9 董子暢 馬海燕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羅國安歷經20年完成的首部中醫藥系統生物學英文專著面世後,引起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該專著的國外出版對於中醫走出去具有意義。
今日該校特意舉行成果發布會,介紹這部長達515頁的專著得到所有國際專家匿名評審一致好評的原因。《中醫藥系統生物學》用科學的數據、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闡釋了中醫藥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該書系統闡述了中醫藥系統生物學的學術思想與研究策略,構建了體現中醫藥整體觀、系統論並融合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體系。該書的學術思想和豐富的研究實例為中醫藥研究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示範,有利於推動系統生物學的發展及應用。此外,將系統生物學應用於中醫藥研究,也有利於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西藥針對人類的病,中藥針對生病的人」,羅國安這樣區分了中西藥的作用機理。他說,西醫強調單一化合物針對單個「靶點」作用的「點對點」模式,後來提出了「點對系統」的模式,即一個小分子對一個人的整體發生作用。羅國安及其團隊於2007年提出「系統對系統」的模式,即把中藥和人體(生物)各看做一個系統,實現了由「點-點」、「點-系統」到「系統-系統」的突破。
書中以大量篇幅詳細闡述了中醫藥系統生物學的形成、演變和研究內容,並通過臨床的實際事例糖尿病腎病的系統生物學研究,以及實驗室研究事例中藥複方雙龍方的整體系統生物學研究等應用實例,生動講解和驗證了「系統對系統」研究模式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不僅如此,羅國安及其團隊還開展了指紋圖譜和多指標成分定量測定的系統研究,其中中藥指紋圖譜對中藥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該書去年6月由國際著名科技出版社JohnWiley出版社正式出版。羅國安表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瑰寶,應當把現代科學技術應用到中醫藥中去,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