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首先要對上漲和下跌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定義,這定義必須很清楚,什麼狀態是上漲,什麼狀態是下跌。如果這個概念不清楚,就需要設法搞清楚。
要是我說一個交易者不明白上漲和下跌,估計很多人覺得這是廢話。好了,那我就假設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都知道什麼樣的K線圖形是上漲的,什麼樣的圖形是下跌的。
那麼作為一個A股的股票交易者,他如果是做右側交易,他就需要等待上漲圖形出現,上漲圖形出現了,他就需要買入。這個時候,很多交易者其實是容易犯錯的:一是圖形出現了踏空,二是圖形沒有出現就買入了。
看到這裡,有沒有朋友覺得自己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如果你經常犯這種錯誤,是不是感覺很冤枉?
其實不是冤枉的,上漲圖形出現的時候,你考慮了哪些因素呢?大盤,個股的信息,個股的圖形,個人的其他預測?當你把所有的信息都考慮到的時候,你是不是感覺有可能這圖形是假上漲?或者你覺得這個圖形已經上漲很多了,應該等他下跌再買入?
如果是這樣,你就遇到一個方法論上的基本問題:你抓住了主要矛盾,上漲的圖形結果。但是,你沒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到底哪個因素出現了,就是真正上漲?是一個因素還是2個因素?你想想,你自己的決策過程,到底是幾個因素?
如果是2個因素,你是不是考慮了3個或者4個,或者5,6個因素?那麼你是不是對矛盾的主要方面——真正決定上漲的2個因素沒有去抓住,反而把其他信號放到你的決策過程中來了?導致你錯盤然後踏空了,或者2個因素中只有一個因素出現就提前買入了的情況?
如果你設定2個因素符合就是上漲,那麼後面的情況即使錯了,跟你的當期決策過程無關,只跟的交易體系有關,那是體系錯誤,後面可以改進。但是,你的決策過程考慮了1個因素,或者超過2個因素的3個4個或者多個因素,那就是決策的方法錯誤。
抓住主要矛盾:上漲圖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2個重要因素。你做到了嗎?其實很多人沒有做到。要麼是主要矛盾沒有抓住,對上漲圖形不確定,隨感覺。要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沒有抓住:抓的因素太多無法確定上漲,或者太興奮考慮的因素只有一個,而忽略了2個因素要同時成立。這都是導致交易者錯誤的根源。
作為一個交易者,你學了很多東西,你交易的時候發現決策和執行不是那麼一回事,有的人把這個差別歸結為心態。其實我們客觀的說,這不是心態問題,這是一個熟練程度和過濾幹擾信息的能力的問題。
盤面上的信息每個人都可以無差別的看到,那麼對你有價值的信息和幹擾你的信息,你都看到了,你能否過濾幹擾信息,也就是信息學裡面說的有一個濾波器的能力,是你成功與否的關鍵。擁有自己的濾波器,跟方法論有一定的關係。你的認識深度是不是具有了過濾幹擾信息的能力,才是關鍵。
建立自己的買入過程濾波器:一方面所有必要信號來了就放大信號,另外一方面過濾所有非必要信號。建立這個濾波器是你區別於普通交易者的關鍵武器。如果沒有,你就是一個普通人,哪怕交易10年20年。
今天一口氣對交易過程的買入過程探討了這麼多,下次有機會來探討賣出。不知道你看到這篇文章有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