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美之間的矛盾為何日趨激烈?

2020-12-03 呂海峰專欄

呂海峰

話說,1941年的夏天,由於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侵略意圖開始明顯增強,太平洋上兩個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日趨激化。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當時的日本統治集團在分析判斷世界軍事政治形勢時就早已認為,法西斯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於無形中為日本在太平洋區域、東亞區域,以及東南亞區域的侵略行為創造了相當有利的條件。同時,由於日本與美國在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的問題上,也是矛盾重重。進而直接導致日本政府對美國是越來越感到不滿。尤其是,美國政府對中國所做出的一些支援,甚至可以讓日本感到一種莫名的抓狂。

那麼,此時的美國方面對於日本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原來,雖然美國暫時性的、對日本佔領滿洲沒有表達任何的看法,但是,卻對日本得寸進尺,對中國所實施的進一步侵略感到難以忍耐,並堅決反對日本在北印度支那進行長期性地駐軍。也正因如此,隨後舉行的日美談判於一時間就陷入到了一種僵局。他們雙方都認為對方的條件實在難以讓人接受。

然而,事實上,日美二者之間的矛盾也不僅僅就是這些事情。日本力圖把它的一些帝國主義競爭對手美、英以及其它殖民主義國家都排擠出亞洲地區,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無論是南印度支那、馬來西亞、還是荷屬印度以及菲律賓,都是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在那裡不但有著石油、橡膠,還有錫等特別珍貴的礦產。甚至,這一地區的石油在1940年的時候,就可以做到年採900萬噸。但其中,百分之七十五都是輸往了美國。為此,伴隨著日本壟斷主義的胃口越來越大,日美之間的矛盾也就自然越來越突出。

於是,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武裝力量逐漸逼近馬來西亞、新加坡、荷屬印度和菲律賓之後,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就於1941年的7月25日,明確下令禁止再對日本出口石油,並開始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同時,又在將菲律賓軍隊置於美國的領導之下的基礎上,開始向中國派遣了大量的軍事顧問團,以加大對日本的抵抗力量。顯然,這樣一來,日美雙方的矛盾就更加尖銳了。

隨後,緊接著,1941年的8月17日,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就親自召見了駐美的日本大使,並對他以及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實施了極其嚴厲的譴責。於是,日本軍國主義一看,要想通過和美、英談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已經是不可能了,只有發動武力才是最佳的選擇。結果,果然不出日本的所料,就在1941年11月17日的美日談判當中,會議再一次以失敗而告終。也正是在這樣的極其複雜的局面下,日本悄然偷襲美國珍珠港,美日戰爭最終全面爆發。(呂海峰)

相關焦點

  • 當今世界存在的九大矛盾
    貧富矛盾  世界經濟發展最不公平的問題是貧富之間的矛盾,既表現為富國與窮國之間的矛盾,也表現為富人與窮人之間的矛盾。總體來看,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英國《衛報》2018年4月7日報導,到2030年,世界最富有1%的人,將掌握2/3的財富。應該指出,貧富矛盾是當前一些國家和地區產生民粹主義的重要根源。  南北矛盾  二戰後,一般把發達國家稱為北,發展中國家稱為南,因此,南北關係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 兵強國富,且不存在尖銳的族群矛盾,卻為何仍分崩瓦解?
    1918年奧匈帝國崩解時,捷克斯洛伐克於當年10月28日在舊帝國的廢墟上建立。得益於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奧地利政權此前打下的基礎,捷克一度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軍火生產國之一,並憑藉軍火出口的豐厚利潤,而變得富裕。慕尼黑綏靖時期,捷克斯洛伐克被英法出賣,最終被德國吞併。但1945年二戰結束後,在蘇聯的幫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實現復興。
  • 莊園制度和莊園經濟,魏晉南北朝,民族矛盾和社會主要矛盾問題
    假如各民族之間根本不存在上述的民族之間的差異,就無所謂有民族成份的不同,各族統治者雖欲製造和挑撥民族糾紛,也是不能得逞的。因此,完全否認民族矛盾的容觀存在,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我們只有既看到存在民族矛盾的客觀事實,又承認階級矛盾的存在對民族矛盾的影響,才有可能正確認識這一時期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文織狀況與此消彼長的複雜關係,換言之,我們要承認這時有民族矛盾的存在,而且不能把任何民族矛盾都說成是階級矛盾。否則,對民族矛盾日趨消失,而階級矛盾卻長期存在的事實就無法解釋。
  • 二戰全球共有幾百艘航母,為何如今舉全國之力才能造一艘航母?
    如果熟悉二戰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二戰中航母並不少見,很多國家都造了幾十艘航母,甚至造了上百艘航母。所以二戰時全球共有幾百艘航母,看上去航母好像很好造的樣子,那麼為何到了今天,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製作技術的原因。二戰時期因為航母才剛剛興起,再加上戰列艦還在使用,所以航母的作用還很單一,基本只能當做艦載機在海上的移動機場。
  • 美二戰時期科學家獲川普赦免:曾為美國及盟友在二戰中獲勝做出貢獻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11日消息,美國白宮10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赦免了二戰時期科學家扎耶德傑弗裡斯(Zay Jeffries)。這名科學家曾幫助美國研製能夠穿透德軍裝甲裝備的穿甲彈。
  • 中科院也入局,中國火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2020年9月29日,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在廣州南沙啟動建設。該項目是中科院進行火箭研發生產製造的基地,按計劃將研發生產1.5噸級固體運載火箭。,號稱是中國現在載荷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其實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固定運載火箭的是航天科工的快舟系列,今年首飛失敗的快舟11號便已經達到近地1.5噸的水平,而中科院這款火箭計劃要2021年首飛。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作為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巨頭,二戰時的日本頗有實力,特別是日本海軍世界名列前茅,是二戰時期世界三大海軍力量之一。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日本海軍實力世界一流,和美英一個檔次,為何反潛能力那麼弱,竟會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其實這與日本的國力有關,因為日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大搞反潛活動。日本是個後起的工業國,又是個面積狹小資源貧瘠的島國。雖然日本通過明治維新使得國力暴漲擠進了列強的行列,但其底子其實是很薄的,起碼和美英這種一流工業強國沒法比。
  • 考研競爭日趨激烈,但考研報考不可盲目!這4個專業博士也很難就業
    這就意味著在考研報考學生中,每4個人就有三個學生會淪為炮灰,可以看到考研競爭有多麼的激烈。雖然考研競爭日趨激烈,但是考研報考也不可盲目。從當前研究生畢業就業情況來看,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一些專業的就業情況很難讓人滿意。尤其是在博士階段,仍然有一些專業的博士,就業比較困難,找工作壓力很大。其中就有4個專業的博士,就業非常困難,希望對考研學生報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設4等14級。到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
  • 仲晶 | 太空戰略競爭與博弈日趨激烈
    世界強國都非常重視太空力量的發展,太空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日趨激烈,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仲晶教授認為,太空戰略的競爭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當前,某些國家藉口空間脆弱性並樹立「假想敵」,大力發展太空軍事力量,旨在控制太空和獲取太空主導權。這股潛藏的暗流將給太空安全蒙上陰影,如何確保太空安全已經成為新時代國際社會爭論的熱點。
  • 美境內突發混戰,美軍基地爆發內亂,近50名學者警告美莫挑起大戰
    美國淪落的信號開始不斷的顯現,美國經濟今年將下滑嚴重,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美國正在摧毀自己一手締造的體系,讓自己成為了瘋狂的惡霸。美軍在世界各地製造事端的速度在加速,其在醞釀一場大戰的風險急劇增加。
  • 二戰時,在遼闊的大西洋上有過什麼樣的激烈戰鬥?
    那麼,在二戰時,軸心國與同盟國之間在遼闊的大西洋上究竟有過哪些比較激烈的戰鬥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探尋一番。首先,儘管當時在德國對蘇聯發動戰爭之後,其主要精力已經實現了被迫轉移,但是,德軍最高統帥部卻仍然念念不忘大西洋,想要繼續破壞掉英國的大西洋航線。
  • 二戰珍貴彩照,任由德國百般威脅,芬蘭就是不肯前進一步!
    回顧歷史,守望未來,繼續為大家帶來小編精心整理考據的二戰珍貴老照片。這是一張拍攝於1939年11月28日的照片,地點為法國北部,兩名 英國皇家炮兵正從掩體探出頭來,向外張望。自從一戰結束後,由於和法國之間的盟約,有部分英軍常駐法國。
  • 馬奇諾防線,是一個笑話,或是二戰時期最牛的防線
    回顧二戰的歷史,法國耗時耗力建造的馬奇諾防線一直被大家認為是個天大的笑話,本以為固若金湯的防線卻絲毫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德國士兵輕易地繞過了這道豪華防線,接著用了不到100天的時間,就佔領了法國,由此看來,這道防線的確是一個重大的失誤,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十四五」時期我國的外部環境及影響
    由於英國脫歐、社會失穩,外加疫情衝擊,歐洲一體化進程步履維艱,加倍努力後歐洲方可實現其心目中的美中歐「三極世界」之願景。在未來世界中扮演「關鍵平衡者」角色的俄羅斯,明白無誤地展示了自我國際定位及其影響力。隨著中美或中美歐博弈加劇,經濟長期低迷的日本和因疫情衝擊經濟快速增長戛然而止的印度,在世界格局中的相對重要性上升,儘管它們在超大經濟體之間維持平衡關係並非易事。
  • 都是馬鹿: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為什麼會有巨大的矛盾?
    在日本近代的內部矛盾中,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可以算是非常有名的。據說日本陸海軍各自兵工廠生產出來的螺絲都是不一樣的,更不要說爭權奪利了,幾乎完全沒有配合。那麼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巨大的矛盾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美國在1853年強開日本的國門後,德川幕府治下的各種矛盾全面激化,出現了以「倒幕四強藩(長州、薩摩、肥前 、土佐)」為核心的倒幕運動。
  • 二戰時期的日本,看起來他們還真是有點矮小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發,日本正式對中國發起侵略,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奮戰。那時,日軍在我國大肆燒殺搶奪,盤踞在東北26年之久,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如果看過抗日老兵的回憶錄,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印象中的日本兵雖然槍法很準,但是普遍很矮。而從一些歷史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老照片裡的日本兵的確身材矮小,在人群中十分好辨認。
  • 分析稱日謬論已踩美「紅線」美日關係處最複雜時期
    2月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國務卿克裡(右)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晤後會見記者。 人民網2月19日訊 (張潔嫻)日前,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關於不反對美軍核武器進入日本的言論引發國際關注。尹卓少將在接受央視《今日關注》採訪時表示,這一言論或為安撫美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則分析稱,美日關係正處於60年來最複雜的時期。 此前,岸田文雄在長崎大學做講座時就已為使用核武器辯護,他表示:「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核武器是有道理的,這是每個國家自我保護的權利。」
  • 二戰時期德國飛彈黑科技不僅有防空飛彈還有反艦飛彈等
    年德軍又在原有的反艦飛彈實驗技術,推出一款正式裝備德國空軍反艦飛彈,這便是亨舍爾Hs-293無線電反艦飛彈,該型飛彈設計採用滑翔機的飛行原理,利用小型滑翔機攜帶一枚500公斤航彈,通過搭載德軍中型容克轟炸機,在指定高度進行投放,在航彈實現滑行同時採用無線電制導裝置,進行手動操控控,無線電制導就是類似現在航模飛機和遙控汽車的原理,德軍飛行員只需要觀察飛彈的飛行路線進行手柄操控撞向敵軍軍艦即可,這種技術在二戰時期可謂非常的超前
  • 更美APP:刷單衝量純屬謠言
    近日,網上一段採訪所謂「更美合作醫院」的錄音傳得沸沸揚揚,更美APP「逼迫」合作醫院「刷單衝量」的消息也在醫美行業及創投圈被大量傳播。記者為此採訪了更美APP,更美表示,此次被傳刷單衝量是競爭對手的一次大規模有組織誣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