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久遠的圖譜,能帶領你認識更多有關中國瓷器的東西

2020-12-06 升升談
名瓷圖譜

此為明項元汴撰《歷代名瓷圖譜》的英譯本《Chinese porcelain》(卜士禮:Stephen Wootton bushell譯編),介紹據傳為晚明項元汴所見所藏宋、元、明諸窯名瓷圖片83款,圖施彩繪,中英文對照。此書於1908年在英國牛津出版。

本書早於其後稱為「民國第一書」之郭葆昌觶齋《校注項氏歷代名瓷圖譜》出版,並為郭氏出版本之源起。線裝中國古籍形式,為西方出版中國陶瓷著作之少見裝幀形式。全書彙集據傳為晚明項元汴所藏宋明名窯瓷器圖片83幅,中英文對照,文圖對映,彩印精細。作者前言介紹,此書書稿自清初即收藏於怡親王府,清末1885年初,有人求售於德國駐華公使卜蘭德(Von brandt),後者於留審期間偷謄副本,還原稿於原主,之後由布紹爾博士購得並帶回倫敦,但不幸毀於1887年之火災。之後,卜士禮又從臨摹過該書稿的畫師李澄淵手中求得臨摹本,而於1908年在英國出版,此書出版後於海內外影響極大。1931年,經郭葆昌、福開森在該書基礎上,並與另外一本摹本參照、修訂,對部分圖畫重新著色,改正部分譯文,並加注釋,而出版《校注項氏歷代名瓷圖譜》,號稱「民國第一書」。

圖譜

項元汴,項元汴(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嚴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鴛鴦湖長、漆園傲吏等,浙江嘉興人。明國子生,為項忠後裔,為明代著名收藏家、鑑賞家。

Stephen Wootton bushell,CMG,MD(中文名:卜士禮,1844年7月28日-1908年9月19日),英國醫生、東方學家,在中國陶器、錢幣學、西夏文等方面都有貢獻。

卜士禮出生於英國肯特郡,曾就讀於唐橋井中學(Tunbridge Wells School)與齊格威爾中學(Chigwell School)。後畢業於倫敦大學蓋伊醫學院(Guy’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期間學習過有機化學與中藥學、生物學、地質學與古生物學、醫學與接生、法醫學等。1866年畢業後在蓋伊醫院任住院外科醫生,次年又任貝特萊姆皇家醫院(Bethlem Royal Hospital)駐院醫生(resident medical officer)。1868年獲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圖譜

1868年1月,卜士禮在雒魏林推薦下,前往北京擔任英國駐華使館醫師,併兼任京師同文館醫學教習。他在中國居住長達32年,期間不僅精通了中文,還撰寫了許多關於中國藝術、錢幣學、地理、歷史等方面的論文。1900年退休後回到英國,此後出版了《中國藝術》(Chinese Art,1905年-1906年)、《歷代名瓷圖譜》(Chinese Porcelain,1908年)、《中國陶瓷圖說》(Description of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1910年)等著作。1908年在英國密德薩斯(Middlesex)逝世。

附兩套圖冊:《珍陶萃美》和《精陶韞古》

《珍陶萃美》和《精陶韞古》兩本圖冊,繪製於乾隆五十年代。每一本畫有十件瓷器,每頁作對開裝裱,上頁為品名與圖畫,下頁紀錄尺寸、釉色、形制、款識和前人的品評。畫中收錄的作品,透過原載品名,得知為定、官、哥、鈞、龍泉窯,以及明朝宣德、萬曆官窯製品,從中展現出來的藝術品味,其實與乾隆皇帝降旨鐫刻御製詩對瓷器的選擇一樣,深受晚明鑑賞觀所影響。

相關焦點

  • 「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此後的30多年時間裡,光葉蕨幾乎處於「隱身」狀態。「山上都翻了一遍,人能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總是見不到光葉蕨的影子。」天全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楊洪忠回憶,王文採當年發現光葉蕨的地方,「二郎山神草」消失了。
  • 博特格:從鍊金術士到中國瓷器的解密者
    其實,若說到海洋貿易中的硬通貨,則非瓷器莫屬了。1557年,葡萄牙人在澳門建立了貿易港口,從此開啟了對這一地區的殖民,也開啟了中國瓷器外銷的新篇章。在此之前,中國的外銷瓷主要掌控在阿拉伯人的手中,隨著葡萄牙人東來,歐洲人首次在中國瓷器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當精美的瓷器運到了歐洲宮廷之後,這些來自東方的珍寶迅速吸引了歐洲貴族的目光。
  • 這些動漫年代久遠,卻口碑極佳!
    這些動漫年代久遠,卻口碑極佳!> 喵喵叫的ACG二次元資訊 盤點各類動漫,資源共享,推廣宅文化,紳士帶你飛
  • 江蘇連雲港曾發現過比恐龍年代還久遠的珍稀桃花水母
    江蘇連雲港曾發現過比恐龍年代還久遠的珍稀桃花水母2013-08-18 15: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江蘇網        瀏覽量: 1797 次 我要評論 &nbsp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遊生物,屬於刺絲胞動物。水母壽命很短,平均只有數個月的生命。水母是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中的一員。
  • 中科院趙軍帶你認識:知識圖譜的關鍵技術
    中科院趙軍為大家帶來報告《知識圖譜關鍵技術及其在推薦系統中的應用》。趙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崗位教授。研究領域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信息抽取、問答系統等。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重要科研項目以及企業應用項目。
  • 風溼病圖譜續集: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圖譜
    還記得之前小編向您推薦過的《中國風溼病圖譜——類風溼關節炎分冊》嗎?
  • 深度解析知識圖譜領域幾次發展的主要技術突破
    他是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委會委員,W3C 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協會會刊編委,中文開放知識圖譜聯盟(OpenKG)發起人之一。他的研究領域涉及人工智慧諸多方向,如自然語言處理、語義網、機器學習、描述邏輯、資訊理論、神經網絡、圖像識別等,已發表 70 多篇論文。 ▌什麼是知識圖譜? 知識圖譜到底是什麼?
  • 手繪中國鳥類圖譜集中呈現
    光明網訊 (記者 田呢)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內,746張鳥類圖譜,將鳥類這一自然界的精靈,用傳統藝術和自然主義結合的手法靈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和保利文化集團聯合推出的公益性展覽「十九世紀法國傳教士手繪中國鳥類圖譜」展3月31日開幕。
  •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圖譜,你get到了嗎?
    今天,小編要向你推薦一本剛剛新鮮出爐的書,這本書是風溼病系列圖譜中的一本——《中國風溼病圖譜——系統性紅斑狼瘡分冊》,就是下面這本書。
  • 基因圖譜告訴你榨菜為啥有獨特「中國味」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周煒 記者宦建新)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園藝系張明方教授團隊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張榨菜全基因圖譜,將對芥菜類蔬菜作物的改良產生重要意義。《自然遺傳》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 我們對自然的認識並不比上世紀70年代更多
    在自此之後至20世紀70年代末的近300年間,理論物理學一直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讓人們極大地擴展了對自然以及自然定律的了解。艾薩克·牛頓    但是,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剛剛到來之際,科學家告訴我們,儘管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我們對自然以及自然定律的認識,並不比20世紀70年代更多!這說明了什麼?
  • 全世界認可的「中國瓷器」成為硬通貨,你家裡有嗎?
    中國瓷器的前世今生。 中國是瓷器的起源地,瓷器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01 中國瓷器全世界認可 相對於中國書畫來說中國瓷器更受全世界認可:雖然當今世界的各大博物館認同中國各朝代的精品書畫,但由於西方的油畫是他們文化的根基,西方民眾受限於中國文化的了解,不懂中國書畫更遑論收藏了。
  • 中國腫瘤基因圖譜計劃暨胃癌課題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與會專家合影CGAC胃癌課題旨在集合國家部委、臨床專家及企業等多方力量,繪製中國進展期胃癌基因圖譜,揭示胃癌療效、預後分子標誌物。課題目的為:制定基於NGS的多基因Panel的國家標準提供確實且詳盡的科學依據;推動腫瘤多基因檢測大Panel的標準化臨床實踐;使更多胃癌患者獲益於胃癌精準治療技術,為推進胃癌個體化治療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 | 向你展示一冊「科學與藝術兼備...
    《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手繪圖譜》之野犛牛 科學繪畫被稱為「比攝影更準確的藝術」,能幫助生物學家更細緻、真實的記錄物種的形態特徵和其生存的環境特點,並輔以文字描述等等所無法代替的優勢,在科學傳播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在這個電腦繪圖盛行的時代,「科學手繪」更是尤顯珍貴。
  • 中國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
  • 中國人參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完成
    我國有2000多年的人參應用和栽培史,有關人參功效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百草經》中。作為「百藥之王」,人參是應用最廣、研究最深入的中藥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 枕著老祖宗的藥書,中國的人參企業家、科研工作者、廣大的參農仿佛可以高枕無憂了。
  • 普朗克版「宇宙圖譜」挑戰既有認識
    普朗克衛星望遠鏡承載了英國航天局的「旗艦使命」,它沒有辜負航天局的殷切期待,觀測到了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有關宇宙物質成分的數據,宇宙中的普通物質是在我們的周圍能夠看到和感覺到的,僅僅佔到了宇宙整個物質和能量密度的4、9%,而暗物質佔到了宇宙物質和能量總密度的26、8%,暗物質的含量比過去的估值高出了幾乎是五分之一。
  • 揭秘「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總數量不足100株
    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此後的30多年時間裡,光葉蕨幾乎處於「隱身」狀態。「山上都翻了一遍,人能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總是見不到光葉蕨的影子。」天全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楊洪忠回憶,王文採當年發現光葉蕨的地方,「二郎山神草」消失了。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中,光葉蕨被列為瀕臨絕滅。
  • 玩瓷器,你懂「火石紅」是怎麼樣產生的嗎?
    在中國古代瓷器特別是民窯瓷器的露胎處,往往有深淺不同的紅色燒成物出現,深者至醬褐,淺者呈淡紅,由於其酷似火山巖石中的紅色,業內人士稱其為「火石紅」。「火石紅」,有人把它稱作「窯紅」、「黃溢子」、「黃衣子」或「火石釉」,都是指古代瓷器特別是元明以來景德鎮瓷器和龍泉窯瓷器露胎處所顯現的橘紅色或橙黃色的現象。雖然都籠統稱作「火石紅」,但其表現形態和成因是多種多樣的,人們把它們分為「胎紅」、「窯紅」、「刷紅」和「假紅」四種不同的形式。
  • 古老的中國製造,傳統的標籤:我國瓷器的四大代表
    在新世紀的全球化浪潮中,「Made In China」早已成為中國製造的代名詞,傳遞於國內外,而我國隨著經濟發展,也早已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製造大國,許多國家的人日常生活中都使用著來自我們中國製造的產品。而我國不僅現在製造業強盛,在古代也是非常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