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調控Th17與Treg細胞的平衡

2021-01-09 科學網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調控Th17與Treg細胞的平衡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0 12:44:26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Casey T. Weaver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自身免疫反應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是輔助性T細胞17(Th17)調節T細胞平衡的關鍵調控因子。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4月14日出版的《免疫》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在效應T細胞亞群中,Th17和調節性T(Treg)細胞選擇性表達了IGF系統的多個組分。通過IGF受體(IGF1R)傳遞的信號激活了蛋白激酶B、增強了有氧糖酵解;與Treg細胞相比這更有利於Th17細胞的分化,並促進促炎基因的增強表達;蛋白激酶B是哺乳動物雷帕黴素(AKT-mTOR)通路的靶點。

3型先天性淋巴樣細胞(ILC3)而不是ILC1或ILC2對IGF信號有類似的響應。在多發性硬化症/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模型(EAE)中,T細胞特異性IGF1R敲出的小鼠未能完全形成該疾病。因此,IGF系統代表了以前未知的通路,通過該通路可以調節3型免疫並控制免疫介導的疾病。

據介紹,Th17和Treg細胞的平衡可維持免疫耐受和宿主的防禦能力。Th17-Treg細胞平衡的破壞與許多免疫介導的疾病有關,其中許多疾病表現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系統的失調。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Are Key Regulators of T Helper 17 Regulatory T Cell Balance in Autoimmunity

Author: Daniel DiToro, Stacey N. Harbour, Jennifer K. Bando, Gloria Benavides, Steven Witte, Vincent A. Laufer, Carson Moseley, Jeffery R. Singer, Blake Frey, Henrietta Turner, Jens Bruning, Victor Darley-Usmar, Min Gao, Cheryl Conover, Robin D. Hatton, Stuart Frank, Marco Colonna, Casey T. Weaver

Issue&Volume: 2020/04/14

Abstract: Appropriate balance of T helper 17 (Th17) and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maintainsimmune tolerance and host defense. Disruption of Th17-Treg cell balance is implicatedin a number of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many of which display dysregulation of th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system. Here, we show that, among effector T cellsubsets, Th17 and Treg cells selectively expressed multiple components of the IGFsystem. Signaling through IGF receptor (IGF1R) activated the 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target of rapamycin (AKT-mTOR) pathway, increased aerobic glycolysis, favored Th17cell differentiation over that of Treg cells, and promoted a heightened pro-inflammatory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 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3s), but not ILC1s orILC2s, were similarly responsive to IGF signaling. Mice with deficiency of IGF1R targetedto T cells failed to fully develop disease in the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 Thus, the IGF system represents a previously unappreciatedpathway by which type 3 immunity is modulated and immune-mediated pathogenesis controlled.

DOI: 10.1016/j.immuni.2020.03.013

Source: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0)30126-6

相關焦點

  • 膽汁酸代謝物調控TH17和Treg細胞的分化
    膽汁酸代謝物調控TH17和Treg細胞的分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8 15:29:51 美國哈佛醫學院Jun R. Huh、紐約大學醫學院Dan R.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腸道共生菌調控胰島beta細胞胰島素的分泌
    參與代謝調控是腸道菌影響宿主機體健康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腸道菌通過其強大的代謝能力以降解腸道中複雜多糖與宿主實現互利互惠,另一方面,腸道菌的定植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因此,腸道菌的定植勢必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需求。已有研究發現了腸道菌來源的短鏈脂肪酸通過激活迷走神經促進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細胞能否直接感知腸道菌來源的信號而調控胰島素的分泌目前尚無報導。
  • 研究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該研究闡明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分別通過激活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賦予巨噬細胞抗炎和促炎潛能的新機制,揭示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成員調控天然免疫記憶的核心規律
  • Th17/Treg免疫失衡在妊娠中的意義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T細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淋巴細胞,有特定的受體,即T細胞受體。這些細胞是適應性免疫反應的一部分,特別是輔助型T細胞(Th細胞),被抗原提呈細胞激活,進行克隆擴增和細胞因子分泌。這一階段分泌的細胞因子將決定細胞分化為Th細胞的任何一個亞群,從而確定免疫反應的類型。
  • 營養與健康所等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該研究闡明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分別通過激活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賦予巨噬細胞抗炎和促炎潛能的新機制,揭示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成員調控天然免疫記憶的核心規律
  • 用手機超遠程調控胰島素表達
    雖然研究者們已經開發出了藍光調控的CRISPR-dCas9內源基因轉錄系統能操縱內源基因組基因的表達,但由於藍光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和組織穿透性弱等缺點,極大的限制了其在基因功能的研究和轉化醫學的應用。葉海峰的最新研究成果克服了這一缺點,將CRISPR-dCas9和光遺傳學這兩大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CRISPR-dCas9內源基因轉錄激活裝置(FACE)。
  • 快訊:幹細胞通過Th17/Treg細胞平衡改善橋本氏甲狀腺炎
    2019年12月,我國學者曹等人在《Autoimmunity》雜誌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幹細胞通過調節Th17/Treg細胞平衡對大鼠橋本氏甲狀腺炎有改善作用。在血漿細胞因子水平方面,研究人員通過ELISA測量,發現甲狀腺球蛋白(Tg)、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甲狀腺自身抗體水平下調;另外,IL-6、TSH、FT-3、FT-4等細胞因子水平均HT模型組有所下降,甲狀腺炎的症狀得到緩解。
  • 胰島素發現100周年之際,科學家終於找到了胰島素抑制受體
    憑藉發現胰島素的功績獲得諾貝爾獎的弗雷德裡克·班廷,在接受諾獎時就說,胰島素並不能治癒糖尿病,治療的只是糖尿病的症狀。一百年快過去了,「治癒糖尿病」有什麼新進展嗎?在最新一期《自然》上,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的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抑制胰島β細胞上一種名為Inceptor的分子,就能恢復這些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它們增殖並產生更多胰島素,從而有助於血糖控制和糖尿病治療[1]。
  • EGF,FGF,KGF等生長因子是啥?
    生長因子屬於多肽類,活性比較高,對多種細胞的生理功能和代謝活動發揮生物調節作用,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多種類型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增殖,遷移。在美容科,整形外科,燒傷燙傷及其他皮膚病的傷口修復和癒合中有重要作用。
  • 什麼是細胞生長因子?
    什麼是細胞生長因子? 細胞生長因子:是由造血系統、免疫系統或炎症反應中的活化細胞產生,能調節細胞分化增殖和誘導細胞發揮功能,是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蛋白質或糖蛋白。 存在於血小板和各種成體與胚胎組織及大多數培養細胞中,對不同種類細胞具有一定的專一性,也是體外培養幹細胞必不可少的各種細胞生長因子的組合。
  • 胰島素在健美運動上的應用:胰島素的好與壞
    胰島素如何工作當你吃一頓飯,為提升β細胞血糖信號的水平,你的胰腺會使胰島素釋放到血液中。一旦進入血液,胰島素就會與脂肪和肌肉等組織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的結合然後允許葡萄糖轉運蛋白起作用並將葡萄糖帶入細胞。一旦進入細胞,葡萄糖就可以用作燃料或儲存。當血糖水平下降時,胰島素分泌就會停止。重要的是要注意,大腦和肝臟可以通過不依賴胰島素的受體攝取葡萄糖。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進展!
    幹細胞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並且具有遷移到受損細胞的能力,從而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並通過分泌一些免疫因子來降低自身免疫反應,從而加速其恢復。幹細胞具有獨特的高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可以在特定的微環境中誘導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IPCS)。
  • 景傑重磅快訊 | Hepatology:TRIM8通過泛素化調控TAK1加劇胰島素...
    景傑編者按:最新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Hepatology上的文章通過體內體外功能實驗發現E3連接酶TRIM8能夠結合併泛素化調控JNK/p38信號通路的重要分子TAK1,從而加劇高脂脅迫下的胰島素耐受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相關代謝紊亂病症,臨床樣本中也檢測到了TRIM8的過度表達,暗示其成為治療靶點的可能。
  • 學者發現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方法,雙管齊下「餓死」癌細胞
    學者發現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方法,雙管齊下「餓死」癌細胞 周舟/新華社 2018-04-03 16:59 來源:澎湃新聞
  • 生長因子是什麼
  • 2基因與細胞周期調控
    對細胞周期調控機理的研究是癌變機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細胞周期調控是在各種細胞周期調控因子在細胞周期檢驗點的監控下忠實而順序地啟動和完成細胞周期事件。隨著對細胞周期及其調控的深入認識,學者們提出了「癌症可能是一類細胞周期異常性疾病」的觀點。絕大多數腫瘤細胞都存在若干細胞周期調控機制的改變,周期調控機制的異常可導致細胞的持續性增殖,是腫瘤發生的生物學基礎。
  • SRC是曲妥珠單抗耐藥反應關鍵調控因子
    近日來自美國堪薩斯州大學醫學院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抗癌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在乳腺癌治療中的耐藥機制,證實非受體酪氨酸激酶c-SRC (SRC)是曲妥珠單抗藥物耐藥反應的關鍵調控因子
  • 上海生科院發現調控胰島素敏感性的長鏈非編碼RNA---中國科學院
    但長鏈非編碼RNA在胰島素敏感性調控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該研究在細胞和動物水平上首次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能夠調控胰島素敏感性,拓展了對胰島素敏感性調控機理的了解,為胰島素抵抗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潛在靶點。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和中科院等項目經費的支持。
  • ASCBAM:體細胞和卵母細胞衰老機制不同
    20世紀九十年代因發現影響胰島素調節的基因突變使得這種線蟲的壽命加倍使得它成為壽命研究的明星。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生長因子(insulin/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信號傳導途徑也在人中鑑定出。這些途徑似乎也調節人的壽命。墨菲博士和她的同事們利用DNA晶片測量基因表達水平,注意到衰老的卵母細胞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DNA標記。
  • 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後的雙重作用及調控機制
    大體可分為促炎的M1型細胞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M2型細胞。關於這種「M1/M2」範式的研究越來越多,其目的都是探討小膠質細胞的雙重作用並研究其調控機制。相對的,在共培養系統中,IL-4刺激小膠質細胞後,使其轉向M2樣表型,可促進NSCs的神經再生。這種作用是通過提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水平實現的,後者是一種與海馬增殖及神經元生長有關的細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