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徵程!胰島素發現100周年之際,科學家終於找到了胰島素抑制受體

2021-02-22 精化大不同

糖尿病曾經是一種無法治癒甚至可致命的疾病,患者只能通過苛刻的飲食限制來延緩疾病的進展,甚至有部分患者死於飢餓。直到1921年,加拿大科學家Frederick Banting進行了一系列動物實驗,發現並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並於1922年應用於臨床。胰島素的發現和應用挽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至今,胰島素注射仍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

一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任何藥物治療可以阻止或逆轉糖尿病的進展。憑藉發現胰島素的功績獲得諾貝爾獎的弗雷德裡克·班廷,在接受諾獎時就說,胰島素並不能治癒糖尿病,治療的只是糖尿病的症狀。一百年快過去了,「治癒糖尿病」有什麼新進展嗎?

在最新一期《自然》上,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的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抑制胰島β細胞上一種名為Inceptor的分子,就能恢復這些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它們增殖並產生更多胰島素,從而有助於血糖控制和糖尿病治療[1]。

本項研究重點是開發治療糖尿病的再生方法,用於補充和替代經典的免疫和代謝療法。所發現的胰島素抑制受體是β細胞的保護和再生療法中一個很有前景的分子靶點,而且,採用再生療法不會發生類似胰島素強化治療所導致的意外副作用。

"胰島β細胞自身的胰島素抵抗會引發糖尿病,使β細胞變得對胰島素敏感的療法可能會使糖尿病患者免受β細胞喪失和衰竭的影響。"論文通訊作者Heiko Lickert教授說道。

       研究團隊分析了小鼠胚胎期細胞,尋找在胰島發育成熟、產生大量β細胞的關鍵期表達水平較高的基因,從而找到了本次研究的主角Inceptor,當然這個名字是研究團隊給的簡稱,它的全名暫定為「胰島素抑制性受體」。Inceptor分子的結構及其在胰島β細胞內的分布

敲除小鼠全身的Inceptor基因後,小鼠的血糖水平會大幅下降,甚至低到危及生命,需要注射葡萄糖來救命的程度,說明小鼠體內產生了大量的胰島素,對胰島的觀察也證實胰島體積明顯增大,β細胞數量增多。


      基因層面的分析也顯示在敲除Inceptor後,胰島β細胞內由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調控的PI3K-AKT等下遊信號通路明顯被激活,遮蔽這些細胞的屏障消失了。而特異性敲除胰島β細胞的Inceptor基因,也能有相似的效果。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Inceptor之所以能阻止胰島素對胰島β細胞的影響,是因為它能激活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使胰島β細胞將表面的胰島素和IGF1受體吞進細胞,這樣胰島素被分泌出來,就找不到胰島β細胞表面的作用位點了。

由於這些受體被吞入細胞內,不僅胰島β細胞的自分泌作用不會被激活,就連其它β細胞分泌胰島素,通過旁分泌作用實現影響也做不到了,這樣就可能導致2性糖尿病中常見的「胰島素抵抗」。

而使用特定單抗阻斷這一內吞過程,就能恢復胰島β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重新讓胰島健康起來,產生更多的胰島素,這對於1型、2型糖尿病的治療,都是相當有用的思路。

參考資料:

1# Ansarullah, Jain, C., Far, F. F. et al. Inceptor counteracts insulin signalling in β-cells to control glycaemia. Nature (2021)

2# Diabetes: Neue Entdeckung könnte die Behandlung künftig verändern(來源: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3# Louis Rosenfeld. Insulin: Discovery and Controversy. Clinical Chemistry (2002)

 

相關焦點

  • Nature裡程碑:糖尿病治療新靶點——胰島素抑制受體
    直到1921年,加拿大科學家Frederick Banting進行了一系列動物實驗,發現並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並於1922年應用於臨床。胰島素的發現和應用挽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至今,胰島素注射仍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
  • Cell:胰島素受體與衰老的關係
    胰島素受體調控的遺傳特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最近,來自科隆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蛋白質的聚集會影響這一遺傳調控機制,進而導致衰老的發生。這一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在進化的早期,糖類的攝入與生命的長短具有緊密的相關性,而胰島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胰島素能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不過,同一時間許多與存活有關的生命活動將被迫停止。
  • 胰島素如何降血糖?科學家們終於「弄清了」!
    現在,由Walter and Eliza Hall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項國際合作獲得了一個重要發現,有望通過更好地模擬胰島素在人體內的工作方式使得胰島素治療更加有效。研究揭示了首個關於胰島素如何成功與其受體相互作用的確切3D圖像。該受體是將信息傳遞到細胞中的「看門人」,它與胰島素間的相互作用對於指導細胞降低體內血糖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確切地了解這一過程有望幫助設計療效更快、更持久的胰島素療法。
  • 駱駝乳對胰島素受體信號傳導的差異影響-了解駝奶的胰島素特性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假設駱駝牛奶可能作用在人類胰島素受體(hIR)和其相關的細胞內信號通路的水平。因此,我們審查了駱駝奶對使用生物發光共振能量轉移(BRET)技術在人胚胎腎293(HEK293)細胞中瞬時表達的hIR的激活的影響。 BRET用於在活細胞和實時評估hIR和胰島素受體信號傳導蛋白(IRS1)和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蛋白2(Grb2)之間的物理相互作用。
  • 胰島素在健美運動上的應用:胰島素的好與壞
    胰島素如何工作當你吃一頓飯,為提升β細胞血糖信號的水平,你的胰腺會使胰島素釋放到血液中。一旦進入血液,胰島素就會與脂肪和肌肉等組織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的結合然後允許葡萄糖轉運蛋白起作用並將葡萄糖帶入細胞。一旦進入細胞,葡萄糖就可以用作燃料或儲存。當血糖水平下降時,胰島素分泌就會停止。重要的是要注意,大腦和肝臟可以通過不依賴胰島素的受體攝取葡萄糖。
  • 胰島素藥物的發現
    之後30年間,美國、德國、羅馬尼亞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對胰中胰島細胞的分泌物進行了研究,發現胰島細胞分泌物對狗的糖尿病有療效,並將其命名為「胰島素」。當他看到德國醫生的狗胰切除實驗和其他人的研究論文時,突然對胰島素的純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很多人試圖從胰島細胞分泌物中純化胰島素,但是都沒有成功,這是因為胰島素容易被胰分泌的另一種酶——胰蛋白酶分解。憑藉其外科醫生的直覺,班廷認為如果破壞分泌胰蛋白酶的胰組織,將有希望保持胰島細胞的完整,為純化胰島素創造條件。
  • 如何降低胰島素水平?不同食物對胰島素的影響
    2017年,有研究②發現,在飲食中,將血胰島素減少約25%,可提高老年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並延長壽命。2004年,布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胰島素在果蠅的衰老和壽命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研究人員向一些果蠅餵食了米非司酮(一種黃體酮的化學複製品),激活連接到dFOXO的開關,抑制了細胞內正常的胰島素信號。
  • 超180個糖尿病藥物在研,口服型胰島素將是大贏家?
    以色列的Oramed 製藥公司正在讓口服型的胰島素變為現實,他們的ORMD 0801已經做到了II期臨床研究,Oramed成功地找到一種可以裝載胰島素的化合物,能夠幫轉胰島素完好無損地穿過腸壁,並傳輸合適的治療劑量。Oramed透露載體的原材料都是已知的化學實體,不需要FDA作為新化學實體另行審批。
  • Sci Adv:中國科學家發現脂肪組織巨噬細胞導致胖子胰島素抵抗性的...
    2019年8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ATMs)的促炎激活和積聚與肥胖患者胰島素抵抗風險的增加有關。近日來自中國香港大學和吉林大學的科學家們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文揭示了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結合蛋白2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BP2)在維持肥胖患者胰島素敏感性中的作用,該研究題為"SBP2 deficiency in 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 driv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 Cell:去除蛋白-3逆轉胰島素抗性和葡萄糖耐受不良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去除蛋白Gal3(galectin-3)可以在肥胖和糖尿病小鼠模型中逆轉胰島素抗性和葡萄糖耐受不良
  • 受雞心螺毒液啟發 科學家研發出能快速起作用的混合胰島素
    美國猶他大學的科學家們從一個有趣的、受大自然啟發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他們借用了雞心螺毒液中的有用元素,製造出一種強效的混合型「迷你胰島素」。這種混合型胰島素的作用更迅速,可以使治療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同樣的研究團隊在2016年通過實驗室實驗發現,這種雞心螺胰島素能夠依附於人類的胰島素受體,提高了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更快地發揮作用的前景。但是,一些關鍵的障礙仍然存在。研究人員在嘗試將雞心螺蝸牛毒液用於人類時遇到了麻煩,他們發現它的效力遠不如傳統形式的激素。研究小組猜測,要有效降低人類患者的血糖水平,劑量需要強20到30倍。
  • 陳根:雞心螺毒液啟發,胰島素更迅速康
    最近《自然一結構與分子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猶他大學的科學家們從生物界獲得啟發而展開的研究。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雞心螺的時候,發現雞心螺這種生物在誘捕獵物時十分「狡猾」。當它們看到潛在的晚餐時,軟體動物能夠釋放出毒液,使魚兒的血糖水平急劇下降,從而使魚兒「癱瘓」。
  • 即將帶來口服胰島素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
    今天安醫生特意整理了一些更詳細的信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Diasome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HDV-1採用了肝細胞靶向脂質體技術,利用肝臟靶向脂質體(一種人工生物膜,經攪動後可形成直徑25~1000nm的雙層脂分子球形脂質體),脂質體內包裹胰島素,將胰島素定向輸送到肝臟(人體主要儲存糖的器官,儲存糖佔人體的30-50%)。通過促進肝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臟葡萄糖的生成,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 Endocrinology:FOXO1全面參與胰島素介導的代謝和激素途徑
    2018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胰島素負責協調進食後機體內的複雜反應,影響著許多代謝和激素信號途徑。FOXO1是胰島素下遊信號途徑中的一個分子,能夠驅動糖異生過程並受到胰島素的抑制。
  • 日發現一種增加食慾的激素可調節胰島素分泌
    新華網東京11月26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矢田俊野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能夠增加食慾的激素ghrelin有抑制胰島素分泌、調節血糖值的作用。  據日本媒體報導,矢田教授在實驗中給空腹的老鼠服用ghrelin,結果發現老鼠分泌的胰島素濃度降低,血糖值升高。讓老鼠服用抑制ghrelin的藥物後,老鼠胰島素濃度上升,血糖值下降。
  • 耶魯團隊闡明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肝臟胰島素抵抗發生的機理
    研究結果發現,當在大鼠的肝臟中短暫抑制代謝甘油二酯的關鍵蛋白DGAT2時,一種特定的甘油二酯立體異構體 – sn-1,2-甘油二酯會在細胞膜上積累,並引發肝臟胰島素抵抗。同樣的,在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肝臟胰島素抵抗的人類肝臟樣本中,細胞膜的sn-1,2-甘油二酯比沒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並且肝臟胰島素敏感的人類肝臟樣本中細胞膜的sn-1,2-甘油二酯含量明顯增高。
  • 你的體內是否正在發生胰島素抵抗?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以下幾種表現,那很可能已經是胰島素抵抗的「高危」人群了,請和我一起對比看一看:1、有著長期不良飲食習慣並且日常運動量小於攝入量,喜愛高糖飲料、高油高糖甜品、經常吃宵夜等等,身體暫未出現明顯不適或僅有一定程度體重增長。2、從外形看屬於向心性肥胖:即腰腹部脂肪堆積明顯,也就是大家說的「肚子大」。這個腰腹部肥胖怎麼衡量呢?
  • 揭秘胰島素抵抗與癌症和心血管病變之間的微妙關係!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再表明,血液中激素胰島素水平升高的患者可能感染癌症的風險會增加。然而令人驚訝的是,Joslin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發現胰島素的受損作用也可以增加這些風險。多年前,Kahn實驗室率先開展了遺傳修飾給定細胞類型的技術,以「敲除」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蛋白,從而激活胰島素在細胞中的作用,從而在這些細胞中形成胰島素抵抗狀態。在第一組實驗中,博士後研究員兼共同作者Max-FelixH?ring發現胰島素增加了培養中小鼠上皮腫瘤細胞的增殖,正如所預期的一樣。
  • 整合素CD11b對胰島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
    整合素CD11b對胰島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2-25   今日/總瀏覽:1/2993
  • 什麼是胰島素指數?還在看血糖指數嗎?胰島素指數可能更有意思
    老朋友都知道,胰島素真的讓人又愛又恨。作為一種合成代謝激素,主要作用是降血糖、促進胺基酸的吸收增強DNA複製、促進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調節多種酶的活性等等。胰島素也叫存脂激素,就是負責儲存脂肪的激素,如果你的體內胰島素一直很高,那麼你就很容易長胖。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