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衝回應抄襲指控:譯前看過名家譯作 但我翻譯得更好

2020-12-07 界面新聞

因央視《朗讀者》《開學第一課》等節目被公眾熟知的96歲翻譯家許淵衝,日前受到了抄襲指控。前青海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黃少政在閱讀許淵衝所著的《中詩英韻探勝》一書時,得出了許淵衝英文水平低、諸多詩作為抄襲的結論,並寫下《許淵衝如何抄襲中詩英譯的名家弗萊切、韋利和方重》(下稱《許》)一文,界面文化曾對此事進行報導。

在撰寫這篇報導時,界面文化(公眾號ID:booksandfun)曾經試圖聯繫許淵衝,但未果。在這篇報導刊載後,許淵衝才通過學生讀到黃少政的文章。他隨後主動聯繫了界面文化的記者,希望就此事做出回應。

許淵衝:譯前看過弗萊切、韋利等名家譯作,但我翻譯得更好

質疑一:詞法、句法複雜性不達標

黃少政:(許淵衝)詞法複雜性不達標,習慣用高頻詞,不擅用動詞;句法複雜性也不達標,使用的句式百分之九十是簡單句、並列句,即使使用了複合結構,也是中國學生都會使用的副詞分句;除此之外,他的寫作中還極難見到詞彙的創造性。

許淵衝回應:就拿「道可道,非常道」來說,看起來字很簡單,可實際上內容又很複雜。第一個「道」我翻譯成truth,第二個我翻譯成known,都簡單,可是這是不得了的技術啊。再說第二句 「名可名,非常名」:

北大版《道德經》:The name that is namable/Is not the eternal name.

許淵衝譯:Things may be named/But names are not the things.

這個句子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翻譯好非常難。用things文字全通了,用name全不通。我用的詞很簡單,但是其中的功夫是百倍。我的翻譯符合魯迅提出的「三美」原則:意美、音美、形美。

一般來說,原文複雜譯文複雜,原文不複雜譯文不複雜。有時即使原文複雜,也可以翻譯得簡單好懂。黃少政認為簡單是我的缺點,但其實恰恰是我的優點呀!

質疑二:存在語法硬傷,如四首詩裡有五次冠詞錯誤

某高校英語系副教授:許的英語不過關,我早就是這種看法。我不否認許淵衝的譯文常常有妙語,但語法不過關的地方很多。2015年,我曾經撰寫過一篇帖子批評某譯文,後來才知道譯者正是許淵衝。

許淵衝回應:詩有詩的語法,和散文的語法是不一樣的。

冠詞的用法,即使是有,肯定是他錯誤。冠詞的用法本身莎士比亞的用法和普通用法就不一樣,到我這裡,我用冠詞有用的理由,不用有不用的理由。為了實現「三美」,我可以節省冠詞,這個叫做poetic license(詩的破格; 詩可違反普通文法的自由)。

質疑三:從來沒有以古詩詞寫作見長,也未曾發表過任何英詩

黃少政:作為以譯詩聞名的翻譯家,許淵衝從來沒有以古詩詞寫作見長,也未曾發表過任何英詩。

許淵衝回應:《楊振寧傳》中收錄了我的贈詩,「振寧不老松,揚帆為小翁。歲寒情更熱,花好駐春風。」我還把這首詩譯成了英文,其中「歲寒情更熱」翻譯成Love will warm winter cold.「這句詩多好啊,一句頂一萬句。楊振寧也欣賞,所以放到他的傳記裡來。

黃少政說我寫詩水平不夠,但實際上他推崇的弗萊切、韋利等譯者也都沒有以寫詩見長。

質疑四:很多詩作涉嫌抄襲

黃少政:英美名家曾在19世紀末上世紀初掀起過中詩英譯的高潮,但這些名家的譯作在國內很少或從未出版過,而許淵衝的譯文正是抄襲了這些傑作。「有些地方改頭換面一下,主動句改成被動句,地點狀語置前改置後」。

許淵衝回應:說我抄襲方重的《歸田園居》。方重是我老師輩,他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書,寫了一本《陶淵明詩文選譯》,讓我提意見,我認為翻譯得不錯。但是我認為翻譯應該遵守「三美」原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我對方重說,要是能實現「三美」就更好了。他同意,叫我改改看。我改完了他很滿意,還請我們家人吃了飯。這能算抄襲嗎?

再說《登高》。弗萊切的版本是The wind so fresh, the sky so high。我的版本是The wind so swift and sky so wide。改了兩個字,算是抄襲嗎?並不是弗萊切使用了wind和sky,我就不能用。(界面文化:翻譯前看過前人譯文嗎?)看過,但看過有什麼關係呢?我看過,但我翻譯我的,還用』三美』的辦法勝過了他。怎麼叫做抄襲?

(界面文化:是否算是借鑑?前人的用詞、句式等是否會對許譯產生影響?)不能影響嗎?這個沒有關係的嘛。這不能叫做抄襲。莎士比亞整個都是抄襲,他的故事前人都講過,但他講得比別人好啊。

問題是崇洋媚外,還是走自己的道路。外國人不夠「三美」,我改成「三美」,怎麼不好?黃少政文章最大的問題就是反對中國的「三美」,崇洋媚外,一用外國人的就是抄。這個問題很大。

2015年,曹明倫在《英語世界》上發表文章《關於中國詩歌英譯的一點思考》,對比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我翻譯的李白詩,宣揚宇文所安的觀點,說譯者始終都應該把外語翻譯成自己的母語,絕不該把母語翻譯成外語。我隨後發表文章《詩詞英譯可以走向世界》反駁。 時隔兩年,又出現了黃少政,說弗萊切、韋利這些人翻譯得比中國人好。批評我,表揚美國人,之前認為宇文所安比我好,這次認為弗萊切、韋利比我好,這就是走中國路還是走外國路的分歧。

質疑五:1992年、1997年版本的《中詩英韻探勝》裡有抄襲的痕跡,到1997年以後的版本進行了修改

黃少政:《中詩英韻探勝》一書1992年、1997年的版本抄襲嫌疑更重,而以後出版的譯文則作了修改。

許淵衝回應:怎麼叫抄?我改得比原來更好了嘛。中國人有「一字之師」,我加了一個字,方重自己認為好,還請我吃飯。《中詩英韻探勝》(1992年版)整本書就是講的我的翻譯如何勝過別人。這裡面還有一篇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伊生的來信,稱其他譯文都沒有我好。

黃少政:抄襲標準不能由許淵衝來定,應使用反抄襲軟體或者請同行評議

質疑者黃少政(獨立學者、中國作協會員,前青海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說,20多年前,他曾經與許淵衝有過通信,並見過一面。當時他也只讀了許淵衝最有名的三五首詩,覺得很不錯,但在這些年來,通過研究國內學者的英語寫作,他越來越發現,「許淵衝拿得出手的也只有那三五首詩」。而且還意識到「許淵衝譯詩歌這麼有名,英文卻是中學水平。」直到看到今年許淵衝在《朗讀者》節目上高調的表現,他覺得有點生氣:「很多學生把他的翻譯當做教材,也變得對語法不敏感,對英文玩世不恭。」於是決定撰文批評許譯。他陸續在自己的博客裡寫了四篇文章批評許譯。而對於許淵衝的此番回應,黃少政依然堅持他的觀點,認為許淵衝英文水平欠佳,並且不止一首詩有抄襲嫌疑。

黃少政提出,英文水平的判斷可以交給二語寫作研究的學者文秋芳、王立非、秦曉晴等使用現成的分析軟體,幾個指標,一輸入,就可以得出結論。還提出可以用自己的文章或者請在華任教的英語教授提供兩篇範文,「一小時就能得出結論」。

「許淵衝永遠都不會承認他抄襲。但抄襲標準不能由他來定,是不是?」黃少政稱,借鑑和抄襲界限有時候難以界定,關鍵是第三人要介入,「我說沒用,他說也沒用。」黃少政告訴記者,他認為有兩種方法,一是「所有大學都配備了反抄襲軟體,一輸入我的舉證就出來了。」二是邀請同行評議。「為了公正起見,國內學者一律應該避嫌。」黃少政認為,應當邀請中詩英譯的最有成就、最具公信力的漢學家宇文所安和在世晚唐詩譯者葛瑞漢。「許淵衝也可以提名兩位英美學人,哪怕是他認識的、誇過他的我也認帳。」

黃少政不認為崇尚宇文所安等海外學者的翻譯就是許淵衝所說的「崇洋媚外」,「我賴以成長的知識譜系中也包括本土傑出的英語高端學者使用者,如林語堂、辜鴻銘、呂叔湘、王佐良,葛傳槼。」

「請他告我誹謗,我願意承擔法律責任」。下一步,黃少政準備要求北京大學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如果坐實了抄襲事實,許要向全國人民道歉。」 

而在聽說黃少政的回應後,許淵衝說,自己決定走法律程序,起訴黃少政誹謗。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相關焦點

  • 翻譯界泰鬥許淵衝:100歲前譯完莎翁全集
    1994年,他的中譯英《中國不朽詩三百首》在英國企鵝圖書公司出版,這是該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國人的譯作,顧毓琇先生讚揚此書為「歷代詩詞曲譯成英文,且能押韻自然,功力過人,實為有史以來第一」。更讓許淵衝頗為自豪的是,他的譯文國外很認可。
  • 翻譯大家許淵衝:曾被指為提倡亂譯的千古罪人
    他拿出厚厚的《詩經》,告訴我前晚他正在譯歌頌周文王的一首詩,裡面有一句「崇墉仡仡」,以前的中文都解釋為崇國的城牆又高又長,他就想,作者怎麼會在周文王戰勝之後誇獎敵人的城牆又高又長呢?他認為作者的原意應該是即使崇國的城牆又高又長,也沒有用。所以他就在譯文裡加了一個「即使」。  「我認為翻譯就是要去體會原作者的心。」能夠譯出以前別人沒有譯出的意思,他說自己會高興得不得了。
  • 百歲譯界泰鬥許淵衝談翻譯 感嘆接班人難找
    我就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出一份力量,希望能找到接班人。」這是在8月19日上線的最新一期《掌閱遠山》—「百年不孤獨」節目中,翻譯泰鬥、中國翻譯家許淵衝不斷提及的一段話。在已經百歲的許淵衝看來,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變換,而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和碰撞,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能被低估。
  • 98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這本《畫說唐詩》(中英對照版),就是許淵衝的譯作。1994年,他的中譯英作品《中國不朽詩三百首》由英國企鵝圖書公司出版,這也是「企鵝」出版的第一本中國人譯作。大學問家顧毓琇先生對此書讚揚道:「歷代詩詞曲譯成英文,且能押韻自然,功力過人,實為有史以來第一。」1999年,許淵衝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雖沒有得獎,許淵衝卻滿不在乎:「諾獎年年都有,而我們的唐詩宋詞卻已經流傳了千年。」
  • 97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畫說唐詩》(中英對照版),就是許淵衝的譯作。這本書從《唐詩三百首》中,精心挑選了108首,再由許淵衝翻譯成英文,中英對照。又邀請了陳佩秋、林曦明等30多位當代著名畫師,為每首詩繪上符合意境的海派畫作,典雅精緻,頗有收藏價值。古今中外,東西方文化互譯之美,在這一詩一畫之間表達得淋漓盡致。
  • 這項榮譽,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先生實至名歸
    許淵衝當前的主要工作是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一提起翻譯的作品,他的精神又來了,說市面上不同版本的譯作都不如他的,「還是我翻譯得好一點」。他的目標是活到一百歲,把《莎士比亞全集》翻譯完。許淵衝之所以能得這個「狀元」,和他的求學經歷分不開。1938年,許淵衝高中畢業,考入西南聯大外文系。其實,高中的初始階段,許淵衝的英文並不好。「在高一的時候,不但英文,我的數理化成績也差。那年考試我的幾何和化學都不及格,如果英文得不到六十分就要留級,父親就不讓我上學了。好在英語最終得了六十五分,過了關。」這事對許淵衝的打擊很大。
  • 北極光首位亞洲得主許淵衝:曾說自己翻譯勝傅雷
    他也曾說自己的翻譯勝過傅雷,對於歐美漢學家的翻譯也很不服氣。「有個有名的英國漢學家葛瑞漢翻譯了晚唐的詩歌和莊子,很受認可,翻譯家王佐良認為中國人不可能翻譯得那麼好。許先生不服氣,跟我講:『葛瑞漢英文10分,中文5分,我英文8分,但中文10分,算下來哪個更好?我們為什麼比不上外國人?』於是他專門寫文章,指出葛瑞漢很多原文沒看懂,翻譯得很可笑,然後他自己來翻譯李商隱。」
  • 許淵衝:不到絕頂永遠不停
    這是許淵衝最早發表的一篇詩譯作。而他的法文教學與翻譯則主要得益於三個人:第一個是清華大學的吳達元教授,第二個是巴黎大學指導論文的摩羅(PierreMoreau)教授,第三個是鮑文蔚教授。鮑先生比許淵衝年長二十歲,他在解放前就經潘漢年介紹加入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
  • 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跨越時代,不改一腔赤誠
    但直到2017年,許淵衝登上央視節目《朗讀者》《開學第一課》的舞臺,才被普通人熟知。他在現場朗誦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詩《別丟掉》,他的動情,他的率直,他的赤誠,打動了屏幕前的觀眾。翻譯家許淵衝(新華網 王志豔攝)入夏時節,記者去拜訪了這位剛過完百歲生日的世紀老人。雖然對許淵衝居住環境的簡樸早有耳聞,但初進他在北大暢春園的鬥室,還是忍不住驚詫。
  • 【中國風】98歲翻譯家許淵衝:我到100歲,一天能翻譯一千字
    【解說】  許淵衝的翻譯神韻兼備,韻律修辭工整,他講究翻譯要有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在他廣為人知的譯作《靜夜思》中,他借月光如水錶達作者浸潤在鄉愁當中,頗受好評。  【同期】  看見月光如水,我的思想,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我沉浸在相思中,這就把相思也比作水。
  • 許淵衝:英語愛好者的人生勵志楷模
    筆者在網上搜了些資料,稍作刪減,並附帶《朗讀者 許淵衝》和《許淵衝做客江財》片段,與愛好者分享,也算為曾經的感動留下記憶。讓我們一起前行! 許淵衝,江西南昌人,1938年考入著名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曾師從錢鍾書學習英文翻譯。
  • 許淵衝:轉換不同語言之美的百歲翻譯家-光明日報-光明網
    走進百歲翻譯家許淵衝的家,如同重回幾十年前。屋內的簡易書桌、老式沙發和掛著蚊帳的單人床,透著滿屋舊時光的清輝。一抹秋日的陽光穿過微風揚起的白色窗簾,灑落在倚牆而立的簡陋書架上,照亮了許淵衝80年的翻譯積累與成果。書桌和書架旁錯落林立的西南聯大老照片、青蔥歲月的學生照以及溫馨家庭瞬間,將歷史煙雲濃縮在方寸之間,標識著主人百年人生的初心與來路。
  • 許淵衝獲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原標題:許淵衝獲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研究院今天代表國際翻譯家聯盟授予我國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衝先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 吳其堯︱古詩詞中「處」字的理解與英譯
    進入正題之前,首先容我講述一段陳年往事。大約三十年前,我還是一所師範大學的學生。有一次翻譯課,老師發現大家對他講的內容興趣不大,無奈而有些感慨地說:如果你們覺得我的課沒有什麼可聽之處,不妨去圖書館看看書或去其他系聽聽課,但不許回寢室睡覺或去城裡逛街。
  • 「北極光」獎獲得者許淵衝:翻譯改變世界
    在歐洲聚光燈閃耀的時刻,他仍坐在北大暢春園的鬥室裡,繼續翻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相比起這個衡量終身成就的獎項,他更大的豪情在未來——「我現在兩個多月能翻譯一本,計劃五年完成莎翁全集」。「北極光」獎獲得者許淵衝:翻譯改變世界「這個譯本我覺得能超過朱生豪的譯本,為什麼呢?因為朱生豪是三十多歲翻譯的,我的年齡是他的三倍啦,人生閱歷已經大不相同。」許淵衝笑言。
  • 專訪96歲翻譯家許淵衝:翻譯做到真不足為奇,但做到美很難
    許淵衝一生的成就圍繞在他四周,他的中譯英、中譯法譯著以及他的英譯中、法譯中著作,共有120餘本,整整齊齊地立在倚牆的兩排簡陋書架上,這其中有他翻譯的《紅與黑》《包法利夫人》《約翰•克裡斯託夫》等,還有他用英文、法文翻譯的《楚辭》《詩經》《西廂記》《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而在書桌的上方,懸掛著一幅老友的書法:「譯古今詩詞,翻世界名著,創三美理論,飲彤霞曉露。」
  • 北極光文學翻譯獎得主許淵衝:翻譯讓中國文化影響世界
    由他翻譯的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和王維詩集的四本中譯英書籍2014年5月已出版。不久之後,他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譯文作品也將問世。在翻譯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精耕細作數十年之後,這位被稱為將中國古典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又在剛剛過去的8月3日,將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收入囊中。要知道,這可是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之一。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成"網紅":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但有的人根本不懂翻譯,說的都是無稽之談。那個指責我「抄襲」的人,說我的翻譯是抄自外國人羅蘭的,但是這個翻譯根本就是我當年的老師方重教授的作品,他出版之後給我看,我說您翻的這個好是好,但是不押韻,我就修改了一下,最後的結果是方重教授是覺得我翻譯得好。我覺得自己的翻譯是追求魯迅說的:意美,音美,形美。我在翻譯上打破了很多框框,對此國內有些爭議,認為我的翻譯與原詩差別較大,意譯的成分較多。
  • 文學翻譯家許淵衝獲「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據新華社柏林專電8月2日,在柏林舉行的第20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 93歲許淵衝獲"北極光"翻譯獎 感言翻譯是享受
    ,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93歲高齡的許淵衝因健康原因未能出席頒獎禮。他在書面發言中說:「從事漢語、英語和法語文學翻譯對我而言是種享受。」   評委會在頒獎詞中說,「我們所處的國際化環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許淵衝教授一直致力於為使用漢語、英語和法語的人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他將大量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和法文,並將一些重要著作從英、法文翻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