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衝:轉換不同語言之美的百歲翻譯家-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1 光明數字報

    【走近文藝家】    

    100歲的他,畢生致力於中西文化互譯工作,已經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00多部,其中中國古代詩詞幾乎佔到了一半,獲得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也是國際翻譯界最高獎「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唯一的亞洲獲得者。

    走進百歲翻譯家許淵衝的家,如同重回幾十年前。屋內的簡易書桌、老式沙發和掛著蚊帳的單人床,透著滿屋舊時光的清輝。一抹秋日的陽光穿過微風揚起的白色窗簾,灑落在倚牆而立的簡陋書架上,照亮了許淵衝80年的翻譯積累與成果。書桌和書架旁錯落林立的西南聯大老照片、青蔥歲月的學生照以及溫馨家庭瞬間,將歷史煙雲濃縮在方寸之間,標識著主人百年人生的初心與來路。

    聽聞我到來,正在陽臺上搜羅雜物的許淵衝躬身掀簾而出,寂靜的鬥室立馬歡騰起來。就在這間能感受到歲月流淌的書房裡,這位從書架上、從《朗讀者》屏幕上走下來的「翻譯狂人」,激情澎湃、手舞足蹈地宣揚著他的翻譯理念。說到翻譯詩詞的樂趣,自豪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提及不同的意見,他高聲辯駁,言辭中充滿批判。翻譯工作充塞了許淵衝人生的全部時空,是他一生永無止境的追求和永遠解不開的夢。

    然而,許淵衝對外語的初體驗並不美好。1921年,許淵衝出生於江西南昌,小時候,哥哥放學回家念英文,他也跟著念。上學後由於學習不得法,他常用中文標註發音來背單詞,一度對英語產生強烈的憎惡。後來在表叔、著名翻譯家熊式一的影響下,他逐漸對英文產生興趣,並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南聯大外文系。「我恨英文,但考試第一。」許淵衝為自己豎起了大拇指。

    許淵衝的翻譯之路是在西南聯大開啟的。在那裡,他不僅與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同窗,還親耳聆聽了葉公超、吳宓、錢鍾書等名師的教誨。大一時,因為喜歡一名女同學,許淵衝把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新詩《別丟掉》譯成韻體英文寄給對方,那是許淵衝第一次翻譯詩歌。只不過50年後,當許淵衝獲得國際大獎的消息傳出後,才收到那位遠在臺灣的女同學的「回信」。

    作為文學翻譯中難度最大的文體,詩詞是否可譯,是形似還是神似的爭論由來已久。20世紀80年代,許淵衝曾多次致信老師錢鍾書,與他探討詩詞翻譯,談到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給詩下的定義:詩是翻譯中失掉的東西。錢鍾書表示贊同,他認為無色玻璃(直譯)的翻譯會得罪詩,有色玻璃(意譯)的翻譯會得罪譯,只能兩害相權擇其輕。他說,許淵衝的譯文雖然戴著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卻靈活自如,「如果李白懂英文並活到今天,定能與許結為知己」。

    作為「意譯派」的忠實捍衛者,許淵衝一生都在詩歌的「意美、音美、形美」中咀嚼涵泳,力圖最大限度發揮譯語優勢,將一種語言之美轉化為另一種語言之美。對毛澤東詩詞「不愛紅裝愛武裝」的翻譯是許淵衝的得意之作。按照字面意思,英美翻譯家將它翻譯為They like uniforms, not gay dresses.(她們喜歡軍裝,不喜歡花哨的衣服)。許淵衝認為這種譯法走了樣,於是翻譯為「They love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即「她們敢於面對硝煙,不愛塗脂抹粉」。雖然因「歪曲」毛澤東思想而挨了100鞭子,但許淵衝至今仍為自己翻譯中的神來之筆而陶醉。

    在翻譯理論上,許淵衝相當自信,從不畏懼挑戰名作名譯。傅雷翻譯的《約翰·克裡斯多夫》堪稱譯作經典,但許淵衝卻認為自己可以在意美上超越他,他以80歲高齡重譯經典,公開和傅雷展開競賽。1995年的《紅與黑》漢譯大討論中,以許淵衝為代表的中國翻譯「創譯派」曾與「等值派」掀起一場不小的論戰,他的「優勢論」「競賽論」「創優論」遭到「緊身衣論」者的反對。此外,他與翻譯家馮亦代、王佐良等人也有過筆戰,不過後來與其中的一些人又化敵為友。

    許淵衝是國際翻譯界最高獎「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獲得者中唯一的亞洲人。在他看來,文學翻譯就是把最美的表達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詩歌,沒有意美不必翻。「翻真不足為奇,翻美卻很難,我出版的100多本書就是為了把他們翻錯的糾正過來。」許淵衝指著屋內的兩個書架說:「我是『內科派』,不僅把箭拔出來,還把內部的毒也取出來了;而『外科派』只把箭掰斷,毒還在裡面。」

    許淵衝認為,翻譯是追求兩種語言的「雙贏」,求真是低標準,求美是高標準;等值的翻譯容易失掉詩的精華,並且難以出精品。與其將詩翻譯得味同嚼蠟,嘴裡像嚼著一大塊黃油麵包似的,不如在不失真的情況下使其優化和再創,以確保原詩的內蘊和存意不流失,在音形上更熨帖、更醒豁,使讀者能從中體味詩詞藝術的音韻之美。為了追求譯詩藝術的高峰,許淵衝在翻譯上遵循孔子提出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念,提出「以創補失」「美化之藝術」的中國學派翻譯理論,即「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論、「淺化、等化、深化」三化論和「知之、樂之、好之」三之論,成為翻譯理論界的一大成果。

    作為語言靈魂的解讀者,許淵衝一生都在「絕妙好辭」中掙扎和沉潛。如今,雖已至期頤之年,但他仍葆有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依然像年輕時那樣稜角分明,快意恩仇。採訪那天正值教師節,許淵衝剛品嘗完學生送來的巧克力壽桃,突然記起一件事,他一手拄著一根拐杖,顫悠悠地帶我到書房,對一本刊登他文章的雜誌發起「衝鋒」。他說雜誌刊發他的署名文章《我譯〈詩經〉〈論語〉和〈老子〉》,竟將其中「道可道,非常道」的英譯文寫錯了。他為之痛心疾首,認為傳播開去將影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趙鳳蘭,系中國文化報高級記者)

相關焦點

  • 這項榮譽,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先生實至名歸
    許淵衝先生成國學大典創立以來最年長的獲獎者,獲得國學傳播獎之海外影響力獎。當百歲高齡的許淵衝先生拄著拐杖登上頒獎舞臺,並且中氣十足、慷慨激昂地發表感言時,全場氣氛達到高潮。在此,讓我們看看這位接近百歲的翻譯大家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中,在國家的發展建設中,是怎樣追逐夢想、超越夢想的。許淵衝印象2019年1月9日上午,冬天的北大暢春園內行人不多,偶爾走過去的也多是老人。這裡是相對較老的小區。走進許淵衝的家,老舊的印象繼續衝擊著我的視線。
  • 百歲譯界泰鬥許淵衝談翻譯 感嘆接班人難找
    這是在8月19日上線的最新一期《掌閱遠山》—「百年不孤獨」節目中,翻譯泰鬥、中國翻譯家許淵衝不斷提及的一段話。在已經百歲的許淵衝看來,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變換,而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和碰撞,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能被低估。
  • 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跨越時代,不改一腔赤誠
    新華網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王志豔)2014年,國際譯聯將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授予了93歲的中國翻譯家許淵衝。這個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國際獎項,旨在表彰那些推動文學翻譯發展、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自1999年設立以來,這是第一次授予亞洲學者。
  • 【中國風】98歲翻譯家許淵衝:我到100歲,一天能翻譯一千字
    【解說】  位於北京大學西門附近的一座70平米的老房子,是翻譯家許淵衝居住三十餘年的住所。因為習慣深夜翻譯,他的一天有時是從中午開始的。  【同期】  我是日以當夜,夜以當日的,昨天晚上十二點睡的,睡不著,又起來翻到六點,翻到六點才睡,所以你們來我剛睡了五六個鐘頭。
  • 98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其中的一扇窗,常常亮燈至深夜三四點,這便是翻譯界泰鬥、98歲老先生許淵衝的家。許淵衝,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畢生致力於中西文化互譯工作。當今世界,在漢語、英語、法語之間靈活遊走的翻譯家,許淵衝乃第一人。他將中國的《論語》《詩經》《楚辭》《西廂記》等翻譯成英文、法文,還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譯成中文。
  • 專訪96歲翻譯家許淵衝:翻譯做到真不足為奇,但做到美很難
    和那些沉靜、內斂的老學者不同,許淵衝個性張揚、狂放,上大學時得來的綽號「許大炮」從未褪色,「我是詩譯英法唯一人,上世紀60年代我就是唯一人,到現在還是唯一人。」最後,他又來個強大註解,「像我這樣的,兩千年來也沒有第二個。」關於翻譯,許淵衝強調「三美」原則:內容美、聲音美、形式美,如果誰撼動了他的原則,他就像一個戰士一樣,會與人決戰到底。
  • 97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許淵衝的書桌(圖片來自網絡)北京大學的暢春園裡,有一排排80年代建造的教職工住宅。其中的一扇窗,常常亮燈至深夜三四點,這便是翻譯界泰鬥、97歲老先生許淵衝的家。許淵衝,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畢生致力於中西文化互譯工作。當今世界,在漢語、英語、法語之間靈活遊走的翻譯家,許淵衝乃第一人。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成"網紅":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我覺得吳先生的譯論與魯迅先生的不同,而我更心儀前者。根據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說「譯可譯,非直譯」。除了吳先生外,錢鍾書先生提出翻譯的「化境」,對我也有影響。他在《林抒的翻譯》一文中說,「譯者運用『歸宿語言』超過作者運用『出發語言』的本領,或譯本在文筆上優於原作,都有可能性。」上面說的朱譯和傅譯就說明了這種可能。
  • 翻譯界泰鬥許淵衝:100歲前譯完莎翁全集
    作為享譽中外的翻譯家,他師從錢鍾書、聞一多、馮友蘭、吳宓等學術大家,是目前中國唯一能在古典詩詞和英法韻文之間進行互譯的翻譯家,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4年,許淵衝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如今,已經98歲高齡的許淵衝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時。「我要活到100歲,把莎翁全集翻譯完。」
  • 「北極光」獎獲得者許淵衝:翻譯改變世界
    柏林當地時間8月2日下午,在第二十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國際譯聯將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授予了中國著名翻譯家許淵衝。這個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國際獎項,曾頒發給英國人、美國人、挪威人、拉美人、澳大利亞人,現在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 許淵衝熬夜到4點:86歲患癌,醫生判其只剩7年命,今已99歲
    而未來許淵衝走上翻譯的道路,也是受家庭影響的結果。許淵衝的表叔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還曾和蕭伯納溝通交流。許淵衝一直很崇拜表叔,他的英語成績名列前茅並且在1938年考入西南聯大。許淵衝在聯大期間,一直在外文系學習一直到畢業。
  • 譯界泰鬥---許淵衝
    著名文學家梁實秋用了畢生心血才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在家書中他曾經這樣寫道「一星期校對十本莎士,可把我整慘了,幾乎把我累死了,譯書之苦,不下於生孩子。」莎翁的作品,採用英語韻詩的方式書寫,翻譯者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英國歷史、文學知識才能進行翻譯,而四百年前的古英文,就連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對這些古老的語言都相當陌生,更別說中國人翻譯的難度了。
  • 翻譯大家許淵衝:曾被指為提倡亂譯的千古罪人
    左2是梅貽琦,左4為許淵衝。 (出版社供圖)  在當今世界,既能英譯漢、法譯漢,又能漢譯英、漢譯法,左右開弓的翻譯家,僅有92歲的中國翻譯大家許淵衝一人。記者剛剛從海豚出版社獲悉,27冊的《許淵衝文集》即將在本月底推出。這套書,將全面展現這位傳奇翻譯家一生的心血結晶。  他在海外聲譽極高,曾有一個美國雜誌排出了世界100個革命家,他作為「翻譯方面的革命家」排在第92名。
  • 對話翻譯泰鬥許淵衝:大師何以為大師?
    1931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真正的大師,一定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為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9月8日,到訪裡格177的這位98歲高齡的老先生就是如此。相信很多人已經在央視的《朗讀者》節目中認識了他。他就是中國翻譯界泰鬥、「詩譯英法唯一人 」許淵衝老先生。
  • 93歲中國翻譯家許淵衝問鼎"北極光" 稱熱愛翻譯
    93歲中國翻譯家許淵衝問鼎"北極光" 稱熱愛翻譯 2014-08-04 10:41:30,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 文學翻譯家許淵衝獲「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據新華社柏林專電8月2日,在柏林舉行的第20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 許淵衝:不到絕頂永遠不停
    採訪手記:    為著拜訪百歲老人許淵衝,我試著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他。但當看到某段視頻,見他步履蹣跚著走向書桌,戴著花鏡在電腦前翻譯莎士比亞,突然又產生自我懷疑,這樣的採訪對老人是不是一種打擾?
  • 詩譯英法許淵衝 從心所欲不逾矩
    許淵衝是我國翻譯界一位備受尊重的標誌性人物。2010年,他獲得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許淵衝至今筆耕不輟,新著迭出。而我之所以受到邀請為許淵衝老先生點讚,是因為許先生是我的老同鄉、老師長、老前輩。   許淵衝和我都是江西南昌人氏。
  • 許淵衝回應抄襲指控:譯前看過名家譯作 但我翻譯得更好
    因央視《朗讀者》《開學第一課》等節目被公眾熟知的96歲翻譯家許淵衝,日前受到了抄襲指控。前青海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黃少政在閱讀許淵衝所著的《中詩英韻探勝》一書時,得出了許淵衝英文水平低、諸多詩作為抄襲的結論,並寫下《許淵衝如何抄襲中詩英譯的名家弗萊切、韋利和方重》(下稱《許》)一文,界面文化曾對此事進行報導。
  • 許淵衝因翻譯挨鞭子,93歲獲國際翻譯獎:真正的學者,靈魂純淨
    於許淵衝而言,翻譯不僅僅是事業,更是生命的堅守。因為鋒芒畢露、清高不服輸的性格,許淵衝最喜歡與人爭論,加上他的翻譯理論一直飽受爭議,所以得罪人是常有的事。八十四歲那年,他被診斷出了直腸癌,醫生說他最多只能活七年,不料到了九十三歲他依然身體硬朗,還拿到了翻譯界的最高榮譽「北極星」。這份遲到的榮譽不僅是許淵衝堅守初心的見證,更給了他新的生命,他決定要在一百歲以前,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