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SARS病毒解旋酶NSP13的作用機制

2021-01-10 生物谷

近日,來自美國密蘇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闡明了SARS病毒解旋酶NSP13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15日在線發表在Plos ONE上。

研究發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的非結構蛋白13(NSP13)是一種解旋酶,利用能量水解核苷酸,分開雙鏈DNA(dsRNA)或者是具有5′→3′極性的DNA(dsDNA)。

他們發現,解旋的延遲伴隨著雙鏈區域核苷酸的長度增加,這表明在解旋過程中存在中間體。為了闡明中間體的本質,他們利用瞬變動力學來分析nsp13的解旋酶活性。結果發現,解旋酶是以一系列不連續的步驟來參與解旋作用,每一步解旋9.3個鹼基對(bp),其催化速率為每秒30步。因此,nsp13的淨解旋率約是每秒280bp。

SARS-CoV內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是另一種非結構蛋白nsp12。研究發現,它能夠提高核苷酸(RNA/RNA或DNA/DNA)解旋的步長,增強nsp13的催化效率。使用口蹄疫病毒RdRp代替nsp12後,nsp13的活性無明顯變化,表明這種增強作用對SARS-CoV的nsp12是特異性的。

研究人員Stefan G. Sarafianos表示,nsp13及nsp12能夠以一個協調的模式來發揮作用,提高病毒複製的效率。該研究對理解SARS-CoV RNA合成期間nsp13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谷Deepblue編譯)

Mechanism of Nucleic Acid Unwinding by SARS-CoV Helicase

Adeyemi O. Adedeji, Bruno Marchand, Aartjan J. W. te Velthuis, Eric J. Snijder, Susan Weiss, Robert L. Eoff, Kamalendra Singh, Stefan G. Sarafianos.

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 13 (nsp13)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 is a helicase that separates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or DNA (dsDNA) with a 5′→3′ polarity, using the energy of nucleotide hydrolysis.We determined the minimal mechanism of helicase function by nsp13. We showed a clear unwinding lag with increasing length of the double-stranded region of the nucleic acid,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intermediates in the unwinding process.To elucidate the nature of the intermediates we carried out transient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nsp13 helicase activit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nzyme unwinds nucleic acid in discrete steps of 9.3 base-pairs (bp) each, with a catalytic rate of 30 steps per second.Therefore the net unwinding rate is ~280 base-pairs per second. We also showed that nsp12, the SARS-CoV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 enhances (2-fold)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nsp13 by increasing the step size of nucleic acid (RNA/RNA or DNA/DNA) unwinding.This effect is specific for SARS-CoV nsp12, as no change in nsp13 activity was observed when 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 RdRp was used in place of nsp12.Our data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nsp13 and nsp12 can function in a concerted mann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iral replication and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nsp13 function during SARS-CoV RNA synthesis.

相關焦點

  • SARS-CoV-2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的結構基礎
    ., 2007)外,nsp13還包含三種套式病毒解旋酶特有的結構域——一個N端鋅結合域(ZBD)、莖,以及一個1B域(Hao et al., 2017; Jia et al., 2019; Lehmann et al., 2015b)。
  • PLoS ONE:衣原體逃避溶酶體消化作用的機制
    導致女性不育的衣原體(Chlamydia),引起軍團菌病的軍團菌(Legionella)等都是細胞內病原體,這些病原菌能夠躲避細胞內溶酶體的吞噬作用,但其具體的躲避機制研究人員一直都不甚了解。近日Fabienne  Paumet等人發現,這種躲避機制可能與病原菌所表達的SNARE-like蛋白有關。SNARE蛋白是真核細胞融合細胞內容物必需的蛋白質。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這種螺旋酶被認為在病毒生命周期的許多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除了具有螺旋酶活性,nsp13還具有可能在mRNA加帽中發揮作用的RNA 5'-三磷酸酶活性。除了具有SF1螺旋酶的兩個經典的RecA ATP酶結構域,nsp13還含有套式病毒螺旋酶特有的三個結構域:一個N端鋅結合域(ZBD)、一個柄和一個1B結構域。
  • 全球最大規模的新年目標研究告訴你,2021年的flag如何不翻車 | PLOS ONE
    「部分幫助」組則在前一組的基礎上,還被告知來自他人的支持會對實現個人目標產生積極作用。然後他們被要求指定一位能夠在全年中負責支持他們的人。該組成員還接受了關於如何在實現個人目標的過程中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的訓練。而在得到「最充分幫助」的分組中,成員們在上述基礎上還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具體的、可量化的、實際並有時間限制的目標,同時還能收到四封跟進郵件。
  • PLOS Genetics | 植生所李來庚團隊發現調控擬南芥次生細胞壁形成新機制
    18日,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李來庚團隊等人在PLOS Genetics上發表題為「SUMO modification of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cell wall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文章,提出了一種由SiZ1介導的LBD30泛素化調控擬南芥次生細胞壁形成的機制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這些研究人員說,這項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將有助於集中精力了解SARS-COV-2在人體內的作用,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感染,以及如何最好地尋找治療方法。多種研究模型當中國出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傳出時,Ordovas-Montanes和Shalek已經在研究整個人類呼吸系統和腸道中的不同細胞類型。他們還收集了靈長類動物和小鼠的數據。
  • PLOS ONE新研究引爭議
    原文連結: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對於以上質疑,作者並不同意,並予以反駁:該文章並未聲稱維生素D與臨床結局間具有因果作用,研究的局限性也在討論部分進行了明確描述:「我們無法解釋維生素D的充足程度與緩解COVID-19感染嚴重程度間的因果關係。」作者還指出,COVID-19的診斷是傳染病專家基於世界衛生組織臨時指南和伊朗國家委員會關於COVID-19的推薦意見進行的。
  • 張欣團隊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PLOS GENETICS | 河北農大王海燕教授團隊在小麥病程相關蛋白抗葉銹病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病程相關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 PR)在植物系統獲得性抗性(SAR)中起著關鍵作用,到目前為止,共從植物中鑑定出17個PR蛋白家族,對多種病原菌起到抗性作用。然而,PR蛋白生化活性和抗小麥葉銹病機制尚不清楚。本課題組在前期明確了TaPR1和TaTLP1參與小麥抗葉銹病防禦反應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TaPR1和TaTLP1互作的分子機理及互作意義。
  • PLoS ONE:薑黃素的抗炎功效
    許多研究小組正在研究薑黃素對結腸癌、骨關節炎的作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正在研究薑黃素是否會對整個身體都有影響,使其既可有效治療疾病,也可作為日常補充劑用以對抗疾病。還有一個原因,在東方醫學中,薑黃素也已被使用了幾百年,而這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已經確定了薑黃素一個更好的,更有效的給藥方式,並清楚了我們可以利用其抗炎能力治療哪些疾病。
  • CellReports|施一/高福課題組解析出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其中nsp12是具有RNA-依賴的RNA聚合酶活性的催化亞單位,但其自身活性極低,在nsp7和nsp8輔助因子的作用下可顯著提高活性,因此,nsp12-nsp7-nsp8被定義為最小核心組分。病毒因為其高度的進化保守性而被視為潛在的抗病毒藥物靶點。因此,揭示SARS-CoV-2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和功能對於開發新的治療藥物十分必要。
  • PLoS One:薑黃素抗小細胞肺癌機制
  • PLoS ONE:楊君興等鱸鯉屬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學研究獲進展
    由青藏高原隆起造成的水系格局變化的隔離作用可能在其物種分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探討了該屬魚類不同生態型的形態分歧與其環境的相關性。此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PLoS ONE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870288 和 30730017)的資助。
  • PLoS ONE:Mdm2-p53通路新發現
    近日,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Mdm2內RING結構域的突變使其喪失了E3泛素連接酶活性,卻增強了p53的轉錄活性及p53-p300之間的相互作用。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29日發表在PLoS ONE上。
  • 經濟學人精讀|新冠病毒:SARS-CoV-2也遵循進化規律【1】
    It looks possible that one or other of these novel viruses will itself soon become a dominant form of sars-cov-2.
  • PLoS ONE:「同性戀基因」能提高女性生育力
    We perform a systematic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propagation and equilibrium of the putative genetic factors for male homosexuality in the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selection equation for one or two
  • 科學家揭示新城疫病毒「劫持」宿主翻譯系統機制
    該研究首次闡釋了NDV劫持宿主翻譯系統和誘導DNA損傷、協助病毒高效複製的新機制,揭示了病毒結構蛋白NP、HN和F的新功能,為闡明NDV和其他副黏病毒的複製機制提供理論依據。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資助。
  • PLoS ONE:小核糖體RNA新概念
    srRNA這一新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會加深對於小RNA的理解,另一方面會引起研究人員對於srRNA在不同生理病理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的重視,為糖尿病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該研究獲得了國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