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發地:「大胃王」就地吃掉廚餘垃圾 垃圾減量率達95%

2021-01-08 人民網

近日,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果品批發區,工人們正在忙著將裝滿了果皮、果葉的垃圾桶送進區域一角的鐵皮房。在這裡,一臺佔地不大、「胃口」卻很大的方正機器,在等待著「投餵」。

「很神奇,也很方便,以前這些垃圾都運走處理,現在就地分解,真是省了不少事。」負責打掃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在現場,蔬果皮、菜幫菜葉等垃圾被眼前的「大胃王」吃掉後,不過4個小時,在高溫復合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就會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目前,這臺智能化設備每天能處理新發地市場內約500公斤的果蔬垃圾,而在不久的未來,整個新發地市場的8個批發區域都將陸續上馬配套設備,屆時將每日處理100噸果蔬等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在垃圾分類中,它們屬於「濕垃圾」。這些家庭、學校、食堂及餐飲行業等產生的食物加工下腳料(廚餘)和食用殘餘剩餘物,特點是極易腐爛變質,散發異味,容易傳播細菌和病毒。

在不少城市,當廚餘垃圾被分離出來後,通常會由收運單位通過垃圾車送到中轉站,集中一起後在送到處理中心進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中轉站存放的廚餘垃圾會發出難聞的氣味及引來大量昆蟲,可能會對中轉站周邊居民生活帶來影響﹔另一方面,運輸車輛在行駛過程又產生拋、灑、滴、漏等,也可能對環境衛生造成二次汙染。

處理廚餘垃圾,顯然不只是做好垃圾分類就能一勞永逸的事,一套完善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需要將「分類–運輸–處理」作為一個整體方案來解決。

在新發地試運行的「胃口大、吃得快、生冷不忌」的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無疑為廚餘垃圾的就地處置找到了新的解決路徑。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臺設備有「大腦」,它能對非廚餘垃圾進行識別和分揀。當廚餘垃圾在進入設備後,他們會添加具有專利技術的高溫復合微生物菌,在廚餘垃圾和微生物菌進行充分攪拌融合後,隻要短短4小時,無論是各種剩菜剩飯、菜幫菜葉,還是難啃的大棒骨,都神奇地「消失」了。

據介紹,變魔術的秘密就在生物菌裡。這種生物菌常溫下處於休眠狀態,當溫度達到70度以上時才被激活,用它們「消化」廚餘垃圾,垃圾減量率能達到95%以上。

此外,設備產生的有機物殘渣非常少。以500公斤的果蔬垃圾為例,處理後的餘渣僅為20公斤左右。這些殘渣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用作園林綠化等再利用,可謂一舉多得。至於機器內的生物菌,則3個月左右更換一次即可,既經濟又實惠。

這種實行垃圾「就地處理、源頭減量」的運營模式,為諸如新發地等批發市場節約了人工開支及運輸成本,不僅有效解決了市場垃圾處理的實際需求,也實現了廚餘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責編:鮑聰穎、高星)

相關焦點

  • 低溫裂解,垃圾降解率達95%
    本報訊(記者張偉亞)「你看,兩噸重的生活垃圾,經過24小時低溫裂解,最後出來的就是這點灰。」近日,雄縣米家務鎮板北村黨支部書記陳留僧指著鍋爐模樣的垃圾處理器告訴記者,引進這種技術,村裡原來垃圾遍布的街道變得乾淨整潔,空氣也變得清新了。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TA竟然一頓能「吞下」500公斤~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工作人員操作機器進行廚餘垃圾就地處理餐廚垃圾經前端分離後每天減量達960升,減量百分比達98%餐食垃圾產生量每天由以前的4桶左右減到2.5桶左右垃圾減量化提高了37.5%這兩組數據反映出咱們西城區機關食堂垃圾分類減量的成效
  • 圓桌小記者實地考察垃圾「變廢為寶」
    「為什麼要開展垃圾分類?分出來的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是如何『變廢為寶』的?」9月12日,北京青年報旗下「教育圓桌」舉辦新學期首次圓桌小記者線下體驗活動,北青報記者王斌在海澱區學院路黨群服務中心帶來了一堂特別的培訓課《小記者眼中的垃圾分類》。
  • 廚餘堆肥制酵素:家庭源頭減量的利器
    據調查,深圳市家庭廚餘垃圾佔到居民生活垃圾的一半還多,如居民積極參與廚餘垃圾分類投放,政府再實現對廚餘垃圾的有效處理,將形成居民和政府的良好互動,垃圾減量效果驚人。就垃圾分類減量而言,可以說得廚餘者得天下。但由於技術工藝及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廚餘的分類和處理一直存在著很大瓶頸。
  • 北京市廚餘垃圾分出量增12.7倍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
    》(簡稱《條例》)實施8個月以來,北京垃圾分類成果顯著,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1.7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北京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說,自2020年5月1日《條例》實施以來,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逐步提升,廚餘垃圾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4248噸/日,增長了12.7倍,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1.78%。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7個月 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13倍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今天(12月2日)下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城管委舉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目前居民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較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3倍。
  • 「就近就地處置」——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站。昭山服務區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示範項目位於湘潭市嶽塘區昭山服務區,2020年6月20日建成並投入運行。他希望現代環投充分把握市場機遇,將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新模式建成一種適應多場景的新模式並複製推廣,助力垃圾分類,推動綠色發展。昭山服務區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示範項目位於湘潭市嶽塘區昭山服務區,設計規模均為0.5 t/d,於2020年6月20日建成並投入運行。
  • 全文|《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發布!明年5月1日起實施
    全文|《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發布!第十七條餐飲經營者應當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餐飲生產、加工、服務全過程,在明顯位置設置提示牌,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剩餐打包,減少餐飲垃圾產生量。鼓勵餐飲經營者、供餐單位食堂等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對廚餘垃圾就地處理。第十八條鼓勵、倡導果蔬生產基地、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超市等推行淨菜上市、潔淨農副產品進城。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據媒體報導,在11月26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檢查《條例》實施情況時指出,目前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共計333個,覆蓋範圍達到了99%。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
  • 車耳營村廚餘垃圾就地化處理不出村
    車耳營村新引進的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 蘇家坨鎮/供圖「吞下」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近日,蘇家坨鎮車耳營村新引進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讓村裡產生的廚餘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化處理。環保設備「邂逅」美麗鄉村據介紹,這臺設備是美天環保「聚優境」有機垃圾微生物處理設備,位於村東一處10餘平方米的室內。記者看到,一輛載有廚餘垃圾的回收車開進站裡,保潔員掀開垃圾桶蓋子,看了看裡面的垃圾,菜幫菜葉、香蕉皮、雞蛋殼……「村民們現在廚餘垃圾分得越來越好了。」
  • 北京備戰垃圾分類大考:廚餘垃圾變身營養土|組圖
    新京報訊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面對這次升級版垃圾分類大考,北京準備好了嗎?4月28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海澱區二裡莊社區和大工村餐廚垃圾處理廠實地探訪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的各種軟硬體準備情況。二裡莊社區設置廚餘「終」轉站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
  • 深晚薦讀|垃圾分類規矩定了,廚餘垃圾要拆袋投放
    按照條例,深圳把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廢棄的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織物、家具、電器電子產品等;廚餘垃圾,是指容易腐爛的食物殘渣、瓜皮果核等含有機質的生活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造成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電池、燈管、家用化學品等;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後來,她在黨員骨幹、樓道長和居民骨幹的幫忙下,不僅學會了垃圾分類,還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志願宣導的隊伍中,在小區裡推行垃圾分類自治制度。 數據顯示,目前湖裡區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戶數佔總戶數的比例達90%以上,高層撤桶率達100%。
  • 2020年商用溼垃圾處理設備行業發展淺析及設備介紹|垃圾減量|生態保護|垃圾處理
    餐廚垃圾是餐飲溼垃圾和廚餘垃圾的總稱。中國主要城市每年產生的餐廚垃圾不少於8000萬噸。 中國城市產生的垃圾量驚人。 以北京為例,2018年,北京的廚餘垃圾每天產生超過2600噸,是2014年日產量1200噸的兩倍,並且四年複合增長率為20%。  目前,我國的廚餘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傳統的處理技術和資源處理技術。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環保酵素大有用途
    當天,區城管局組織了轄區垃圾分類與減量巧手走進社區,為市民普及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給廚餘垃圾「減肥」。     環保酵素可洗衣拖地澆花     當天,環保志願者、垃圾分類與減量巧手、寶安中學教師龍葉婷與自身環保酵素推廣志願者文順萍等人帶著學生和家人,提著一袋袋柚子皮、剩菜剩葉以及礦泉水塑料瓶來到沙井市民廣場「擺攤」,馬上便引來了近百名市民的圍觀。
  • 北京垃圾分類進展如何?聽聽「一把手」怎麼說
    ,促進生活垃圾減量。 垃圾「四分法」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新軍介紹,北京現在實行的是垃圾「四分法」,就是把垃圾分成四類: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廚餘垃圾顧名思義就是廚房產生的,像菜葉菜頭、剩飯剩菜。
  • 資訊|我國廚餘垃圾產生量巨大,廚房食物垃圾處理器前景廣闊
    隨著我國生產水平以及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廚餘垃圾處理行業在所有行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廚餘垃圾在全國總垃圾的比重也越來越大,2018年全國廚餘垃圾產生量達到10800萬噸,而且廚餘垃圾的成分也相對的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國的廚餘垃圾處理行業將成為現代我國非常重要的行業之一
  • 廚餘垃圾處理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的另一個事實是中國堆積如山的生活垃圾當中,七成是廚房裡產生的。而在一些早在1980年代就已經貫徹垃圾分類的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只有20%。而在我國,廚餘垃圾的處理也跟不上垃圾產生量的增長,這樣一來,問題更加嚴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吃的越來越好,餐飲業非常興隆,這樣,數量龐大的餐飲垃圾便產生了,」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任連海說。
  • 原本讓人嫌棄的廚餘垃圾,大家卻搶著要!只因這麼處理……
    廈門創新突破,因地制宜破解農村廚餘垃圾分類難的問題,逐步形成減量化、實用化、生態化、資源化等新模式,取得明顯成效,既節省了處理成本,又促進源頭減量,提高資源化利用率。 農村廚餘垃圾處理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負責人表示,島外各區、各部門正積極探索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好經驗、好做法。
  • 北京西山庭院小區堅持垃圾分類15年,有何辦法?飼養的昆蟲幫大忙
    「黑水虻幼蟲吃廚餘垃圾,長為老熟幼蟲後,可以作為飼料去養殖羅非魚。吃不掉的纖維質以及黑水虻產生的糞便,就用來製作有機肥。」萬科西山庭院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後,將廚餘垃圾和殘枝落葉就地處理,變廢為寶。這個小區從2004年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如今已是第十五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