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限速"120m/s",飛機速度是"700km\h",生活中,我們隨口就能說出各種速度,但是你知道嗎?在物理學中,速度是一個矢量,是無法用一個數字表示的。要真正認識什麼是速度,必須要先學習坐標系。
常見的坐標系是平面直角坐標系xOy,在上面的一切點都可以用坐標(x,y)來表示。如果給我們兩個點A(x1,y1)和B(x2,y2),就可以用(x2-x1,y2-y1)來表示從A點到B點的方向,這就是向量。比如(1,1)就可以表示平面上點(0,0)到點(1,1)的方向,而這兩個點連接起來的長度就是向量的模長-根號2。
上面講的只是二維的向量,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的,所以在x軸和y軸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z軸,表示高度。同樣,我們又重新定義一種向量(x,y,z)來表示三維空間裡的方向。數學上稱這種函數為向量值函數—f(t)=x(t)i+y(t)j+z(t)k=( x(t),y(t),z(t) ),這種函數可以用一個未知數t來表示不同時間的的向量,其中i,j,k分別是(1,0,0),(0,1,0),(0,0,1),它們被稱為基底。
物理學中為了表示一個物體的位置,引入了位矢概念。位矢就是一個坐標r=(x,y,z),它表示空間裡一個具體的點。如果一個物體發生了移動,比如從(1,2,3)的位置移到(4,5,6),那麼我們就說物體發生了位移,位移大小就是(4,5,6)-(1,2,3)=(3,3,3)。出現了位移,就出現了速度。如果我們把位移隨時間的變化寫成函數形式f(t)=(3t,2,5t),所以第一秒的位移是(3,2,5),第二秒的位移是(6,2,10),兩者一減,得到(3,0,5),這就是第一秒到第二秒的位移變化量,再除以時間t=1,得到(3,0,5),這就是速度。物理學中的速度也是一個向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實上面的計算並不符合規範,更嚴格的定義是:速度是位移的導數。向量值函數的求倒,其實就是把每個坐標分別求倒。同樣,加速度反應的是速度的變化量,所以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導數。
但是這種表示方法很局限,因為它在圓周運動時需用三角函數來表示,在曲線運動時計算極其繁瑣。針對曲線運動,科學家又定義了兩個加速度,分別是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顧名思義,切向加速度就是物體運動的速度快慢,法向加速度反映了物體偏離的快慢。高中題目中經常出現的勻速圓周運動,其實就是指切向加速度等於0的圓周運動。
生活中許多現實問題僅靠高中的加速度公式是無法解決的,比如雨滴下落,因為加速度一直在變,並且速度越快,加速度越小,這時候就需要把加速度看成速度的導數dv/dt。
由此可見,數學在物理學中地位極高,數學就像是一個工具盒,數學家不斷地提出新的定理放入盒子,這些定理在常人看來可能毫無意義,但是未來有一天,某個物理學家遇到困難時,他就會翻開盒子並感慨:原來前人早就為我準備好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