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被圍剿,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如何穿越這股泛政治化濁流

2020-12-02 新京報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關不羽

華為被封堵已經不算新聞,海外抖音TikTok被「圍剿」又成了新話題。

當地時間7月20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針對TikTok的法案,該法案禁止聯邦僱員在政府的設備上使用TikTok,受影響人群包括美國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國會僱員以及政府公司的官員或僱員。

部分國家政客對TikTok這樣的娛樂應用也如臨大敵,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顯然,泛政治化的濁流正在衝擊全球市場,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出海之路會多大程度上受到影響,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正視政治幹擾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之路的影響

首先,要正視政治幹擾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之路的影響,其影響在短期甚至中長期內都很難消除。

如果僅僅是中美貿易摩擦延燒的後果,那麼封堵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政策將是短期的、局部的,影響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嚴重。因為,對方制約的重點主要是少數發達國家市場的業務成長空間,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這些成熟市場中的現實表現和增長空間都有限。

但是,現在的情況很明顯,美方的過激反應已經超出了選舉年作秀的常規操作,也超出了貿易爭端的即時話題,而是不惜犧牲兩國的正常關係。

美方全面封堵的意圖昭然若揭,逼迫盟友站隊表態的節奏一波接著一波,強度也迅速增加。印度這樣增長較快的熱點市場,會被作為該國政府外交博弈的籌碼反覆打出,這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影響無疑是負面的。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不會一直吃「閉門羹」

美國政府關門送客,看上去無比強勢,實際上隱患重重。任何經濟活動最終要按照市場邏輯行事,而不是按照行政意志行事。何況美國國內的法治環境也不容許政府突破底線的胡作非為。對川普政府主動切割、脫鉤的舉措,美國國內經濟界的反應其實很微妙。

比如中概股因瑞幸造假事件一度「烏雲壓頂」,但是在兩國監管及時介入、事態逐漸明朗後,中概股走勢正在修復,優質中資企業的上市渠道依然開放,理想汽車即將赴美上市,信號還是積極的,這說明納斯達克的「身體是誠實」的。

反而是印度之流的「半吊子」,折騰起來更無所顧忌,橫衝直撞。即便如此,印度版的「自力更生」、號召「全民用蘋果」的續航能力卻也很可疑。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自身製造業薄弱、國民實際收入的天花板低,都制約了莫迪政府「爭氣不爭財」的能力。誓把華為、小米驅逐出印度的「雄心壯志」,和其現實能力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

印度政府的折騰會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造成一定的麻煩和損失,印度經濟、印度民眾卻不能從中得益。這種經濟民族主義到底能走多遠,是很值得懷疑的。

商業邏輯雖然柔軟,卻有著超乎政客主觀意願的韌性。印度如此,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是如此。幹擾不可避免,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永遠關門,很難做得到。

因此,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當前形勢下的海外發展確實有困難,但也不必畏首畏尾。相關企業要關注所在地政府的態度,更要關注當地經濟界的反應,靈活調整經營策略、減少損失,市場空間不會因為一時的幹擾而消失。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還是要有來日方長的堅持和定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

企業經營歸根結底要看自身實力,政治外交等市場外部幹擾某種意義上也是對企業自身實力的考驗。這也可以參考美國的經驗。

美國絕對不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國家,外部樹敵很多、紛爭不斷。蘋果作為美國製造的象徵,不知道被砸過多少次了——包括印度。

最近還在鬧得沸沸揚揚的歐盟數字稅,針對的就是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但是這些美國企業的反應比怒氣衝天的川普政府淡定得多。

歐盟因自身政策失誤,在網際網路服務領域的發展遲緩,毫無技術優勢可言,從政府到民眾都無法擺脫對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的依賴。

因此,歐盟的數字稅對谷歌、微軟們的傷害是很有限的,企業的經營受影響很小。美國政府以此作為對歐貿易關係博弈的籌碼,是借題發揮,企業反而很淡定。這就是企業自身實力抵禦外部風險的最好例子。

坦白地說,不少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還沒有到這樣「硬朗」的實力。其中有先天不足的因素,比如語言和文化上天然沒有美國企業對歐美市場的駕輕就熟;也有發展模式造成的問題。

實際上,一些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出海後發展不順的情況也存在多年。

這主要是由於,一些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是追趕式發展,業務模式大都是對美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模仿起步。但是短板也很明顯:原創度不高、創新能力有限,重服務輕技術,可替代性強。這是一些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海外發展的最大隱患,遭到政治打壓後更有加速爆發之虞。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當然,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有自身的優勢,國內市場的高佔有率讓這些企業的規模體量超過了國際同行。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怎樣把體量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創新優勢,都是這些企業未來國際發展的主要課題。

這一關早晚要過,早過要比晚過有利。

現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更是倒逼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有所突破。與其爭一時的得失,不如在技術進步、經營模式創新的「內功」上多花工夫。

這個任務只能靠企業自己完成,誰也幫不上忙。打鐵還需自身硬,羨慕美國同行在全球市場的強勢,就要拿出相應的實力。這是企業成功最基本的邏輯。

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企業作用不可忽視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出海,既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又是改善中國發展外部環境的重要環節。

企業的國際活動是一國對外展示自身實力和形象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美國的強大不僅是飛機航母的耀武揚威,更重要的是其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軍團」。

在新興科技領域尤其如此。比如在網際網路技術上展現美國力量的不是美國網軍,而是谷歌、臉書。因此,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出海的重要性也要有充分的認識。

企業要做好企業的事,政府和社會各界要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海外風雲突變,國內更要風和日麗,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企業走得更遠、走得更順暢。

重視內循環,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就更需要國內的市場環境持續改善,營造親企業、親市場的社會氛圍。這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出海成功的基礎保障。

在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舉措中,有關方面還是需要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首要的考慮,把局部的、暫時的幹擾當做進一步發展的壓力和動力。

歸根結底,只要中國經濟發展健康向上的大勢不變,就算遭遇艱難險阻,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出海之路還是一片光明。

□關不羽(專欄作者 經濟學者)

編輯:李碧瑩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相關焦點

  • TikTok渡劫尚未有最終方案,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全球化進程將被改變
    不過可惜的是,美國政府不會允許一個未來下載量第一的應用,而且還是社交和媒體雙屬性的應用,是一家中國公司打造的。」截至8月3日美股收盤,微軟股價大漲5.62%,報216.54美元/股,單日市值增長8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86億元。
  • 為什麼阿里容易遭遇泛政治化批判?
    在中國,只要是精英知識分子聚集較多的地方,言論上總很難「脫敏」。這個原理你懂得。這段《管子》裡面一段話也適合描述吧。桓公問他如何治理百姓。他說,莫使「四民雜處」,否則「其言哤,舉事易成,應不易其處,其心安,不見異思遷,盡得祖輩家傳風習,如此可穩」。說白了,就是人多的地方,言論不易控制。前沿企業家、知識分子多的地方更不用說了。繼續說一些潛在的背景。
  • 防止科學泛政治化如何可能? | 來論
    諸如蘇聯李森科事件那樣的政治化不僅控制科學家身體而且也控制科學結論,或者中國大躍進期間部分科學家「論證」糧食畝產萬斤的情形,在正常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科學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政治、科學共同體有底氣主張反對學術的泛政治化,這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實際上,近代科學誕生以來,科學界一直在以各種手段追求獨立於政治和權勢的科學共同體。
  • tiktok是什麼?美國通過tiktok禁令,兩國關係的臨界點到哪?
    tiktok就是國外版的抖音tiktok一般指Tik Tok,Tik Tok是抖音短視頻國際版。tiktok的艱難路程:之前傳出Tik Tok會被紅杉資本收購,而字節跳動還要保留少數股權;現在的傳言又是將被微軟收購,字節跳動不持有股權。川建國同志給這個交易設定時限:在9月15號完成。
  • 荒謬的邏輯:對學科評估泛政治化的批評 | 來論
    對於學科評估的指標,程序有爭議,或者提出批評意見,都是屬於正常範疇的,但是,我們必須警惕在這種批評中出現泛政治化的現象,即把學術期刊評估問題泛政治化,把學術問題政治化。這種將學術問題泛政治化的思路危害甚大,後果嚴重必須給予澄清,回擊。對於其他領域的,我可能沒有發言權,但是作為數十年工作在計算機學科一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對於計算機領域,發言權還是有的。
  • 為什麼谷歌(GOOG.US)做不出TikTok?
    TikTok在內容邏輯,分發和創作,都比美國快和領先,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終於長出了比美國更高級的東西。一位朋友問,為什麼YouTube沒有推出類似TikTok的服務?好像是一個壯年期大公司怎麼應對顛覆式創新的問題。最合適回答這個問題的克裡斯坦森教授在1月23日因病逝世了,然後我找了一篇十年前的文章。
  • 「和解」關鍵要聚焦發展去除「泛政治化」
    這股強大的民意如果不及時回應,對「泛民」而言必然是一個定時炸彈。  「泛民」內外的強大壓力  強烈的民意訴求是其中一個因素。從「泛民」本身來說,面臨何去何走、不改弦易張就無「出路」的境地,這也是迫使「和解」建議提出的主要原因。
  • 香港高校必須摒棄「泛政治化」
    香港大學遴選委員會推薦曾在美國任職的清華大學學者申作軍和宮鵬出任副校長,昨日獲得校委會通過,這對港大以及整個香港教育都是一件非常積極正面之事。兩位教授與美國科技界有廣泛的聯繫,他們加入港大,將有助大學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於大學突破現有困局,培養能提升香港競爭力的一流科研人才。
  • 別動不動用泛政治化眼光看社會現象,凡事上綱上線要不得!
    罵方方將家醜外揚了,製造家醜的人,你們卻視而不見,這不是選擇性失明,這是「屁股坐歪了」,這是助紂為虐。中國就是有這麼一群人,身處社會最底層卻有著統治階級的思想,在動物世界裡找這樣的動物幾乎不可能。
  • 明報:泛政治化的臺灣,好事也成了鬧劇!
    中新網5月10日電 香港《明報》10日刊出臺灣資深政論家南方朔的文章《泛政治化的臺灣,好事也成了鬧劇!》。文章說,臺灣社會「泛政治化」,當這已成根深蒂固習慣,除政治立場永不休止鬥爭外,無法形成客觀公正標準。「泛政治化」的社會會膚淺化,每件事都在一陣口水戰後,又轉到另一個口水問題上。
  • 華為:網絡安全問題不應「泛政治化」
    【財新網】(記者 侯奇江)針對英國電信集團(BT Group)將把華為設備從現有3G、4G網絡核心網中移出等消息,華為方面12月6日對財新回應,網絡安全問題不應該被「泛政治化」,更不該由於廠商所在國而被區別對待。在現今ICT供應鏈高度全球化的時代,禁止某一個廠家,並不能有效識別和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 李國傑院士:排除把科技問題「泛政治化」的幹擾
    2004年12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中國科學院時指出:要堅持把推動科技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是對中國科學院,也是對全國科學界的號召與動員。
  • FT中文:中國網際網路的「權力遊戲」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在中國,有一股影響廣泛的力量,其觸角幾乎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這股力量不是共產黨,後者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減弱——儘管這種影響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那些並不試圖反抗當前制度的人幾乎可以對之視而不見。如今,更具顛覆性且不容忽視的力量主要以三家大型網際網路集團為代表,即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與騰訊(Tencent),合稱BAT(編者註:中國這三家大型網際網路集團名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是BAT,在英文中是「蝙蝠」的意思)。這三家公司在短短幾年內已經使中國的許多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為例。
  • 「圍剿微信」這半個月,發生了...
    半個多月前(1月15日),三款社交APP——多閃、馬桶MT和聊天寶的同時亮相,一時間「圍剿微信」的呼聲四起。半個多月後,情況如何了?有兩件事值得注意:一方面,包括微信在內的四款APP都被約談。國家網信辦約談微信、馬桶MT等四款社交應用企業近年來,國家網信辦依據《網絡安全法》相繼出臺《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管理規定》和《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等法規性文件,對網際網路新技術新功能新應用上線所應該履行的工作程序作了明確規定。
  • 十二年大浪淘沙:揭秘「紅杉公式」如何穿越周期
    來源:盒飯財經作者 | 徹諾來源 | 盒飯財經想做時間朋友的人,大部分都會成為時間的敵人,唯有能穿越周期者,才能通過時間的試煉,而穿越周期,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97歲的查理·芒格是其中最知名的佼佼者,在幾十年的投資生涯中見證和穿越了無數經濟周期。
  • 2012年中國網際網路十大事件回顧及點評
    以手機為例,眾多網際網路公司紛至沓來,試圖將手機產業由「前向收費」轉變為「後向收費」,而這一發展思路大幅度拉低了手機的價格。在很多網際網路「大佬」看來,手機硬體作為基礎產品,未來將無限趨近於「免費」。  正如小米手機CEO雷軍所說,「小米要用做網際網路的方式來做手機,不靠硬體賺錢」。
  • 工具機遇上網際網路,金屬加工業的星際穿越
    科幻巨作《星際穿越》重映,累計票房已破8億,這部是以科學視角原創的影片,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改編而成。講述人類在面臨地球生存危機之後,太空人如何衝破重重困難到遙遠的星系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的探險旅程。
  • 港交所為何要給同股不同權和生物科技公司「開後門」?
    「為了適應讓資本與智本各取所需,保持創始團隊的獨立性,所以才設置了同股不同權,這是時代的需要。」  劉琦開介紹,國內的雙重股權結構的科技公司主要存在於信息技術、網際網路領域,內地最典型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
  • 2021年如何穿越周期,踐行長期投資價值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家如何思考破局?放眼全球,展望2021,經濟環境還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初創企業在歷史洪流中,如何穿越周期,贏得未來? 哪些產業和賽道擁有穿透周期、抵抗風險的能力?
  • 從臺軍空難被泛政治化,看臺灣選舉的險惡
    從臺軍空難被泛政治化,看臺灣選舉的險惡 2020年01月06日 10: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她這幾天奔波於致哀、視察部隊、主持軍事會談等,這些都是讓她的對手望塵莫及的地方。  蔡英文停止選舉活動,其實並沒有真正停止,韓國瑜停了2天,恢復之後也趨於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