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縮小與人的差距,關鍵在於認知維度!

2020-12-03 深度思考派

電影《1942》裡張國立飾演的地主,逃難時對長工說「給我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為什麼再過10年,地主還是地主,長工還是為地主打長工,因為地主知道怎樣從一個窮人變成地主。

史玉柱曾因資金鍊斷裂欠債2.5億,消失3年後創立腦白金,巨額債務被償清,重回事業巔峰。

已經成功過一次的人,即便失去了所有的資本,成功的機率也比沒成功的人高。這種差別,就是由認知差決定的。

無論是地主,成功的商人,他們都具備對賺錢這件事的認知,清楚做成一件事的基本思路。

獵豹移動公司的CEO做過這樣一個論斷:認知,幾乎就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差別

如何理解認知?它是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獲取知識。

014種認知狀態

我們一般將人的認知狀態,分為以下4個階段: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無知無畏)

2.知道自己不知道。(空杯心態,認知探索的開始)

3.知道自己知道。(即抓住了事情的規律。)

4.不知道自己知道。(即永遠保持空杯心態,這是認知的最高境界。)

認知狀態的第一階段,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用吳伯達(原《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的話來說,即我們缺失某一個維度上的認知,吳伯達將它稱之為盲維(認知升級中的重要概念)。這個時候我們看待事情,就如同一個盲人一樣。

認知狀態的第二階段,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保持空杯心態,才是認知探索的開始。處於這種狀態之下,我們會自覺意識到自己的認知存在盲區,渴望通過努力去彌補與他人的認知差。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只要你發現自己某方面有不足,完全可以通過搜索來獲取所需知識。

認知狀態的第三階段,知道自己知道,即抓住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能達到這種認知狀態,已經遠遠超過生活的普通人,在某一領域上有一定的發言權。

認知狀態的第四階段,是不知道自己知道。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曾說過一句話「所謂人的成長,其實是不斷發現個人獨特的經歷,原來都只是人類普遍經驗的一部分的過程。「

進入認知狀態第四階段,也就是認知最高境界的人,往往能清醒意識到自身認知的局限性,且能將自己的認知,放到人類普遍經驗的一部分中去看待,這種狀態非大師級別的不能達到。

提升認知水平,正是從認知狀態的前兩個階段,晉升到認知狀態的後兩個階段。

02認知維度缺失

認知階段的前兩個階段,都存在著認知維度缺失的問題,所以實現認知進階需要解決認知維度缺失的問題。

吳伯達先生認為,我們缺失某一個維度上的認知,看待一件事情,就如同一個盲人。盲維,的確會令我們遺失重要問題,而且人在認知維度缺失時,是不會意識到自己認知維度缺失的。

諾基亞手機銷量從1996年到2010年始終是全球第一,而到了2008年,蘋果和三星公司先後利用谷歌公司發布的安卓手機作業系統,引領了智慧型手機的風潮,諾基亞從此失去智能機時代的王者地位。

有人說諾基亞公司的失敗,是因為沒有發現市場的先機,這種說法顯然不夠客觀。恰恰是因為缺少對於觸屏維度以及數位技術維度的認知,讓諾基亞失去機會。彼時的諾基亞公司,還沉浸在自己完備的認知維度中,完全看不到自身認知維度的局限。

為了彌補認知維度的缺失,提升我們的認知水平,必然要學會多維度思考。我們常常說成功需要格局,而格局一定意義上就是多維度思考的結果。格局一詞其實可以理解為,人對於局勢考究的全面程度、精確程度、深刻程度。

我們看到的比其他人多出一個面,甚至是幾個面,然後進行綜合,結合起來這樣的視角,所看到的東西也就更全面。

多維度思考能力,是我們認知升級必須學會的技能。人們在看問題時,存在著天然的缺陷,我們的大腦往往傾向於接受自己熟悉的信息,這就容易陷入到單一維度的思維陷阱之中

如何練就多維度思考能力,不妨嘗試接受那些自己並不熟悉的信息,平時多關注心理學、經濟學、藝術、管理學這些學科,建立多種知識體系,這些可以起到拓展一個人思維的作用。

如果你還沒有練就多維度思考的能力,可以在判斷或決策之前,聽取各方建議,再與少數人商量,最終再自己做決定,這樣往往可以避免思慮不周的情況。

相關焦點

  • 如何縮小班上英語的差距
    現在我們會發現每個班上學生成績都是參差不齊,但是在小學階段也有一個特殊的學科,那就是英語,從三年級才開始進入公立學校,那麼在小學學英語四年的時間裡,家長和託管培訓班的老師怎樣才能縮小大家英語成績的差距呢,讓我們來看一起來看一看。一、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 《縮小差距》一書的讀後感
    最近易喜在學習績效改進,正式接受培訓之前,需要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其中就包含了要閱讀一本叫做《縮小差距》的書,並且要提交讀後感。書的全名是《縮小差距!企業成功實現更高績效的四步曲》,它的作者是暢銷書作家肯·布蘭查德,他之前還寫過《一分鐘管理人》也很有趣。全書一共118頁,讀起來壓力很小,我是用2.5個小時讀完的。下面我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談一談讀後感。形式上這本書用一個長故事講解了一個方法論。
  • 窮人如何縮小與富人的差距?關鍵是靠它!
    老巴這個理念對於所有普通投資者都不適用,中國老百姓有多少人能夠把50萬放在股市中10年都不動呢? 微乎其微! 儘管我知道,如果我拿著茅臺、五糧液10年不動,我一定會賺大錢,但我是窮人,根本耗不起這個時間。
  • 知識圖譜如何打破人工智慧的認知天花板?
    但直至進入人工智慧下半場,當具備能理解、會思考、可解釋等特徵的認知智能成為突破自身天花板的關鍵,知識圖譜才得以蓬勃發展。近年來,知識圖譜技術熱度不減,作為實現認知智能的核心驅動力,已廣泛應用在金融、電商、醫療、政務等諸多領域。 知識圖譜究竟能解決哪些問題、應用在哪些場景?其技術架構如何發展演變?又將如何支撐實現認知智能的終極目標?成為技術圈熱議的焦點。
  • 關於維度空間,我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該如何正確理解維度?
    關於維度的問題我們還是被意識給局限住了。時間和空間束縛了我們的想像意識。我們的念力就能突破時間和空間,念力可回到過去也可以去到未來。傳統文化裡的佛.道.儒三家講的修行方法就是突破時空維度的手段。古聖先賢裡的修行大家突破時空維度的人太多了!我們稱之為神通。佛道儒的經典理論裡面都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裡面科學之深度是現代科學無法比的。
  • 《多維度思考》:如何在單向度的世界,做個多維度的人?
    但具有多維度的思想家,他們的認知複雜性非常高,可以將一種情況分析為許多組成元素,並且能夠探索這些元素之間的聯繫和潛在關係。 所以,建立多維度思考模式的人,就像一臺性能強大的多功能計算機,可以兼容更多信息,同時有條不紊的處理複雜信息。
  • 縮小教育差距 浙江上下合力跑出基教均衡發展加速度
    「公平」、「質量」二詞,也彰顯了黨和政府縮小教育差距的決心。  作為全國基礎教育建設的排頭兵,浙江每個縣(市、區)於2015年在全國率先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標準,跑出了均衡發展的加速度。展望未來,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郭華巍直言,浙江教育要朝優質均衡邁進,於2035年達到發達國家前列水平。浙江省盲校的學生畫出的雨中的世界。
  • 縮小阻抗差距,解決PCB傳輸線之SI反射問題
    (a)端接(b)短路(c)開路 三種情況下的反射係數  在實際應用的互連鏈路中,理想的傳輸線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完全匹配,因此信號的反射是必然存在的,設計的關鍵在於如何把互連鏈路中的各個部件阻抗差距儘量縮小,從而減小反射信號幅度、避免多級反射對信號質量造成致命影響。
  •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5-22 11:10:00 中芯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趙海軍、梁孟松,財務長兼執行董事兼戰略規劃執行副總裁高永崗,
  • 社交隔離,如何危害我們的認知?
    芝加哥大學的社會神經科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妮·卡喬波(Stephanie Cacioppo)表示,當下也正是研究社交隔離的影響及可能的緩解手段的關鍵時刻。「我們是『社會動物』,」她說,「我們的生活需要其他人的存在。」
  • 哲思|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水平買單
    身邊總有一些人,你跟他講努力,他跟你聊出身;你跟他說實力,他跟你聊運氣。你捶胸頓足,心力交瘁: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就是聽不懂呢?其實關鍵在於你們「認知模型」的不同。認知,為什麼重要?1認知層次,決定了看世界的高度就像這張圖,每個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
  • 欲上職場高維度 先需思考高維度
    解決上面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從更高維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日本著名諮詢師細谷功 提出了「元思維」的概念,從深層次來解決那些令人苦惱的職場問題。曾就職於東芝公司,後來進入商業諮詢領域,供職於安永等世界級諮詢公司,之後成為世界500強NTT電信集團旗下高端諮詢公司QUNIE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和高級顧問,提倡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高維度思考法。著有《地頭力:從結果出發解決問題》《高維度思考法:如何從解決問題進化到發現問題》等作品。
  • 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的?這一關鍵謎底終於被認知
    《自然》雜誌評價道,這一科技成果終於揭開了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的這一關鍵謎團。我們許多人都知道,人們往往用看不見的概念來解釋我們人類的行為,比如動機、好奇心、焦慮和信心等。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是什麼樣的機理,是否是由大腦特定區域的特定神經元的編碼。冷泉港實驗室的亞當·凱佩奇(Adam Kepecs)教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中揭示了這樣的問題。
  • 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認知維度
    可是火光周圍停著好幾輛車,也有很多人圍在那裡。難道是惡意縱火現場被抓?短暫的等紅燈的幾十秒裡,我迅速做出幾個判斷,並且思考要不要繞路。最終,好奇心佔了上風,就走這條路,我看看到底猜對了沒有。是「祭路」的人群,在燒紙,他們叫做「發錢糧」。生活在城市裡的你,也許不知道這些術語。「祭路」,就是在一些路口,尤其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地方,進行祭祀活動。
  • 維度與自由丨人生的根本意義在於提升意識的維度與自由度
    人生的根本意義在於提升意識能量的自由度,就是提升維度。一維是一條線,我怎麼打扮它都不美。二維是一個面我可以畫一個很美的圖畫。我們人對二維的美感比對一維美無窮多倍。再美的畫我都不如把它變成立體的。我們對三維的美感比對二維又美無窮多倍。
  • 李迅雷:縮小貧富差距,關注第三次分配!
    參考日、韓等國際經驗,提振消費率的關鍵是什麼?我國目前提振內需最大的潛力人群是哪些?這些人群未來5-10年又會孕育哪些消費領域的細分機會?去年的四中全會明確強調「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表明「第三次分配」將成為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種新的補充形式。而五中全會又非常強調收入分配問題,畢竟全面奔小康的目標實現在望,下一個十五年,改革的重心應該是要縮小收入差距。
  •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逐步縮小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正在逐步提高。大兆瓦機組是海上風電的必然趨勢,目前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研究15兆瓦的風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7月19日,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暨第六屆年會暨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上說。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層次
    媽媽端詳半晌,才突然醒過神來,女兒畫的,是一條條人腿。 原來,女兒年幼,個頭特矮,被母親牽著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廈車流。她看到的只是無數條成年人的大腿,擺來動去地遮住視線。 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 今年,中美經濟差距縮小了多少?復旦教授公布一組數字,國人振奮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數據,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宋國友教授表示,"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正逐步縮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預測顯示,2020年中美兩國的GDP增速分別為1.9%和-4.3%,今年中美GDP增速差距達到6.2%,中國GDP與美國GDP比重將會提高到70%以上
  • 認知決定差距:能看透這個真相,就稱得上「有智慧」的人
    那些有著準確元認知的人,稱得上是真正的智者,他們坦然而不自欺,謙和而不軟弱,其人生也更加幸福圓滿。02 真正的差距,來自你如何評估自己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調查:讓一批隨機找來的計程車司機評估自己的駕駛水平。結果,絕大多數司機堅信自己的駕駛水平處於中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