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都推薦的美食,香氣濃鬱,是「主食的靈魂伴侶」

2020-12-05 居家生活大爆炸

每到七八月,雨季人類的美味——野生菌就開始活躍在人們的餐桌上。正當這個雨季來臨之際,一種比松茸更稀有的菌類悄然而至。

雲霧繚繞的雲南雨季,使得山間野菌成百上千,所有的細菌都被吹散了,空氣中瀰漫著細菌的味道,此時走在雲南林中的小路上,整個森林都充滿了迷人的菌香。

而眾多野生菌中雲南人最愛吃的,那定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都推薦的美味——雞樅菌。

據統計,在中國已知食用菌900多種,而在雲南則有800多種,可謂物以稀為貴。由於地形地貌的複雜性,森林類型的多樣性,土壤類型的多樣性和獨特的立體氣候條件,使得雲南野生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它的品種多,分布廣,產量大。

這裡是全球公認的最好的野生菌核心產區。

雞樅生長的海拔高度在1400米-2000米之間,它的形成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雲南雞樅菌

頂級食材

《野生菌權威圖鑑》封面唯一的主角是雞樅菌,它曾是中國野生菌的代表。雞在雲南分布很廣,內陸地區沒有,雞樅菌會和白蟻營一起生活——螞蟻吃真菌,雞樅菌靠螞蟻的分泌物生長。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研究出雞樅菌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因此一直不能進行人工栽培。

有一次,在知乎上有個問題:「中國有什麼最好吃的菜?」這個出人意料的高贊回答中出現了:可以和河豚、雪蛤並列的就是雞樅。另據介紹,《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秘境中還出現了雞樅菌,雞樅是白蟻滋養的極品美味。

有的美食家認為,在食用菌中,雞樅之所以能獨樹一幟,是因為其質地細膩,兼有脆、香、鮮、甜等風味特徵,本身還散發著獨特的清香。它柔軟的纖維有一種像「新剝雞頭肉」一樣的質感,但卻比雞肉要鮮嫩得多,是食用菌的珍品之一。

除口味外,雲南雞樅菌最令人驚訝的地方在於其高營養價值。假如有什麼天然食品比味精更新鮮,比雞湯更有營養的話,那就是雞樅。據分析,雞縱營養豐富,100克幹雞縱含有28.8克蛋白質,42.7克碳火化合物,750毫克磷,100克鮮雞縱含有5.41毫克維生素。

它富含礦物元素和維生素,可為機體提供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如 K、 Ca、 Mg、 Fe、 Zn、 Mn、 Cu等,以及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1、B2、B3等,以保證機體的正常功能。

大家都知道它有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腸癌,抑制癌細胞的作用,也有補血,潤燥,清神,治痔,健脾等功效。在醫學上,雞樅仍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近代醫學研究發現,雞樅菌中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對降血糖作用顯著。

雲南油雞樅菌

雲南省有多喜歡吃菌子?每到七八月揀選細菌,吃它們,對它們來說和我們每年夏天吃冰激凌一樣平常。鮮雞樅菌只在每年的七月至十月出現,為了在平時的其他時候也能吃到這道美味,雲南人找到秘方,將雞樅菌的鮮味保存起來,做成油雞樅菌。

在雲南,所有雞的吃法中,最受歡迎的非油雞樅莫屬,只要有油雞在,即便只有白米飯,夾一筷頭油雞樅,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舌尖上的中國》也曾介紹過這種古老而傳統的製法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款匠心製作,口碑炸裂的油雞樅菌。

——油雞樅菌

選用雲南野生新鮮雞樅為主要原料,配以雲南丘北紅椒和金黃透亮的非轉基因菜籽油為輔料。嘗起來香甜而不膩,富有嚼勁,溫潤適中,美味可口。

原料講究丨手工製作

做油雞樅的雞樅必須是野生的,目前已有一些栽培品種,但味道根本不算次元。農民們在大雨傾盆之後的幾天裡,清晨就去可能的出菇地尋求收割,為什麼選擇清晨,這是有講究的。採雞要把握好時機,雞樅開張時最鮮嫩,最肥美,若將雞樅傘蓋完全拆開,製成的雞樅油炸肉會變老,口感更差。

對比(下圖為完全散開狀態)

另外,在過了中午以後,菇體常因溫度過高而導致即行腐爛,無法採摘最新鮮的雞樅,因此清晨為採摘雞樅菌的最佳時間。下一步,農民們將採摘的雞樅進行了挑選,並用南瓜葉和水來清洗雞樅上的泥土。

洗淨後的雞樅統一瀝乾水分,再下鍋油炸,植物油能完美逼出雞樅內的「鮮」,並能長期保存。在下油炸之前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手撕,為了保證雞樅的口感,每支雞樅都得手撕,如果用機器或刀切,會破壞雞樅本身的纖維而影響口感。用手把雞樅菌蓋與菌柄分離開來,菌柄沿杆撕成條狀,菌蓋分成小片,幹紅、紅尖椒切成小段。

此外,胡椒還必須來自雲南丘北地區,皮薄,肉厚,色鮮,味香,辣度適中,富含辣椒素和維他命 C,在全國辣品中名列前茅,口感極佳。

把油燒到5度熱,放入菌蓋內,小火炸至水分散盡,撈出。再次將菌柄也放入油炸,同樣的炸至水分散盡,撈出。

然後將切好的紅椒及八角、花椒等配料放入中火炒香。將前油炸過的菌蓋、菌柄及紅尖椒放入鍋內,再用小火慢炒,待炒至黃而不脆時,攪拌均勻即可出鍋。

新鮮雞樅菌在配料上可以用奢華來形容,畢竟一斤新雞樅大約要花1000元!而且油雞樅更是稀有,5公斤的新鮮雞樅需要4小時純手工製作,1公斤的油雞樅就可以做成。油香與菌類連在一起密封裝瓶,將油香的鮮味與雞樅菌的清香、鮮美的口感結合起來,吃起來比肉味還要香。

我們的產品在裝瓶時,必須先將瓶中裝滿油雞樅,然後才開始裝油,這就是讓顧客在收到雞樅油的時候,能感覺到我們對美食的最大誠意。

最終,所有油雞樅菌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標準進行分類,並在保鮮、速凍等一系列過程中嚴格執行,避免了二次分裝造成的汙染。保證送到每一位顧客手中的油雞樅菌肉質厚實,口感香醇,絲絲可口。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我們嚴格控制產品的質量和工藝,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食品添加劑。大米,粥,米線,麵條,饅頭,這些普通而簡單的主食,搭配上雞樅菌,立刻變得光彩奪目,雞樅菌被稱為「主食的靈魂伴侶」

原價99元一瓶的雞樅菌,現在特惠價2瓶只需69元,可以說是非常划算了!

你還在等什麼,趕緊點擊下方購買吧 ↓ ↓ ↓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英文版2:主食的故事(視頻)
    》    Episode 2  The Story of Staple Food  中國自然地理的多樣變化,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國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丁村人把加工成粉末狀的穀物都稱之為面。穀物加工的歷史已有上萬年。附近曾經出土過最古老的石磨盤。至今同一形制的磨盤還在使用。石磨將穀物研成粉末,再用篩過濾掉粗粒雜質,真正意義上的麵食才得以出現。  The Ding Village in Shanxi is the most ancient village in the Central Plains.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每當《舌尖上的中國》背景音樂響起,主持人濃厚低沉的嗓音開始念稿,我就不由自主的舔了舔舌頭,防止自己的口水流下來。,介紹的非常詳細,看電視時就垂涎欲滴,每一道美食都讓人慾罷不能。哪裡有好館子,哪家店裡的菜地道,他都能一一道來,就是一本行走的美食地圖。
  • 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帶你吃遍潮汕美食,每一樣都垂涎三尺
    舌尖上的潮汕,盤點潮汕必吃10大美食,看看你都吃過哪些?對於吃貨來說,潮汕是一定要去的。我在廣東工作了好幾年,離潮汕還是蠻近的,做個高鐵一個小時就到了。之前一直都嚮往潮汕那邊的美食,也是計劃了好久,這次我終於實現了我的美食夢。潮汕歷史很悠久,流傳下很多美食文化。今天我就帶你吃遍潮汕美食。
  • 《舌尖上的中國》評出長沙美食打卡榜單,你品過幾家?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吳穎姝)今日,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嘉年華評選·湖南站暨世界華人湘菜發展研討會在長沙正式落下帷幕。現場頒發了湖南地標美食、推薦餐廳、推薦菜品、地方名小吃、推薦酒店美食品牌五大類44個獎項,為大家呈上一份經《舌尖上的中國》權威認證的「舌尖上的長沙」美食打卡榜單。「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嘉年華」是由CCTV《發現之旅》頻道發起,與中國食品報社、中央新影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線下美食節。
  • 「舌尖上的利雅得」——沙烏地阿拉伯美食大搜羅
    「舌尖上的利雅得」——沙烏地阿拉伯美食大搜羅 (1/15) "← →"翻頁
  • 雲南美食,來一場舌尖上的觸動吧
    雲南美食,來一場舌尖上的觸動吧到了雲南,怎可少了吃雲南菜,無論是過橋米線,還是菌火鍋,或者是不知名的少數民族特色佳餚,各種滋味躍然於舌尖,現在就來看看雲南那些特色小吃吧。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鬱,色澤鮮豔,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宣威火腿歷史悠久,享譽中外,是宣威市的傳統名特產品,屬中國三大名腿之一。其產生和發展,必然有其深刻而久遠的自然及社會歷史根源。
  • 「舌尖體」走紅 你所不知道的《舌尖上的中國》
    這個博客名為「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前的日子」,用大量圖片配以文字,記錄了從2011年8月2012年5月央視一套播出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團隊的不完全拍攝記錄。看了博客你才會知道,一幫將鏡頭對準美食的紀錄片工作者,有時在路上只能以方便麵充飢。  北京人張貴春火了。他是第七集《我們的田野》裡的主人公。劇組開拍的第一個場景,拍的就是他在屋頂陽臺上種菜的情景。
  • 【食全食美】舌尖上的旅行—31省區市特色美食(3)
    編者按: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關於美食的話題就一直受到網友追捧,記者就此整理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部分特色美食,「吃貨」們還
  • 舌尖美食|會東縣堵格鎮:舌尖上的「天下第一山羊鍋」
    近日,以「解讀黑山羊文化 ,品嘗黑山羊美食」為主題的會東縣堵格鎮黑山羊文化體驗活動拉開序幕。地處金沙江畔川滇交匯處的會東縣,水草豐茂,物產富饒。2019年,全縣黑山羊存欄68.9197萬隻,出欄58.6098萬隻,總產值達10億元。
  • 「舌尖上的中國2」美食英文說法搶鮮看之三(組圖)
    剛看完《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是不是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呢?讓我們一起在一張張美圖中回顧這些人間美味,順便學習一下它們的英文說法吧。 第三集 《時節》Seasons美味菜名雙語對照:老鴨雁來蕈Old duck stewed with lactarius deliciosus 相關閱讀「舌尖上的中國
  • [毒舌遙控器]"舌尖體"造句大賽:有話偏不好好說
    舌尖上的解說詞巴喬-徐:水煎包,魯北平原的一種傳統美食。平鍋加油放入包子,生煎稍許,澆上調製好的麵漿,鍋底的熱油與麵漿激烈地碰撞,演奏著美妙的交響。這裡有雪白與金黃對人們視覺的衝擊,也有發麵的甜柔與油煎的酥脆在嘴裡不斷反覆地回味。
  • 廣州坐輕軌能到的小城,卻是世界美食之都,日本生魚片都甘拜下風
    此話不假,經典粵菜能徵服各種胃,從順德豐富的早茶,到燒鵝牛雜等小吃,到魚生煲仔飯等主食,到雙皮奶倫敦糕等甜品,再到晚上私房菜、宵夜大排檔,在這裡每天都能吃到不重樣的,真心想留下做順德人。今天先帶大家吃一圈。
  • 每個人家樓下的那家店,都是他們心中的美食No.1
    喉結滾動,香氣縈繞還是樓下這家店好吃每天都要經過兩次的這條街,和每周必吃兩次的這些店,在時間和記憶力的加熱下,具備了可以睥睨一切的能力。所有在被冠以「我家樓下」名頭的店,都值得好好說道。於是斑馬君跟去了同事們的家,光是在樓下,就已淪陷。
  • 《水果傳》舌尖上的水果,一份美食清單
    相信大家的吐槽風波都已經過去,那就是我們的舌尖上的中國,不知道因為什麼這部劇真的已經是打破了大家的想像,很多人也紛紛表示是不是我國的美食都被拍光了,當然即這波吐槽賣刀賣國的舌尖上的中國後,又有一部劇卻挽救了觀眾的胃口,那就是水果傳。
  • 英中時報:《舌尖上的中國》引全球華人共思懷
    一幕幕習以為常的家常吃食製作情景,發生在離中國一萬公裡以外的小小島國上。常年留英的人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儲存著中國的味道。舌尖的秘密「《舌尖上的中國》雖然不能代表中國飲食在我心中的全部印象,但貼近生活,接近勞動大眾,讓人覺得很親切,更能激發思鄉之情。」
  •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和《食全食美》的天蒙山明星美食,你知道是啥嗎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勾起了人們對美食的不斷遐想,尋找身邊的美食也成為了一種時尚的放鬆方式。
  • 幾次入選《舌尖上的中國》,官方統計小吃超100種!這座城,絕了!
    台州,幾度入選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集萬千風味於一城,光是臨海一個地方的小吃,官方統計都有141個!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有沒有想過給嘴巴找一個天堂,來一次為了美食說走就走的旅行呢?選台州!選台州!選台州!
  • 地道川味臘腸,吃出舌尖上的年味兒
    作為一枚地道的川妹子,逢年過節最愛的就是餐桌上各種臘腸菜,什麼臘腸煲仔飯、荷蘭豆炒臘腸、花菜炒臘腸等等,美味臘腸可以炒一切,每一口都是幸福感爆棚!如今工作在外的我,更是懷念充滿家鄉味的臘腸,可惜所在城市的地道川館子並不多,常常要跨越半個城市才能嘗上那一口家鄉味,每當熟悉的味道湧上舌尖時,瞬間就能回憶起記憶中的老味道。 後來工作越發忙碌,空餘時間越來越少,沒有精力再跑大老遠去吃家鄉菜,於是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一家地道的川味臘腸,就是這款四川香腸,口感很地道。
  • 年貨種草清單,西北美食辣過癮,火鍋缺少寬粉就是缺少靈魂!
    文/小敏都知道大西北物產豐富,美食也是享譽國內,比如甘肅靖遠的羊羔肉、甘肅定西的大寬粉、甘肅蘭州的甜胚子奶茶、甘肅白銀的大寬釀皮;新疆的羊肉串、辣子米粉、手抓飯;陝西的肉夾饃、油潑辣子、《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吃的甑糕……想想就讓人直流口水。
  • 長的像「蟲子」,卻堪比舌尖美食,一根賣2元被秒搶,多吃腸胃好
    在城市上班的辦公室一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與美食,時尚是每個人都愛追求的一件事,美食則有些人會比較隨意,有些人就比較講究,只要聽說哪裡有好吃的新出的美食立馬不放過並找機會去吃,也有的人則是學習和研究方法自己烹飪,美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部分,飯每天都在吃,除了正餐主食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