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夢幻島國,島上一晚5000元,每天焚燒垃圾330噸

2020-12-04 草廬初雪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916,閱讀約2分鐘

馬爾地夫是很多新婚夫婦度蜜月的好地方,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島國,是多少人默默承諾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馬爾地夫,那個被稱為"旅遊天堂"的美麗小島,在我們的印象中馬爾地夫是水清沙白,椰林樹影,海水清澈到仿佛島嶼都漂浮在空中,各種高檔的海上度假島嶼,豐富而寧靜。但除了陽光、沙灘和火辣的比基尼,你知道馬爾地夫的另一面嗎?

馬爾地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上帝灑在印度洋上的珍珠"。我們去旅遊一般都是去度假島,很少回去居民島,如果你去了居民島你就會發現,雖然旅遊帶為馬爾地夫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收入,但那只是一部分人,大部分的馬爾地夫居民還是很貧窮的,在2011年之前旅遊業發展並不強勁,馬爾地夫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與主要的度假島嶼相比,這裡充斥著比基尼、香檳、雞尾酒和各種夜間派對,而在有居民的島嶼上,只有辛勤工作的居民。這就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國家。在馬爾地夫的度假島上住一晚約需4000-5000元人民幣,而在居民島上住一晚僅需200-800元人民幣。相比較而言,雖然居民也嚮往度假島上的生活,但現實是活在當下。隨著旅遊業的繁榮,天堂馬爾地夫也有它地獄的一面,曾經美麗的度假島變成了垃圾島,每天要焚燒330噸垃圾,現在已經變成了由垃圾組成的垃圾島,沒有沙灘,只有無盡的垃圾。

馬爾地夫是亞洲最小的國家,所以他們不能發展農耕等其他經營,日用品和食品都需要進口,歐美進口會比較貴,而從中國進口會比較便宜,所以這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歡用中國生產的東西。而且醫療環境不好,藥價又高,曾經有個遊客得了皮膚病,到島上唯一的醫院,只有一層樓,又沒有什麼人,買一瓶類似皮炎平的藥要100元。只能說馬代的醫療條件太落後了,好的醫院變成了低等診所,當地人甚至對遊客說不敢生病,否則可能要出國治療。

馬爾地夫還面臨著一個重大問題,即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馬爾地夫面臨著"消失"的風險。由於侵蝕,椰子樹從搖搖欲墜的地基上倒下,海灘上的度假屋也被廢棄。如果什麼都不做,這個美麗的島嶼度假勝地很快就會消失

我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只有自己的單手旅行,自己不再憂傷,抬起自己的右手覆上自己的左手,給予自己無盡的力量,不再彷徨,不再迷茫,帶著那份堅定,從新起航。

相關焦點

  • 垃圾島:島國日均填埋400噸垃圾,每天增加4平米國土
    作為印度洋最有名氣的度假島國,馬爾地夫年均接待遊客量已多年保持在百萬人以上,若以島嶼分級來計算客均消費(以5晚行程舉例),6座超奢華島嶼的消費在15K美元以上,9座奢華級島嶼消費約10K美元,10座豪華島消費大概要7K美元,剩下的才是所謂的六星島、五星島(馬代從未有過星級島嶼評選,都是旅行社虛構的),但哪怕是居民島的人均消費也很少低於
  • 垃圾島:每天新增330噸廢物,面積擴大1平米,竟居住著150個居民
    當外國人湧入,政府正在努力應對每天新增的大量垃圾。然而,首都馬累的人口密度已經是倫敦的四倍,政府幾乎找不到一塊土地來應對這些垃圾。一個沒有多少土地的島國如何擺脫每天上百萬遊客和近四十萬常住居民產生的數百噸垃圾呢?馬爾地夫提供了一種方法:他們把所有垃圾都扔到另一個島上去。
  • 我國建造的「吞噬獸」,每天吃掉5000噸垃圾,3天後變成「寶貝」
    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之中處處都是可見垃圾的身影,中國作為一個超級人口大國,同樣也是垃圾製造大國,每年的垃圾產量可達3億噸,一直以來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很多人都考慮這些垃圾難道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能不能將這些有害物品轉變成有利於人類發展的資源呢?
  • 垃圾處理費單價40.6元/噸 光大國際中標吉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
    垃圾處理費單價40.6元/噸 光大國際中標吉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公告)北極星固廢網訊:中化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吉安市城市管理局的委託,就「吉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PPP政府採購」項目(項目編號:0747-1760SITCU00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 海南垃圾困島,專家稱應率先實施垃圾焚燒清單制管理
    記者隨機調研發現,臨高縣波蓮鎮敬老院附近一處垃圾傾倒點,生活垃圾無序堆放、蠅蟲遍布、臭氣燻天,且無管理痕跡;臨高縣東春村等地的樹林、水塘、草叢、水溝等地都存在生活垃圾隨意傾倒、任意焚燒的現象;儋州市東坡書院景點、碼嶺水庫、西華農場等附近,整治後不僅仍有不少殘餘垃圾,還新增了戶外燒烤遺留垃圾;昌江石碌河和昌化江交匯口灘涂及附近岸邊亦發現隨意傾倒垃圾行為;萬寧市石梅灣的海邊,
  • 【盤點】818今年日規模2000噸及以上的垃圾焚燒項目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主要集中在600-1200噸/日的常規規模,1200噸/日以上規模的相對較少。上半年的垃圾焚燒市場表現也恰恰印證了薛濤院長曾在2019年固廢論壇上預測的「2019年是焚燒項目釋放(市場化)最多的一年,2020年可能是焚燒項目投運最多的一年。」「生活垃圾增量市場一線城市基本瓜分完畢,生活垃圾焚燒市場逐漸向三四五線城市下沉」。
  • 【洞察】垃圾焚燒的「死亡螺旋」
    【洞察】垃圾焚燒的「死亡螺旋」北極星固廢網訊:18元,在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下能做什麼?一杯咖啡,一頓飯,一次近距離打車……人民幣升值的同時購買力卻越來越低,18塊錢著實是個極小的數目。不過,就是這18元,卻是國內一些中小城市焚燒一噸垃圾的價格。
  •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收運和處理現狀分析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垃圾產量急劇增多。僅2016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就高達20360萬噸,並且全國垃圾年產量正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快速增長。在傳統處理方式中,這些垃圾只需經過簡單的處理便被埋於地下。簡單的填埋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還造成了嚴重的土地、水體以及大氣汙染。據報導,在我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無場地繼續填埋垃圾,「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重。
  • 「關注」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快滿了!當地每天1萬噸垃圾咋辦?
    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即將封場△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於1994年建成,佔地1000多畝,相當於100個足球場的面積那麼大,每天處理垃圾達到10000噸,在原本的計劃中,江村溝每日垃圾填埋量在2500噸左右,原本能使用50年的填埋場,結果提前20年就迎來了飽和。這個超負荷使用的垃圾填埋場關閉後,西安每天10000噸垃圾該如何處理?
  • 一文看懂我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營收入構成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早在2000年起,我國便通過一系列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垃圾焚燒行業的發展。從2000年起的《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第一批)》,將垃圾焚燒設備列入目錄,到2001年規範垃圾焚燒處理工程的建設標準,再到2002年發布《關於印發推進城市汙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意見的通知》(計投資[2002]1591號),明確垃圾處理設施需徵收垃圾處理費,並要求逐步實行垃圾處理設施的特許經營。一系列政策推動了我國垃圾焚燒行業市場化和產能擴張的發展。
  • 在垃圾焚燒廠邊喝咖啡邊看風景 鹽田能源生態園為你揭秘垃圾如何...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如果有人說在垃圾焚燒廠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風景,估計不少市民覺得是「天方夜譚」。但在深圳鹽田,這一場景卻是真實存在的。1月14日,深晚記者來到深能環保鹽田能源生態園,在揭秘垃圾如何「變廢為電」的同時,還對這個「生活垃圾處理+科普教育+休閒娛樂+工業旅遊」四位一體現代化環保電廠進行全方位的走訪了解。
  • 這個城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3500多噸 垃圾處理的「出路」在哪裡?
    北極星固廢網訊: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產生垃圾。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增長。在南昌,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3500多噸,垃圾處理的「出路」在哪裡?為普及生活垃圾處理知識,近日,經開區蛟橋鎮舉辦「垃圾處置科普知識講座」,邀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劉晶昊,介紹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發展趨勢。
  • 市場分析|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研究
    北極星固廢網訊:垃圾發電是把各種垃圾收集後,進行分類處理。一是對燃燒值較高的進行高溫焚燒,徹底消滅病源性生物和腐蝕性有機要物,在高溫焚燒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高溫蒸氣,推動渦輪機轉動,使發電機產生電能。二是對不能燃燒的有機物進行發酵、厭氧處理,最後乾燥脫硫,產生甲烷,再經燃燒推動渦輪機轉動,帶動發電機產生電能。
  • 第八大陸:垃圾島
    目前,該島正在申請獨立成為國家,並已有了10萬國民和自己的國旗、護照、貨幣和郵票。成為了除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外的「第八大陸」。幾百年來,海員和漁夫們從來都不會去一個區域:赤道和北緯50度,也就是美國加州和夏威夷中間的地段。這裡處在太平洋的亞熱帶氣流中心,是赤道的無風地帶,被稱作「海洋中的沙漠」。
  • 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原標題: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封閉垃圾車在運送垃圾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11月22日,在日本香川縣豐島,封閉汽車向處理廠運送垃圾。在日本瀨戶內海的諸多島嶼中,有一座以臨海梯田、藝術博物館出名的島嶼——豐島,但同時它曾經被譽為日本的「垃圾島」。1975年至1990年的15年時間裡,日本關西都市地區的92萬多噸工業垃圾被丟棄於此,掩埋深度達20米,並露天焚燒。
  • 江南焚燒廠裡看變化——含水率下降百分之五 廚餘垃圾「乾貨」越來...
    13日,在市垃分辦組織的「跟著垃圾趣旅行」主題宣傳活動中,記者跟隨40名江寧市民一起走進江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感受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剛進園區,便看見一座高聳入雲的煙囪正源源不斷地向天空排放白色煙霧,不過空氣中並無異味。成排的綠樹植被鬱鬱蔥蔥,在雨滴的映襯下,別有韻味。在二期工程五樓的垃圾吊控制室,記者隔著玻璃看見塑膠袋、廢紙等五顏六色的垃圾堆在一起,仿佛一座小山。
  • 幾種垃圾焚燒爐排的介紹
    垃圾經由給料裝置推送至爐排上,在爐內高溫加熱,使得部分垃圾得以乾燥,另經爐排的運動將垃圾往前推送。同時將垃圾層鬆化,均勻地將燃料(垃圾)逐步經過烘乾、著火、燃燒和燃盡等各個階段,使其完全燃燒。機械爐排式焚燒爐有多種爐排形式,目前應用的主要有逆推型爐排、順推型爐排、滾筒型爐排等;其主要功能都是爐排作往復的機械運動,從而帶動生活垃圾的移動和翻轉。
  • 垃圾分類真管用!含水量減少2%,垃圾場每天少燒68噸水!
    一爪下去,8噸重10立方米的垃圾被穩穩抓起,工作人員像操控爪娃娃機似的就把這些垃圾投放到焚燒爐中……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清潔焚燒中心,委員們從5層俯瞰巨大的垃圾倉。只見垃圾倉分為三部分,中間是卸料區,左邊是新垃圾堆放處,右邊是發酵後垃圾堆放處,左右兩座垃圾山蔚為壯觀,巨大的垃圾抓吊正不停地把通過料鬥新卸進來的垃圾抓到左邊垃圾山頂部。
  • 桃江:參觀垃圾焚燒發電廠 感受變廢為寶全過程
    紅網時刻益陽10月16日訊(桃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夏煒 劉劍)10月16日,桃江縣馬跡塘人民政府組織部分村民代表來到江蘇光大環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實地參觀了垃圾焚燒發電廠區全封閉垃圾吊控室、中央控制室、焚燒爐、煙氣處理系統等地,感受了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之旅。
  • 垃圾分類真管用!含水量減少2% 垃圾場每天少燒68噸水!
    一爪下去,8噸重10立方米的垃圾被穩穩抓起,工作人員像操控爪娃娃機似的就把這些垃圾投放到焚燒爐中……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清潔焚燒中心,委員們從5層俯瞰巨大的垃圾倉。只見垃圾倉分為三部分,中間是卸料區,左邊是新垃圾堆放處,右邊是發酵後垃圾堆放處,左右兩座垃圾山蔚為壯觀,巨大的垃圾抓吊正不停地把通過料鬥新卸進來的垃圾抓到左邊垃圾山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