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之一,其發生發展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α-syn 作為帕金森病理變化中重要的致病蛋白,其朊蛋白樣播散特徵提示要重視 α-syn 「種子」的細胞間傳遞。
小膠質細胞作為中樞最重要的免疫反應細胞,除炎症反應外,小膠質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功能和外泌體釋放能力。但是小膠質細胞的外泌體在α-syn細胞間傳遞及其在帕金森病變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董強、崔梅團隊在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Brain雜誌(IF=11.814)發表了題為:Microglial exosomes facilitate α-synuclein transmi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首次系統描述了小膠質細胞外泌體在介導α- syn細胞間播散中的作用以及炎症反應與外泌體介導的α-syn擴散之間的協同作用,表明含α-syn的小膠質細胞外泌體可引起帕金森病的典型病變,提示未來研究中要更加重視小膠質細胞的作用,以及外泌體作為潛在幹預途徑的可能。
研究亮點:
1.小膠質細胞外泌體可介導α-syn在體外及腦內多腦區的播散,並且炎症因子可促進外泌體引起的α-syn病變,提示小膠質細胞外泌體作為潛在的帕金森病幹預靶點。
2.首次證實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內高表達PELI-1介導LAMP-2 通過泛素蛋白酶體系統的代謝, PELI-1與 LAMP-2 的相互作用可影響小膠質細胞內自噬通路,進而影響小膠質細胞外泌體生成。
3. 首次證實PELI-1是調控小膠質細胞外泌體生成及外泌體內裝配α-syn的調節靶點,通過siRNA幹擾降低PELI-1的表達水平,可以起到減輕外泌體介導的α-syn播散的作用。
4.首次分離腦脊液中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並且證明這些外泌體內含有α-syn單體及寡聚體,並可引起神經元內源性α-syn 的異常聚集。
使用PFF(α-syn pre-formed fiber) 幹預後小膠質釋放的外泌體以及腦脊液中純化的小膠質/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CD11b+)內含有α-syn寡聚體。將這些含有α-syn 外泌體幹預健康神經元,可誘導神經元內源性α-syn聚集為TX-100不可溶的大分子量α- syn,並產生病理性磷酸化的α-syn聚集。炎症因子與外泌體同時幹預,可促進這一病理 過程。
將含α-syn的外泌體立體定向注射至小鼠腦紋狀體,可在腦內多腦區檢測到磷酸化α-syn聚集隨時間延長而加重;180 天后小鼠注射同側出現黑質紋狀體系統病變以及步態異常,說明小膠質細胞外泌體具有引起帕金森病變的能力。
此外,這項研究描述了小膠質細胞外泌體介導α- syn病變的機制。PFF 幹預後小膠質細胞內高表達泛素連接酶 PELI-1,介導溶酶體蛋白 LAMP-2 通過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代謝, 導致溶酶體功能異常;溶酶體功能障礙,導致自噬小體與多囊泡體向溶酶體轉歸代謝減少,從而自噬小體與多囊泡體融合增加,走向外泌體途徑,小膠質細胞分泌外泌體增加。
分泌至細胞外的外泌體以及炎症因子,共同作用於神經元,外泌體內的α-syn 寡聚體作為「種子」誘導神經元內源性α-syn產生異常聚集,而炎症因子加劇這一過程。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首次系統描述了小膠質細胞外泌體在介導α- syn細胞間播散中的作用以及炎症反應與外泌體介導的α- syn擴散之間的協同作用,表明含α- syn的小膠質細胞外泌體可引起帕金森病的典型病變,提示未來研究中要更加重視小膠質細胞的作用,以及外泌體作為潛在幹預途徑的可能。
該論文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敏、王堅,通訊作者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崔梅、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