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中段移位型骨折:ORIF還是非手術治療的最新循證醫學證據

2021-02-13 骨科文獻

虎群盛,博士

文獻翻譯達人 / 期刊審稿專家 / 自媒體

者:虎群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最新內容

首發

骨科學院

近些年來,切開復位內固定日漸流行,但也存在傷口感染、內固定激惹等併發症問題。切開復位內固定和非手術治療究竟哪個療效更好一直存在爭議,既往循證醫學並未給出答案。                                

 

卡達的Ahmed醫生根據最新的隨機對照研究文獻進行了一項Meta分析,結果發表在在近期的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雜誌上。敬請查閱分享,感謝鼓勵支持。

 

作者按照PRISMA指南進行文獻查找、數據提取、數據分析,納入2017年9月之前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gov等數據裡的文獻和臨床研究數據。主要觀察指標為骨不連發生率、肩關節功能情況、二次手術發生率、疼痛結果。

 

納入標準: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和非手術治療鎖骨中段移位型骨折的隨機對照研究,其研究結果要包含以下因素中任何一項:骨不連、肩關節功能結果、繼發手術發生率、疼痛情況。排除標準:患者年齡<16歲,最長隨訪時間<9個月,無利益聲明,無法獲得全文。最終,作者從311項文獻中符合納入標準的9項文獻進行meta分析。

 

(1元閱讀和下載原始文獻)

骨不連的發生率上,切開復位內固定的發生率為1.7%,非手術治療為14.5%。和非手術相比,切開復位內固定的風險比(RR)為0.15,。也就是說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可以明顯降低骨不連的發生,具有明顯優勢。

 

在肩關節功能方面,切開復位內固定組在6周、3個月、6個月時的Constant評分和DASH評分要明顯優於非手術治療組,但是到了12個月時,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組的DASH評分就不再具有統計學差異,而手術治療組的Constant評分依然明顯優於非手術治療組,該差異並無臨床相關性。也就是說,手術治療的早期療效要優於非手術治療,但是遠期功能結果相差不多。

 

在二次手術發生率和疼痛結果方面,切開復位內固定和非手術治療的結果相似。

 

作者總結認為,沒有確切的證據支持對所有移位型鎖骨中段骨折都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該Meta分析顯示切開復位內固定可以改善患者的早期功能,但遠期功能結果並無顯著統計學差異或者臨床相關性。在繼發手術和疼痛方面,兩種治療也無顯著差異。切開復位內固定組患者的骨不連發生率較低,但代價是鋼板取出手術率升高;非手術治療則有很多更多患者因為骨不連進行手術。因此,作者認為鎖骨中段移位型骨折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還是非手術治療要根據醫患雙方情況來綜合考慮。

一點支持和感謝

相關焦點

  • 《循證醫學》重點大全
    循證醫學區別於傳統醫療實踐1系統收集的證據優於非系統的臨床觀察2以患者終點結局為判效指標的試驗優於僅根據生理學原理制定指標的試驗3解釋醫學文獻對醫生是一項重要技能,有必要正規學習一些證據的相關通則,以達到熟練解釋的程度4醫生對於患者基於證據的個體化治療優於僅靠專家意見作出的決策循證醫學定義慎重、準確而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來確定患者的治療方法。
  • 關於循證醫學、精準醫學和大數據研究的幾點看法
    沒有循證醫學的敦促,醫學研究就多會停留在理論上;沒有循證醫學的反饋,醫學研究可能會偏離正確的軌道;沒有循證醫學這張盾牌,資本就會更肆無忌憚地讓醫學為利潤服務。然而,在肯定證據在醫學決策中重要性的同時,還必須強調證據本身並不是決策,決策還必須兼顧現有資源的多寡、患者的需要和價值取向。如果把證據稱為理,證據以外可以影響決策的因素就是情。
  • 骨科教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
    對以下5種情況手術治療獲益較大:1,骨折合併大轉子移位超過 1 cm;2,肱骨頭-幹二、三部分骨折及幹骺端粉碎骨折;3,骨折內翻或外翻畸形超過 30 度;4,骨折脫位;5,骨折,關節面骨折塊和結節相連移位等病例手術治療可以獲得收益。
  • 最新研究發現循證醫學存「缺陷」
    循證指南基於RCT和Meta-分析,尤其是後者,在權威的循證醫學國際組織Cochrane協作網的定義中,是所謂的「最高級別」的臨床證據,被認為是制定指南以及指導臨床醫生進行診療決策最重要的科學依據。,考慮病人的價值和願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療措施方可稱為循證醫學。
  • 循證醫學名詞術語總匯
    bias防止1例不良事件發生或得到1例有利結果需要治療的病例數  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非隨機同期對照試驗  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 trial分層隨機化  stratified randomization分類變量  categorical variable
  • 醫學英語:循證醫學名詞
    relative risk increase, RRI   效果 effectiveness   效力 efficacy   效應尺度 effect magnitude   效應量 effect size   序貫試驗 sequential trial   選擇性偏倚 selection bias   循證兒科學
  • 髕骨下極骨折手術治療進展_髕骨骨折_髕骨下極骨折_醫脈通
    髕骨下極骨折較為少見,佔髕骨骨折的9.3%~22.4%,AO分型為34-A1,多為粉碎性骨折。髕骨下極骨折造成髕骨高度丟失,破壞了正常的髕股關節解剖和生物力學關係,所以正確的治療髕骨下極骨折對於恢復伸膝裝置完整性和穩定性以及良好的膝關節功能至關重要。本文就髕骨下極骨折的手術方法和療效進行綜述,分析最新現狀、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探討進一步研究方向。
  • 張田勘專欄:電擊療法治網癮未獲循證醫學支持
    摘要:循證醫學的基本內容可歸納為一個核心概念、兩個金標準證據、三個基本要素、四個基本步驟和五級證據梯度。電擊療法治網癮,需要更充分的科學評價和嚴格的循證醫學證據。當時,衛生部組織了專家研究和論證了相關問題,認為電刺激療法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床。儘管楊永信稱電擊療法有效,但並未經過嚴格的循證醫學的驗證。
  • 髖臼骨折手術患者創傷性關節炎防治的研究進展
    前後聯合入路能對骨折獲得最佳的顯露,適用於前後柱均有骨折或骨折通過單一入路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但創傷大,血管神經損傷可能性大,出血量多,不能作為首選。手術入路選擇之前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詳細閱讀CT和X線片,進行Judet-Letournel分型或其他分型。一般前方骨折採用前入路,後方骨折採取後入路。在做後入路時可加用二腹肌截骨術處理髖臼上方和前方的骨折。
  • 中醫藥抗疫效果的循證醫學思考
    從循證醫學的角度看,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探討:這裡說的「有效率」是什麼意思?怎麼定義的?這些中藥方劑或中成藥,對新冠肺炎有明顯療效,指的是什麼,在哪些方面有效果?通過官方、媒體和中醫類自媒體等的廣泛宣傳,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已經廣為人知。
  • 王毅翔|腰痛患者如何選擇影像學檢查的循證醫學依據
    王毅翔,吳愛憫,SANTIAGO F R.腰痛患者如何選擇影像學檢查的循證醫學依據[J].重慶醫學,2018,47(18):2389-2398.影像學檢查是造成腰痛治療成本上升的重要驅動因素,不僅產生檢查的直接成本,不必要的影像學檢查還可能導致額外檢查、隨訪和轉診,並可能導致患者接受一些療效有限或療效不確定的手術治療。除非有證據懷疑患有潛在嚴重疾病,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的影像學檢查應在起病6周後才進行。
  • 股骨頸骨折 10 大診治誤區盤點
    當股骨頸骨折或股骨轉子間骨折有移位時,該線移至圓韌帶窩以上。當骨骺滑脫向內後移位時,該線不能通過或極少通過股骨頭骨骺,通過以上畫線可協助診斷股骨頸是否有骨折以及骨折的移位情況。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不當3.非手術治療適應症選擇不當股骨頸骨折僅有少數為 Garden I 型或 Ⅱ 型骨折,可採用臥床休息與患肢牽引的傳統方法治療。
  • 鎖骨下動脈狹窄及閉塞的介入治療
    近年來,其治療方面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介入治療領域,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介入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顯高於傳統的外科治療。 一、鎖骨下動脈狹窄及閉塞的檢出 1、體格檢查 詳盡的體格檢查非常重要。如患者出現無力、麻木、肢體發涼等上肢缺血症狀,或出現頭暈、眩暈等椎基底動脈缺血症狀,應引起注意。
  • 改良Stoppa 入路可有效治療髖臼骨折
    但是,髖臼骨折的類型和受傷機制可影響手術入路的選擇。當髖臼前後柱發生明顯的移位性骨折時,可採用延長或聯合入路治療。延長切口可以很好地提供手術部位視野,使骨折復位和內固定物置入更容易,但是這會增加患者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率。 1989年Stoppa介紹在修復腹股溝疝手術中的一種中線入路時,發現該入路可以很好地暴露骨盆,可用於髖臼骨折的固定。
  • 這些骨折你能看出來嗎(附註解)
    右手第四掌骨中段、第五掌骨基底部見橫行骨折透亮線,骨折端對位對線尚可。第四、第五掌骨骨折。 左側尺骨上段見骨折透亮線,斷端稍移位成角。左側尺骨上段青枝骨折。
  • 2018-2020年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最新循證證據匯總|安貞心語
    冠心病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目前的主流檢查手段包括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如血管內超聲(IVUS)、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及血流儲備分數(FFR)等。在前段時間召開的第二屆星海國際心血管病學會議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劉巍教授進行了題為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最新應用進展解讀的講座,對近三年來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檢查相關的循證證據進行了匯總。
  • 循證|專題2:如何解讀循證醫學研究結果——P值的意義到底何在?
    隨著循證醫學成為臨床醫學研究中一項重要的理論和方法,臨床醫學的發展越來越依賴循證醫學研究結果的指導。總體而言,臨床醫學研究結果的意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臨床意義和統計學意義。臨床意義是否具有顯著性,主要觀察的是結果效應的大小,而統計學意義是否具有顯著性,則主要觀察的是P值的大小。
  • 當「同情用藥」遇上「循證醫學」——俄羅斯疫苗
    面對這個新聞,不知道是誇還是批,畢竟則是一個重要的選擇問題。當「同情用藥」遇上「循證醫學」,如何選擇就是看個人風險承擔能力。————循證醫學————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現代醫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顧名思義,就是「遵循證據的醫學」,又稱實證醫學。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應在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依據基礎上作出。也就是大家說的,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data。
  • 帕金森病運動症狀治療的最新策略,聽聽權威怎麼說
    ——國際帕金森和運動障礙學會對帕金森運動症狀治療策略的循證醫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