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群盛,博士
文獻翻譯達人 / 期刊審稿專家 / 自媒體
作者:虎群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最新內容
首發
骨科學院
近些年來,切開復位內固定日漸流行,但也存在傷口感染、內固定激惹等併發症問題。切開復位內固定和非手術治療究竟哪個療效更好一直存在爭議,既往循證醫學並未給出答案。
卡達的Ahmed醫生根據最新的隨機對照研究文獻進行了一項Meta分析,結果發表在在近期的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雜誌上。敬請查閱分享,感謝鼓勵支持。
作者按照PRISMA指南進行文獻查找、數據提取、數據分析,納入2017年9月之前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gov等數據裡的文獻和臨床研究數據。主要觀察指標為骨不連發生率、肩關節功能情況、二次手術發生率、疼痛結果。
納入標準: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和非手術治療鎖骨中段移位型骨折的隨機對照研究,其研究結果要包含以下因素中任何一項:骨不連、肩關節功能結果、繼發手術發生率、疼痛情況。排除標準:患者年齡<16歲,最長隨訪時間<9個月,無利益聲明,無法獲得全文。最終,作者從311項文獻中符合納入標準的9項文獻進行meta分析。
(1元閱讀和下載原始文獻)
骨不連的發生率上,切開復位內固定的發生率為1.7%,非手術治療為14.5%。和非手術相比,切開復位內固定的風險比(RR)為0.15,。也就是說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可以明顯降低骨不連的發生,具有明顯優勢。
在肩關節功能方面,切開復位內固定組在6周、3個月、6個月時的Constant評分和DASH評分要明顯優於非手術治療組,但是到了12個月時,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組的DASH評分就不再具有統計學差異,而手術治療組的Constant評分依然明顯優於非手術治療組,該差異並無臨床相關性。也就是說,手術治療的早期療效要優於非手術治療,但是遠期功能結果相差不多。
在二次手術發生率和疼痛結果方面,切開復位內固定和非手術治療的結果相似。
作者總結認為,沒有確切的證據支持對所有移位型鎖骨中段骨折都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該Meta分析顯示切開復位內固定可以改善患者的早期功能,但遠期功能結果並無顯著統計學差異或者臨床相關性。在繼發手術和疼痛方面,兩種治療也無顯著差異。切開復位內固定組患者的骨不連發生率較低,但代價是鋼板取出手術率升高;非手術治療則有很多更多患者因為骨不連進行手術。因此,作者認為鎖骨中段移位型骨折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還是非手術治療要根據醫患雙方情況來綜合考慮。
一點支持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