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著陸的5大行業看點 | 航天評論

2021-02-10 航天新觀察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英文全名是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全名意思是「地震調查,測地與地熱流內部探測器」。相應的首字母簡稱也是恰到好處,叫InSight,意為「洞察力,深入觀察」,剛好和任務性質一致。在經過5億公裡的長途跋涉後,就要開始此次任務了:深入到火星內部,研究其地下的特徵和相關數據。

5億公裡的「曲折」路程

需要關注一下幾點:

一、洞察號是人工智慧啊

其著陸需要近7分鐘(恐怖7分鐘),而著陸時單向無線電通信時間是8.1分鐘,所以在這7分鐘裡,洞察號基本要靠自己的智能處理能力,因為等NASA知道了已經為時已晚。這也是之前為什麼那麼多登陸失敗案例重要的原因之一。

怎麼樣,有沒有發現,洞察號完全就是我們當前熱炒的人工智慧概念啊,可以全靠自己玩這種超高難度係數的「跳傘」動作,這得需要多少預處理程序在裡面?況且還會持續整個過程,是不是感覺比阿爾法狗厲害多了?

二、並非首創,但足夠偉大

此次著陸成功其實並不能說是特別大的首創,因為之前已經有7次成功著陸了(均為美國主導的任務),況且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等小夥伴都在火星上等著洞察號呢。當然有的是等待加入,有的是等待來一場現實版的火星救援。雖然不能說是創造歷史,但也絕對算得上是偉大,畢竟這是火星任務的又一大進展,並且目前為止全球只有美國有能力有技術做到探測器登陸火星

三、任務模式達到一種最佳組合

其中洛馬公司當仁不讓繼續作為主承包商為NASA JPL(噴氣推進實驗室)研製洞察號,洛馬公司幾乎已經是NASA深空探測器的唯一承包商了,這麼多年來其大型項目的探測器都是由該公司研製,非常靠譜

最主要的兩個任務載荷分別來自法國和德國的航天主管部門。歐洲航天主要就靠這兩個國家來主導。法國偏向於大型系統工程,德國偏向於高精尖技術,但相比之下,美國更是大型航天系統工程的主導者。因此法國與德國為美國提供任務設備和載荷,美國提供探測器平臺保證任務流程得以進行。

這種任務模式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一種最佳組合狀態,極大地保證了任務的成功和工作效率。

四、小身板,大作用


NASA JPL自主研製了兩顆試驗性質的立方星MarCO,並非常成功地在洞察號EDL過程中完成了與地球間的短期通信中繼。

當前主要航天國家都已開始用立方星進行深空探測的應用試驗。除了此次洞察號任務之外,英國的薩裡衛星公司正在考慮用立方星支持歐美的探月及更多的深空探測計劃,我國也已經發射兩顆微衛星開展探月任務中的通信中繼試驗。

立方星鑑於其低成本、小尺寸、輕量化,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深空探測應用與國際合作。


五、類似的任務

目前日本隼鳥2號正在「龍宮」小行星上執行探測任務,歐日合作的「貝皮」水星探測器正在飛往水星的路上……深空探測如火如荼的正在開展。

深空探測需要高精尖的技術功底,美、日、德、法等國都有很明顯的優勢,我們需要主動借鑑和汲取經驗,取長補短,包容合作,從而推進相關事業的開展

最後,得知去往火星需要的時間也就不長不短的6個多月,宙叔心中暗喜,想在火星種瓜種菜的願望也許在未來不久就能實現了。

相關焦點

  • 有驚無險成功著陸火星!你好 洞察號!
    兩片黑色的大傘是探測器的太陽能板。素材來源:NASA 鳳凰號的著陸模擬動畫。來源:[1],剪輯:尞祡 那鳳凰號是怎麼著陸的呢?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洞察號的使命是探測火星的內部結構。如果說好奇號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火星地球化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話,那麼洞察號將會是火星第一位偉大的火星地球物理學家。洞察號是如何著陸的?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
  • 理解NASA洞察號著陸重要性的4個貼士
    2018年11月26日,周一,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探索火星的內部。 在著陸器著陸的幾小時內,科學家們依舊不清楚著陸器的完整狀態,但著陸器向地球發送了第一次通信,表明在這個狀態下這套設備可以正常使用。 「洞察號」已經把他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上傳到推特上了。所以為什麼「洞察號」的成功著陸是這樣吸引人,同時我們又可以從這項任務中學到什麼呢?
  • 美「洞察號」完成人類史上第八次登陸火星任務 傳回著陸後首張照片
    美「洞察號」完成人類史上第八次登陸火星任務 傳回著陸後首張照片(圖片來源:美媒)中國日報網11月27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經歷了長達7個月的飛行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
  • 著陸恐怖七分鐘,洞察號的使命是什麼,能否「洞察」火星內部奧秘
    圖源:nasa/insight/image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製的科學探測器在火星安全著陸,上面的視頻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任務控制中心,當人們收到了洞察號降落在火星表面的消息時那一激動沸騰的一幕。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發射】   北京時間2018年5月5日19時05分,「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Atlas V-401火箭發射升空!」將幫助科學家們繪製火星內部的第一張詳細地圖,洞察號探測器沒有車輪,所以一旦它著陸,就會保持在原地不動。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視頻]NASA宣布洞察號探測器將於11月26日在火星著陸
    美國宇航局已經宣布,它將在未來幾周內,讓火星「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降落至這顆紅色星球的地表上。
  • 洞察號即將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這意味著洞察號團隊可能會立即知道洞察號何時到達,也可能需要等待幾個小時。來看看NASA將如何監測洞察號11月26日的火星登陸!洞察號當它著陸後,InSight會大叫,「我成功了!」七分鐘後,飛船再次發出聲音,但聲音更大、更清晰。
  • 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在火星表面著陸之後,由於支撐腳著陸火星後會有一定程度壓縮,高度在83~108釐米之間,太陽能帆板展開後翼展6米,平臺寬度1.56米,機械臂長度2.4米。2018年5月5日,「洞察號」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也是第一次從美國西海岸,而不是東海岸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行星際探測器。發射時還搭載了兩顆立方體小衛星「MarCO」,分別命名為「瓦力」和「伊娃」。
  • 超詳細解讀: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在火星表面著陸之後,由於支撐腳著陸火星後會有一定程度壓縮,高度在83~108釐米之間,太陽能帆板展開後翼展6米,平臺寬度1.56米,機械臂長度2.4米。2018年5月5日,「洞察號」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也是第一次從美國西海岸,而不是東海岸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行星際探測器。發射時還搭載了兩顆立方體小衛星「MarCO」,分別命名為「瓦力」和「伊娃」。
  • 洞察號攜240萬人「火星留名」,其中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文/ 小宋同學北京時間27日凌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InSight)無人探測器確認成功登陸火星。這臺探測器於今年5月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被發射升空,耗時六個半月飛行4.8億公裡來到火星。
  • 「時間短、難度大、風險高」:專家詳解月球背面著陸三大看點
    圖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題:「時間短、難度大、風險高」:專家詳解月球背面著陸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喻菲、金立旺2019年1月3日,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穩穩降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北京時間今天(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前情提要連結】洞察號順利完成了預定的著陸計劃。漢化自 / [2]這次洞察號成功著陸雖然不令人意外(考慮到NASA此前的高成功率),但依然還是讓人提心弔膽。好在最後一切順利。
  • 美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打5米深洞,卻只打了30釐米,下面是啥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最新發射的火星探測器,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型火箭從位於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
  • 洞察號到火星快1年了,都在忙啥?最近200天都在拯救「鼴鼠」!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最新發射的火星探測器,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型」火箭順利的從位於加州中部地區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通過半年的飛行後,它於11月26日14時54分在火星上成功著陸,展開工作後的洞察號,一年多以來它已經為人類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2019年聖誕節前夕
  • 嫦娥四號著陸月球,十大看點告訴你到底有多牛!
    看點二:「我選擇著陸月球背後,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更難」 人類月球探測、甚至人類航天的巔峰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它留下了載入史冊的三句話:甘迺迪總統說過兩句:「我們要在這個十年結束前,把太空人送上月球,再安全送回來」,「我們選擇登月
  •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遇大麻煩 鼴鼠打樁機無法工作 4個月未修復
    儘管美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去年底實現了完美的著陸,但依然無法擺脫目前的尷尬境地。根據NASA的報告顯示,洞察號攜帶的「鼴鼠」打樁機自2019年2月28日因故停止打洞以來,已經超過了4個月的時間,直到今天也不能恢復工作。
  • NASA洞察號著陸器的「鼴鼠」鑽頭終於深入火星土壤
    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在火星上進行了一次相當成功的運行,調查火星上的「地震」並聆聽紅色星球上的怪異聲音。不過,有一個問題是: 該著陸器的 "鼴鼠"熱探測器在火星的任務進展得並不順利。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將「溫柔」觸地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房琳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發布消息稱,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將於美國時間11月26日,在火星表面著陸。目前,工程師們正密切關注著「洞察號」的健康狀況和軌跡數據,並監測火星天氣報告,以確定其是否需要在準備著陸時做最終調整。InSight是「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內部勘探」的英文縮寫。「洞察號」作為研究火星深處內部的第一個任務,在今年5月5日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