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點外賣的大學生更容易抑鬱?專家:缺少現實社交

2021-01-11 環球網

隨著外賣服務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上網點外賣。足不出戶,可盡享美味。

然而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發布的一份「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結果卻顯示:

頻繁上網點外賣,會對大學生抑鬱傾向產生影響......

A surve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hows that those who place more online orders for food seem more likely to feel depressed.

該研究詳細調查了全國18所高校的大學生,數據顯示6.4%的大學生幾乎每天在網上點外賣。

Data showed that 6.4 perc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rder takeaway food online almost every day, followed by 16 percent who place orders 3 to 5 times a week and 21 percent who use the services once or twice weekly.

數據顯示,6.4%的大學生幾乎每天在網上點外賣,16%的大學生一周3到5次,21%的大學生一周點外賣1到2次。

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的社交弱化。

The survey found that time spent online in general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e longer a student spends online each day, the worse was the self-evaluation and the higher the likelihood of depression.

調查發現,總體上網時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越長,自我評估越差,抑鬱的可能性越高。

大學生心理狀況究竟如何?

Dr. Zhang Zhenyu,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said students on average had a self-assessment that rated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t 8.45 points. Over 36 percent scored more than 10 points on the CESD-10 depression scale.

參與課題研究的中國社科院博士張振宇表示,學生自評心理健康平均為8.45分,但是抑鬱量表測評堪憂,抑鬱測量得分在10分以上的佔36.3%。

結果顯示,點外賣頻率越高的大學生,其自評身體和心理健康測量得分越差,抑鬱得分也越高。

專家認為,點外賣的大學生抑鬱傾向更高,是因為執著於屏幕的他們忽視現實社交的意義 。

很多大學生不去食堂吃飯,選擇點外賣,默默吃完一餐。這樣就減少了與人交流的機會,溝通能力會退化,抑鬱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但這並不意味著高頻點外賣會導致抑鬱,還要綜合考慮各種參數。點外賣和健康之間是否具有顯著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進行檢驗。

男生比女生更愛看直播

調查還發現,近六成的大學生都觀看過網絡直播,其中14.4%的大學生表示基本每天都看,至少每周都看1次直播的人數也超過樣本總數的五分之一。

Student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spend nearly two hours playing online games per day, and 60 percent watched livestreams, the survey found.

調查發現,國內大學生平均每天玩網路遊戲的時間約為2小時,近六成大學生觀看過網絡直播。

調研發現,男生觀看直播的頻率顯著高於女生 ,有一半左右的女生看過直播,而有七成的男生表示看過直播,基本每天都看直播男生比例明顯高於女生。

參與本次課題研究的社科院博士生郭亞平說:

"Nearly 40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ere fans of internet celebrities. Sixteen percent checked their movements every week, while 8 percent checked every day."

「有近四成的大學生關注網紅。其中,8%的大學生基本每天都查看網紅動態,16%的大學生至少每周查看一次。」

在觀看直播和網紅的類型上,遊戲類、科技類、美妝類受95後大學生歡迎,財經類、教育類直播和網紅在大學生群體中卻少有受到關注,僅有2%和3%的群體關注。

Game, technology, beauty and makeup livestreams are the most popular among the post-1995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survey found 8 percent of respondents did livestreams on some online platforms, and 23.8 percent hoped to become a livestreaming host in the future. Among the latter, more than 30 percent wanted to be a game show host, while nearly 20 percent preferred food-related shows.

調查發現,8%的大學生在網絡直播平臺上做過直播,23.8%想成為主播,其中超過三成的人想成為遊戲主播,接近兩成的學生想成為美食主播。

三成大學生覺得自己胖

該研究還從睡眠時間等多個維度對大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進行了調查。

For sleep quality, about 45 percent of student respondents gave themselves a score of 6 points out of 10.

對於睡眠質量,滿分10分,大約45%的學生只給自己打6分。

張振宇博士發現,29.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偏胖」和「很胖」。

54.3 percent said their appearance scored 6 or less out of 10.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2.5 percent have had facial plastic surgery and 5.8 percent have plans to improve their appearance through surgery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54.3%的大學生給自己的「顏值」打6分及以下。他們還發現,2.5%的同學做過面部整形,5.8%的大學生在未來3年有做面部整形的打算。

在整容和想整容的學生中,女生分別佔64%和79.8%。

外賣的隱患

外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並不僅限於心理層面。外賣塑料包裝盒對人體健康本身就是一大隱患。

外賣包裝盒隱藏著哪些隱患?健康資訊網站Healthfully給出了答案。

☞高溫下化學物質浸出(Heat-based chemical leaching)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快餐盒都十分廉價,且不能微波爐加熱。這些材料的化學成分在高溫條件下很容易滲入食物裡去。

Exposing plastic containers to high heat conditions, such as boiling water or a dishwasher, can cause the plastic toleachvarious kinds of potentially harmful chemicals into its food contents.

塑料容器置於高溫條件下,比如沸水或洗碗機,會濾出有害化學物質,汙染食物。

leach /liːtʃ/:過濾

通常塑料包裝盒底部都有標註是否適合微波爐使用。只有底部數字是5或PP字樣的,代表聚丙烯材質,才能放進微波爐。

☞ 滋生細菌(Harbors bacteria)

前幾天,有媒體曝光餐廳員工用便池水涮洗快餐盒,被外賣小哥舉報,一時間在網絡上引起公憤。

Some plastic food containers may be hard to clean or havegroovedsurfaces that harbor bacteria. The bacteria may contaminate the food itself and create a risk ofgastrointestinaldistress or food poisoning.

許多塑料食品包裝盒很難清潔,凹槽表面易暗藏細菌。細菌會汙染食物,導致腸胃病或食物中毒。

grooved :有溝的;有槽的;帶紋道的

gastrointestinal /ˌɡ�strəʊɪnˈtestɪnl/ :腸胃的

☞ 環境影響(Environmental effects)

外賣包裝不僅不健康還難降解,對環境也是一大隱患。2015年全世界生產的塑料製品達3.2億噸。

The majority of synthetic fibers are manufactured in Asia, according to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About 13 million tons of plastics leak into our oceans every year, harming biodiversity, economies and, potentially, our own health.

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大部分合成纖維產自亞洲。每年,約13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破壞生物多樣性,妨害經濟,還有可能危及人類健康。

所以,不論是從身心健康還是保護環境出發,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鼓勵大家,關掉外賣app,走出宿舍門,和朋友約個飯吧!

來源:中國日報 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辱罵外賣小哥「底層豬」反被降維打擊?邏輯思維很重要!
    就在9月14日,外賣小哥因疫情防控無法入校,無法沒有將大學生的外賣送到大學生宿舍樓下,收到大學生的辱罵簡訊稱其「底層豬」「最底層的東西」,簡訊內容被爆引起了網友廣泛的熱議與關注。
  • 社交網絡使用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弗裡森(Frison)等人認為,主動性社交網絡使用是指個體主動通過社交網絡進行留言、評論、點讚、互動以及狀態更新等網絡行為活動,進而更好地加強自己與好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而被動性社交網絡使用是一種主要通過社交網絡瀏覽大量新聞動態、文本信息、視頻等的網絡行為,在運用社交軟體與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方面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人們通常所說的「網絡潛水」就是一種典型的被動性社交網絡使用行為。
  • 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使用與青少年抑鬱有關
    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牙買加兒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社交媒體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會增加青少年的抑鬱情緒。這項研究對蒙特婁地區31所學校7年級到11年級的大約4000名學生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跟蹤調查。參與者自我報告了他們在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和Instagram)上花費的時間、玩電子遊戲、看電視以及在電腦上閒逛的時間。
  • 社交平臺「沉默的螺旋」現象成因初探——以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的...
    在近年來社交媒體發展的時代,「沉默的螺旋」現象是否依然存在?為什麼?本文希望通過以大學生這一群體為例,探究社交媒體平臺上,何種原因影響著現代大學生的意見表達,以及「沉默的螺旋」現象形成的原因。 二、 文獻綜述 1、「沉默的螺旋」定義及產生原因 所謂「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個大眾傳播學理論。
  • 長期抑鬱會給人留下「人格傷疤「|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誘發抑鬱症?
    二、重度抑鬱不是「想開點」就能解決的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內心想像成一間空房子,那麼當我們陷入重度抑鬱的狀態時,房子就像因內心能量不足而倒塌,我們被四面牆壓得無法動彈——此時的我們,已經完全喪失了行動的能力。
  • 美國大學生最常點的10種外賣,除了比薩炸薯條,拉麵春卷上榜
    大學食堂就算再怎麼美味,應該沒有哪位同學是每天三餐都在食堂裡對付過去的,看忙碌的外賣小哥就知道了。那麼,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學生又是怎麼解決一日三餐的呢?Grubhub是美國外賣公司,相當於我們的美團,它統計了美國大學生最常點的十種食物:10,塔克沙拉Taco Salad 與其他人相比,大學生點玉米餅沙拉的可能性要高出879%。主要因為它是最大眾的菜餚。
  • 社交恐懼症讓生活停滯不前?正確認識這5點很重要!幫你擺脫社交障礙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社交恐懼症真的只是非常害羞的另一種說法嗎? 許多人都有些害羞,但社交焦慮症(也稱為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簡單的社交場景中也會備受焦慮困擾。
  • 看看美國90後大學生是怎樣評價美國最流行的13個社交軟體的
    大學生使用 Twitter 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為了抱怨或者表達自己,一類是希望自己發的信息能被未來僱主發現,最後一類僅僅是為了上去看看別人在說什麼。SnapchatSnapchat 正在成為大學生最愛的社交應用。
  • 一文讀懂: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內附抑鬱自評量表)
    一文讀懂: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患抑鬱症的女性該如何「自救」?2認識抑鬱症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 把他們統稱為「外賣小哥」,暴露了我們怎樣的社交天性?
    也許,這些職業稱謂形成的關鍵不在於性別,而在於我們的社交天性。撰文丨肖舒妍1為什麼是「外賣小哥」?如果走在路上,有人和你打招呼:「嗨,你好,我給你送過外賣,你還記得我嗎?」想必你會大吃一驚,之後脊背發涼,感覺自己被冒犯到了。這是一種社交邊界被打破,或是私人空間被侵犯的不適。心理學研究發現,任何人都需要在自己周圍擁有一個能夠把控的自我空間,與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這個社交距離可能是空間上的,可能是行為上的,也可能是信息隱私上的。
  • 青少年出現抑鬱問題怎麼辦?心理專家來支招
    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指出,我國兒童青少年抑鬱障礙的檢出率居高不下,並常與焦慮障礙相伴而行。本期特邀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除了精神疾病和人格特質本身就有遺傳的可能,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感受經常也是糟糕的,在外界刺激下可能更容易產生衝動行為,或者遇到困難時,更容易覺得生活沒有希望。許多自殺者往往就是在絕望和衝動之下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什麼是積極的家庭氛圍呢?
  • 社交網絡越活躍現實生活中朋友越多?
    最近,英國的一個研究所從生物學角度對在社交網絡上活躍的人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
  • 社交媒體會導致抑鬱症嗎?關鍵在於「時間」,30分鐘是一道坎
    目前已經大量研究表明,社交媒體與抑鬱、孤獨、多動、睡眠質量差和焦慮有關,我之前也寫過幾篇有關於社交媒體導致抑鬱症的文章。然而,目前這些研究結論都僅局限於社交媒體與抑鬱症「有關」的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換言之,社交媒體並不一定會導致抑鬱症。30分鐘為最佳時間。
  • 精神疾病成輟學重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須重視
    精神障礙疾病成因複雜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常務副主任、我國著名的心理衛生專家唐登華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迫切需要得到關注。  據唐登華介紹:「精神障礙跟一個人的文化背景、社會狀況、個人成長經歷以及遺傳等都有關係,而一些外在的社會變遷也會直接對人的精神狀態有影響。
  • 美研究發現使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與抑鬱傾向有關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相比使用較少社交媒體平臺的人,使用多個社交平臺的年輕人出現抑鬱或焦慮傾向的機率更大,但目前科學家尚未對二者之間的導向關係得出定論。  從2014年起,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對1787名19歲到32歲的美國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他們對包括臉書、推特和優兔等時下最受歡迎的11家社交媒體的使用習慣以及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平衡了諸如種族、性別、婚戀狀況和收入等影響因素後,受訪者中使用7到11個社交媒體平臺的人,出現抑鬱症狀的機率是僅用兩個以下平臺人的3.1倍。
  • 你的外賣被偷了,我會補償你的,近南京抓到一個研究生偷外賣
    之前有網友問:偷吃外賣的人有什麼心理?一般來說,大學外賣大盜有幾個原因。首先,一定很窮。雖然外賣不值錢,但對於窮人來說,肯定能省一點。其次,有偷竊的傾向。其實,有些人並不缺錢,但他們從小就養成了偷東西的習慣,而那些忍不住偷東西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有了。
  • 除了填飽肚子,還可以交朋友、應酬客戶……吃夜宵成深圳人新社交方式
    通過吃夜宵進行社交,是出於什麼心理?經常晚上吃夜宵,對身體又是否有影響?加班誤餐「不得不」吃夜宵 五成白領受訪者深夜進食夜幕降臨,南山科技園附近不少辦公樓仍是燈火通明。這裡聚集了深圳大部分高新科技企業,不少程式設計師及公司白領仍在辦公室「挑燈夜戰」,加班完成工作。一邊吃著夜宵,一邊打代碼,這是「90後」IT工程師洪峰加班時最為常見的場景。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長期處於居家學習生活的大學生不僅要完成正常課業任務,同時也面臨著網絡學習、課業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和家人相處等問題,諸多矛盾積累必然會加劇其焦慮或抑鬱情緒,戰「疫」期的心理調適成為這屆大學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課」。
  • 心理學:大學生的社交恐懼,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原因很簡單
    那麼,面對大學生群體出現的社交恐懼心理該何去何從,就需要客觀的分析與面對,才能幫助他們找到心理上的出路,讓他們更好地踏浪前行。 大學生在社交方面的痛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