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遠超黃金,和三葉蟲同輩的古生物,如何成為頂級炫富神器?

2020-09-27 史學先驅

說起炫富神器,就不得不提紅珊瑚。紅珊瑚看似平平無奇,它既不是名貴的寶石,同時也沒有絢麗奪目、光彩四射的色彩,但是,它的名貴程度和收藏價值卻突破天際。

早在4000多年前的氏族部落的時候,人們就已經發現了珊瑚的稀缺和珍貴性,在大禹治水的典故裡,河伯進獻給他的三件珍寶其中之一就是珊瑚樹。並且大禹並沒有將這兩個紅珊瑚樹據為己有,而是供奉在了舜帝的朝堂兩側,用珍寶來襯託舜帝謙讓的美德。

紅珊瑚


等到了漢朝時期,漢武帝對紅珊瑚也是情有獨鍾,雖然在貴族階級紅珊瑚非常的稀有,但是讓紅珊瑚一戰成名、正式成為貴族象徵的還是要數西晉時期石崇和王愷的炫富之爭。

這二人都非常的富有,在第一回合,王愷讓僕人用白糖和米飯洗碗!而是石崇則用蠟燭代替木柴煮飯,這白糖和米飯又怎麼能夠把碗洗乾淨呢,不是越洗越髒嗎?並且啊,在當時,蠟燭已經算得上是奢侈品,石崇想要用蠟燭煮一頓飯,自然是花費甚多。

但是,這二人鬥富拼的就是燒錢,幾個回合下去,二人不分勝負,在鬥富之爭接近尾聲的時候,王愷看到在這場爭鬥中沒有得到絲毫的便宜,於是就向晉武帝求救。

這晉武帝之前被石崇戲弄過,於是借著這個由頭便自己的小金庫把一個兩尺多高等紅珊瑚樹送給王愷撐場面,本來想著這下都能夠震懾石崇了,沒想到,石崇一下子卻將紅珊瑚給擊了個粉碎,接著石崇就帶著王愷到他的儲藏室參觀,原來石崇的儲藏室中光3、4尺高的珊瑚樹就有將近10顆,像王愷的那一種更是數不勝數。

這一次鬥富之爭王愷一敗塗地,從此之後,紅珊瑚也就成為了土豪們炫富的首選。

紅珊瑚飾品


到了之後的唐朝、明朝的時候,一些有錢人家的的女子們還會佩戴珊瑚飾品,皇家還會鑄造專門儲藏珊瑚的宮殿,到了清朝時期,紅珊瑚又被賦予了多大的政治意義

在皇帝祭祀太陽的時候,必須要掛上珊瑚串珠,妃子和官員的服飾更是不能夠缺少珊瑚。這時候的珊瑚也不僅僅是稀有,而是有著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除了古中國對珊瑚推崇備至,外國人也同樣喜愛珊瑚文化,羅馬人還給珊瑚送了一個愛稱,叫做&34;,他們還認為珊瑚擁有著特殊的能力,能夠闢邪護身,還有退燒、明目的功能,甚至,在漁民看來,還能夠預測颱風跟閃電,簡直是將紅珊瑚傳的神乎其神。

至此,各大宗教也將它作為了吉祥物,佛教更是把紅珊瑚看作如來佛的化身。日本的將紅珊瑚列為四大國粹之一,在英國王室,只要有剛出生的小嬰兒,伊莉莎白家族就會給他們帶上紅珊瑚,王室中各類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但是那串紅珊瑚項鍊一直代代相傳。

紅珊瑚產地僅有四處,無論從稀有程度和收藏價值來看,完全吊打現在人們所追捧的主流奢侈品。

紅珊瑚之所以這麼貴,是由於它的稀有度和不可&34;性,珊瑚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是由珊瑚蟲分泌物堆積而成的,不斷的吸收大量的鐵、錳、鎂等元素,形成期需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最終形成了色彩絢麗、觀賞價值極高的珊瑚。

日本皇室參觀紅珊瑚樹


按照它的生長速度,20年的時間才能夠生長長一寸,如果它要長成一株珊瑚樹,最少要歷經數百年的時間,由於現在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再加上溫度、水質、酸度、寄生蟲等外在條件,都能影響珊瑚的生長,甚至還會使得它們死亡。

並且,珊瑚的生長位置也是相當的危險,一般生長在海底的絕壁上,採集周期非常長不說,甚至還不是每次都能夠採到,空手而歸也是常有的事。

如果採集的人技術不好,或者是操作不當就會使珊瑚造成折損,所以想要得到一株完好無損的珊瑚樹,自然是是難上加難。

珊瑚還是不能夠人工養殖的,甚至在實驗室裡也無法人工合成、複製,這使得它的的稀缺性大大增加。

相關焦點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三葉蟲
    說起三葉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溼蟲,因為三葉蟲和潮溼蟲非常相像。不過實際上三葉蟲早已滅絕了2億多年。三葉蟲主要生活2.48-5.2億年前,總共有超過15000種的三葉蟲。別看這些小東西不起眼,但是他們可是進化最成功的古生物哦。
  • 真和周杰倫有關!南京古生物所專家將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一語雙關,研究人員埋下的一個小彩蛋:既表明範特西蟲具有奇幻而超乎想像的外貌,同時也向音樂人周杰倫致敬。
  •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5億年前...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自己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孫智新在論文中寫道: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也是取材於歌手周杰倫的專輯《範特西》。
  • 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原標題:長得像,但三葉蟲和鱟不是親戚 長得像就是一家的?那可未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古生物所)近日通過研究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化石,發現已滅絕的三葉蟲和與節肢動物門有顎類的動物親緣關係更近,而不是傳統觀點所認為的與三葉蟲「長得像」的螯肢類。
  • 沒有黃金飛機可能都上不了天,黃金的價值遠不止裝飾和炫富
    自古以來,黃金就因其金燦燦的外觀而備受珍視,成為成為財富的象徵無論國際貨幣如何興衰,黃色均能保持其價值。根據統計,目前已開採的黃金為17萬噸,目前全球各國的黃金總儲備量為33259噸,除了裝飾以外,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珠寶」這一定義,它的作用發還延伸到了日常電子產品、計算機、太空探索和醫療領域,黃金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寶藏。
  • 生物化石珍藏熱門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外形為向背部(上部)凸起的扁橢圓形,因背部具有容易形成為化石的鈣質硬殼——背甲,故成為早古生代最常見的重要化石之一。三葉蟲的背 甲被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中央「軸葉」及左右兩個「側葉」,因而得名。其背甲也可再分為頭甲、胸甲及尾甲三個部分。 三葉蟲是地球生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類古生物。
  • 山東棗莊發現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
    4月15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在該分布帶上三葉蟲標本隨處可見,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 景區公然盜賣三葉蟲化石 網友預掀起保護熱潮
    然而最近一位網友爆料,許多小商販竟在金石灘私自販賣古生物化石,難道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竟然允許私自販賣嗎?  「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只需5塊?」  一位網友在金石灘遊玩途中,被一群兜售化石的小販圍住,卻發現這些小販手裡拿的竟然是珍貴的古生物化石!該網友形容說:這種化石在中學的地理書中見過,是珍貴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
  • 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探索昆蟲的複眼結構是如何起源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根據報導,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論文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來自德國的科學家通過數字顯微技術對古老生物三葉蟲的眼睛進行透析檢測,結果發現它的眼睛結構與如今的複眼一模一樣,這樣的發現能說明複眼是從三葉蟲身上開始起源的嗎?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奇蝦、三葉蟲、撫仙湖蟲、蠕蟲……在遙遠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經活躍著這樣一群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演化環節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一塊化石引發科學突破,三葉蟲的眼睛居然和蜜蜂類似!
    一塊完整的化石通常是為博物館裡熠熠生輝的展品,但對於生物學家們來說,化石並不是研究古生物的唯一依據。一些化石中可能保留了古生物比較主要的信息,但是有的時候,科學家們可以從其它方面揭示古生物更多的細節。在一個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一條裂縫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 三葉蟲化石:五億年前,翩翩燕子飛
    這是著名詩人範曾的一首詠題燕子石的詩,詩中所描述的燕子石,其實是一種叫做三葉蟲的古生物的化石。說到古生物,你可能會想到龐大的恐龍、神奇的始祖鳥,以及我們的老祖宗古猿……但還有一類不起眼的史前動物,不光資歷比上面這些明星都古老得多,而且知名度也毫不遜色:這就是三葉蟲,曾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顧名思義,三葉蟲的外表,就像是三片葉子組合起來一樣。
  • 井陘發現大面積古生物化石群 有重要價值
    地質專家稱對研究氣候及物種演變有重要價值  本報訊(記者劉毅)井陘縣頭泉村日前發現罕見的大面積古生物化石群,河北師大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地質學博士閻同生鑑定說,這些化石群是距今約六七億年的低等藻類生物化石———疊層石,它們對研究古環境、氣候及物種演變有重要價值。
  • 它叫範特西,來自寒武紀,是長著「兔耳朵」的三葉蟲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孫智新碩士研究生、曾晗博士和趙方臣研究員,系統研究了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的一類長著「兔耳朵」的三葉蟲,為探究寒武紀三葉蟲頭殼形態特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例子。由於此類三葉蟲不同尋常的頭部輪廓,這一新屬種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
  • 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知識
    3.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地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及其生命活動痕跡在被沉積物掩埋後,經歷漫長的地質年代,伴隨沉積物的成巖作用,埋藏在沉積物中的生物遺體或遺蹟經過物理、化學作用的改造(礦物質的交代和充填),最終形成化石。一般經歷以下幾個過程:生物死亡→迅速掩蓋→隔絕環境石化作用→地層抬升→風化剝蝕出露。
  • 人類如何發現史前文明?或許一切要從那塊三葉蟲化石說起
    至於相關方面的探索是從何時開始的,或許還要從一塊特殊的三葉蟲化石說起。 據悉,一位美國考古學家在研究過程中偶然發現一塊三葉蟲化石被類似於人類腳印的痕跡覆蓋,並且這並不是赤腳的足跡,而是帶有明顯的鞋底,由此引發了人們關於史前文明的猜測。
  • 專家在貴州凱裡找到古生代六個紀古生物化石
    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巫宜山的帶領下,幾年來有關人員經過160多次野外實地考察探明了凱裡市範圍內的古生代地層和古生物資源,共採集到了2萬餘件古生物化石標本。經有關專家研究鑑定,這些化石包含了整個古生代從2.25億-5.25億年之內的六個古地質海相地層。
  • 90後研究生用周杰倫專輯為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
    恐怕周杰倫也沒想到,近20年後,這張專輯的名字有了新的含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他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周董的歌對我影響很大,這次用範特西命名,也是向周杰倫天馬行空的音樂創作風格致敬,算是一種理科生的浪漫吧。」孫智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研究生用周杰倫專輯命名5億年前三葉蟲:範特西蟲
    據科技日報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他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2018年,孫智新與導師趙方臣研究員等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