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科技話題:日冕磁場測量、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地球磁場、納米「觸角」、豬偽狂犬病毒、死亡恆星
1我國科學家找到破解日冕磁場測量難題新途徑▲2017年日全食期間,北京大學研究生陳亞傑、張婧雯等人拍攝的日冕紅線圖像。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獲悉,北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暉等人在日冕磁場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測量到太陽日冕磁場的全球性分布,為日冕磁場測量這一世紀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效途徑,從而向實現日冕磁場常規測量的最終目標邁進了一大步。兩篇相關論文近日分別發表在《科學》和《中國科學:技術科學》上。
-
中美科學家首次測量了日冕的全球磁場
北京大學,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以及諾森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首次測量了太陽大氣最外層日冕的全球磁場。這種方法利用的是觀測到的沿磁場傳播的磁波,即所謂的阿爾芬波(Alfvén)。科學家們利用日冕多通道極光儀的觀測數據,對來自太陽大氣層的紅外輻射進行測量。
-
中國北京大學學者參與了首次測量太陽日冕的整體磁場
但是,到目前為止,僅在我們恆星的表面(即稱為光球的太陽區域)才能完成對太陽磁場的常規測量。自從首次測量太陽磁場以來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但我們仍然對高層太陽大氣(尤其是日冕)中的磁場還沒有確切的了解。這種方法利用了被稱為Alfvén波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沿磁場傳播。重要的是,波傳播的速度取決於磁場的強度,這意味著能夠測量其傳播的速度可以估算出磁場。諾森比亞大學(UKumbria University)的UKRI未來領導人研究員理察·莫頓(Richard Morton)博士是觀察和分析太陽日冕中波的全球專家,並且是提供這些令人振奮結果的團隊的一部分。
-
首張完整日冕磁場圖誕生!藉助新測量手段,太陽活動和噴發事件將更...
最近,一個由太陽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首次測量了太陽大氣層最外層——日冕——的全球磁場,為日冕磁場測量這一世紀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效途徑。人們普遍認為,這個區域的高動態磁場強烈地影響著太陽大氣的許多複雜物理過程。然而,與太陽表面磁場不同的是,日冕磁場的有意義的觀測是有限的,要獲得直接的測量是有挑戰性的。磁場會穿過太陽大氣層的不同層,這意味著需要關於整個大氣層磁場的信息,才能理解太陽等離子體和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可惜的是——此前,太陽磁場的常規測量只能在我們的恆星表面(太陽的光球層)進行。
-
破解日冕超高溫之謎
然而天文望遠鏡最新捕獲一系列圖像,揭示了三個完全未知的天體物理現象的存在,為謎團找到了一種可靠的解釋。磁場渦流不見了,剛才的極溫逐漸消散在太陽的大氣中。這個巨大的旋渦怪物如同曇花一現,只剩下餘熱彌散形成的光暈。磁場快速旋轉天文學家或許找到了這個百年拼圖謎題中最關鍵的一塊。
-
太陽耀斑磁場比先前認知的強十倍,強度與冰箱磁鐵相似
太陽耀斑磁場比先前認知的強十倍,強度與冰箱磁鐵相似 科技日報北京4月1日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藉助地面望遠鏡研究一個特殊的太陽耀斑事件後,得出結論稱,產生這個太陽耀斑的磁場結構的磁場強度比以前認為的強
-
日冕磁場衰變與太陽耀斑爆發
標準太陽耀斑模型假設磁能是在日冕磁場中通過磁重聯釋放出來的,但日冕磁場無法直接測量,只能通過間接方法。傳統方法是對觀測的光球層磁場進行外推,該方法雖然可以獲得量化的結果,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如外推法無法在足夠短的時間尺度上對局部磁場的動態變化進行量化。
-
日冕比地球大109倍?太陽磁場比以前認為的強十倍!
他是利用地面望遠鏡研究日冕,日冕是日全食時可見的明亮光環。在位於加那利群島拉帕爾馬Roque de los Muchachos天文臺的瑞典1米太陽望遠鏡上博科園-科學科普:庫裡澤博士研究了2017年9月10日在太陽表面附近爆發的一次特別強烈的太陽耀斑。有利條件和幸運的因素使研究小組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確定耀斑磁場的強度。
-
解決一道世界級難題,它甚至牽扯人類存亡
據報導,在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和中國《中國科學·技術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利用高山天文臺的臺CoMP日冕儀,終於首次測量得到了日冕磁場的全局性分布,為多年來科學界有關太陽日冕磁場如何測量,這一世界難題,找到了全新的解決途徑。
-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目前,主流科學認為太陽以寧靜太陽為主體,附加太陽活動。寧靜太陽是一顆球對稱恆星,穩定而均勻地朝四面八方發出電磁與粒子輻射。太陽活動則是局部表面的各種擾動,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質拋射。
-
美歐兩探測器將近距離揭秘日冕、太陽風和太陽磁場—新聞—科學網
為何日冕比太陽表面熱很多 據NASA官網近日消息,這兩款探測器都將研究太陽的外部大氣層——日冕。日冕的大部分行為都無法預測,科學家對其知之甚少。目前有兩大疑問尚待解開:日冕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很多?太陽風為何持續不斷地以極高的速度噴湧而出?
-
了解下日冕磁場的衰變,與太陽耀斑爆發
但是關於太陽,我們不僅僅要了解這些,最需要了解的是太陽所產生不同自然現象的原因,比如日冕磁場的衰變與太陽耀斑爆發。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兩個專業名詞,但是真正了解的人估計也沒有多少。太陽大氣從內而外可分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太陽耀斑就是發生在太陽大氣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在幾短時間內(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可以釋放1028~1032erg的能量的,快速而且劇烈的能量釋放過程,所釋放的能量包括光能、熱能、動能和輻射能等。太陽耀斑主要發生於太陽的日冕和色球層之間。
-
天文學家終於揭開:太陽日冕磁場,而且大小至少有4個太陽半徑!
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太陽的日冕,日冕是太陽最外層的大氣,可以擴展到星際空間。這種從太陽表面輻射的帶電粒子流被稱為太陽風,並擴展到充滿整個太陽系。日冕性質是太陽複雜磁場的結果,磁場在太陽內部產生並向外延伸。現在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利用日全食觀測來測量日冕磁場的形狀。
-
我國巨型太陽望遠鏡突破光學 探測器 磁場測量等多領域技術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是我國首顆空間太陽專用觀測衛星,將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及相互關係。先進地基太陽天文臺的科學目標,就是要觀測和研究太陽磁場、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三者之間的關係,簡稱「一磁兩暴」。
-
查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太陽日冕磁場圖
整個磁場的強度只是冰箱磁鐵的一小部分。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拍攝了中間太陽的圖像。太陽稀疏的高層大氣被稱為日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叢林,周圍有熾熱的等離子。但是,繪製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該行為的磁場強度的映射已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田野微弱,太陽的亮度超過日冕。
-
查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太陽日冕磁場圖
該圖像的彩色條紋顯示了日冕磁場的強度,從較低的強度(藍色)到較高的強度(黃色)。整個磁場的強度只是冰箱磁鐵的一小部分。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拍攝了中間太陽的圖像。太陽稀疏的高層大氣被稱為日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叢林,周圍有熾熱的等離子。但是,繪製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該行為的磁場強度的映射已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田野微弱,太陽的亮度超過日冕。
-
美國日全食很多科學家要去看,為何它很重要?
神秘日冕綠線,引出未解難題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公裡以上,通常只有在日全食時或通過日冕儀才能看到。1879年8月7日日全食期間,楊(Yong)和哈克尼斯發現了一條新的非常亮的日冕譜線,波長是530.3納米。當時沒有找到地球上元素對應的譜線,於是將產生該譜線的元素稱為Coronium(冕元素)。
-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世界上湧現出多個科學巨匠,他們為整個科學界奉獻了一生,作出卓越的貢獻。說起諾貝爾獎,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想得到這項獎項,在國際上數一數二,能夠榮獲這一獎項都是為科學界做出無數奉獻的人。很多人之所以得到這一獎項,是因為證實了前人留下的難題,窮極一生,最終得出了答案。其中有三位科學家證實了愛因斯坦留下的引力波,在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曾留下多個預言,想要破解是非常困難的事。
-
破解日冕與太陽風的秘密 NASA啟動「接觸太陽」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即將在2018年發射「太陽探測器」(Solar Probe Plus),接近太陽640萬公裡內的空間進行觀測與研究,面對極端的熾熱溫度以及輻射量就為了解開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corona)的數據秘密。
-
...日本科學家找到突破性方法 可提前24小時預測太陽耀斑爆發位置...
大多數觀點認為,這些太陽風暴是由於太陽外層大氣磁場的變化而釋放出大量儲存的磁場能量而引起的,但可惜的是——即便有了太陽黑子、日冕變化這兩天重要線索,此前科學家們依然無法直接測量太陽耀斑的爆發。如果能夠提前預測,那會帶來多大的便利?至少研究人員們認為,這一最新發現將有助於未來更好地預測「太空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