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細胞基因治療先驅和他的兒子《Nature Medicine》撰文

2021-0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圖片來源:OHSU/Kristyna Wentz-Graff

本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OHSU胚胎細胞和基因治療中心主任Shoukhrat Mitalipov博士與他17歲的兒子Paul Mitalipov在《Nature Medicine》上共同撰寫了一篇社論,為使用基因編輯工具來預防遺傳性疾病提出了理由。名譽教授Don Wolf博士也是合著者,他們反對最近關於暫停生殖系基因編輯的呼籲。

去年,在中國誕生了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這一行為遭到了科學界的廣泛譴責。他們寫道:「儘管這種即時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包括中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已經制定了法律和法規,禁止對人類生殖系進行基因改造。但是,我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公布額外的禁令,而是如何加強世界各地現有的監管。」

雖然他認為中國的這項實驗在科學上並不成熟,且在倫理上也是不負責任的,但是Mitalipov說,生殖系基因療法在預防遺傳性疾病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萬多個單一的基因突變,這些突變困擾著全球各地數億人,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疾病的治療選擇極其昂貴而且有限,甚至根本不存在治療方法。

這篇文章為通過體外受精(IVF)將生殖系基因治療安全地帶給患者和家庭鋪平了道路。

Mitalipov說,他在2017年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修復早期人類胚胎的基因突變,隨後他被邀請撰寫一篇關於生殖系基因療法的展望。在此之後,中國發生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發了一些生物倫理學家和其他人的強烈反對,他們呼籲暫停可由後代遺傳的治療方法。

他說:「大多數要求禁令的人實際上並不是從事人類生殖系基因治療或生殖醫學領域的專家。」

Paul Mitalipov是Aloha高中的一名高中生,去年夏天,他一直在父親的實驗室中當志願者。Paul聽到了很多關於他父親研究的事情。2017年,在全世界鋪天蓋地地宣傳他父親的基因修復發現後,生殖細胞基因療法的話題也走進了課堂,包括他的大學生物學預修課。

他說:「我們在課堂上討論過我的父親,有些人會對我說,你們的姓氏一樣。」

Shoukhrat招募他的兒子幫助處理文章中的圖表元素和參考文獻,還對部分文字進行了改寫。

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

Paul說:「我幫助對文章中的某些章節進行了改寫,以確保科學術語不會對普通人的閱讀和理解造成困難。對於非科學家來說,了解生殖系基因編輯的位置及其可能的發展方向非常重要。」

現在,他成為一名在知名科學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且為數不多的高中生。在某種意義上,他其實已經跟隨了他姐姐Danielle Nargiz Mitalipov的步伐。Danielle Nargiz今年20歲,她2014和2015年在父親的實驗室中志願工作時共同參與了兩篇論文的撰寫。Danielle已經進入史丹福大學學習,她主修哲學,並且在演講和辯論領域非常活躍。畢業後,Paul Mitalipov將和姐姐一樣進入斯坦福學習。

Shoukhrat似乎和他的妻子Gulinur已經將他們家庭的一個特徵傳遞了下去,即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Shoukhrat博士說:「也許Paul也會進入這一領域。」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相關焦點

  • Nature:發現讓生殖細胞返老還童的潛在新機制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4620。2017年11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Calico生命科學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的Adam Bohnert和Cynthia Kenyon在實驗室中利用線蟲開展研究,針對人類生殖細胞如何恢復活力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新解釋。他們的發現可能對人類生殖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 李勁松教授:生殖幹細胞介導的基因編輯
    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內相關企業的專家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中的重大突破,大會期間設有主題討論環節,針對基因編輯技術實現規模化的臨床應用面臨的困難、基因編輯技術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未來會不會有更好的基因編輯技術出現, 特別是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等問題進行探討。
  • 62位科學家致信,支持全球暫停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
    科學家們強調,在目前階段進行人類生殖系統的基因編輯試驗是不負責任的。這樣的行為也讓他們無法接受。儘管目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出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治療和理解中的價值,但經過編輯的胚胎最終發育分娩,會帶來嚴重的問題。「沒有科學、倫理和社會共識,這是不可接受的。」他們表示。
  • 他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先驅,現在卻只能每天照顧癱瘓臥床的兒子
    他與其他研究者合著了一篇論文,試圖以新的方式將基因與它們所導致的性狀聯繫起來,這一研究後來成為基因組學的基石。1979年,羅恩和同事們提交了一份關於「構建全人類基因組圖譜」的提案,雖然這份提案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太過雄心勃勃」為理由否決,但事實證明,世界需要一點時間才能追趕上天才的眼光。
  • 基因療法解題③: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
    美國公立和私人資金主要支持C肝而不是B肝的研究,是因為在美國,C肝是一個更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關於B肝和C肝的知識在客觀意義上不可能分出高下,區別在於背後蘊含的價值判斷。今天國際科學界的準則是: 對人類生殖細胞或胚胎的基因編輯,僅限於實驗室中的基礎研究,必須在監管下進行,被編輯的胚胎必須在一個很短的期限內銷毀(目前中國規定的期限是十四天)。
  • 生殖細胞改造合法的話,好基因會被富人壟斷嗎?
    幾個月來,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生殖細胞的科學研究陷入了倫理爭議的漩渦,多家國際媒體先後發表文章,質疑這一技術可能帶來的生物危害和倫理風險,並希望社會各界為公開討論制定原則性框架。       當前基因編輯技術、體外人工受精和生殖幹細胞研究的發展速度已經大大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儘管遭遇倫理爭議,但大多數受訪科學家(如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法學院教授、生物倫理學家R. Alta Charo、英國克裡克研究所研究員Robin Lovell-Badge等)幾乎一邊倒地認為,生殖細胞基因工程未來不可避免。
  • 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研究進展_顱內生殖細胞腫瘤_MiRNA_神經外科_醫脈通
    WHO將IGCTs分為生殖細胞瘤和非生殖細胞瘤性生殖細胞腫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NGGCTs),NGGCTs包括畸胎瘤(成熟/未成熟)、胚胎性癌、絨毛膜癌、卵黃囊瘤和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
  • Nature:重磅!揭示出一種新的沉默印記基因機制
    圖片來自Azusa Inoue and Yi Zhang2017年7月21日/生物谷BIOON/---細胞具有多種手段來控制某些調節胎兒生長和發育的基因。在精子或卵子中關閉這些被稱作印記基因(imprinted gene, 也譯作印跡基因)的基因的一個拷貝是至關重要的。
  • 一波三折:Nature Medicine再發文,證實賀建奎敲除的CCR5基因,缺失...
    1995年,一個名叫 Timothy Ray Brown的美國人被確診感染愛滋病,好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後,他活了下來。然而,不幸的是,2006年他被確診患上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該論文稱,CCR5除了作為 HIV 病毒進入細胞的受體,還起到了抑制記憶和突觸連接的作用,小鼠實驗表明,敲除CCR5基因,不僅可以使小鼠更聰明,而且還能改善中風後的大腦恢復問題。但論文作者強調,敲除CCR5基因對人類的影響目前還無法預測。敲除CCR5會減少壽命?
  • Nature:重大突破!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這項研究中描述的這種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是首個已知的能夠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攜帶親本細胞基因組單拷貝的人子細胞。人類細胞被認為是雙倍體的,這是因為它們遺傳兩套染色體,總共46條染色體,其中23條來自母親,23條來自父親。唯一的例外就是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它們是單倍體細胞,含有一套染色體,即23條染色體。這些單倍體細胞不能通過分裂產生更多的卵子和精子。
  • 探秘人造精子卵子:當皮膚細胞能變成生殖細胞
    到目前為止,儘管多年來一直在服用藥物和維生素,並進行了一項重大手術,但B.D.的不孕不育已被證明是無法治療的。但是,他可能仍有一線機會成為父親!2012年,B.D.去了史丹福大學,那裡的一名技術人員對他進行了一項皮膚穿孔手術,從他的肩膀上取下一小塊組織。
  • Cell: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類生殖細胞
    (iPS),並使其分化成人類原始生殖細胞(hPGCLC,精子和卵子細胞),還發現了體外培養出hPGCLC的關鍵基因——SOX17基因以及marker物質——CD38糖蛋白。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給不育症的治療前進了一步,當然會面臨巨大的爭議和安全性審查。該研究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科學家首先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iPS),這種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
  • Nature medicine:Reg3β依賴性巨噬細胞促進心肌癒合
    2015年3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期刊nature
  • Nature Comm | 戚益軍/程祝寬合作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
    在水稻生殖細胞中,眾多phasiRNA與生殖細胞特異表達的MEL1/OsAGO5c相結合。phasiRNA生成通路關鍵因子的功能缺失或特定phasiRNA的異常可導致溫敏或光敏雄性不育,表明phasiRNA在調控雄性生殖細胞發育和植物育性中發揮重要功能。但迄今為止,phasiRNA的靶標及其功能機制尚不清楚。
  • 北大教授饒毅:生殖細胞有遺傳和擴散特徵,它的編輯最好永遠禁止
    在基因編輯事件引發的管理思考方面,饒毅提出,對於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應該有嚴格的立法、執法,應建立諮詢機構,對於新的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影響進行調節和審核。胚胎裡面在早期生殖細胞和非生殖細胞只是一個細胞,分不開的,胚胎到一定時候生殖細胞和非生殖細胞才可以分開,在分開之後,生殖細胞才是核心。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基因編輯需要重點討論的核心問題是在於對於人類的生殖細胞的基因能不能進行編輯,動物、植物的是另外一回事,人類是不同的問題。體細胞在現代倫理框架之內,而生殖細胞才帶來新的問題。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除了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另一個思路是:直接利用患者體內的T細胞,將它們拿到體外進行改造,大量複製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另一條腿」——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有兩種免疫細胞療法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即諾華的Kymriah,和Kite Pharmar的Yescarta,就此開啟了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時代。
  • NCB:能量合成關鍵酶促進生殖細胞分化新發現
    2015年4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科研進展,他們利用果蠅生殖幹細胞對細胞分化所需基因進行分析發現線粒體ATP合成酶對生殖幹細胞分化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並且這一作用並不依賴於ATP合成酶在氧化磷酸化過程中的功能。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這種差異發生在不同個體中可表現出不同的遺傳背景如染色體量與質的差異,不同細胞病例類型、不同臨床階段不同分化程度細胞演進的多樣性,同質腫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基因表達譜、網絡調控、突變譜等方面的不同。發生在同一腫瘤患者體內可表現出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的突變基因譜和生物學特性等方面的不一致,體現了惡性腫瘤在演進過程中的高度複雜性和多樣性。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June 2016
    Garcia,Thomas Tuschl,Matthias Stadtfeld&Danny Reinberg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abs/nature18004.html生殖細胞的發育特化是遺傳的核心問題,這是因為生殖細胞含有在世代之間傳遞的所有遺傳和表觀遺傳信息。
  • Nature:重編程細胞同源移植也會發生排斥反應
    「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研究發現,它或將扭轉整個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工作,」英國牛津大學的免疫學家和幹細胞生物學家Paul Fairchild發表評論說。在這篇文章中,徐洋的研究團隊將小鼠的胚胎幹細胞和小鼠iPS細胞移植到了提供起源細胞的小鼠體內。研究人員發現移植的胚胎幹細胞在小鼠體內形成了畸胎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