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確定16項生態河道評價指標

2021-01-20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濟南1月20日電(葉婧、孔祥睿)山東省質監局日前批准發布了《山東省生態河道評價標準》地方標準,從水文水資源評價等5個方面確定了16項評價指標,將對提升山東省河道管理保護成效,逐步修復和保持河道生態,實現河湖永續利用具有重大意義。

山東省質監局副巡視員郭大雷說,為全面推行河長制,落實好生態河道治理工作任務,建立科學的生態河道建設管理評價體系,山東結合本省實際,從水文水資源評價、生物狀況評價、環境狀況評價、社會服務功能和管理狀況評價等5個方面確定了16項評價指標,明確了具體評價方法。

比如,水文水資源評價將重點評價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和生態水量滿足度2項指標;生物狀況評價主要從魚類、水生植物、鳥類、河岸帶植被豐富程度4個方面,評價河道水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維護情況。

據了解,山東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啟動以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已落實到位,共落實各級河長76199名;開展「清河行動」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排查出的54531處違法建築和違法活動已全部綜合整治到位。

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說,從長遠來看,如何確保河湖取得直接、明顯、具體的管護成效已成為當前河長制工作深入推進必須面臨的課題。

為此,山東將探索開展生態河道建設試點。按照「試點先行、總結經驗、以點帶面、面上推動」的總體思路,在不同地區選擇部分河道,開展生態河道建設與評價試點,以此帶動和推動此項工作在全省層面儘快推開。

相關焦點

  • 16項陸海指標 構建環境承載力預警體系
    昨日,記者從大鵬新區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局獲悉,新區已將2016年作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年,目前正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照國家新標準,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體系的研究與編制工作。 據介紹,新區將該項研究作為今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項目實施推進。
  • 8項約束性指標提前完成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在10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透露,和五年前相比,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汙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他表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9項約束性指標將全面完成。
  • 水生態修複目標和指標(中)
    1 指標矩陣分級系統表分為要素層、指標層和等級層三個層次。生態要素包括生物質量、水文情勢、物理化學和河流地貌形態4類。生態要素層下設若干生態指標,生態指標的數量,根據具體項目規模和數據可達性確定。生態指標下設5個等級,即優、良、中、差、劣。
  • 2005.02:我國國家生態安全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三、國家生態安全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依據以科學、生態學和經濟學為基礎的理論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2.客觀性原則。要充分考慮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國情,並與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統計標準相銜接。系統、準確地反映我國國家生態安全的客觀情況,克服因人而異的主觀因素的影響。  3.可比性原則。
  • 河道生態修復國際案例和對策建議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河道整治,是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的主要內容。由於現有國家標準規範與「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要求仍存在差距,相關生態保護修復標準缺乏,一些河道整治試點項目仍沿用傳統治理思路,河道白化、硬化、渠化等現象時有發生,亟待轉變治理思路。我們面臨的問題,發達國家幾十年前也曾遇到過。
  • 環境影響識別與確定環境目標和評價指標
    1.確定環境目標:針對規劃可能涉及的環境主題、敏感環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約因素,按照有關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擬定或確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環境目標,包括規劃涉及的區域或/和行業的環境保護目標,以及規劃設定的環境目標。規劃涉及的環境問題可按當地環境、自然資源、全球環境三大類分別表述。
  • 《消毒劑穩定性評價方法》等一批重要國家標準發布
    在衛生防護領域,《消毒劑穩定性評價方法》等7項國家標準,分別規範了消毒劑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金屬腐蝕性和消毒效果,以及消毒劑生產企業的生產條件。標準的發布實施,將在保證消毒劑質量、控制疾病暴發流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醫院感染控制和家庭衛生消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專家視角」 流域水生態過程機理與調控專題
    研究結果可加深徑流與基流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的理解,為核算河道生態需水以及維持河道生態系統健康提供一定理論依據和實踐參照。,篩選適宜的生態治理技術,有利於提高河道生態修復的針對性與科學性。歸納總結了5大類,共21項河道生態治理技術,建立包括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治理效果3要素、9個指標的指標體系,提出基於綜合指數的篩選方法,確定「極適宜、適宜、較適宜、不適宜」四級篩選標準,篩選出生態治理技術,為河道生態治理提供支撐。
  • 我國修訂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指標35項增至106項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屬強制性國家標準,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並對原標準35項指標中的8項進行了修訂。大幅度提高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指標數量,主要是由於我國地域廣闊,一些地方水源水質較差。
  • 2019.04:經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構建和綜合評價(張云云等)
    常用的評價方法有相對指數法、主成分分析法、神經網絡等,這些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量化評價結果,但仍有不足,主要無法判斷單個指標相對其系統內其他指標的評價等級。  在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的發展不僅包涵經濟增長,也涵蓋了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環境等各方面。
  • 市生態環境局、市河湖管理保護服務中心聚焦河道管理 補短板強弱項
    本期節目聚焦河道管理中的問題和不足,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提升河湖管理保護水平。節目錄製現場,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華民,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金朋,市河湖管理保護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李全,市河湖管理保護服務中心副主任孫啟凱,分別就汙水復排、垃圾侵佔河道等問題與問政代表和現場觀眾對話交流,說明整改效果,並就群眾關心關注的相關問題現場給出答覆。
  • 五部門發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期評估報告 7項約束性指標提前完成...
    但是,評估報告也指出,部分約束性指標完成存在風險。對此,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生態環境部已出臺措施確保約束性指標完成。主要指標達到序時進度要求 《規劃》共提出包括9項約束性指標在內的22項指標。 對於《規劃》提出的22指標完成情況,評估報告指出,從進展情況看,截至2018年底,22項主要指標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個別指標提前完成。 藍天、碧水以及淨土保護戰也稱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環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評估報告認為,以大氣、水、土壤等為主要標誌,我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 河道生態清淤及淤泥處理技術探討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河道清淤工作針對現有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和相應水利建築功能的可持續化使用有非常重要的工作貫徹意義,針對相應淤泥及雜物的處理,採取有效的處理技術,不但確保了現有環境的穩定發展,更能夠提高河道針對抗洪排澇水平,為後續整體城市經濟發展提供良好且穩定的發展空間。基於此,文章就河道生態清淤及淤泥處理技術展開分析和探討。
  • 19年方法與實務第五章: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工業用水量/工業產值 水資源可利用量 =(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河道生態需水量
  • 山東東營: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
    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 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東營市探索具有東營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治水興水之路  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東營市全面建設生態城市五水統籌治理規劃
  • 生態服務綜合價值76.74億元!《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
    1月8日,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通報《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結果。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為65.14億元,2019年總價值為76.74億元,據測算,2019年,前往南北兩山的遊客總量達到3688.55萬人次。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謝家麗說,《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對2015年和2019年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科學評估,由此推算出生態服務價值的年增長率情況。
  • ...中心參加2020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評價工作
    為保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順利開展,按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一安排,近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選派技術骨幹,參加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的2020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評價工作。
  • 財政部調整銀行績效評價指標!為什麼調?調了哪些指標?詳解!
    改革後,《辦法》將指標體系調整為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發展質量、風險防控、經營效益四類,每類權重均為25%,兼顧了考核重點和平衡關係。各單項指標權重依據重要性和引導功能確定,可適時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實體經濟需求、金融發展趨勢等進行動態調整。
  • ...化局關於印發《廣州市推動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
    指標體系反映的差異化發展情況,可作為量化考核的「尺子」,促進全市各區域、領域、行業和產業的協調發展。  (四)科學合理,操作簡明實用。所選取的指標具有較強的公認性和代表性,以單位資源投入產出效率、單位產出生態環境影響為導向,聚焦企業用地、能源消耗、汙染物排放等資源、環境硬約束,全面衡量企業經濟產出和社會效益。
  • 蘭州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顯現 62萬畝「綠肺」扮靚城市後花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然變為了現實,南北兩山產生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躍然紙上。如今的白塔山植被覆蓋廣,秋日色彩斑斕(本網資料圖)1月8日,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就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項目研究成果進行正式通報。近十年來,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對蘭州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進行了全面估算,產生了權威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