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顯現 62萬畝「綠肺」扮靚城市後花園

2021-01-10 騰訊網

五十年代的白塔山一片荒蕪(翻拍資料)

中國甘肅網1月8日訊(本網記者 沈文剛)「荒兩山」變成了「綠兩山」,經歷了70多年的探索治理、近40年的集中治理過程,蘭州南北兩山初步形成了地區比較完善的人工森林生態體系,被蘭州市民親切的稱之為蘭州的「綠肺」。

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南北兩山綠化工程面積達到62萬畝,成活各類樹木1.6億株,植物種類達75科254屬424種,常見的脊椎動物達76種,其中鳥類55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然變為了現實,南北兩山產生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躍然紙上。

如今的白塔山植被覆蓋廣,秋日色彩斑斕(本網資料圖)

1月8日,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就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項目研究成果進行正式通報。近十年來,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對蘭州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進行了全面估算,產生了權威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表明,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2015年為65.14億元,為1999年4.6億元的14.16倍。其中:南北兩山林區年涵養水源1315.61萬m;年固碳量101.47萬噸;年釋氧量51.55萬噸;年滯塵量53.44萬噸;年汙染物降解量(SO)為3537.65噸;年固土量26.64萬噸;年減少河道泥沙淤積量51.07萬m;年保肥量2.32萬噸;科教遊憩服務人數為3593.39萬人次。

南北兩山生態在涵養水源、防止水土(肥)流失、抑塵淨化空氣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供圖)

2019年總價值為76.74億元,為1999年4.6億元的16.68倍。其中:南北兩山林區年涵養水源1430.81萬m,年固碳量107.29萬噸,年釋氧量53.88萬噸,年滯塵量57.87萬噸,年汙染物降解量(SO)為3871.37噸,年固土量28.97萬噸,年減少河道泥沙淤積量55.68萬m,年保肥量2.53萬噸,科教遊憩服務人數為3688.55萬人次。

如此細化的研究數據是怎樣得來的,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副指揮任智斌給出了相關解釋。

自2018年12月起,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根據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框架,結合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特點,提出了涵蓋供給服務、防風抑塵、土壤保育、水源涵養、氣候調節、固碳、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科教文化、景觀遊憩等8項服務功能的16項評估指標,通過遙感解譯和實地調查取得不同階段工程區的景觀格局、地上生物量、植被組成、植被蓋度和土地覆蓋等信息。

蘭州南北兩山綠地已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供圖)

與此同時,以兩山範圍內的九州臺、大蘭山、徐家山等六大景區為重點開展了公園遊憩價值問卷調查,以兩山典型地段為重點開展了土壤碳庫研究。運用目前國內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所採用的市場價值法、影子工程法、機會成本法和物品替代等環境經濟學方法,對蘭州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進行了估算。

現如今,蘭州南北兩山綠地已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城市發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為城市居民提供娛樂休憩場所,同時也在涵養水源、防止水土(肥)流失、抑塵,淨化空氣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景觀建築為兩山景區增添新意(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供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生態服務綜合價值76.74億元!《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
    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為65.14億元,2019年總價值為76.74億元,據測算,2019年,前往南北兩山的遊客總量達到3688.55萬人次。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謝家麗說,《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對2015年和2019年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科學評估,由此推算出生態服務價值的年增長率情況。
  • 2019年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綜合價值已達76.74億元
    1月8日,記者從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召開的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項目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2019年達76.74億元,為1999年4.6億元的16.68倍。蘭州南北兩山林業生態建設經歷了70多年的探索治理、近40年的集中治理過程,初步形成了地區比較完善的人工森林生態體系。
  • 蘭州市資訊|甘肅蘭州上空驚現乳狀雲
    他補充,過往出現此奇景一般都在6月左右,故今次出現在蘭州上空實為罕見。2、60萬畝綠地鎮南守北 蘭州兩山生態穩步向好近日,蘭州南北兩山綠化指揮部召開會議,對2018年兩山生態建設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2018年封山育林26000畝,兩山綠化面積由58萬畝增加到60萬畝。
  • 衡水:十萬畝生態林海染綠衡水湖
    原來這裡是玉米地,流轉後全部種上了綠化樹種,這些樹木結的果不用採摘,全部供鳥兒食用。」在東湖大道東側的林業園區,李宏凱指著一串串碧桃說,「這片園區有6700多畝,全都是近期流轉附近村民土地建起來的,村民們不僅植綠護綠,鳥類保護的意識也在顯著增強。」 「這些年,治理這75平方公裡的衡水湖,我們可沒少花心思。
  • (網絡媒體走轉改)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再現金城蘭州
    新華網 羅重黎 攝  新華網蘭州2月25日電(羅重黎 韓建平)蘭州以「面」聞名,正宗的蘭州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牛肉湯要清,蘿蔔片要白,辣椒油要紅豔,香菜要翠綠。  究竟是怎樣的「水土」造就了蘭州的這碗面呢?蘭州有金城之稱,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山環水繞的蘭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正是這樣的水土,誕生了美味的蘭州牛肉麵。
  • 北京城市副中心添兩處大型溼地公園 總面積1.3萬餘畝
    5月25日,通州發布張家灣鎮兩處溼地公園的規劃方案,利用疏解騰退後的土地將建成張家灣公園和涼水河溼地公園兩座大型溼地公園,佔地13000餘畝,將成為城市副中心新的綠色生態屏障。
  • 福建試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 為綠水青山計算「身價」
    實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試點後,這塊生態寶地如今有了自己的「身價」。「所謂GEP,通俗來說,就是指森林、溼地和農田等生態系統產生的直接、間接或潛在的經濟效益。」武夷山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繼文介紹,「根據山區生態系統特點,武夷山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核算方法,從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育服務和文化旅遊服務、氣候調節服務等7個方面,重點對森林、溼地和農田三類生態系統價值進行核算『量化』。」
  • 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蘭州
    樓房隔熱降溫 減少汙染淨化空氣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金城御景東方樓頂花園我國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近些年陸續出現了一批較著名的「空中花園」。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密度、建築密度大而可供綠化的土地面積不多,蘭州市的一些住宅小區、辦公樓和庭院等也悄然出現了星星點點形式各異的屋頂花園,更為實用的是還開闢了樓頂菜園,為這座城市增添動人意境……屋頂花園讓樓下冬暖夏涼金秋時節,記者隨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科研室主任趙峰來到「空中花園」建造初具規模的御景東方小區。
  • 上海建「城市森林觀測站」,用數據揭示城市「綠肺」價值幾何
    上海建「城市森林觀測站」,用數據揭示城市「綠肺」價值幾何 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2017-03-09 15:34 來源:
  • 用「六大」扮靚生態通山——通山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創建紀實
    這一切,與近年來通山致力於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創建有很大關係。近日記者到通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採訪,了解到該局用「六大」舉措扮靚美麗宜居通山的好作法。大摸底。「我們的居住環境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去年12月24日,通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馮小斌告訴記者。該局早在去年4、5月份就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對全縣的居住環境的意見,對全縣進行大「體檢」大梳理。
  • 文化路街道:打造街頭微景觀,扮靚城市風景線
    塑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小節點、微景觀,扮靚城市綠化。街道秉承「通過建設微景觀來改造城市老舊地區的理念」,避免大拆大建,用小而美的改造,為市民帶來「微幸福」,匠心勾勒,打造了經七路農業路口望博園、文博西路書香廊、景園、玉暢園、逸園等一批小型綠地遊園。一處處微景觀宛如城市綠肺,靜靜地鑲嵌在鬧市之中,達到了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賞景的目的,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也解決了居民對戶外活動空間的需求,受到群眾歡迎。
  • 河南黃河沿線將編織森林生態網絡2021年建成3.66萬畝生態廊道
    計劃完成3.66萬畝生態廊道建設任務。城市郊區及重要河流入口、重要乾渠出口、重要生態部位和省級以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節點處,實行公園化、景觀化、特色化,實現「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打造沿黃森林生態網絡,2021年建成3.66萬畝生態廊道春風又綠河兩岸,生態廊道黃河邊。《通知》提出,加快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構建堤內綠網、堤外綠廊、城市綠芯的區域生態格局,儘快實現黃河生態廊道貫通。
  • 蘭州和延安,為何是黃土高原地區「最喜歡」「削山造地」的城市
    分布在平原地區的城市,周圍可以是發電(成都,鄭州等平原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區的城市有大型分布形態(蘭州,拉薩,貴陽等城市),後期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建設用地的需求也很大,但受地形影響,分布在河谷地區的這部分城市建設用地受到明顯制約,於是便出現了挖山造地,填海造陸等改造大自然取土的方式,對於河谷地區,削山造田最為普遍。那麼,什麼地方的推山造地現象比較普遍呢?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
    目標鄭州定下綠化「小目標」 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以上根據規劃,近期目標(2019-2023年)為:完成造林40.23萬畝,更新4.00萬畝;苗木花卉1.7萬畝,優質林果15.84萬畝,林下經濟16.98萬畝;森林撫育27.95萬畝,退化林修復6.45萬畝;建設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特色小鎮4個、森林鄉村
  •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
    我市將著力打造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在主城區外圍大力推進植樹增綠工程,營建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觀。到2025年,鄭州森林覆蓋率增加4.6個百分點,達到37.96%。8月5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規劃(2019—2025)》公布,描繪出我市森林生態建設的美好藍圖。
  • 蘭州和延安,為何是黃土高原地區最喜歡「削山造地」的城市
    以發電為主(成都、鄭州等)分布在平原地區的城市,以河谷地區分布較大的城市(蘭州、拉薩、貴陽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建設用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受地形條件的影響,河谷地區這部分城市建設用地明顯受到限制,因此,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建設用地的要求就越來越高,如挖山、填海、造陸等,對河谷地區而言,削山、造田最為常見。推土機現象在哪裡比較常見呢?
  • 四川鄰水縣打造三山生態屏障 構築兩槽秀美家園
    中國園林網12月21日消息:近兩年以來,鄰水縣大力實施森林工程,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森林鄰水」,用智慧和汗水構築了一道道綠色屏障,譜寫了一曲曲播綠撒翠的雄偉樂章,演繹了綠染鄰州的艱辛跨越,鑄就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 護好大灣區天然「綠肺」!肇慶這項數據亮了……
    護好大灣區天然「綠肺」!,森林覆蓋率超過70%,有著大灣區天然「綠肺」的美譽,更是大灣區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對轄區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天然「綠肺」加強綠色資源保護,生態保護成效顯注,為肇慶實現「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
  • 稻田溼地改善生態扮靚環境
    圖為西青區王穩莊萬畝稻田。身臨稻田,踏稻聞香。這是西青區王穩莊鎮特色農業休閒體驗綜合景區,萬畝稻田生機盎然,稻束散發陣陣稻香。涼爽秋風吹拂,記者沿著木棧道一路漫步前行,兩邊稻浪起伏,白鷺展翅高飛。跟著副鎮長高俊成,登上20餘米高的「豐收塔」,巨幅稻田畫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稻田畫由多種顏色的水稻「繪製而成」,「豐收塔」前面一幅上種有「大美稻香 王穩莊」字樣,展現王穩莊鎮農業發展情況。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
    140多年的煤炭開採活動,在城市內形成了大範圍的採煤塌陷區,其中南湖區域就多達30平方公裡。幾十年的沉降和塌陷,曾導致南湖區域雜草叢生、汙水滿溝、飛灰蔽日,特別是多年來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集中傾倒,形成了巨型垃圾山,成為距離唐山城區最近的「工業瘡疤」,被當地人稱為「龍鬚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