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疫情形勢持續轉好,航班陸續恢復,尤其是7月份以來,旅客出行需求明顯提升,各航空公司也根據自身情況逐步恢復機上熱食供應。
此前,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多家航空公司對機上供應品、餐食配備標準進行調整,以減少機上人員接觸加強機上防護。其中,飛機配餐多改為獨立包裝的盒裝或袋裝點心。
說起飛機餐,每個人都有話說。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怎麼就能這麼難吃?
這個問題已經成功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科學研究顯示,低氣壓低溼度的機艙環境會使味蕾體驗下降。此外,被烤箱二次加熱的食物,口感自然會變差。
這兩個理由能足以服眾嗎?當然不能。因為明明30年前的飛機餐比現在好吃太多了。
飛機餐成本的具體數字是行業機密,但是據業內人士稱,飛機餐的成本平均值是所有類型機票的2%至3%,其中包括了折價票和積分裡程兌換的機票。
經濟艙的餐食總量在400至500g,主食重量在220g左右,其餘的還有餐包,軟飲,沙拉,水果等。這份標準化的餐單在30年前的成本價在20至25元之間。按照當時的物價,這個成本可以品嘗到龍蝦,魚翅,魚子醬等名貴食材。
30年後的今天,飛機餐的成本依然維持在20至25元之間。那時候20元的購買力和今天的差別不言而喻。
當然,也是有很好吃的飛機餐的。就比如川航的飛機餐,讓不少人都流連忘返。
坐川航的狀態是什麼呢?大概就是餓著肚子上去,扶著肚子下來,還有問要不要一勺老乾媽的……甚至還有網友表示,在川航飛機上還吃過無數美食火鍋粉、擔擔麵、小炒肉等等,簡直就是不要太完美。
由於疫情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今年的航空業有多難。當飛機不能起飛的時候,為了生存,航空公司把目光放在了此前一直被視為「賠錢貨」的飛機餐上。
今年7月,泰國航空推出了「泰航目的地菜單」,通過外賣應用LineMan和GrabFood分別推出了代表日本、中國、法國、印度和阿拉伯美食的5款套餐。由於銷售超乎意料的不錯,泰國航空宣布將這項服務延長一個月。
而加拿大航司北方航空則一直在銷售冷凍食品系列,包括蘋果酥、肉丸面和「試飛芝士蛋糕」。
除此之外,部分美國群眾從過剩食品網絡零售平臺Imperfect Foods上搶購了4萬包本來供應捷藍航空等公司的零食,裡面有餅乾、奶酪和乾果。
印度尼西亞鷹航的飛機餐供應商也開始在網上銷售飛機餐,提供了奶酪煎蛋卷、菠菜意面乳蛋餅和兩道印尼菜配米飯。
據說,這些飛機餐在便利店的銷量還不錯。
以上種種足以說明,飛機餐不是不能做得更好吃一些,口味如何全然取決於這一份「空中盒飯」在航空公司眼裡是搖錢樹還是賠錢貨。
新金融記者 孫翼飛
關注新金融傳媒微信公眾號(xjrcm1),獲取更多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