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zlul Sarkar於2006年發表的論文的圖片存在偽色彩增強。圖片來源:SCREEN SHOT FROM JOHN KRUEGER』S AFFIDAVIT
鼓勵研究人員匿名發表對出版論文評論的網站PubPeer,正在加強針對一位試圖揭露其部分匿名用戶身份的科學家的法律行動。
近日,該網站的律師團入稟法院,要求撤銷一位癌症研究人員的傳票,這位研究人員聲稱PubPeer的評論指出其出版物圖片存在潛在的不當行為,使得他丟掉了一份新工作。該研究人員控訴這些評論實為誹謗,並認為這些匿名者提出的是無根據的不端行為建議。但PubPeer遞交了一位科學圖像分析專家的宣誓書,指出這位研究人員的若干數據確實存在不當。
隨著事態的發展,PubPeer的匿名版主在《連線》的署名評論欄目中表示了自己在該事件中的立場。而且,一位匿名評論者還入稟法院,以便從該案件中脫身。
10月,美國密西根州韋恩州立大學的Fazlul Sarkar狀告在PubPeer上對其論文進行批評的用戶。他表示,這些不端行為建議使得該校撤回了已經授予他的終身職位。而且,由於PubPeer版主拒絕提供這些發布消息者的信息,因此Sarkar要求法院傳喚PubPeer,以揭露匿名者的身份。不過,律師表示,要說服法院同意揭開評論者的身份,Sarkar需要證明自己的誹謗訴訟有合理的獲勝機會。
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侵權、證據和民事訴訟教授Paul Rothstein表示,需要攀爬的是一個陡坡。當涉及醫療研究成果等公共利益問題時,「法院通常不願意幹涉第一修正案保護的言論和批評權。」他說,而且法官通常「默許在PubPeer等論壇上發布尖銳和有侵略性的言論」。
在向巡迴法院提交的簡報中,PubPeer的律師認為,這些存在問題的討論無法清除障礙。許多評論指出,聲稱代表不同實驗的圖片間存在相似性。PubPeer的律師也表示,Sarkar的起訴無法精確地顯示他認為哪些批評是中傷,事實上,沒有評論控訴他存在不端行為。PubPeer的律師寫道:「他們只是在發表意見、嘲笑,可能存在誇大,也可能就是事實,即便這些言論是錯誤的,也不存在誹謗。」(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4-12-17 第3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