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時間整理術,高效利用時間,24+1 小時策略猶如神助攻

2021-01-09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為什麼我總是處於忙亂中?」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為什麼我總是要應付那麼多的工作?」

「為什麼我總是抽不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鍛鍊身體?」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外出旅遊?」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實施設想已久的計劃?」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參加一些朋友聚會,和朋友經常保持聯繫?」

這些問題無一例外地抱怨我們缺少時間。我們真的缺少時間嗎?不!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我們從來都不缺少時間,我們只是缺少時間管理。不規劃自己的時間,即使每天給你48小時,你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許多人都想讓自己不那麼忙碌,但是有時候這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想法。生活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理想和現實完全是兩種情況。

你不妨回憶一下,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所作出的決定,有多少是讓你滿意的?有多少是真正達到目的的?你也許對自己作出的某些決定採取了具體行動。然而,你的大多數決定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魯迅說過,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為了讓大家每天可以多得一個小時,美國有個鐘錶匠製造了一種特別的計時器,每分鐘只有 576 秒。每分鐘省下 24 秒,一天下來多了近 60 分鐘。其實,只要善用時間,你也可以每天「多」一個小時,受益無窮。

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處理困難的事情,或者從事創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時間則用來看報、整理檔案、打掃或清理信件。

配合自己的精神狀態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儘量利用時間並不等於必須每一刻都埋頭苦幹。做日常工作之際稍作休息,可以幫助你稍後做得更快更好。

一天有 24 個小時,但如果再加 1 個小時,就等於 25 個小時。這並不是荒誕的說法。只要按照下面所說的去做,相信你也會認同的。

1、 善用時間

什麼時候做重要的事情最合適?生理學家克萊特曼醫生的研究顯示,人的正常體溫在一天之中的變化可相差達 165 攝氏度之多。體溫變化的模式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精神集中程度及心理狀態。

人通常在早上的後半段和傍晚的中段神志最清楚。下午的時候人會感到越來越想睡,下午兩三點鐘是工作效率的「低谷」。體溫在下午 6 點鐘到 8 點鐘達到高峰之後,很多人會精神減退。

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處理困難的事情,或者從事創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時間則用來看報、整理檔案、打掃或清理信件。配合自己的精神狀態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學生時代,愛好十分廣泛,有拳擊、摔跤、健身、舞蹈、閱讀詩歌和自然學,他也把自己的課餘時間都投入到了這些愛好中。

但是,他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因此慘不忍睹,相反,在大一7門課程中,他有5門優秀。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4點半這8個小時,他預留出時間給背誦和班級課程、體育鍛鍊(通常是一天一次)以及午飯,餘下的時間全部用於專注學習。

通過在這些時間內只攻讀課業並以極大的強度攻讀,他可以實現最高效的時間利用。這個策略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時地像羅斯福一樣發起衝鋒。

2、 事先計劃

把每天的工作都列成一張工作清單,並按照重要程度用數字給它們排次序。

要是事情較多,就把最迫切的列為「甲類」,次要的列為「乙」類,再其次是「丙」類,或者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分類。

你開車去不熟悉的地方,會不會先不問路或不帶地圖?時間管理專家認為,每次花少許時間去預先計劃,會收效顯著。事先花 20 分鐘籌劃,稍後就不必花一個鐘頭去記起該做些什麼事。

《生活安排五日通》一書的作者赫德莉克說:「不要把所有活動都記在腦袋裡,應把要做的事寫下來,讓腦子做更有創意的事情。」

每天都列張工作清單,按照重要程度用數字給它們排次序。要是事情較多,就把最迫切的列為甲類,次要的是乙類,再其次是丙類,或者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分類。

又如利用「四象限」法則,對所有工作進行排序,是時間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觀念。

它是指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在人們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往往有機會去很好地計劃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卻又沒有及時地去做,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工作質量的下降。在工作中分清輕重緩急,最好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四象限時間管理法。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寫到一張紙上,然後按照輕重緩急分類,分成A,B,C,D四類。

A類:重要且緊迫的事情,比如你的各學科的期末考試內容複習,你明天要交的報告等。

B類: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比如:學習一門外語,提升自己的人際關係,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等。

C類:不重要但緊迫的事情。比如:突然接到電話,來了臨時訪客,出現緊急情況等。

D類:不重要不緊迫的事情。比如:讀一本小說,看看報紙。

3 、分清輕重緩急

揀出重要的文件,加以分類「處理」(須處理或須交託別人去做的),「閱讀」(一有空就要看文件)以及「存檔」(將來可供參考的文件)。把「處理」的一堆放在顯眼的地方,其餘兩堆則放在一旁。只把主要的文件放在辦公桌上,你就可以避免分心而浪費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四象限法則,用好四象限時間管理法的前提是,你得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標,並能夠做出取捨和排序,否則,一樣難以分清輕重緩急。

4 、閉門謝客

許多人喜歡說他們辦公室的門是永遠打開的。然而,如果每個不速之客都接待,你也許辦不成什麼事。應該找些委婉的方式保護自己,避免突如其來的幹擾浪費你的時間。公共關係專家列維把他的開門政策稍加變化——讓門半掩著。這意義很清楚:他其實不想讓你進去。但真有要應付不速之客的另一個辦法:告訴對方你事務繁雜,向他道歉,然後請他在你不忙或工作效率較低的時間再來。

5、 不受幹擾

電話最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也最能浪費我們的時間。《時間管理新法》一書的作者麥肯齊說:「想把長篇大論的來電掛斷可以先定個時限,然後用『大致上就是這樣了……』之類的話題暗示交談應該結束了。」

打電話之前要弄清楚打電話的用意。如果你要談好幾件事,就先記下來,然後一一照著談。忙碌的人會希望你直截了當。如果不想讓自己打出的電話不受歡迎,就要記下你通常要打電話的對象什麼時候最不忙;更好的辦法是先約定時間再打重要的電話。

6、 不要閒等

如果知道等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隨身帶些閱讀的材料。公事包或者文件夾裡放些文件、報告、刊物或剪報。

7 、稍作休息

儘量利用時間並不等於必須每一刻都埋頭苦幹。做日常工作之際稍作休息,可以幫助你稍後做得更快更好。中午打個盹兒可以恢復體力。運動一下也可以讓頭腦清醒,身體放鬆。就算只是交替做深淺呼吸 10 分鐘,也有鬆弛身心的作用,令你精神煥發。

通過時間管理,你會漸漸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但是與此同時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工作,結果陷入了時間越管越忙的惡性循環中。這種情況你可能是深有體會的。為什麼會越來越忙呢?答案很簡單,你沒有消減不必要的事情。在工作的時候,你要懂得拒絕,不然,你的時間就會減少,工作質量也會下降,甚至還會連累把工作委託給你的人。所以,在工作的過程中,你還要懂得拒絕別人。

你能做的最有價值且最重要的事就是思考,你思考的質量尤其是對時間的思考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不斷的暫停,並且自問:對於我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的最合適的時間類型是什麼呢?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夠通過充分的實踐時間管理方法與技巧,進而掌控自己的生活,更加自信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相關焦點

  • 與北京時間相比,東京時間早1小時,記為+1時;巴黎時間晚7小時
    題目圖1與北京時間相比,東京時間早1小時,記為+1時;巴黎時間晚7小時,記為-7時,以北京時間為標準,表示出其他時區的時間。雪梨時間:_____ 倫敦時間:_____普通學生思路:由「東京時間早1小時,記為+1時」可知比北京時間快,則記為正數;由「巴黎時間晚7小時,記為-7時」可知比北京時間慢,則記為負數。雪梨時間與北京時間相比,快了14:00-12:00=2時,所以雪梨時間記為+2時。
  • 高效時間管理:學會歸納整理,4個方法讓你的時間變得富裕起來
    找一次就可能耗時十幾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我們一個月如果找100次,拿一次10分鐘來計算,100次就是1000分鐘,也就是16.7小時,一年積累下來就是200個小時,10年就是2000個小時,整整83天的時間。不算不知道,一算是不是嚇一跳!
  •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為何把24小時規定為一天的時間
    ,規定為24小時,並且在每個地方,正午12點的時候都是太陽在頭當頂的時候,亦即太陽高度最高的時候,每過去24個小時,太陽就會重新回到原先的位置上。恆星日:遙遠的恆星在天空的位置上是恆定的,當地球轉過一圈之後,遙遠恆星出現在相同的穹頂位置上,這就是地球的實際自轉周期23時56分4秒,這是以遙遠的恆星在穹頂之上的運動為參考的,是地球自轉周期的實際時間。
  • 長度1秒和24小時的兩首歌,與一個掉進時間迴旋的樂隊
    總有些腦後有反骨的音樂人,試圖在時間上做些文章。或許你會爭辯它們不是音樂,甚至都不是簡單的聲音藝術。但,那又怎麼樣呢?在每一首順流而下的音樂裡,我找到了三首好玩的音樂——一首 1 秒的嘶吼,一首 24 小時的星球噪音,與把自己鎖在時間閉環裡,重複 99 次的憂傷之海。音樂史上,瘋子比比皆是。
  • 時間管理工具1:四象限管理法,做好時間管理,成就高效人生!
    這是專欄《高效職場必修課》第一章時間管理篇,工具1:四象限管理法。本專欄一共為大家介紹25個管理工具,8個模塊,分別為:時間管理、目標管理、計劃管理、壓力管理、思維創新、員工管理、高效溝通、職業規劃等,合計25個工具,為大家一一講述,用真實的案例,讓每一位讀者能夠很好的理解並使用這些工具。你是否很忙,好像上班八個小時還沒有做什麼,就已經到點了。
  • 人類要飛出太陽系 需花費時間將近1萬年
    那麼有的人就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如果說宇宙飛船的速度真的能夠達到光速飛行的話,一百光年的距離,到底需要花費多久的時間呢?可能有些人就說了,非常攻速一百光年的話,那不就是需要100年嗎?但是到底是這樣嗎?
  • 中鋒砍下44分24籃板10助攻4搶斷 考神比肩上古神獸
    考辛斯44+24+10級別的三雙數據,上一次是50年前的張伯倫拿過昨日(23日)鵜鶘主場經過加時132:128艱難戰勝公牛,考辛斯令人瞠目結舌地砍下44分24籃板10助攻4搶斷的驚人數據。要知道,上一次拿下44+24+10恐怖三雙的,還是50年前的「上古神獸」張伯倫。   本賽季在對陣騎士時,考辛斯就砍下29分12籃板10助攻的三雙。本場對陣公牛,是考神職業生涯中第八次拿下三雙。
  • 4個高效學習法,把時間效率最大化!
    1、放棄「沒有生產力」的學習要讓學習有效,關鍵在於有無判斷力與自制力,只讓「有價值的念頭」進入腦中。也就是:學會放棄。這是一個優化效率的戰略技巧,因為只有懂得取捨,才能從混雜的信息洪流中脫身。決定放棄與否的衡量標準,是這段學習歷程究竟有沒有「生產力」。
  • 字母哥狂轟43+9+4,帶隊碾壓魚腩,羅斯空砍24分8助攻無力回天
    北京時間1月5日,NBA常規賽繼續進行,雄鹿坐鎮主場迎戰活塞,雄鹿此前狀態起伏比較嚴重,曾20分慘敗尼克斯,也曾完敗熱火,本場比賽面對東部倒數第一的活塞,字母哥迎來大爆發,刷新了個人賽季得分新高,而羅斯雖然效率很高但無力回天。125-115,雄鹿輕鬆擊敗活塞,迎來兩連勝。
  • 24小時尿蛋白5.49多長時間能降下來
    在尿常規檢查無蛋白尿情況下,留取一 天中整個24小時的尿液送檢,採用比較敏感和精 確的方法,能檢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增加達到異常標準,在排除泌尿系統炎症、結石、腫瘤和創傷等情況下,即可診斷為腎病早期,有助於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 時間管理:用好這三種方法,讓你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上帝分配給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每天都只有24小時。如果你有幸能活成百歲人生,你甚至比很多富人都擁有更多的時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好時間,利用好時間,可能是平民百姓唯一能夠逆襲的機會。 在當今時代,時間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交易,所以時間也是一種成本。
  • 時間管理工具3:ABC法則的定義及應用,助力高效職場
    等主管掛電話已經到了八點半,這時她腦子一片空白,仿佛不知道寫什麼了,看著時間這麼一分一秒的過去,她有點蒙。突然手機中一條短視頻挺有意思,頓時吸引了她的眼球,於是就刷了幾條,不覺時間已經是晚上零點。時間就是這麼溜走了,王莉越是想抓住時間,越是感覺自己無力,最後課件是東拼西湊,結果可想而知,她被領導批評了一頓,錯失了升職的機會。
  • 作業在什麼時間點做最高效?你家孩子真的會「寫作業」嗎?
    拖延症大多是怕麻煩引起的,但是如果會合理安排時間,高效完成作業就不會這樣了。接下來為大家整理了幾個提高孩子效率的學習方法,讓孩子真正學會寫作業、學會學習。一、讀1小時,不如讀55分鐘哦,1小時不如55分鐘,大多數家長可能會納悶,這有什麼區別呢?平時我都是逼著孩子學習的時間點「湊個整」,比如,孩子學了55分鐘了,很多家長可能會說:「再學5分鐘剛好1個小時,你就可以休息了!」
  • 當麻右手爆發龍之力量,淚爺再次神助攻,炮姐跳舞好可愛
    淚爺再次神助攻故事結束之後,淚爺等人的記憶也恢復了,而大霸星祭經過最後幾天的角逐也落下帷幕,這也意味著大霸星祭圓滿結束。我們都知道淚爺在各種時機都展現出手握劇本的能力,十分擅長把握各種機會,以致於產生傳說中「LV6」的「強大」實力,無論是「上升氣流」還是各種「神助攻」都讓人感嘆淚爺的牛逼。
  • 蘇神24戰25球領跑歐洲金靴榜 2016年15球冠全球
    這個進球看似不難,但蘇神的跑位和射術都堪稱典範。這個進球,使得蘇亞雷斯獨自領跑歐洲金靴排行榜。蘇亞雷斯本賽季聯賽出場24次打進25球,他在西甲射手榜上已經領先了C羅足足4球。本輪前蘇神和伊瓜因同進24球,如今烏拉圭人暫時在歐洲金靴排行榜上領先於小煙槍,那不勒斯和AC米蘭的比賽尚未開打。這個進球,還使得蘇亞雷斯成為2016年世界足壇射手王。
  • 面試官:地球自轉1圈24小時,轉2圈需多少時間?回答48小時淘汰
    面試官問了他們一些比較專業性的問題以後,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地球自轉1圈24小時,自轉2圈需多少時間?幾個面試者也是懵了,心想這個答案,有什麼難的嗎?這不就是個數學題嗎!過了一會兒,一個男生站起來說道:「我覺得吧!你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太簡單了,一圈是24小時,那麼2圈的話,也就是48小時唄。」面試官聽完以後也是搖搖頭,說不對,然後看著第二個面試者。
  • 時間不夠用?教你如何用一天學出48個小時
    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焦慮:時間像火箭一樣嗖嗖往前趕,好多東西還沒來得及看,一天就過去了,真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時。 從物理學的角度,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能增加每一分鐘的利用價值,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等於是增加了時間。
  • 地球自轉加速,一天時間已不到24小時,對我們有何影響?
    我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鐘,一天是24小時,一年是365天。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演變,這樣的規律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但是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數據來看,進入2021年來地球時間似乎變快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時間變快了雖然我們把一天看作是24小時,但其中也會出現誤差,嚴格來說地球的自轉周期是要長於24小時的,從1972年開始,科學家也會給時間加上一秒鐘,以此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直到現在人類已經把鐘錶提前了27秒的時間。
  • 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還存在一種時間刻度,1秒鐘猶如幾億年!
    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還存在一種時間刻度,1秒鐘猶如幾億年!在這個理論當中所提到的宇宙的誕生其實是最開始一個起點爆炸之後形成的,而且這個奇點還是非常特殊的,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還存在一種時間刻度,1秒鐘猶如幾億年!因為它擁有著無限小的體積和無限大的密度,所以在報價之後才會不斷的膨脹,甚至是到現在為止宇宙還在不斷的擴大,就在膨脹的過程當中便誕生了空間和時間。
  • 抗體分子篩選從三個月到24小時?詳解單B細胞分選及優勢(上)
    單B細胞分選平臺即直接對單個B細胞或其分泌的抗體進行分析,繞開了傳統的細胞融合或抗體庫建立等工作,最快24小時可完成篩選工作,1個月即獲得目標抗體分子;優勢:更充分的保留B細胞多樣性,利於新型抗體開發;藉助於高通量平臺,實現高效篩選。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