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是處於忙亂中?」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為什麼我總是要應付那麼多的工作?」
「為什麼我總是抽不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鍛鍊身體?」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外出旅遊?」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實施設想已久的計劃?」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時間參加一些朋友聚會,和朋友經常保持聯繫?」
這些問題無一例外地抱怨我們缺少時間。我們真的缺少時間嗎?不!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我們從來都不缺少時間,我們只是缺少時間管理。不規劃自己的時間,即使每天給你48小時,你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許多人都想讓自己不那麼忙碌,但是有時候這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想法。生活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理想和現實完全是兩種情況。
你不妨回憶一下,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所作出的決定,有多少是讓你滿意的?有多少是真正達到目的的?你也許對自己作出的某些決定採取了具體行動。然而,你的大多數決定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魯迅說過,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為了讓大家每天可以多得一個小時,美國有個鐘錶匠製造了一種特別的計時器,每分鐘只有 576 秒。每分鐘省下 24 秒,一天下來多了近 60 分鐘。其實,只要善用時間,你也可以每天「多」一個小時,受益無窮。
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處理困難的事情,或者從事創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時間則用來看報、整理檔案、打掃或清理信件。
配合自己的精神狀態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儘量利用時間並不等於必須每一刻都埋頭苦幹。做日常工作之際稍作休息,可以幫助你稍後做得更快更好。
一天有 24 個小時,但如果再加 1 個小時,就等於 25 個小時。這並不是荒誕的說法。只要按照下面所說的去做,相信你也會認同的。
1、 善用時間
什麼時候做重要的事情最合適?生理學家克萊特曼醫生的研究顯示,人的正常體溫在一天之中的變化可相差達 165 攝氏度之多。體溫變化的模式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精神集中程度及心理狀態。
人通常在早上的後半段和傍晚的中段神志最清楚。下午的時候人會感到越來越想睡,下午兩三點鐘是工作效率的「低谷」。體溫在下午 6 點鐘到 8 點鐘達到高峰之後,很多人會精神減退。
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處理困難的事情,或者從事創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時間則用來看報、整理檔案、打掃或清理信件。配合自己的精神狀態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學生時代,愛好十分廣泛,有拳擊、摔跤、健身、舞蹈、閱讀詩歌和自然學,他也把自己的課餘時間都投入到了這些愛好中。
但是,他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因此慘不忍睹,相反,在大一7門課程中,他有5門優秀。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4點半這8個小時,他預留出時間給背誦和班級課程、體育鍛鍊(通常是一天一次)以及午飯,餘下的時間全部用於專注學習。
通過在這些時間內只攻讀課業並以極大的強度攻讀,他可以實現最高效的時間利用。這個策略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時地像羅斯福一樣發起衝鋒。
2、 事先計劃
把每天的工作都列成一張工作清單,並按照重要程度用數字給它們排次序。
要是事情較多,就把最迫切的列為「甲類」,次要的列為「乙」類,再其次是「丙」類,或者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分類。
你開車去不熟悉的地方,會不會先不問路或不帶地圖?時間管理專家認為,每次花少許時間去預先計劃,會收效顯著。事先花 20 分鐘籌劃,稍後就不必花一個鐘頭去記起該做些什麼事。
《生活安排五日通》一書的作者赫德莉克說:「不要把所有活動都記在腦袋裡,應把要做的事寫下來,讓腦子做更有創意的事情。」
每天都列張工作清單,按照重要程度用數字給它們排次序。要是事情較多,就把最迫切的列為甲類,次要的是乙類,再其次是丙類,或者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分類。
又如利用「四象限」法則,對所有工作進行排序,是時間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觀念。
它是指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在人們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往往有機會去很好地計劃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卻又沒有及時地去做,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工作質量的下降。在工作中分清輕重緩急,最好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四象限時間管理法。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寫到一張紙上,然後按照輕重緩急分類,分成A,B,C,D四類。
A類:重要且緊迫的事情,比如你的各學科的期末考試內容複習,你明天要交的報告等。
B類: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比如:學習一門外語,提升自己的人際關係,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等。
C類:不重要但緊迫的事情。比如:突然接到電話,來了臨時訪客,出現緊急情況等。
D類:不重要不緊迫的事情。比如:讀一本小說,看看報紙。
3 、分清輕重緩急
揀出重要的文件,加以分類「處理」(須處理或須交託別人去做的),「閱讀」(一有空就要看文件)以及「存檔」(將來可供參考的文件)。把「處理」的一堆放在顯眼的地方,其餘兩堆則放在一旁。只把主要的文件放在辦公桌上,你就可以避免分心而浪費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四象限法則,用好四象限時間管理法的前提是,你得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標,並能夠做出取捨和排序,否則,一樣難以分清輕重緩急。
4 、閉門謝客
許多人喜歡說他們辦公室的門是永遠打開的。然而,如果每個不速之客都接待,你也許辦不成什麼事。應該找些委婉的方式保護自己,避免突如其來的幹擾浪費你的時間。公共關係專家列維把他的開門政策稍加變化——讓門半掩著。這意義很清楚:他其實不想讓你進去。但真有要應付不速之客的另一個辦法:告訴對方你事務繁雜,向他道歉,然後請他在你不忙或工作效率較低的時間再來。
5、 不受幹擾
電話最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也最能浪費我們的時間。《時間管理新法》一書的作者麥肯齊說:「想把長篇大論的來電掛斷可以先定個時限,然後用『大致上就是這樣了……』之類的話題暗示交談應該結束了。」
打電話之前要弄清楚打電話的用意。如果你要談好幾件事,就先記下來,然後一一照著談。忙碌的人會希望你直截了當。如果不想讓自己打出的電話不受歡迎,就要記下你通常要打電話的對象什麼時候最不忙;更好的辦法是先約定時間再打重要的電話。
6、 不要閒等
如果知道等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隨身帶些閱讀的材料。公事包或者文件夾裡放些文件、報告、刊物或剪報。
7 、稍作休息
儘量利用時間並不等於必須每一刻都埋頭苦幹。做日常工作之際稍作休息,可以幫助你稍後做得更快更好。中午打個盹兒可以恢復體力。運動一下也可以讓頭腦清醒,身體放鬆。就算只是交替做深淺呼吸 10 分鐘,也有鬆弛身心的作用,令你精神煥發。
通過時間管理,你會漸漸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但是與此同時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工作,結果陷入了時間越管越忙的惡性循環中。這種情況你可能是深有體會的。為什麼會越來越忙呢?答案很簡單,你沒有消減不必要的事情。在工作的時候,你要懂得拒絕,不然,你的時間就會減少,工作質量也會下降,甚至還會連累把工作委託給你的人。所以,在工作的過程中,你還要懂得拒絕別人。
你能做的最有價值且最重要的事就是思考,你思考的質量尤其是對時間的思考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不斷的暫停,並且自問:對於我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的最合適的時間類型是什麼呢?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夠通過充分的實踐時間管理方法與技巧,進而掌控自己的生活,更加自信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