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新冠詞典」出版,呈現全球民眾的抗疫歷程和生活狀況

2021-01-12 環球網

本文轉自【澎湃訊】;

新冠肺炎疫情於2020年初開始席捲全球,《英漢新冠詞典》(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Terms Related to COVID-19)和《漢英新冠詞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erms Related to COVID-19)便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的背景下編纂而成。

《英漢新冠詞典》和《漢英新冠詞典》封面

參與兩本詞典編纂的除了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的高永偉教授、丁駿副教授兩位主編,還包括美國友人Thomas Creamer、外文學院修讀《詞典與翻譯》的碩士生和《詞典史研究》的博士生。

,詞典的主編高永偉教授有意編寫一本既收錄專業術語又記載常用詞語用法的詞典,並通過設置大量的一手例證,多方面呈現全球民眾的抗疫歷程和生活狀況。編者通過大量閱讀國內外相關報導、官方文件、專業文獻來搜集詞彙,運用軟體選取高頻詞和比對詞表,確定詞典的收詞表後對詞目進行翻譯。同時,從官方文件或較主流的報章雜誌中挑選恰當的例證,並作翻譯。在團隊的通力協作下,詞典編纂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英漢新冠詞典》內頁

《英漢新冠詞典》收詞共計7657條。以往的術語詞典一般只收名詞條目,而本詞典不僅收錄大量名詞和短語條目,並且記載了部分動詞、形容詞以及副詞的用法。編者及時跟進語言的發展,收錄部分新詞新用法,如coronials(新冠一代)、Covidiot(冠狀白痴)、elbow bump(撞肘[問候])等。詞典中亦收203個縮略詞,多為醫學術語,如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體外膜氧合器)等。還收了多個常用習語,如flatten the curve(使曲線平緩)、turn the corner(轉危為安)等。本詞典的定位是一本「可以閱讀的書籍」,為詞目擇取的例子反映疫情期間世界各地的戰「疫」百態,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可讀性,例如:combination(結合)詞條下的「The combination of vaccination and natural immunity will protect many of us 疫苗接種和自然免疫的結合將保護我們許多人」,pyjamas(睡衣褲)詞條下的「One in 11 Britons have admitted wearing pyjamas while taking video call while on lockdown 封鎖期間,每11個英國人中就有一人承認自己穿著睡衣打視頻電話」。

《漢英新冠詞典》內頁

《漢英新冠詞典》是《英漢新冠詞典》的姊妹篇,以後者為語料基礎,收詞共計7683條。所收詞彙涉及疫情相關的高頻詞或詞組,如採集(to collect; to gather)、傳染(to infect; infection)、方艙醫院(mobile/cabin hospital; makeshift hospital)、保持社交距離(to maintain social distancing; to keep physical distancing)等,收錄諸多專業術語,比如:過繼轉移(adoptive transfer)、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咽拭子(throat swab)等。本詞典也記錄了一些新的漢語表達,像支持性照顧(supportive care)、直播帶貨(influencer marketing)、無接觸配送(contactless delivery)等等。同《英漢新冠詞典》一樣,本詞典的例證也富有知識性和可讀性,提供地道的英譯,例如:蛋白質(protein)詞條下的「蛋白質是產生抗體的重要部分 Protei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推廣(to publicize)詞條下的「推廣分時段就餐 to allow people to dine at staggered times」。

《英漢新冠詞典》是編者首次嘗試以電子書形式出版的作品,於今年5月由復旦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在網絡上推出。《漢英新冠詞典》也在今年11月付梓成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兩本「新冠詞典」出版|英漢新冠詞典|詞條|詞表|翻譯_網易訂閱
    2020年初開始席捲全球,《英漢新冠詞典》(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Terms Related to COVID-19)和《漢英新冠詞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erms Related to COVID-19)便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的背景下編纂而成。
  • ...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復旦大學張文宏團隊出版一系列防控科普圖書
    該系列通過以公益和銷售相結合的方式,累計發行量逾百萬冊,其中部分書籍翻譯成近20種語言向海外發行。系列圖書對新冠病毒的起源、疫情態勢、發展方向、防疫措施、臨床治療方案進行了詳細的解惑釋疑,穩定了民心、消解了恐慌,在全民抗疫的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實際應用效果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張文宏及其團隊運營的平臺「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也成為回應人民需求、傳播正確健康知識的最大陣地。
  • 字典中的2020:「新冠」相關詞彙成年度最熱詞
    《漢英新冠詞典》付梓成書。這一詞典與復旦大學出版社5月出版的《英漢新冠詞典》是姊妹篇,以《英漢新冠詞典》為語料基礎,兩本詞典都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編纂而成的。  《漢英新冠詞典》共計收詞7683條。
  • 新冠病毒讓牛津英語詞典提前更新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編譯全球新冠感染病例已經突破200萬例。從經濟到社會層面,這場疫情給世界帶來的長久影響還難以準確評估,但幾個月來,「新冠」已經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據《衛報》報導,4月,英語權威詞典《牛津英語詞典》專門修訂了Covid-19和與該流行病有關的詞條,將WFH (「work from home」的縮寫,即「居家工作」)、「社交距離」和「自我隔離」等詞彙進行了特別更新,將Covid-19產生的影響納入到《牛津英語詞典》對英語語言的最終記錄中去。
  • 中國留基會《全球抗疫英雄譜》電子書向社會發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給世界公共衛生事業帶來巨大挑戰。面對這場全人類的共同危機,各國迅速採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切斷疫情傳播,打好疫情防控的全球戰爭。2020年3月30日,基金會開設「全球抗疫英雄譜――奮戰在國際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一線的醫護人員」欄目,通過編輯、翻譯國際媒體刊發的人物報導稿件,以官網官微為輿論主陣地,積極宣傳疫情期間全球醫護人員的英雄事跡,傳遞國際合作抗疫的正能量。
  • 牛津英語詞典增加與新冠病毒相關詞條
    全球新冠感染病例已經突破200萬例。從經濟到社會層面,這場疫情給世界帶來的長久影響還難以準確評估,但幾個月來,「新冠」已經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牛津英語詞典》網頁版上的「Covid-19」詞條Covid-19正是這樣的一個詞,它因此被添加為《牛津英語詞典》的一個新條目。在《牛津英語詞典》中,Covid-19被描述為「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人類急性呼吸系統疾病,能夠產生嚴重症狀和死亡,對老年人和其他有潛在健康狀況的人影響尤甚」。
  • 新冠病毒如何改變了《牛津英語詞典》?
    今年4月,《牛津英語詞典》的編輯做了件不尋常的事情。在過去的20年中,他們每季度發布一次更新,以收錄新的單詞和其含義。這些更新通常在3月、6月、9月和12月發布。然而,在今年春末以及7月,該詞典的編輯發布了特別更新,以記錄新冠疫情對英語的影響。
  • 570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圖書選題分析(上)
    本文選取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6日時間段,對各類出版機構、網絡售書平臺、版本資料庫進行檢索,篩選出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相關的圖書選題,除去在線網絡版、知識服務平臺自主出版、有聲讀物出版、網絡文學出版等的相關形式,只保留了正式申請出版圖書(即得到了標準的書號ISBN和在版編目號CIP的圖書,包括紙質版和電子版)的選題,共計570種。
  • 國際述評: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抗擊新冠肺炎)國際述評: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6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又遇關鍵節點。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10月14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超過3800萬例,死亡病例超108萬人,造成嚴重的人類公共衛生災難,且病毒仍在快速蔓延擴散。世衛組織警告稱,若沒有國際共同行動,新冠疫情的死亡案例很可能超過200萬。非洲、拉美、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新的重災區,因公共衛生投入長期不足,多數民眾難以獲得正規醫療服務,疫情或成加速上升之勢。
  • 華中科大黎巴嫩博士生出版「武漢抗疫」紀實,向世界傳遞他眼中的中國力量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0日訊 「謹以此書獻給:新冠肺炎疫情的所有受害者,受到新冠病毒和種族主義病毒影響的每個人,每一位真相的守護者,全體武漢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堅持與之鬥爭的人民。」隨後的幾天,楊航發現海外社交平臺上有針對武漢的謠言,以及有關新冠病毒的虛假數據。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武漢的真實現狀,他決定利用自己的臉書(Facebook)帳號發帖陳述他所看到的現實,並結合他在武漢了解到的最新信息來提高大眾對新冠病毒的認識。
  • 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首推 助力全球抗疫
    近日,由贛州市工信局、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組委會指導,星布斯科技集團主辦的星布斯——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全球首推暨慈善捐款發布會在中國贛州舉行。發布會上中國「負氧離子之父」李青山發表了致辭,李青山就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的科研成果和納米生物材料與中草藥、納米技術等如何融合進行了相關的科研成果分享,以及對融合後的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採用什麼樣的物理功能殺死各種病毒進行講解
  • 世界抗疫之戰的啟示——寫在2020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2020萬之際
    世界抗疫之戰的啟示——寫在2020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2020萬之際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世界抗疫之戰的啟示——寫在2020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2020萬之際新華社記者孫萍 包爾文2020年8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
  • 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全球大流行?
    我們認為,在這3~4周防控初期的『誤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眾甚至是醫務工作者的警覺和防護意識,進而加大了後階段疫情防控的難度」。美國CDC可在這次抗疫中表現也並不理想;美國有關人士和媒體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紛紛指責CDC拖延了對新冠病毒的檢測,認為CDC的錯誤使美國失去了最寶貴的6周時間。
  • 《人類簡史》作者: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疫情的關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本著公開、透明和負責任的態度,積極與各國開展合作,主動分享信息和防控經驗,並向他國提供幫助,包括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情況,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與世界各國分享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等信息,派出多個抗疫醫療專家組奔赴疫情較嚴重的國家等。「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知識對其他國家而言是極為寶貴的。」赫拉利對中國的做法予以高度評價。
  • 榜樣的力量#萬博思圖新冠全球疫情地圖
    在整個疫情可視化項目期間,萬博思圖深刻地了解了疫情數據呈現的邏輯,積累了豐富的疫情數據可視化經驗,為新冠全球疫情地圖的上線做了鋪墊。 為了追蹤全球疫情演變,同時幫助國內做好國際人口流動管控,萬博思圖再次緊急上線新冠全球3D數據地圖疫情,以強大的系統交互、酷炫的視覺體驗,實現對全球疫情的可視化追蹤呈現。
  •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科學界對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免疫狀況仍有不少未知,建議民眾繼續重視防疫。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極抗疫以實現「群體免疫」的策略行不通。【全球發現5例】報告研究的病例是一名25歲的美國男性患者,來自內華達州沃肖縣,48天內感染兩種不同新冠病毒毒株。
  • 6000萬人感染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病毒卻在加速……
    不到20天時間,全球又新增1000萬新冠確診病例。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6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達60037735例,死亡1414513人。  距離2020年結束僅剩30多天,隨著多國將疫苗接種計劃提上日程,人們能否在新的一年,告別「疫」樣世界,看到未來的希望?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過6000萬例。
  • 德國科學家:全球99.5%新冠感染源來自義大利北部,而非中國武漢
    並且,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造成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源頭並非來自於武漢,而是來自於其他國家。據義大利媒體《共和報》11月28日的報導,德國著名病毒學家亞歷山大·凱庫勒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正在傳播的新冠病毒中,99.5%可追溯到一種來自於義大利北部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