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高考數學考試已落下帷幕,對於數學試題的難度及其他維度備受師生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周南梅溪湖中學特色建設中心副主任、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劉谷黃第一時間對2020年全國高考數學理科試卷(卷一),即湖南理科考生的答卷進行了分析,表達了自己的幾點思考,具體如下:
一、命題嚴格遵循了《考試大綱》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命題體現高考考綱修改的基本原則:「堅持整體穩定,推進改革創新,優化考試內容,著為提高質量,提前謀篇布局,體現素養導向」中,並將「整體穩定」放在首位。今年的高考數學命題整體布局確實是如此的。注重對數學核心素養的考查,體現素養導向。整套試題考點比較常規,難度有所降低,題型分布回歸常態。
數列求和(第17題數列考查了等差中項性質及等比基本量計算;第二問考查錯位相減法求和;),三角變形求值(7 題、9 題,甚至16、22題),立體幾何(10、16 題及第18 題立體幾何第 1 問,線面垂直證明,條件較多,若用幾何法,較為複雜。而用向量法則相對簡單;第 2 問求二面角,建系便可解答)的線面垂直與二面角大小的求解以及與球有關的問題等,仍然是知識考查的熱點。
圓錐曲線中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係,求離心率,過定點的幾何特徵以及最值問題(4 題、11 題、15 題和第20題圓錐曲線,第1問考查直接法求軌跡方程,第2問考查直線過定點問題,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求較高,但可由特殊到一般,先猜後證);第19題概率相對往年題號有所前移,題目材料新穎,但整體知識考查相對單一,側重考查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建議用列舉法輔助;利用導數求解函數的單調性與帶參數的不等式的問題(第 21 題導數回歸壓軸,第 1問求單調區間,導函數為超越方程,猜根簡單,但需嚴謹證明;第 2問含參函數恆成立問題,參變分離思想簡單,計算能力要求較高,但本題是以指數函數作為命題背景,構造法則會使得計算過程變得簡單,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仍然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 2020年全國 I 卷在平淡的表面下深藏兇機,暗顯探索能力,想拿高分並不容易。總體看來,解答題依然重點考查三角函數(今年大題淡化了,但相關題目不少)、立體幾何、數列、概率統計、圓錐曲線、導數、極坐標與參數方程、不等式等主幹內容。
二、試題穩中有變,由淺入深顯基礎,平而不凡顯素養
縱觀 2020 年全國 I 卷,試題的題型風格與 2019 年有較大差別,與 2018 年的相似,重點考查雙基內容,突出主幹知識和重點內容的考查。但與 2019 年全國 I 卷相比,整體難度基本持平,其中選填整體難度降低,大題難度跟去年較為相近,但難點分布與去年相比有較大差異。注重考查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第 12 題考查的是函數與不等式,需要構造函數並結合函數的單調性,要求考生有較高的函數與方程的核心素養;第 16 題考查的是解三角形,題目不難,但考生比較難還原圖形中的邊長信息,考查考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閱讀能力(3,19 等題的審題)。如對數列的考查,今年的第 17 大題相對去年的第 9 題與第 14 題及 21 大題,題目量明顯減少,相對去年的 21 題以概率統計為背景涉及到遞推數列求通項問題,數列的難度也明顯降低了,對大部分同學而言簡直就是送 12 分。
大題的位置安排和去年不同,恢復到中學數學考試命題的基本習慣的軌道來了。
三、試題進一步向新教材新高考靠攏
2019年高考後,數學傳統題三視圖、線性規劃沒有出現在試卷中,可以理解為新教材刪除的內容,或將在高考試卷中消失。
2019年的第8題是程序框圖,在今年也沒有了,體現了試題進一步向新教材新高考靠攏。但 2020 年出現了線性規劃題(13 題),線性規劃 2019 年沒有題目,新教材也不作要求,今年有關線性規劃內容的試題再次回到試卷中來,是否意味著線性規劃將重回新教材?另外,文理同題率增大,為新高考數學不分文理作準備,文科數學當然也會進一步向理科數學靠攏。
四、強調數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同時增強數學文化浸潤,試題注意吸收世界數學文化的精華,引導學生熱愛數學文化。2019 年應用題是四道題(4,6,15,21 題),2020 年是三道題(3,5,19 題),今年題量減少,難度也降低。我的理解是,去年文理第 4 題均以著名的「斷臂維納斯」雕像為例,但第 4 題的位置非常突兀,顛覆了傳統上前 5 道甚至前 8 道題直接送分的習慣。同時 21 題不僅難,而且試題位置也變了。從另一方面理解,旨在考查考生靈活應變的能力和主動調整適應的能力,為新的高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動態模式,有助於破解僵化的應試教育。但有些教育慣性不是一次考試能夠改變的,所以今年稍微降點溫。
五、試題具有導向與選拔功能
總之,今年的高考數學試題穩步推進,適度發展創新;立足基礎,彰顯人文關懷;著眼能力,通過思維層次的甄別,突出高考的測試與選撥功能(如 12、16、21 等題);在延續主幹知識重點考查的同時兼顧知識面的覆蓋,不偏不難,有效避免「猜題押題」、「題海戰術」;頻現經典、兼顧冷點,體現了命題專家堅持改革與創新的嘗試;關注應用,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從整體角度、系統高度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利於發揮高考的導向與選拔作用。
鑑於 2020 年高考試題特別注重回歸基礎,平穩過渡,在平凡的表面上突出數學素養的考查。新一屆高三學生應加強"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能"即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並加強六大核心素養的培養。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實習生 孫春霞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