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運力僅恢復至全年同期50% 拉美航空業成「重災區」

2020-09-09 看航空

8月,全球民航定期航班的計劃座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雖然從數據看已經比5月的最低值(-69.1%)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但復甦態勢乏力,L型的復甦趨勢已經從7月(-52.2%)起初步顯現。

從地區看,得益於中國內地的航班量增加,亞洲地區運力的恢復可謂是8月的唯一亮點。目前亞洲地區的運力水平已經從今年4月的最低值(-53.9%)恢復至去年同期近七成的水平。拉丁美洲與西太平洋地區(澳大利亞、紐西蘭)最不理想,兩者8月整體運力均僅為去年同期四成左右。

拉丁美洲成為航空業受疫情衝擊最嚴重地區

一直以來,由於各地區航空業對全球行業影響的權重不同,大家的聚焦重點都在亞洲、北美以及歐洲地區。試圖從這些地區的政策變化、行業表現來總結與分析全球的運行態勢。但是,拉丁美洲的個別國家的航空業成為受本次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地區。不僅全地區8月的運力僅為去年同期四成,以厄瓜多、巴拿馬、秘魯、哥倫比亞以及阿根廷為代表的拉美國家,自4月運力降至去年同期一成左右後,在此後4個月的時間內一直處於冰封的狀態,毫無任何復甦的跡象。

阿根廷的運力更是在8月的前三周維持在去年同期的1%,可見,其航空業基本處於全面停擺的狀態。至於其原因,可能與國內的疫情發展、防疫政策以及國家的醫療衛生應對能力相關。但不容忽視的是,如此規模和長時間的航空客運停擺,不僅對於有出行需求的旅客帶來了極大困難,對本土航空業更是災難性的打擊。隨著時間的增加,航司現金流的不斷消耗,本就財務狀況十分脆弱、規模也不大的拉美各國本土航司未來將何去何從,是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最為鬱悶的可能是剛在去年斥資19億美元收購拉美巨頭LATAM 20%股份的達美航空。面對這筆迄今為止航空業最大規模的併購項目,資產巨額減值縮水在所難免。

疫情管控政策與旅客信心仍是影響國際客運的最大因素

疫情期間出於防疫需要,各國都對出入境人員流動提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性行政命令。根據麥吉爾大學航空與空間法中心的全球航空限制管制政策追蹤平臺對150個國家及地區出入境和航空管制措施的匯總來看,目前全球共有71個國家及地區仍在實施完全禁止的出入境管理禁令,完全沒有實施任何管制措施的國家及地區僅有10個。在旅客入境的要求上,更是有105個國家及地區要求入境人員進行指定地點或居家隔離。

對於國際客運來說,在各國解除或放鬆人員防疫措施前,都很難有實質性的旅客運輸量增長。而且目前來看,隨著疫情的變化,各國管控措施也在時刻調整與變化中,極大影響著旅客的出行意願與成本。

從旅客出行安全與信心來看,不確定的傳染因素仍是一大顧慮。近日,歐洲瑞安航空就發生一起旅客在登上飛往義大利航班後,突然得知自己的核酸檢測呈陽性,通知機組緊急處置導致飛機起飛晚點的事件。出於安全因素,各大公司的跨境商務差旅也仍基本處於凍結狀態。因此,低限度與限額制的國際航班安排仍將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常態。

今年第四季度展望

全球疫情暴發初期,航空分析人士基本都以2003年非典事件作為參照模型,從早期預測期待的數月內V字形反彈,到如今,基本都改變為L型趨勢的共識。

在此情形下,預測未來的行業趨勢其實十分困難。同時,也要謹防疫情在今年秋季出現第二波反覆的風險。因此,根據較為謹慎的判斷,至今年底,全球客運可能的趨勢為去年同期-50%與-8%之間浮動。這種謹慎的趨勢也可以從航司對9月的運力安排看出端倪。

6個星期之前,全球航司對9月的計劃座位數安排為8280萬,至8月31日該數據已經變更為4130萬。也就是說,6個星期內,航司就削減了近一半的9月定期航班安排。此外,也需要關注歐盟對航班時刻豁免規定的停止執行,可能造成的非市場性運力對真實數據的影響。

如果歐盟仍堅持採用「使用或放棄」的時刻分配原則(航司如果不能維持使用80%的現有分配時刻,在下一季度將會失去該機場時刻資源),航司可能會在此政策的迫使下,執行所謂的不載客「幽靈航班」來維持自己的機場時刻。但這樣的數據卻非市場需求的真實反映。

9月底,美國聯邦政府對航司的救助計劃也即將到期。從目前發布的裁員以及航班削減計劃來看,這些變動也會對北美市場造成衝擊。聯邦政府是否會有新一輪的航司救助方案,也仍將是本月的一大看點。

由此看,縱觀全球形勢,今年四季度整體行業復甦可能還言之尚早。

相關焦點

  • 全球運力僅恢復至全年同期50%,拉美航空業成「重災區」
    Andy Xiong/文8月全球運力僅恢復至全年同期目前亞洲地區的運力水平已經從今年4月的最低值(-53.9%)恢復至去年同期近七成的水平。拉丁美洲與西太平洋地區(澳大利亞、紐西蘭)最不理想,兩者8月整體運力均僅為去年同期四成左右
  • 8月中國航班恢復最快 但全球航空市場復甦不如預期Q4依舊嚴峻
    從各個地區數值看,得益於中國內地的航班量相對恢復最快,亞洲整體地區運力的恢復相對更高,目前亞洲地區的運力水平已從今年4月的最低谷的-53.9%,恢復至去年同期68%左右。此外拉丁美洲與西南太平洋兩大地區航班恢復最慢,8月整體運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8.6%和62.5%。
  • 全球航空業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四年
    目前,中國民航恢復步伐處於全球前列,未來幾個月,中國民航的國內航班量和運輸量有望達到甚至超越2019年的水平。但在各國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航空業的復甦仍較為艱難。疫情影響之下,IATA估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經濟損失將達840億美元,預計2020年營收為4190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一半,而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 南航9月載客量恢復至去年同期逾八成,客座率為77.6%
    9月,南方航空客運運力投入同比下降23.67%,旅客周轉量同比下降27.53%。隨著疫情防控態勢的進一步趨於穩定,南方航空9月的載客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逾八成,達1118.56萬人。9月,南方航空國內客運運力投入同比上升6.55%,地區、國際的客運運力投入分別同比下降92.25%和89.88%;國內旅客周轉量同比上升1.63%,地區、國際的旅客周轉量分別同比下降96.18%、92.72%;國內載客量同比上升2.51%至1109.68萬人,地區、國際的載客量分別同比下降95.04%和95.21%;客座率為77.6%,同比下降4.1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地區、國際分別同比下降
  • 終止業務,賣油條,搞貨運,全球航空業或裁員1半
    於是,這也催生出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的「花式自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泰國航空「賣油條自救」泰國航空公司代理總裁昌辛10月1日驕傲地宣布,最近他們公司拓展了在街頭賣早餐油條的業務,每天收入至少40萬至50一方面,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使得貨物運輸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航班削減導致運力下降,運費飆升。航空業將此視為良機,紛紛採取對策加大運力,以便將貨物運輸培養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美國聯合航空公司8月宣布其貨運航班班次已經增加至5000個。該公司第二季度的貨運收入同比增長36%,達到4.02億美元。美國航空公司時隔35年重新開啟貨運專班。
  • 全球航空業以貨運求生存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參考消息》22日刊登源自日本《富士產經商報》的報導《全球航空業以貨運求生存》。報導摘要如下:新冠疫情的蔓延導致旅行需求「蒸發」殆盡,在這樣的背景下,航空業界正在竭力通過發展貨物運輸求生存。一方面,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使得貨物運輸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航班削減導致運力下降,運費飆升。
  • 4600萬人或失業,全球航空業花式自救:泰航賣「油條配紫薯羹」月入千萬,將開放加盟……
    ,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共計8800萬個工作崗位中,近4600萬個可能會因為疫情被削減,也就是說,與航空業相關的失業人數將超過全行業就業人數的一半。全球航空業開展花式自救以貨運求生存航空業界正在竭力通過發展貨物運輸求生存。一方面,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使得貨物運輸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航班削減導致運力下降,運費飆升。航空業將此視為良機,紛紛採取對策加大運力,以便將貨物運輸培養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美國聯合航空公司8月宣布其貨運航班班次已經增加至5000個。
  • 國泰9月載客量同比銳減98.1% 預計2021年客運運力低於疫情前的50%
    由於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香港及多個巿場實施旅遊限制及檢疫措施,集團月內因應需求疲弱而繼續大幅削減運力。國泰航空與國泰港龍在九月份合共載客四萬七千零六十一人次,較2019年同月下跌98.1%,收入乘客千米數按年減少97%。乘客運載率下跌48.8個百分點至24.9%,以可用座位千米數計算的運力則下跌91%。
  • 日本亞航突然宣布全面停飛,疫情造成航空業崩潰在持續
    一方面,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使得貨物運輸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航班削減導致運力下降,運費飆升。航空業將此視為良機,紛紛採取對策加大運力,以便將貨物運輸培養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美國聯合航空公司8月宣布其貨運航班班次已經增加至5000個。該公司第二季度的貨運收入同比增長36%,達到4.02億美元。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 8月全球航空市場復甦不給力,中國航班恢復最快
    8月,全球航空市場復甦不如預期,中國航班恢復最快,拉丁美洲與西南太平洋兩大地區航班恢復最慢。 8月,國內外多家航空公司披露2020年上半年財報,全球航空業遭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重創。僅今年上半年,光美國航空、美聯航、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四家美國航司的虧損就合計高達148億美元。
  • 全球航空運力突破6000萬大關,今年的峰值已來?
    OAG數據顯示,上周全球航空周運力突破了6000萬大關,儘管這個數字不一定非常令人振奮但我們可能忽略的是,上周全球運力有可能已經達到了2020年疫情以來的最高值。本周的運力比這個數字略低,儘管全球各地的航空運力仍會有小幅增長,但同時在其他一些地區的限制政策會令運力下降。
  • 全球疫情成就中國!南航登頂!全球運力前十航司中國佔三席
    全球計劃運力前十航司中國佔三席10月30日消息,據OAG數據,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這一周,中國南方航空的計劃運力已經超越美國達美航空和美國航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中國國內航空市場相對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南航把握先機,在全球航空業低迷的時候佔據了榜首位置。在全球其他主要航空公司大幅削減運營運力的同時,南航卻幾乎成功地恢復了它在疫情前的水平。
  • 石家莊機場恢復「石家莊-十堰-長沙」航線日航班量恢復至去年同期8成
    8成。河北機場集團供圖長城網石家莊訊(記者袁月 通訊員張燁)為方便廣大旅客暑運出行,8月6日起,石家莊機場將恢復「石家莊-十堰-長沙」航線。截至7月底,石家莊機場日航班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成。據了解,石家莊-十堰-長沙航線是國內疫情防控穩定後石家莊機場恢復的首條至湖北省的航線。該航線由北部灣航空公司執飛,機型為E190,班期為每周二、四、六,航班號GX8838/GX8837。具體航班時刻為:8:35從長沙起飛,10:20到達十堰;11:00從十堰起飛,12:50到達石家莊。
  • OAG中國公司副總裁張韶暉:今年全球運力將同比下降54%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11月14日,2020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期間,全球航空旅行數據及行業分析提供者OAG中國公司副總裁張韶暉在會上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重創,航空業也受到嚴重衝擊。截至目前,全球運力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2.75億個座位,OAG預計到年底全球運力將同比下降54%。
  • 哈機場客貨運量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
    據統計,今年暑運哈機場客貨運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左右。暑運以來,哈機場搶抓國內跨省旅遊恢復機遇,精準發力「內循環」市場,積極協調各航空公司增加運力、恢復航線航班,其中哈爾濱至北京平均每天達到18班、哈爾濱至上海平均每天達到22班、哈爾濱至廣州平均每天達到9班、哈爾濱至深圳平均每天達到10班等,機場還開通了哈爾濱往返建三江、加格達奇、滿洲裡等航線。
  • 全球航空業展開「花式自救」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資料圖片後疫情時代,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達美航空執行長埃德·巴斯蒂安(EdBastian)表示,達美每月約消耗7.5億美元現金,而今年的客運量僅為去年同期的30%,一系列融資行為將提高達美航空的流動性。當地時間9月15日,歐洲航空協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歐洲空中導航安全局和國際機場協會歐洲分會等組織在一場視頻研討會中呼籲,歐盟國家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旅行限制措施上應更為一致,以恢復乘客對航空旅行的信心。
  • 別看現在鬧得歡,猜一猜印度航空業能否迅速復甦?
    前段時間,印度的航空業復甦乏力,國內運力增長緩慢,國際航班也「百廢待興」。儘管印度的病例數急劇增加,但客運量仍在繼續增長周日,有超過149,000名乘客搭乘飛機,客運量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的50%。這主要是由於全球邊境關閉以及國際航班的潛在風險。但是,印度也禁止了所有預定的國際航班,僅運行著少數遣返航班。
  • 國際航協:疫情將導致全球航空業全年損失4190億美元 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水平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倪浩】 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為全球航空業造成史無前例的打擊。按國際航協的預測,2024年全球航空業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因為疫情有效控制,中國則早於這一時點實現恢復。國際航協駐中國首席代表、北亞地區副總裁馬濤在8日上午的峰會上發言時介紹說,全球從事交通運輸的飛機利用率迅速下降,在2020年4月谷底時,有18000多架飛機在「曬太陽」,6月份經過緩慢回升後,這一數據仍然維持在1萬架左右。
  • 「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劉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多家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降薪潮、裁員潮正暗流湧動。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