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協:疫情將導致全球航空業全年損失4190億美元 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水平

2020-09-09 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倪浩】 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為全球航空業造成史無前例的打擊。9月8日上午,《環球時報》記者從2020年服貿會「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了解到,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的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而全球的航空公司們損失的利潤也將達到843億美元;另外,全球將有3200個跟航空相關的崗位將被裁掉,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

按國際航協的預測,2024年全球航空業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因為疫情有效控制,中國則早於這一時點實現恢復。

國際航協駐中國首席代表、北亞地區副總裁馬濤在8日上午的峰會上發言時介紹說,全球從事交通運輸的飛機利用率迅速下降,在2020年4月谷底時,有18000多架飛機在「曬太陽」,6月份經過緩慢回升後,這一數據仍然維持在1萬架左右。

馬濤介紹說,過去20年間國際上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對全球航空業造成重大影響。其中2001年的「911事件」使全球航空業下降了20%,2003年非典下降了12%,2008年金融危機同樣下降12%。但疫情以來,2020年4月全球航客運需求下降了94%,到達了谷底。馬濤表示,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15年MERS疫情,都是地區性和短期的,全球其他地區並未受到疫情的影響。因此疫情危機過後,市場迅即出現V形反彈。但此次疫情,航空市場的恢復情勢變得非常複雜。

目前全球民航客座率仍處於史上最低水平,據馬濤的數據,7月全球民航客座率為57.9%,而去年同期是85%。與去年7月相比,非洲的民航客座率只恢復至去年同期的30%,中國在6月份則恢復到了74%。美國的數據更為慘烈,國內市場客座率只有20%,同比下降了80%。

馬濤表示,2020年以來的疫情,對全球航空業的打擊前所未有,史無前例。

對於航空業的恢復,馬濤認為目前仍然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是各國出入境政策,因為目前全球出入境限制措施仍沒有大幅度放鬆;第二個限制因素是各國的隔離政策,在實際操作中使得航班數量驟減;第三個限制是乘客信心的下降。根據國際航協的調查,4月份有60%的旅客表示願意在疫情結束後兩個月開啟旅行,然而6月份這一數據下降到了40%。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在今年年底之前沒有乘飛機旅行的計劃。

但馬濤強調說,「雖然全球航空目前仍處於困境當中,但希望就在眼前。因為世界需要我們,航空必將再次重新起航。」

相關焦點

  • 國際航協: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 一文看懂我國航空業現狀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為全球航空業造成史無前例的打擊。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的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而全球的航空公司們損失的利潤也將達到843億美元;另外,全球將有3200個跟航空相關的崗位將被裁掉,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
  • 旅遊業巨虧3000億美元,重創之下航空業何時才能復甦?
    早在今年3月24日的預測中,航空運輸協會(IATA)就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收入損失將達到2520億美元。在4月14日的預測中,損失則上升至3140億美元,2020年客運總收入將比2019年下降55%。
  • 國際航協:預計航空客運量最快在2024年能夠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北京商報訊(記者 肖瑋)11月25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以下簡稱「國際航協」)預測,雖然行業在2021年的業績將比2020年有所改善,但復甦之路仍將漫長而艱難,預計全球航空客運量最快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2021年航空客運量有望增至28億人次,比2020年增加10億人次,但仍比2019年少17億人次。此外,國際航協坦言,航空業復甦還面臨不小挑戰。
  • 全球航空業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四年
    目前,中國民航恢復步伐處於全球前列,未來幾個月,中國民航的國內航班量和運輸量有望達到甚至超越2019年的水平。但在各國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航空業的復甦仍較為艱難。疫情影響之下,IATA估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經濟損失將達840億美元,預計2020年營收為4190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一半,而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 國際航協再發預警,全球航司「花式自救」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下稱「國際航協」)最新的報告再次下調了2020年的客運量預期,稱隨著北半球夏季旅遊季慘澹收場,復甦比預期要慢,預計2020年全年客運量同比2019年下降66%(此前預計下降63%)。國際航協同時預測,2020年下半年,遭受新冠疫情重創的航空業預計將再消耗770億美元現金,由於新冠疫情令全球旅行幾乎陷入停頓,二季度航空公司已經消耗了510億美元現金。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 航空客運量最早有望2024年恢復
    新華社/美聯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楊舒怡)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說,新冠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將持續多年,全球航空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有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共同社16日援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會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的話報導,該協會預計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人數減少55%。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最新預測比今年早些時候更為悲觀。
  • 空港關注:航空客運量最早有望2024年恢復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說,新冠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將持續多年,全球航空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有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共同社16日援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會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的話報導,該協會預計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人數減少55%。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最新預測比今年早些時候更為悲觀。
  • 悲慘的全球航空業:年內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
    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停止運營的航空公司為46家,2018年為56家。儘管各國政府已經積極出臺救助政策以防止航空公司破產,但慘澹的航空業仍未見好轉,年初至今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而未來將出現更多公司倒閉。
  • 全球航空相關產業近4600萬人有失業風險,2024年或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近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航空運輸行動組織」發表報告顯示,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共計8800萬個工作崗位中,近4600萬個可能會因為疫情被削減,也就是說,與航空業相關的失業人數將超過全行業就業人數的一半。而業內人士預計,航空相關產業要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要到2024年。
  • 國際航協:旅客行程前病毒檢測措施應全球通用
    中國民航網訊:9月24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呼籲讓所有國際旅客在行程前接受快速準確、經濟易用、規模化與系統化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作為隔離措施的替代方案,重啟全球航空連通。國際航協將通過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當地衛生組織迅速實施這一解決方案。國際航空旅行比2019年下降了92%。
  • 「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劉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多家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降薪潮、裁員潮正暗流湧動。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航空運輸協會:航空風暴還未結束,航空旅行2024年才能恢復正常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旅遊行業已經進入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潮,就在7月28日的時候國際航協發聲,表示全球航空業面臨的風暴目前還沒有結束,航空旅遊2024年才能恢復正常。從這個數字中就能看出疫情對航空運輸業有多大的影響。大多人應該只知道疫情對航空的影響,但絕對沒有想到會影響那麼大,不僅僅是在這一年中,未來的幾年可能都不會太好。
  • 航空業大災年
    2020年,反轉版的故事正在上演,迎來末日的主角變成了飛機。全球近3萬架民航飛機,被現實剝去了主角光環,直到「末日」來臨,都沒能帶著航空業逃出生天。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8800多萬個工作崗位中,近4600萬個將被削減。也就是說,在今年一年中,航空業的失業人數將超過全行業從業人數的一半。
  • 全球航空業出現復甦跡象,全球航司各顯神通
    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該公司表示,隨著招聘暫停,自然減員和自願離職計劃的採用,受影響的潛在員工人數將在新加坡和海外站點減少到約2400人。國際航協駐中國首席代表馬濤曾對媒體表示,世界各地有多家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航空業的出行需求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新冠肺炎大流行給航空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預計淨虧損1185億美元
    當地時間24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對2020年和2021年全球航空運輸業的業績進行修訂。國際航協預測行業嚴重虧損將持續到2021年。根據航協的最新數據,預計2020年淨虧損1185億美元,超過6月份預測結果,預計2021年淨虧損為387億美元。國際航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在2020年對航空業生存發起了挑戰。
  • 國際航協:航空公司無力削減更大成本保就業
    中國民航網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最新分析報告顯示,航空運輸業已無力通過大幅削減成本來支持急劇的現金消耗,避免破產並在2021年保住工作崗位。國際航協再次敦促政府採取救助措施,維持航空公司的財務狀況和避免大規模裁員。國際航協同時還呼籲在飛行前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開放邊境並確保旅行而無需隔離。
  • 全球航空業展開「花式自救」
    2024年才能恢復?目前,全球航空業已有回暖之勢。9月15日,中國民航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全行業的8月運行數據:8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5.4億噸公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4%,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553.9萬人次,接近去年同期的3/4。其中,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加快恢復,本月共完成4535.1萬人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 國際航協推全球版「綠碼」,能否重振洲際航空旅行?
    更令行業感到希望渺茫的問題在於,至少在有效的疫苗廣泛投向市場之前,各國仍然將嚴格的出入境管控措施作為一種主要的防控疫情手段,這也進一步澆滅了航企希望國際航空旅行業務能夠儘快恢復的希望。作為佔據了全球超過八成航空旅行市場航空公司的行業性組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下稱「IATA」)自疫情以來一直在為行業的救助與復甦提供方案並遊說各國行業監管機構施加影響。
  • 澳洲航空血虧近100億 2020民用航空業發展現狀
    日前,澳大利亞最大的航空公司澳洲航空(Qantas)宣布2020財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公司損失19.6億澳元(約合98.53億元人民幣),而上一財年澳航實現盈利8.4億澳元(約合42.1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