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大災年

2020-10-07 格隆匯

在災難電影《2012》中,瑪雅預言兌現,世界末日降臨。

像所有災難電影的主角一樣,《2012》的主角在高樓盡毀、地面塌陷的最後關頭,跳上了飛機,逃出生天。

2020年,反轉版的故事正在上演,迎來末日的主角變成了飛機。

全球近3萬架民航飛機,被現實剝去了主角光環,直到「末日」來臨,都沒能帶著航空業逃出生天。

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8800多萬個工作崗位中,近4600萬個將被削減。也就是說,在今年一年中,航空業的失業人數將超過全行業從業人數的一半

不飛虧錢,飛也虧錢

航空業的兩大特點,直接導致可能對其他行業來說是重創的「停工」,對它來說是「末日」。

首先,航空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飛機停工不飛了,但是飛機租金、折舊、停場費等固定成本的產生卻是根本停不下來。

同時,航空市場本來就是依賴規模經濟且薄利的行業,淡季中逢飛必虧本來就是常態。

這樣聽起來,規模越大、飛機越多的公司,停飛就會越虧。但其實不然,因為停工可以說是對航空公司平時成本控制的一場大考。

國內航司中,春秋、華夏等廉價航空在上半年顯示出了良好的業績韌性。國內三大航的銷售費用率都在6%左右,而春秋航空只有1.8%,華夏航空為4%;三大航的財務費用最低的是8.8%,華夏航空這一數據為5%,春秋航空僅為2.2%。

但廉價航空低成本的運營模式也不是疫情下的免死金牌,疫情中第一個倒下的航空公司就是英國的廉價航空Flybe。

不過,成本控制的再好的航司,在疫情中也只能是虧損的比別人少一點而已。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失去超過4190億美元的收入,產生843億美元的虧損

以這個數據計算,全球航空公司不管飛不飛,每天都要燒掉2.3億美元。據預測,2020年全年的客運量大概只有去年的一半,約22億人次,也就是每運載一個旅客,還要虧37.5美元

另一方面,航空業還是資產負債率較高的行業之一

航空公司都是不折不扣的「機奴」,靠定期抵押貸款維持運營。一旦停飛,回款就停了。在國際航空協會的調查中,75%受調查的公司靠當下的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花式自救

停薪、裁員是航空公司在停工的情況下止虧的唯一方法。

4月,英國航空母公司IAG警告稱,可能會在英國航空裁員超過1.2萬人;5月,阿聯航空宣布裁員30%(3萬人)的計劃,並要求大部分員工減薪。6 月,法國航空宣布將在2022年底以前裁員8千-1萬人;澳洲航空宣布至少裁員6000人。截至9月底,美國四家最大航空公司的總失業人數已達15萬人。

發現裁員不過也只是坐以待斃的航空業展開了花式自救。

首先是降價。這是在出行已經基本恢復正常的國內,航空公司普遍採取的辦法。

即便是在國慶長假中,北京-三亞、上海-廈門等熱門航線,機票賣的都比高鐵便宜。長假結束後的10月中旬開始,這些航線的價格甚至只有高鐵二等座價格的一半

(上海-廈門飛機票價)

(上海-廈門高鐵票價)

如果降價還不夠吸引人,那就讓旅客「隨心飛」

疫情之前,航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差旅出行,這些旅客的特點是價格不敏感而時間敏感。但疫情使市場需求出現了反轉,時間不敏感而價格敏感的散客開始成為了出行的主力。

航空公司抓住這個時機,紛紛推出了「隨心飛」產品,定價基本在3000元左右。

雖然在兌換上有諸多不同的限制使得這類產品在網上遭到的吐槽不斷,但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這類產品真的只是航司想讓飛機飛起來,座位儘量別空著的下策,毫無羊毛可薅。

以最先吃螃蟹的東航為例,售價3322元的「隨心飛」為東航帶來了超過3億元的現金收入,但和上半年超過85億元的虧損比起來,實在是杯水車薪。

而其他在網絡上瘋傳的「花式自救」,主要都是集中在發展餐飲副業

比如四川航空推出家用火鍋套餐,有鍋有菜有桌布有油碟,包郵到家;廈門航空面向沒有食堂的地方企業推出了企業團餐定製。

國際上,泰國航空在10月1日宣布,開始在街頭賣油條,預計每天收入在40萬-50泰銖(8.8萬-10.8萬人民幣左右),月銷售額大概可以達到1000萬泰銖。

而多年來財務管理不善,又被新冠重創的泰國航空,目前總負債大概是3322億泰銖。

比起自救,我更願意稱之為娛樂大眾。

而真正硬核的自救還要當屬直接客運轉貨運的航司們。

美國航空公司時隔35年重新開啟了貨運專班。9月飛往拉美、歐洲、亞洲32個城市的貨運航班超過1000個,主要由波音777和787等寬體機型執飛。

山東航空直接把三架可以載客168人的客機座椅拆掉,改裝成了載重20噸的貨機。既然沒人坐,乾脆不運人了。

4月上旬,阿聯航空的貨機航線僅覆蓋50個城市,5月中旬增加到了75個城市,到了7月更是擴大到了100個城市。

政府不是千手觀音

自救的想法是豐滿的,航空業無法自救的現實是骨感的。

雖然由於航空業與小到短途旅遊、大到跨國生意都息息相關,遭遇危機,政府必然是要出手相助的。但是當整個行業的每家公司都對政府哭窮,政府也哭了。

最先倒下的英國廉價航空Flybe曾以它運營著英國近五分之二的國內航班,絕對不能倒下,來「威脅」英國政府。可政府承諾的1億英鎊貸款,最終也沒有兌現。

不管是不是主要原因,英國航空的母公司IAG和瑞安航空極力反對政府援助Flybe,多少成為了殺死Flybe的幫兇。

除了融資、貸款,各國對民航主要採取了政策上的扶助

2月起,中國民航局開始降低國內外航空公司的機場和空管收費標準,航路費、起降費標準降低10%,免收停場過夜費,境內航空公司煤油進銷基準差價降低8%。

41個歐洲管制國及其空中導航服務提供商,將2-5月的11億歐元空中導航服務費繳納時間推遲到了年底或者明年,歐洲其它航空服務商也推遲了類似的終端收費,總計超過1.9億歐元。

不過疫情不止對航空業,對全球經濟都是重創的情況下,各國政府也無暇過多的為航空業分憂

3月底,美國政府的1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就有一份是給航空業的貸款。進入4月以後,政府接連向航空業提供了320億美元的薪資補貼和460億美元貸款。

唏噓的是,聯邦政府在4月發放補助時開出的條件是,航空業在10月1日之前不許裁員。而就在10月1日當天,美國航空CEO宣布,明天開始裁員1.9萬人。

「911」太慢,非典又太快

縱觀全球,由突發事件引發的航空業重創,似乎只有美國的「911」和國內的非典。

「911」事件過後,美國領空關閉了3天,但是在領空恢復開放後,出於對安全性的擔憂和後怕,美國航空旅客用了3年,才回復正常水平。

當時的美國航司為了自救,能做的也只有降價。而美國月均機票價格更是用了6年的時間,才回到「911」之前的水平。

而非典又是另一個極端。

03年4月,由於SARS的爆發,旅客出行需求銳減,而6月底危機解除,7月旅客就全回來了。下半年民航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了20%。在二季度下滑50%的情況下,2003年中國民航業還實現了正向增長。

不過,關閉3天恢復了3年的「911」事件,和疫情解除迅速回歸正軌的非典,都不能成為新冠疫情的指標。

與非典相比,新冠的影響顯然更大更廣,餘威自然不容小覷。與恐襲相比,衛生事件的可控性顯然更高,畢竟各國都在加緊研發新冠疫苗的路上,疫苗研製成功,或者全球長期無新增,無論哪個先來,應該都用不了3年。

業內人士估計,全球航空業恢復正常大概需要2到3年。但是需求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可能到2024年才能實現

畢竟大環境不好,各行各業都要省錢,出於公司內部管理目的,旅行和出差是最有可能被裁減的項目。而僅佔總乘客數10%的商務旅客,對航空公司的機票收入貢獻高達50%以上。

能拯救航空業的似乎只有時間

而對於「躺著」都燒錢的航空業來說,活到疫情過去的那一天,只能算是邁出了艱難復甦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航空業的2019年:我們回不去了
    根據IATA的預計,航空業完全復甦需要2023-2025年。有的人甚至精確地指出,2024年恢復至平均水平。然而,這些討論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影響——即便數據回到2019年,航空業也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也就是說,我們將面臨一個變革之後的航空業。
  • 中國八三年蛇災怎麼回事 83年蛇災是不是真的
    83年蛇災是怎麼回事一直以來蛇都是被咱們人類所懼怕,那長滿鱗片的細長身軀,陰暗之處傳來的「嘶嘶」聲無一不令人膽寒。83年蛇災是怎麼回事不知你發現沒有隻要在網上搜與蛇有關的詞語的時候,在網頁裡總會蹦出一個類似19這樣的連結,但是若是你點擊開來,卻並沒有什麼中國八三年蛇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究竟有沒有犯泛濫成災的蛇災事件?還是說一切關於八三年蛇災的型關信息已經被封鎖起來了呢?
  • 國際航協: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 一文看懂我國航空業現狀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為全球航空業造成史無前例的打擊。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的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而全球的航空公司們損失的利潤也將達到843億美元;另外,全球將有3200個跟航空相關的崗位將被裁掉,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 「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劉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多家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降薪潮、裁員潮正暗流湧動。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聽,航空業的「潮聲」
    新華社發(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供圖)新華社成都11月14日電 題:聽,航空業的「潮聲」!新華社記者丁玫、謝佼、劉昕宇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能聽到一種「潮聲」。中國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的機場生產統計顯示,全球航空業疲軟背景下,雙流機場今年5月以25299起降架次在全球領先,9月、10月在大型機場中率先實現起降架次同比正增長,進入冬春航季日均航班計劃1100架次,同比增長5.1%。這轟鳴就是中國航空業復甦進取的潮聲!潮起,來自經濟和社會活力的牽引。這裡晝夜車水馬龍,人們行色匆匆。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新冠肺炎大流行給航空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當地時間24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對2020年和2021年全球航空運輸業的業績進行修訂。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新冠肺炎大流行給航空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當地時間24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對2020年和2021年全球航空運輸業的業績進行修訂。國際航協預測行業嚴重虧損將持續到2021年。根據航協的最新數據,預計2020年淨虧損1185億美元,超過6月份預測結果,預計2021年淨虧損為387億美元。國際航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在2020年對航空業生存發起了挑戰。
  • 大嶼山困局:港龍停運,國泰大裁員,香港航空業如何飛出陰霾?
    而國泰航空作為香港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自2019年收購香港快運後,在香港航空業的市場份額超過一半,是香港航司中名副其實的「老大」。然而,就在國泰市場份額過半的同一年,香港亂局使香港航空業2019年客運量同比減少4.2%。這還只是香港航空業危機的前奏。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  掌權者不理災情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在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不變。陳布雷說: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李主席(培基,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報災電,說什麼「赤地千裡」,「哀鴻遍地」,「嗷嗷待哺」等等,委員長就罵是謊報濫調,並且嚴令河南的徵實不能緩免。
  • 實用英語口語:「大災有大愛」怎麼說
    三位年輕美麗的妻子每夜輪流享用自己的丈夫……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筆者求助於網絡進行搜索,結果在某網站發現了其他類似譯文,如「大災顯大愛,人間有真情」被翻譯成了Terrible disaster shows large love, full of love on earth.
  • 全球航空業展開「花式自救」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資料圖片後疫情時代,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最近,歐洲各大航空公司就宣布將於10月恢復飛至墨西哥著名旅遊城市坎昆的航班。但不可忽視的是,全球航空業仍面臨重重危機,如航線管制、營收銳減、裁員、合併、破產。對於一些本就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新冠疫情將該問題更加放大,要麼關門,要麼停飛,一些實力較強的航空公司則暫時縮減規模。由於航空旅行未能像預期的那樣迅速從疫情危機中恢復,空客日前就加大了強制裁員的警告力度。
  • 未來5年航空業會是什麼樣?聽聽IAG前CEO怎麼說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3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IAG前執行長Willie Walsh稱,航空業永遠不會回到冠狀病毒爆發前的狀態。本月初退休的Willie Walsh在接受歐洲航空安全管理組織(Eurocontrol)的在線採訪時表示:「(航空業)再也不會回到以前的樣子了。」
  • 疫情下的全球航空業: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從去年12月到現在,如果說要挑選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衝擊最大的行業,那麼旅遊和航空業無疑是最慘的行業,沒有之一。我上一次坐飛機是過年的時候。大年三十的時候從上海飛回老家,但年還沒有過完我就感覺疫情的發展可能遠比想像的要更猛烈,因此改籤了提早回上海的航班,在春節還沒過完的時候就回到了上海。
  • 悲慘的全球航空業:年內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
    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停止運營的航空公司為46家,2018年為56家。儘管各國政府已經積極出臺救助政策以防止航空公司破產,但慘澹的航空業仍未見好轉,年初至今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而未來將出現更多公司倒閉。
  • 「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徵稿通知
    《熱帶氣象學報》專刊徵稿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龍捲是大氣中最猛烈的渦旋,能在短時間內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多發生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影響巨大。如近年來的3個典型案例:2019年遼寧開原龍捲、2016年江蘇鹽城龍捲和2015年廣州佛山龍捲,共導致113人死亡,1162人受傷。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由於尺度小、突發性強 、持續時間短,監測預警仍是世界難題。為推動我國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的相關研究,便於研究人員深入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與熱帶氣象學報共同籌辦擬出版「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 。
  • 目前全球航空業的現狀——慘
    全球的航空公司、機場、旅行社和其他旅遊和航空業組織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艱難生存。全球航空業正處於嚴重危機之中,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恢復。在危機期間,一些航空公司可能會倒閉。其他公司則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的業務,以適應未來的發展。目前,航空公司只能執行最初計劃的一半航班。
  • 內幕故事: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下)
    謝弗教授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和思考航空業及其排放問題。 據謝弗教授稱,1980年至2015年期間,航空業的排放每年增長速率為2.2%。他指出,這並不意外,因為儘管近年來燃油效率大大提升,但選擇搭乘飛機出行的人越來越多。接下來也許還會更多。 隨後,他又提到,同樣在這35年期間,即便飛機每年都在保持少用2%至3%的燃料,但航空運輸的需求卻每年保持著5.4%的增長。
  • 普惠:邁入航空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儘管受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負面影響,市場對航空運輸的需求預計仍將恢復增長,而由航空業產生的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份額也將隨之增加。更具效率的發動機、消耗更少的燃油從而產生更少的碳排放,這些將對確保航空業的未來增長能夠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管理具有關鍵意義。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航空業重建旅客信心是巨大挑戰
    (2020年服貿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航空業重建旅客信心是巨大挑戰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記者 王慶凱)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5日通過視頻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對全球旅遊出行造成嚴重衝擊,進而也導致航空業損失慘重。航空業重建旅客信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