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熱議與「十萬意見」 ——給「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法提建議 |...

2020-12-05 南方周末

甘加環保志願者為牧民發放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日曆,他們希望牧民能意識到保護草原棲息地的重要性。 (受訪者供圖/圖)

2020年春節,43歲的藏族僧人桑傑嘉措,一直忙著準備一份藏語問卷,準備向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的藏族居民徵求意見,他們對野生動物的看法,對於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野保法」)有何意見。

截至2月14日,桑傑嘉措一共收到4078份反饋意見。

這份調查問卷,本是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中心、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多家公益組織、學者團體共同發起,期望了解公眾對野生動物消費、貿易、修法意願的想法。桑傑嘉措所在的甘加環保志願者團隊翻譯製作了藏語版,最終,漢藏雙語的問卷總計收到了101172份。

十萬多份公眾意見令發起者感到意外。過去,「野生動物保護」一直是冷門話題,難以獲得大眾關注。疫情期間,COVID-19病毒與野生動物消費的關聯,將「野生動物保護」這個環保話題推至全民「緊盯」的公共議題。

2020年2月10日,全國人大法工委將修改「野保法」列入全國人大2020年的立法工作計劃。自然之友等十家環境保護團體投身於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中,將公眾建議與自身經驗結合,於2020年2月20日向人大法工委共同提交修法建議。

近兩個月來,多家研究團體、公益團體陸續提交各自修法意見,其中有針鋒相對的觀點,也有彼此支持的意見。公眾基於各自的經驗及立場,前所未有地參與了這場修法討論。

驅趕蝙蝠的公眾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以下簡稱「貓盟」)的發起人宋大昭感到公眾對野生動物的態度變了,過去「不管什麼場合講都沒人聽」。

宋大昭投身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已有十餘年,而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的認識一直都在「初級階段」。

2020年1月20日,鍾南山院士確認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也指出病毒源頭「可能來自於某一野生動物(如竹鼠、獾)」。隨後,新冠病毒的宿主不斷被視為是蝙蝠、穿山甲、果子狸等不同野生動物。

宋大昭感到人們的「恐慌」激發了求知慾,總有人問他「蝙蝠真的是宿主嗎?」「我們做了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

宋大昭意識到這是倡導野生動物保護的機會。2020年1月24日,北京大學教授呂植等19名院士學者聯名呼籲:杜絕野生動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從源頭控制重大公共健康危機。宋大昭轉發倡議,並加入聯署。

那些天,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在忙著「趕蝙蝠」。

當時,上海市各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不斷接到居民報警——家裡來

相關焦點

  • 李彬彬:為了管住吃野味的嘴,《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法刻不容緩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彬彬】 2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透露,擬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增加列入常委會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並加快動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進程。這絕對是今年順應時勢和民心的大事。 隨著這次疫情的爆發,野生動物貿易與公共健康安全的關係第一次被大範圍重視與討論。
  •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防範公共衛生風險成為重要原則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進行審議,並在全國人大網上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和北京農林科學院近日組織召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研討會,法學專家和野生動物保護一線的執法人員以及社會組織就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條款提出了建議。
  • 聯名建議修法禁食野生動物專家:吃啥補啥理念待改變
    (原標題:聯名建議修法禁食野生動物的專家王建平:吃啥補啥理念待改變)
  • ...法師:建議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設立「護生日」、禁止動物表演
    聖輝法師在建議中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將濫捕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安全隱患問題帶入公眾的視野中。因濫食濫用野生動物引發的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進程的重大風險因素之一。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佛教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萬物是相互依存,是「正報」與「依報」的關係,依報隨著正報而轉移。以下為聖輝法師建議全文。
  • 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理念革新與制度重構
    制度框架的重構為確保野生動物保護法真正回歸保護法的功能定位,在修法中應準確把握以下核心問題,以實現立法目的與立法內容的完整統一。第一,明確野生動物分類分級標準,科學制定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對野生動物進行重新定義。
  •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者參與撰寫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建議
    今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公布並公開徵求意見。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學健康與環境科學系肖凌雲博士在內的野生動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交了針對修訂草案的建議。  年初以來,新冠疫情的暴發使得野生動物保護法成為受公眾關注的熱點。新冠肺炎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一般認為病毒來自於蝙蝠。  今年2月,基於風險考慮,國家頒布了食用野生動物禁令,隨後宣布將修訂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 周洪宇代表: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野生動物」概念
    周洪宇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改為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法,大幅充實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章野生動物管理部分的內容。周洪宇認為,具體而言,應從法律名稱、立法宗旨、法律概念、適用範圍、管理範圍、政府職責、制度設計、動物福利、禁止交易、禁食行為、監督、法律責任、法律實施等方面,對《野生動物保護法》進行修改。
  • 葉榲平課題組:《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目的、適用範圍及基本原則
    該觀點認為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適用範圍較為狹窄,建議將《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等相關立法進行系統梳理,整合為《動物保護法》,促進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綜合化和體系化。其二,制定《動物福利法》或《反虐待動物法》。
  • 慄戰書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執法檢查組第一...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記者陳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30日在京主持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慄戰書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的重要指示要求,依法保護野生動物,健全完善法律制度,進一步築牢織密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法治防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慄戰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 Qing聽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 多名公益人士支招
    11月6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邀請北京農林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的專家學者,以及讓候鳥飛等的一線志願者,就此前全國人大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進行研討,收集各方觀點和意見,並將此作為建議稿向有關部門提交。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禁哪些、怎麼禁?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新冠疫情持續至今,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呼聲愈烈。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類在內的陸生野生動物。全國各地禁食野生動物相關立法、修法加速。 究竟哪些動物應該「禁食」,哪些動物還能食用?可食用名單應該制定怎樣的準入門檻?
  • 背後還有野生動物被用於商業牟利、遭虐待的亂象
    一部《野生動物保護法》時隔26年進行較大修訂,最醒目的修訂卻是調整、開放了對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的商業利用,社會公眾長期反感的嚴重虐待野生動物產業竟然有可能通過法律修訂合法化,其結果無疑將進一步推高中國各類畸形的野生動物消費和利用市場,造成社會公眾對我國綠色發展的疑慮和困擾。
  • 梁從誡 汪松呼籲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
    上周,我收到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先生的信,信中寫道:「在全民動員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時刻,許多專家高度懷疑非典病毒源自野生動物。此說雖未經證實,但從常識判斷,其可能性很大。「最近在網上看到香港全國人大代表朱幼麟先生向人大提出立法禁獵禁食野生動物的建議,同時獲知國家林業局和工商總局已通知全國範圍內暫停一切獵捕、出售、收購、運輸、進出口和在市場上擺賣野生動物活體、死體。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
  •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專家建議推出可食用動物白名單
    鑑於全面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還需要一個過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儘快通過一個專門決定十分必要。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前查漏補缺此次通過的決定聚焦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目的就是要在相關法律修改之前,及時、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 保護野生動物:需要合力+執行力
    上位法修訂未完成前,地方就先修訂地方性法規,可能會與上位法衝突。   針對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自然之友等社會公益組織在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提出建議時,提出應建立追溯和標識制度,以動物檢疫標準作為商業性人工繁育許可的前置條件,嚴格監管野生動物交易每一環節。   陳瑞愛代表也持同樣觀點。她建議設立一個正面的野生動物養殖清單,嚴格檢疫手續,允許進入市場,商家在銷售養殖動物時必須明確其為人工飼養,做到合法來源可追溯。
  • 保護穿山甲等野生動物 公益組織在行動
    但穿山甲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往往需要涉案數量巨大才會對犯罪分子予以嚴重處罰。 因此,為更好地保護穿山甲,相關法律法規應及時加以修訂、完善。而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推動立法和修法的進程,也是很多公益組織一直在做且非常重視的事情。 2016年5月,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公開徵求公眾意見。
  •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對「三有」類野生動物(即「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和其他非保護類陸生野生動物是否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法律沒有作出明確規定。這是一個制度短板和漏洞。從這次疫情防控以來的輿情和反映看,各方面普遍贊同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 楊朝霞:釐清「野生動物」的事理是《野保法》修訂的基礎,建議增設...
    三,天然野生動物和人工野生動物(即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天然野生動物,我們用的是分級分類的辦法進行保護,分為國家重點、地方重點、「三有」動物等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野生動物,保護方式理應不一樣,我們不能用國家重點野生動物的保護方式來保護其它野生動物,這次修法把其它野生動物添加進來,制度設計方面還要進一步研究。
  • 《野生動物保護法》大修 委員呼籲兼顧動物藥傳承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5日訊(記者臧允浩)時隔26年後,《野生動物保護法》大修。修訂草案關於「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等規定在收穫掌聲的同時,關於利用的條款也引發了諸多爭論:有人認為允許利用,將會打開危及野生動物生存的「法律口子」;但也有人認為不能「一刀切」禁止利用,否則可能危及我國民族動物藥的傳承。  就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便呼籲:麝香、熊膽粉、虎骨、犀牛角等動物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