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生胃癌轉移失去手術機會 中青年發病率比30年前翻一番

2020-12-05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10月20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鄭琪 通訊員 於偉)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胃不好。不止胃病,年紀輕輕患上胃癌的,都不算少。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由浙江省中醫院承辦的「第三屆中日韓胃癌西湖論壇暨第八屆浙江省胃癌外科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日本、韓國及中國各地400多位專家參加了會議。

  專家們都有個強烈的感受,這幾年患胃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錢江晚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我國近5年來,19歲至35歲年輕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每年全球新發的胃癌患者大約有100萬人,有半數在中國,其中20萬例的人因為胃癌而死亡。」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錢報微信「浙江名醫館」空中診室中的胃腸外科專家程向東說。他解釋,死亡率這麼高,是因為我國大部分胃癌患者確診都晚了。不少年輕人一查出胃癌,往往是晚期甚至轉移,失去手術機會。

  20歲不到查出胃癌晚期

  女大學生可能最多再活一年

  今年以來,浙江省中醫院接診了將近20位胃癌晚期的年輕患者。

  幾個病例,讓浙江省中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徐志遠印象深刻。20歲的安徽小夥,因為全身發黃(黃疸升高導致)就醫。最初以為是肝膽毛病,一查發現是胃癌並出現肝臟轉移。30歲剛生完二胎的蕭山媽媽,因為產後出現反胃,到醫院檢查,同樣被確診胃癌。

  徐醫生還提到,前不久,他接診的一位溫州姑娘蕭蕭(化名)。「20歲不到,被查出胃癌晚期,並且肝、腎等腹腔多臟器轉移,失去手術機會。估計可能最多再活一年,非常遺憾啊。」

  瀟瀟今年9月剛上大學,以前沒覺得胃不舒服,只是一個多月來,感覺胃口差,連著瘦了幾斤。聽校醫的建議,她做了個全身體檢。B超發現,腹腔積液,再複查確診胃癌。

  為什麼這麼年輕就患上胃癌?錢報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徐醫生。他解釋,胃癌的幾個高危因素,瀟瀟都有——

  1、胃癌家族遺傳背景,瀟瀟的阿姨也患有胃癌。

  2、平時吃得鹹,愛生食海鮮。

  3、愛吃醃製品,經常吃鴨舌、肉脯、鹹菜及梅乾菜等。

  「我們醫院每年做300多例晚期胃癌手術,其中有5%~10%的患者是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而且越是年輕,惡性程度越高。」徐醫生總結,遺傳、飲食、長期熬夜及飲食不規律,成為年輕人患胃癌的主因。

  胃癌有明顯的地域特點

  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在浙江所有癌症中,胃癌發病率一直排在第二位。能不能找出什麼規律?好在預防上出出招。

  徐醫生表示,從接診的省內胃癌患者來說,來自溫州、寧波及紹興的相對較多。「我們認為,還是和飲食習慣有關係。這幾個地方的居民,吃海鮮的頻率更高、口味也偏鹹,習慣吃醃製品。」

  全國曾做過一項腫瘤普查,把遼寧莊河、山東臨朐、甘肅武威、福建長樂確定為中國胃癌四大高發區。他們的問題也出在飲食上,共同點是長時間食用鹽漬的食品,比如肉類醃製品、鹹魚、醃製蔬菜和海產品等。

  程向東說,90%的胃癌病例受到環境高危因素的影響,只有8%~10%的胃癌病人與已知的基因遺傳高危因素相關。胃酸缺乏、惡性貧血都屬於先天因素,而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的關係則屬於後天環境因素。這裡提到的後天環境因素,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是指飲食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過高。

  移民流行病學調查,也證明了這一觀點。根據調查,亞洲人移民歐美後,第一代移民患胃癌的風險是不變的,但第三代移民患胃癌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幾乎與歐美國家相同。

  中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胃癌總人數約佔全球的70%左右。但是日韓居民胃癌死亡率卻低很多。這是因為日韓的早期篩查做的好。專家們建議借鑑日本的經驗,即——40歲以後會至少接受1次胃鏡檢查,此後每隔一兩年還會定期檢查。

相關焦點

  • 我國胃癌發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三,防治胃癌,癌前病變是關鍵
    並且,胃癌的死亡率排在肺癌和肝癌之後,居於第三位,每年有29.1萬患者死於胃癌。早期胃癌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早期癌的治癒率超過90%,而中晚期胃癌的治療效果是非常不滿意的,死亡率很高,如果胃癌已經出現遠處轉移,5年生存率僅5%至10%。所以,胃癌應該早發現,早治療,特別是早期發現胃癌的癌前病變,儘早處理,這樣才能夠做到有備無患。
  • 20至50歲各年齡段癌症篩查應該查啥項目
    瀋陽市健康教育中心發布了癌症早期篩查攻略,明確了從20~50歲之間各年齡段人群的腫瘤篩查建議。  各地區0~30歲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較低,3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快速增高,80歲以上組達到高峰,之後有所下降。各地區20~50歲組女性發病率均略高於男性,5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30歲以上年齡組發病人數快速增高,60~64歲組的發病人數最多,其後發病人數有所下降。總體而言,各地區男性、女性年齡別發病率變化趨勢相似。
  • 胃癌轉移的途徑有哪些?這4種轉移方法最常見,了解清楚對治療有幫助
    一般發生血行轉移的機率小,因為早期病人有強大的免疫力,在血液循環中大部分癌細胞能被殺滅。血行轉移只是發生在中晚期的胃癌患者身上。  2、直接轉移  直接轉移是指胃癌的癌病灶已侵犯鄰近器官或組織。胃癌會向黏膜下層浸潤到漿膜外,再沿著組織間隙蔓延到周圍組織。胃癌生長的位置決定蔓延的部位。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他們剛準備開啟人生另一個階段,規劃好的美好未來卻被一紙診斷書全打亂了—— 01 小翔,28歲,剛博士畢業,準備入職深圳某研究所,前途一片光明。卻在入職體檢時,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案例二 丹丹,35歲,深圳某三甲醫院護士,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因為工作忙,作息不規律,胃痛史竟長達3年!近1個月疼得特別厲害才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
  • 從胃癌分型、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發,看胃癌綜合診治的重要性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數約40萬,死亡病例數約35萬,其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名第三位。由於早期胃癌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多數已是進展期胃癌,預後差。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以及環境衛生、飲食習慣的改善,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一、先從兩個病例說起:2020年4月18日,一位45歲的男性病人,自訴平素健康,近伴個月食慾下降、噁心、打嗝、腹脹;3年前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並未根除治療,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檢查發現,胃癌合併結腸、腹膜、肝多處轉移,早已喪失手術機會,5月30日就不幸去世了,短短40來天。
  • 大腦長腫瘤 中青年發病率最高
    徐曉蓉於丹丹整理30-40歲顱腦腫瘤發病率最高有資料統計,顱腦腫瘤的發病率是萬分之一,它的發病原因現在還不十分清楚,而且這種病任何年齡都有可能得上,隨年齡的增長患病的機率也在增加,但是30-40歲之間的人發病率最高。顱內腫瘤種類很多,良性腫瘤包括腦膜瘤、垂體瘤以及神經鞘瘤等。
  • 專家:在世界範圍內我國腫瘤總體發病率比較低
    累積發病率(0—74歲)為21.20%。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56.83/10萬,其中男性為194.88/10萬,女性為116.81/10萬。累積死亡率(0—74歲)為12.69%。  陳萬青說,2011年全國新增癌症病例比2010年增加28萬,每分鐘患癌人數由6人增加到6.4人,考慮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因素,總體發病率實際上變化不是太大。腫瘤的一個危險因素是年齡。
  • 中國發病率最高的 10 大惡性腫瘤,醫生揭秘預防方法!
    當然,如果沒有這些高危因素,我國也建議 45~50 歲做一次胃鏡篩查,同時也可以考慮做一次血液腫瘤標誌物篩查,比如 CEA,它是最廣譜的腫瘤標誌物,在胃腸道腫瘤中的敏感性相對較高;而 CA72-4 是現今為止胃癌診斷特異性最高的腫瘤標誌物[3]。
  • 胃癌新藥開發,路在何方?
    國內情況,根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惡性腫瘤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胃癌發病人數約40.3萬人,佔總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的10.26%,僅次於肺癌的20.03%,以發病率29.31/10萬人列於第二;死亡人數為29.1萬人,佔總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2.45%,位於肺癌、肝癌之後,死亡率為21.16/10萬人。
  • 「胃癌關愛日」為什麼胃癌會被稱為「中國式癌症」?預防胃癌請您...
    在中國,胃癌是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佔全球42.5%,患者人數佔全部腫瘤人數的1/4,被稱之為「中國式癌症」,平均每2~3分鐘就有1人死於胃癌,發病情勢堪憂,胃癌至今依然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是我國公共衛生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 自動化所等在胃癌隱匿性腹膜轉移智能診斷研究中獲進展
    胃癌發生遠處轉移是導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胃癌遠處轉移病例中的53%-66%為胃癌鄰近的腹膜轉移,存在腹膜轉移的胃癌患者屬於不可根治的範疇,手術已經無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美國NCCN指南、中國CSCO指南、歐洲ESMO指南都不推薦進行手術治療,因此,術前準確判斷腹膜轉移情況可有效輔助胃癌的治療決策和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 打嗝反酸是胃癌?這些症狀注意了...
    >有人可能有疑問為什麼早期的胃癌也要把整個胃都拿掉呢黃華說,這是由腫瘤生長的位置決定的,就像高先生,因為腫瘤在賁門處,賁門是胃和食管的交界處,賁門可以防止胃裡的胃酸反流到食道,如果手術僅僅切除賁門,行近端胃切除手術,那麼胃酸將非常容易就反流到食道,導致燒心、反酸的症狀,今後高先生的生活質量也會較差,所以臨床上一般行全胃切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如何?
    擅長結直腸癌的診斷、傳統開腹及3D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及綜合治療,尤其在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手術方面卓有建樹。在國際上首創「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PISTA), 是國內PPH手術治療重度環狀脫垂痔的開拓者之一,在慢性頑固性便秘、直腸脫垂等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大腸癌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大腸癌發病率不盡相同。
  • 4類人是胃癌「候選人」!3個警報要牢記
    資料顯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胃癌位列第二。並且,我國胃癌患者人數佔全世界的40%。近五年來,19-35歲的胃癌患者數量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胃應該得到全民的關注。   現代人由於生活方式改變,毫不誇張地說,十個成人裡面,有幾個胃多多少少有點汙問題。資料顯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胃癌位列第二。
  • 工作生活日夜顛倒 26歲女白領工作4年查出胃癌
    工作生活日夜顛倒 26歲女白領工作4年查出胃癌 2015-04-27 11:18:21醫生提醒,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用餐速度快、暴飲暴食、吃剩飯剩菜、喜食燙食等習慣會導致胃癌找上門。  【案例】26歲外貿女白領患胃癌  小白大學畢業後便入職一家外貿公司,因為工作性質需要,從此按照歐洲的時間工作。當大多數人都已進入夢鄉時,她則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直到第二天清晨,她才上床睡覺,基本都睡到午後才起來。